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僧帽牡蛎幼体附着和变态的诱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柯才焕 《水产学报》2000,24(3):229-234
采用外加人工化学物质检验对僧帽牡蛎眼点幼体的附着和变态诱导活性,结果表明去甲肾上腺素、野上腺素和L-多巴可有效诱导幼体不固着变态.在药物持续作用下,肾上腺素的最佳诱导浓度为10-5mol@L-1(变态率67.4%),去甲肾上腺素的最佳诱导浓度为5×10-5mol@L-1(变态率52.2%),L-多巴的最佳诱导浓度为10-5mol@L-1(变态率43.0%),而对照组变态率为0.幼体大多在药物作用12~24h之间完成变态.三种药物诱导的变态个体中有85%以上是不固着变态.比较多种附着基和EPI的变态诱导活性,显示同种贝壳的活性较肾上腺素还高.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幼体变态效应对低盐海水有较强耐受能力,而对高盐海水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胆碱受体在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药理学手段调查胆碱类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氯甲酰胆碱及其拮抗剂六甲双铵和阿托品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在24 h暴露实验中,氯甲酰胆碱在10-5~10-4mol/L浓度表现出诱导活性,乙酰胆碱则无诱导活性。在持续暴露实验中,氯甲酰胆碱在10-5~10-4mol/L浓度表现出诱导活性,乙酰胆碱在10-6~10-4mol/L浓度表现出诱导活性。在拮抗剂实验中,在10-4mol/L氯甲酰胆碱或10-4mol/L乙酰胆碱存在时,N型胆碱受体拮抗剂六甲双铵对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均无抑制效果,表明N型胆碱受体可能并不在幼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发挥主导作用。M型胆碱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在10-4mol/L氯甲酰胆碱存在时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测试液中幼虫的变态率降为0%,表明M型胆碱受体可能参与调控厚壳贻贝幼虫变态发育过程。在整个药理学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幼虫出现,因而氯甲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可作为有效诱导物来促进厚壳贻贝幼虫的变态发育,尝试应用于该种的水产养殖过程;同时本研究为厚壳贻贝变态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乙醇胺诱导中间球海胆变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就三乙醇胺对于中间球海胆幼体变态的诱导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乙醇胺对中间球海胆有良好的变态诱导作用,1×10-4mol/L的三乙醇胺作用10h诱导效果最佳,在提高变态率的同时,极显著地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1996年8~9月间在室内用8种化学诱导物对泥蚶变态前期幼虫进行附着变态诱导实验。结果表明,8种药物对泥蚶幼虫的变态均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3-HT、EPI和NE对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极显著,有效浓度范围较广;KCl和Ala的诱导作用较显著,有效浓度范围较窄;而Try、CABA和Ach只有某些浓度组的诱导效果明显,诱导效率对浓度的信赖性较强。从诱导物浓度来看,10-4mol/L的Ala、GABA和10-5mol/L的EPI诱导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变态率均提高12%以上。不同处理时间试验表明,处理时间的长短与幼虫的变态率无一致的相关性关系,因药而异;总的来看,处理时间不超过8h的诱导效果较好,时间过长诱导率降低(GABA除外)。其中,用10-5mol/L的Ala处理1~4h或10-5mol/L的EPI处理4h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变态率均提高25%以上。8种药物中,只有Try表现出对幼虫明显的毒性影响,Try的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幼虫的死亡率越高,用10-4mol/L的Try处理幼虫3h,死亡率达89%。  相似文献   

5.
KCl诱导虾夷马粪海胆幼体变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KCl对于虾夷马粪海胆幼体变态的诱导作用及对变态后个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Cl对虾夷马粪海胆是一种极好的变态诱导剂,0.05 mol/L的KCl作用5~10 h诱导效果最佳,在提高变态率的同时,大大地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大眼幼体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661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9.10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5.519 mg/L;对Ⅰ期仔蟹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5.467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88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876 mg/L。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对聚维酮碘的耐药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质量浓度为10、13 mg/L的条件下能分别促进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蜕皮变态,提高蜕壳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九孔鲍胚胎发育及幼体附着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伟  杨治国 《现代渔业信息》2009,24(11):21-22,27
采用梯度试验研究了盐度和密度对九孔鲍胚胎发育及附着率的影响。试验盐度(‰)为24、26、28、30、32和34,在受精后96h统计各试验组中幼体的变态附着率。结果显示,各盐度组中的幼体均可发育至浮游担轮幼虫,盐度越低,发育速度越快。盐度24组的幼虫不能完成变态继续发育;而在盐度26~34范围内,盐度越高,幼虫的96h变态附板率越高,分别为:5.83±1.12%,12.50±2.33%,16.67±1.87%,16.67±3.33%和18.33±3.12%。密度试验设计5个密度组,选择1、10、100、500、1000只健康浮游幼体分别随机放人500mL水体中,观察密度与九孔鲍幼体附着变态之间的关系,受精后96h的计数。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幼体的附着变态产生影响,1只/500mL密度组中的幼体未完成附着,10~1000只/500mL密度组中,附着变态率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100、500、1000只,500mL三密度组中幼体的附着变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几种化学物质对西施舌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如承 《水产学报》2006,30(5):597-602
采用添加不同化学诱导物的方法,研究了肾上腺素(EPI)、氨基丁酸(GABA)、L-多巴(L-DOPA)、Ca2+对西施舌眼点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确定了化学诱导物 最佳诱导浓度。结果表明,EPI对西施舌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当EPI浓度为10-4 mol·L-1时,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8.3%及92.8%,同时成活率也高达98.14%;GABA亦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当GABA浓度为10-5 mol·L-1,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6.9%及87.6%;L-DOPA能诱导西施舌眼点幼虫变态,当L-DOPA浓度为10-6 mol·L-1时,变态率达73.3%,附着率达84.9%. Ca2+最适宜浓度为20 mmol·L-1时,附着率、变态率及成活率分别为86.1%、42.8%和87.4%。以上4种化合物最适宜浓度诱导作用时,西施舌幼虫的附着率和变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还对Ca2+在西施舌大规模人工育苗中的诱导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用KCl、尿素[CO(NH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诱导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分析同种化学物质的不同质量浓度以及不同的化学物质对变态附着的影响,并对他们的诱导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075 g/L的KCl和0.35 g/L 的EDTA-Na2的诱导作用最显著,而尿素的诱导效果较差,尿素诱导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的最佳质量浓度是0.1 g/L.不同的诱导物及同一种诱导物在不同的质量浓度下对九孔鲍幼虫变态附着的诱导作用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敌百虫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成曙  朱玲 《水利渔业》2007,27(6):90-91
采用实验室小型水族箱,每组设1个空白对照、2个平行组,研究敌百虫对中华绒螯蟹不同生长期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Ⅱ期蚤状幼体(Z2)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052和0.0045 mg/L,安全浓度为0.00101 mg/L;Ⅲ期蚤状幼体(Z3)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061和0.0051 mg/L,安全浓度为0.00262 mg/L;Ⅳ期蚤状幼体(Z4)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053和0.0039 mg/L,安全浓度为0.00063mg/L;大眼幼体(M)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104和0.0087 mg/L,安全浓度为0.00202 mg/L。  相似文献   

11.
刘勇  程家骅 《水产学报》2017,41(8):1223-1236
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季节间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探讨了生物数量和重量季节变化不统一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多样性与生物重量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各季站点均可分成多样性水平高、中、低3个类群,各类群呈点、线和块状分布,且呈现中心、夹层和外层分别由高、中、低多样性类群构成的"三明治"结构或组合。各季"三明治"结构分布可能与渔业资源的生理周期洄游活动相关,结构中心水域可能对应多数渔业生物洄游活动主要范围。各季均出现高、低多样性类群直接相联、多样性呈现空间上跳跃性变化的水域,这些水域的资源生物量普遍相对较低,但一般都是毗邻生物量相对较高水域,其分布范围与毗邻相对高生物量水域的绝对生物量水平呈负向关系。春、冬季各类群对应生物平均重量和数量等级一致,而夏、秋季则不一致,这可能与各季渔业生物产卵、生长、补充等不同生命周期过程相关。不管重量还是尾数,多样性指数随生物量增加而下降的情形均多于增加的情形;多样性指数随生物尾数增加的正向关系明显高于与生物重量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皱纹盘鲍嗉囊和胃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龙波 《水产学报》2000,24(1):7-10
以扫描电镜必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化学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嗉囊和胃。嗉囊及胃平展处上皮细胞呈现吸收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微绒毛、质膜内陷和胞饮泡、次级溶酶体以及贮存物质(脂类和糖原)。胃褶皱处上皮细胞具纤毛,起分选和运输食物的作用。胃上皮细胞基部有神经分布。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嗉囊和胃上此细胞呈现蛋白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体处酶活性分析表明嗉囊和胃上皮细胞分别具有三种和四种植物多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勇  严利平  胡芬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5,27(2):133-138
本研究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30°~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鲐鱼渔获样品,合计采集777ind,通过对鲐鱼耳石生长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结果表明叉长与体重的关系雌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所鉴定鲐鱼年龄组成为1~3龄鱼,共3个年龄序列,并补充20世纪80年代4~5龄鱼对鲐鱼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1993、451.3514和-1.20307;鲐鱼的生长拐点年龄为2.7yr,拐点体重为450g,拐点叉长为320mm。比较分析东海群系鲐鱼的渔业生物学历史状况,在目前所能观察得到的鲐鱼年龄段内(1~3龄),东海区鲐鱼个体平均叉长比20世纪80年代的都要小;与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的相比,东海群系的平均叉长在鲐鱼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明显的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海水贝、鱼、芦苇生态养殖模式,维护系统生态平衡。通过检测系统内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以监测系统中各池贝类规格、数量与叶绿素a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过程中,叶绿素a含量从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成贝对叶绿素a的日消耗量为0.3μg/L·kg-1以上,种苗的日消耗量为0.2μg/L·kg-1左右;系统消耗叶绿素a的总量大于单细胞藻类自繁产生的叶绿素a量,鱼类与贝类养殖面积匹配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辽宁是重要渔业省份之一,海岸线较长,渔船渔港众多,全省沿海25个县(市、区)拥有渔民20余万人,各类渔船3万多艘。长期以来,因海上生产条件差,环境极其恶劣,渔船比较分散,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各类渔船海损事故频繁发生,给渔民造成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休渔期制度与东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休渔期制度实施后东海渔业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公共政策建议,并对实施的可行性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虾与文蛤混养及其有关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虾池内混养文蛤以及影响混养有关因子所进行试验和分析表明:文蛤和对虾混养效果较好;混养池以平台型和宽饵料台型的结构及合砂量在75%以上的底质,比较适宜文蛤与对虾的混养。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日本盘鲍和本地皱纹盘鲍的杂交育种,使杂种鲍苗1cm以上的成活率高达45.76%,越冬后成活率达到98%,培育出性状稳定、生长快、抗病力强的杂交鲍。报告了杂交育种的试验过程和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20.
太湖鲢、鳙的食物组成及渔获量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食物组成分析,并结合多年渔获量统计和环境监测资料,就太湖鲢、鳙鱼渔获量变化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9~12月份期间,微囊藻约占鲢、鳙食物体积比的90%以上;鲢、鳙渔获量在1983~2004年期间波动在(1305.4±380.0)t,占鱼类总产量的(7.18±3.32)%,其中仅1984、1985年接近2000 t。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鲢、鳙鱼主要摄食微囊藻。影响其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苗种放养量不足、捕捞强度过高和富营养化提供了充足饵料。提高鲢、鳙放养量,不仅可以利用富营养化条件下的微囊藻饵料资源,而且可以抑制太湖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