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在黄淮海甜玉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909-5916
为分析黄淮海地区甜玉米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及各试验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本研究采用AMMI模型和R语言GGE Biplot GUI软件包两种方法,对2018年黄淮海地区13个甜玉米品种和13个试验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鲜穗产量在不同品种、试点间、品种和试点交互作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斯达甜221’(g02)、‘斯达甜222’(g05)、‘郑甜186’(g01)、‘BM380’(g09)和‘沪甜2号’(g04)是丰产稳产性均较好的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E1)、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E3)和石家庄市农科院(E11)试点既有很好的代表性又有较强的鉴别力。本研究为黄淮海的甜玉米品种的选育推广及试点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GGE模型是研究基因型×环境互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以2018—2020年甘肃省甘南州第十一轮青稞区域试验中7个品种(系)的产量性状数据,基于GGE模型对5个试验点的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品种(系)、试点、年份、品种×试点、品种×年份、试点×年份和品种×试点×年份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试点变异占总变异平方和比例较大,为67.43%。PC1和PC2分别解释了2018-2020年青稞不同品种(系)间环境互作效应为70.26%、88.92%、74.64%。参加区域试验的7个青稞品种(系)在丰产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较好的依次是G07(0628)、G02(0349-1)和0429(G05),其平均单产分别比对照‘康青3号’(ck1)增产15.6%、14.7%和10.2%,比对照‘肚里黄’(ck2)增产19.2%、18.2%和13.6%。对参加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代表性与鉴别力分析发现,E3(临潭县种子工作站)和E1(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本试验中比较理想的2个试验点,不仅具有较好代表性还有强的环境鉴别力。  相似文献   

3.
薏苡品种(系)的产量稳定性及地点鉴别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准确、合理的评价基因型与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对薏苡产量稳定性及地点鉴别力的影响,为优良品种的鉴定、推荐和登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Dg(e)对第二轮(2012-2014年)国家薏苡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1~G6在不同试点的产量变异范围分别:2380.0~6061.0 kg/hm2、1933.3~5790.0 kg/hm2、2192.0~5632.3 kg/hm2、905.3~5485.7 kg/hm2、978.3~4680.0 kg/hm2、991.0~5340.0 kg/hm2;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占总变异的55.10%,G×E 交互效应占14.03%,基因型效应占8.41%,IPCA1、IPCA2 和IPCA3 分别解释了交互作用(G?E)的60.97%、18.97%和3.07%,三者加起来解释了全部交互作用的83.01%,而且第一主成分(IPCA1)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AMMI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显示,‘黔薏鉴2 号’、‘安紫薏苡’和‘文薏2 号’属于高产稳定型品种(系),可作为推荐品种,‘莆薏6 号’产量中等、稳定性最差,‘文薏3 号’、‘金沙1 号’的丰产性较差,综合稳定性一般;此外,云南昆明、福建莆田、贵州兴义和贵州安顺的试点代表性较强;云南文山、贵州凯里、广西百色和福建福州的地点鉴别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河南夏大豆区试新品种丰产稳产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评价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遗传稳定性及适应性,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对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汇总资料进行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分析和比较,为河南大豆新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秋乐1205’、‘安豆5156’和‘驻豆02-19’等9个大豆新品种丰产性好,比对照‘豫豆22号’均增产5%以上;‘农丰18’、‘驻豆03-56’和‘周豆22’丰产稳产性均好;对照‘豫豆22号’稳产性好;‘泛09C6’丰产性差,但稳产性好。试验结果结合大豆区试新品种的田间实际表现佐证了RCTAS是一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系统设计优良、应用方便快捷的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统计分析软件,同时也为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的鉴定、筛选、审定和推广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AMMI模型对2020年福建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的11个品种、7个试验地点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及试点的鉴别力。结果表明,华夏10号、苏闽夏2号和闽诚豆8号属高产稳产品种。福清、尤溪2个试点对品种鉴别力较强,较适合开展品种区域试验。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AMMI模型中的主成分值,共解释总互作平方和的91.65%,有效地分析了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甘肃省大豆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效率,利用大豆区域试验数据,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分析出发,对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鉴别力进行全面评估。本研究采用AMMI模型与GGE双标图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9个大豆品种在5个试验点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中主成分值(IPCA1、IPCA2)占总变异平方和的95%;其中‘中黄318’属于高产稳产性品种,而‘陇黄3号’和‘铁丰31’虽然产量较高,但其稳定性中等,适合在特定区域栽培。在5个试验点中,凉州分辨力最强,镇原分辨力较弱。综合运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法,能够更准确直观地反映各品种生产力、稳定性和适应能力,以及在不同试验区域的分辨能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 AMMI模型分析烤烟品种的产量适宜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AMMI模型对2011年烤烟品种区域试验5个试点10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参试品种产量的环境效应和基因×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品种试验中对产量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环境、基因与环境互作、基因。(2)参试品种丰产性顺序为:AH1002>AH1001>03-8-4>03-6-1>‘K326’>6507>03-4-3>2010A7>2010A10>2010A6;稳定性顺序为:03-6-1>2010A10>AH1001>AH1002>2010A6>03-4-3>‘K326’>2010A7>6507>03-8-4。(3)参试地点环境范围内,AH1002、AH1001丰产性好,稳产性较好,适宜在各试点种植;2010A10丰产差,但适应性较好,在品种推广时需要慎重;03-8-4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较差,在推广时应选择适宜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李琼 《中国种业》2019,(5):77-79
为了解大豆新品种周豆25号的生产特性,2015年以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运用LSD法、Shukla稳定性方差、AMMI模型对周豆25号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丰产性分析可知,周豆25号每667m~2平均产量为227.38kg,比豫豆22号(CK)增产5.83%,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居第3位;稳定性方差分析可知,周豆25号、安豆5246等6个品种与环境的互作方差为0,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性最好;适应性分析可知,周豆25号、科豆17和秋乐1401的IPCA1均值为0,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较好。因此,周豆25号是一个具备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大豆新品种,适合黄淮海南片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甜玉米不同品种在广东省区域试验中的丰产性与稳定性、各试点环境的代表性与鉴别力,以2018—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18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GGE-biplot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试验中‘粤甜33号’、浙甜808’、‘新美甜816’在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位居前三,2019年试验中,‘粤甜33号’、‘华美甜468’、‘新美甜816’在丰产性方面居前三位,稳定性好的品种依次为‘粤甜33号’、‘粤甜16号’、‘正甜89’,2年试验‘粤甜33号’在丰产性和稳定性方面综合表现最好,其适应性也最强。各试点环境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各试点均有较好的代表性,部分试点环境之间存在紧密正相关,广州和英德两个生态区分别是2018年和2019年理想试点环境,对品种有较好地环境鉴别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分析胡麻区域试验资料,科学评价参试品种(基因)与试点(环境)效应,为胡麻品种登记试验结果分析提供依据,基于2015至2016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分析了参试胡麻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和试点代表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年20点次试验基因(G)、环境(E)和交互作用(G×E)均达显著水平(P<0.05),环境(E)、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G×E)对胡麻产量具有重要影响。AMMI模型将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G×E)分解为3个互作显著的主成分(IPCA1, IPCA2, IPCA3),分别解释了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G×E)变异信息的62.10%、21.19%和6.32%。按照稳定性参数值(Di)大小排序,参试品种Di值大小顺序为G10>G2>G9>G4>G1>G5>G6>G7>G8>G12>G11>G3,12个参试品种中G3、G11和G12的稳定性最好,G10、G2和G9稳定性最差,其余品种稳定性一般;试点Di值大小顺序为E2>E6>E7>E4>E1>E8>E3&...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中熟春大豆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滴灌中熟春大豆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以中熟春大豆品种‘新大豆27号’和品系‘11-109’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18.0 (D1)、28.5 (D2)、36.0 (D3) 万株/hm2 3个不同种植密度,并对其群体上、中、下三个冠层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做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密度由D1增加到D2,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显著增加;密度由D2增至D3,叶面积指数继续增加,而干物质和产量不再继续增加;增加密度明显降低植株7节以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结荚节位,降低单株粒数、粒数和经济系数;新大豆27号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叶片光合速率等对密度的响应不如11-109敏感。D2是两品种(系)的适宜密度,新大豆27号籽粒产量为5551.13 kg/hm2,较11-109高14.73%。超高产春大豆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对密度的响应不如高产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12.
大粒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AMMI模型分析了2015-2016年国家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荚果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品种、试验地点、品种与试验地点互作、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花生品种在各试验地点的稳定性和不同试验地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开农705的稳定性参数最大(Dg=32.9718),对照品种花育33号的稳定性参数最小(Dg=11.3287);8个花生品种中高产稳产的品种是商花11号和郑农花15号,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开农705和龙花二号,稳产但不高产的品种是花育33号;19个试验地点中山东日照和河南洛阳的分辨力强,河南漯河和安徽固镇的分辨力较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秦豆2014’的选育过程,我们用自育高蛋白品系96E218作母本,高产品种濮豆10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摘荚混合法处理分离后代选育而成。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了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高(粗蛋白含量47.79%)的突出特点。经过播期试验和密度试验,确定了该品种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密度。最后,文章讨论了高蛋白大豆品种的选育方法和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鲁西南地区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科学的分析评价鲁西南地区主栽的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联合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AMMI模型对 3个试验地点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菏麦20、济麦22和周麦22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优异,周麦18、烟农999和山农20属于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的品种,良星99和山农28属于稳产性好丰产性一般的品种,青农2号稳产性较好丰产性较差,但矮抗58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差但在E3具有特定区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东北早熟春播玉米区的优良新品种,为该区域玉米生产推广提供参考。本试验以5个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吉单27’为对照,比较了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等指标,并对不同试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9642.8~12663.2 kg/hm2,‘XS60’、‘XS63’、‘XS64’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分别增产4.4%、6.4%和3.6%;对参试品种稳定性进行F测验得出,不同品种稳定性差异极显著,‘XS63’和‘吉单27’的稳产性较好;‘XS61’、‘XS63’和‘XS64’与‘吉单27’的生育期相同,百粒重以‘XS63’为最重,‘XS62’、‘XS63’和‘吉单27’的出籽率超过80%,‘XS61’和‘XS63’的空杆率小于‘吉单27’。综上,‘XS63’的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在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可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黑土条件下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黑土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品种实现优质高效的施氮量,[方法]于2016—2017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温室选用2个中筋春小麦品种‘农麦4号’‘( NM4’)和‘农麦5号’‘( NM5’),2个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7号’‘( JQ7’)和‘津强8号’‘( JQ8’)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3种施氮量0 kg/hm2 (N0)、120 kg/hm2 (N120)、240 kg/hm2 (N240)与品种互作对黑土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及氨基酸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施氮量和品种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 或P<0.01),且施氮量×品种互作效应显著(P<0.05)。黑土条件下,如果仅从施氮量角度考虑,应采用N 120 kg/hm2的处理实现春小麦优质高效;如果仅从品种角度考虑,要获得较多的蛋白质产量和氨基酸产量,应选用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8 号’;如果从施氮量和品种互作的角度分析,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7 号’×施氮量N 240 kg/hm2,中筋春小麦品种‘农麦5’号×施氮量N 240 kg/hm2能够实现黑土地小麦优质高效。【结论】该研究为黑土区改善春小麦品质的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山西省平欧榛抗寒育种的进程,深入挖掘平欧榛抗寒资源,为平欧榛生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 ‘85-28’、‘达维’、‘薄壳红’、‘B-11’、‘玉坠’、‘84-72’、‘魁香’、‘辽榛3号’等生产中主要的8个平欧榛品种(系)成熟1年生枝条为试材,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对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及差异性分析,并结合露地越冬试验,分析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休眠主要低温期,各品种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降低呈递增趋势,且抗寒性强的品种较抗寒性弱的增幅大,平欧榛抗寒性与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性。试验各品种(系)抗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B-11’、‘达维’、‘85-28’、‘84-72’、‘辽榛3号’、‘玉坠’、‘薄壳红’和‘魁香’,与冻害调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