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涉及到众多企业和个体,供应链的运作本身很复杂;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而食品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食品生产企业在为整个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研究食品生产企业,分析其存在的供应链风险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给出对策,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从食品供应链的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问题。分析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和食品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在食品供应链社会责任表现上,供应链社会责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食品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不清,各主体缺少从整体角度考虑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供应链下企业的地位和社会责任水平不同。在食品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应积极主动管理供应链社会责任,采取协同、共生的策略、风险规避策略、核心企业驱动策略和信息共享策略。食品供应链的所有成员应积极主动履行各自的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规范,不断提高整条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食品供应链中的主导企业应该从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企业社会责任规划,不断规范、引导、帮助食品供应链各成员应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驱动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连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25-11026,11034
针对国内近年来频繁的食品安全问题,从食品供应链角度进行分析,查找现有食品供应链影响食品安全的隐患,指出构建食品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构建食品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措施,更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浅析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原因加剧了食品供应链的风险。以食品供应链的风险成因为基础,分析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食品供应链的物流风险、食品供应链的信息风险及食品供应链的制度风险,给出了食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使得食品供应链溯源具有空前的研究价值。针对食品供应链溯源问题,分析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各自应用到食品追溯中的应用过程。在食品供应链中同时融入了WSN与RFID的WSID技术(无线传感器射频识别),解析了这种融合的可行性。最后以猪肉供应链为例,详细地阐述了这种融合系统对于食品供应链安全溯源的应用优势。这种融合克服了RFID投资需求大、反向追溯难、实时监控难等缺点,为食品供应链溯源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更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对我国食品产业的信心有关。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供应链的发展现状,最后针对食品安全供应链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1)建立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通道;(2)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推广HACCP制度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3)建立健全各类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李红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262-264
通过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网权威数据库搜集2008-2011年的食品质量检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判别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缺陷环节,从食品供应链环节和食品质量安全原因2个维度交叉分析定位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推进中国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8.
当信息系统为一个与产品需求相适应的供应链策略提供支持时,它能够给农业食品企业提供竞争优势。本文讨论了功能型产品和创新型产品之间的差别,提出了与农业食品企业管理者相关的建议,农业和产品的独特特征以及食品行业的经济集中,影响了相应的供应链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产品安全投入的角度,对食品供应链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为相关企业的产品安全投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食品供应链中企业的安全投入与收益间关系的分析,在恰当假设与简化的基础上,构建供应链中企业基于产品安全投入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模型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对不同情况下企业的投入决策进行了分析。【结果】利用构建的博弈模型,求出了非合作与合作两种情况下的均衡解及相关的比较结果,结合不完全信息这一事实,给出了供应链中企业产品安全投入的算式。【结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非合作状态下,供应商和制造商也会进行安全投入,但由于社会虚度效应的存在,双方在非合作时的安全投入均低于合作时的安全投入。在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Bayesian均衡状态下,双方的安全投入水平与对方的合作概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食品辐照技术与食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食品辐照技术及食品安全概要,分析了食品辐照技术在提高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展望了食品辐射加工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创建中国肉类加工食品供应链模型的构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提高中国肉类加工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出发,针对目前中国肉类加工食品尚未形成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这一现状,提出了在新型的供应链模型中加入信息代理中介组织的设想;认为信息代理应主要由农业企业组成并吸纳规模较大的农户与销售商参与,其不仅承担保证企业与农户契约履行的责任,起信息沟通作用,而且比较公平地根据供应链的总收益动态地调整原先农户与企业所签订契约的利益分配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改进中国肉类加工食品供应链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英国食品供应链发展背景和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展现供应链各环节相互关系,并通过中英两国食品供应链的对比,展望中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沃尔玛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河南农业》2011,(4):25-26
2010年,沃尔玛在食品安全方面制订了四大战略项目,并通过这些项目,联合农业生产基地、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物流运输企业、食品安全技术服务企业以及各地政府.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安全保障水平,并为国内的食品安全生产链条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及其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我国安全食品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过程,分析了我国各类安全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目前发展安全食品的类型与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农业采摘园为样本,在问卷调查与SPSS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此类直链式食品供应链运营多样化、简化中间环节和高效潜力等特征,从业人员、设施、资金和季节等影响运营的因素。根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采摘园应争取当地政府、银行等资源的支持,改进道路、公交等外部设施,完善园内道路、餐饮条件、停车条件、游乐环境等内部设施;通过技术下乡和一对一会诊等方式解决采摘园技术问题,通过继续教育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运用个性化营销吸引不同类型消费者;并采用高科技和差异化种植及采摘园联盟等形式,降低季节性对运营的影响,提供一站式采摘的综合体验。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技术源自比特币,具有透明化、匿名化、无法篡改、安全性强、可追溯等特点。文中总结了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与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现状,梳理了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与食品供应链中应用的挑战,并对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与食品供应链中应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食品产业的环境污染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需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应用于食品产业,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基础。在阐述食品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信息共享模式的内容及作用,重点剖析了在食品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中实施信息共享机制存在的障碍,并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在食品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内成员间采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必要性,以期通过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8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了我国首个《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同时宣布,该《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该《规定》是我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是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供应链上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主导因素,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从整体上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分析。将供应链主体简化为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用典型问题分析方法,将消费者和政府作为典型的委托人,农产品零售商和生产(加工)企业作为典型的代理人进行单独分析,分别建立农产品零售企业与消费者,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模型,得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影响企业供应安全农产品的主要因素是零售企业提供不合格农产品的损失和政府监督成本的高低的结论,并基于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研究指出"社会共治"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首先针对食品加工行业供应链的特点,从供应链质量合作的角度研究供应链满意度。首先通过文献阅读、企业访谈总结了影响供应链满意度的质量合作相关要素,然后针对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供应链质量合作和满意度关系的研究模型。接下来利用SPSS和LISREL对问卷进行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初始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质量合作文化显著影响供应链满意度;质量合作强度显著影响供应链满意度;质量合作关系管理影响供应链满意度;质量合作强度并不显著影响质量合作文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定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