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不同灌溉量对草坪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7月和9月在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研究所试验基地,对不同灌溉量下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结缕草分别进行光合观测,分析3种草坪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的净光合速率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3种草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光响应曲线的斜率也是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结缕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光饱和点显著高于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且光补偿点最低.  相似文献   

2.
6种冷季型草坪草在湿润亚热带生长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种冷季型草坪革的22份材料进行了盆栽引种试验和修剪状态下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6种草坪草早期分蘖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匍匐翦股颖>紫羊茅>多年生黑麦革>高单茅>草地早熟禾,高温潮湿的夏季高羊茅和匍匐翦股颖的分蘖数目仍在缓慢增加,其它4草种均出现分蘖数目减少,以粗茎早熟禾最为明显。播种当年均未进行生殖生长,次年结实,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结实率分别达到90%和85%。修剪条件下,全年累计生长高度多年生黑麦草为200.1cm,紫羊茅为159.9cm,匍匐翦股颖为156.3cm,高羊茅为138.4cm,草地早熟禾为126.8cm,粗茎早熟禾为108.5cm;6种草均出现播种早期生长最快,夏季减慢,秋季加快,冬季最慢和春季逐渐加快的总趋势,呈现两个生长高峰期。全年生长由最好到差的顺序为高羊茅、匍匐翦股颖、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粗茎早熟禾。  相似文献   

3.
16种(品种)寒地型草坪草抗旱性及评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16种(品种)寒地型草坪草抗旱性及六种抗旱性评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综合评定的结果,得到它们的抗旱顺序依次为紫羊茅>狐茅>猎狗高羊茅,瓦巴斯草地早熟禾>BO-1号(剪股颖)>眼镜蛇匍匐剪股颖、玛瑞草地早熟禾>细叶早熟禾>肯塔基草地早熟禾>菲尔金草地早熟禾>赛博草地早熟禾、荷兰草地早熟禾>德比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爱胄草地早熟禾>午夜草地早熟禾,综合评定的结果与实践观察结果基本一致,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铺装式混合草坪是近年新研发的一种混合草坪,其人造草为编织型,天然草多采用播 种方式建植。比较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在铺装式混合草坪的建植效果,为铺装式混合草坪建植 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用运动场草坪常用的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 3 种冷季型草坪草,分别 按 40 g/m2、20 g/m2 和 40 g/m2 播种量在铺装式人造草上建植混合草坪,并对 3 种混合草坪坪用性状及其质量的 综合评价。【结果】3 种冷季型草种均适合建植混合草坪,综合评价结果表现为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草地 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建植的混合草坪质量最佳,其混合草成坪时间 14 d,试验结束时天然草密度为 2.77 枝 / cm2、总密度达 4.72 枝 /cm2,天然草盖度和总盖度均为 100%,均一性 6.89 分,植株生物量为 12.57 g,加权分 为 8.04 分。【结论】综合评价结果,认为多年生黑麦草为北方温带地区建植混合草坪的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化培养箱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进行4种温度热胁迫处理,测定胁迫处理与自然条件下叶片的浸泡液的电导率和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比较了3个冷季型草坪草品种间的耐热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冷季型草坪草的电导率大小顺序为: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脯氨酸的含量大小顺序为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其耐热性能的强弱顺序为: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26-127
试验以狗牙根、高羊茅、一年生早熟禾以及草地早熟禾为材料,通过电导法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以及不同低温胁迫下4种草坪草叶片的电导率值,研究其抗寒性,为草坪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草坪草相对电导率均随着温度降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4种草坪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变化不大;其抗寒性强弱表现为一年生早熟禾、高羊茅、狗牙根较好,但差异不明显,草地早熟禾最差。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建坪的两种草地早熟禾,两种高羊茅,两种多年生黑麦草进行三年观察分析,索引6个品种的草坪草在天水地区都有一定的适应性,草地早熟禾的Baron较Midnight品种表现好,可作为天水地区建植观赏草坪的的主体草种;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作为保护草种。  相似文献   

8.
六种草坪草的叶片气孔形态和数量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电镜观察比较了3种暖季型草坪草(野牛草、结缕草和狗牙根)和3种冷季型草坪草(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叶片的气孔形状、大小和密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牛草、结缕草和狗牙根叶片气孔形状都为卵圆形,气孔长约为宽的2倍,野牛草和狗牙根气孔外覆蜡质;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叶片气孔形状为长圆形或长方形,气孔长约为宽的3倍。总体上,3种暖季型草坪草较3种冷季型草坪草气孔小而密度大。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于2004年9月1日—2005年11月30日在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研究所实验站人工水池内进行.在不施肥不灌溉条件下,在再生水水面上利用水培浮板无土栽培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匍匐翦股颖,3种草坪草均能正常生长.其中,水面栽培条件下高羊茅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干重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土培条件;草地早熟禾和匍匐翦股颖除叶片含水量与盖度大于土培条件外其余指标变化不显著;由于水面栽培的3种草坪草盖度的显著差异,表明匍匐翦股颖和高羊茅较草地早熟禾更适宜水面浮板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10.
安康市5种运动草坪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华  沈大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71-6772
[目的]评价研究安康市5种运动草坪的质量,为安康市体育运动建设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安康市5种运动草坪沟叶结缕草[Z.matrella(L.)、Merr]、狗牙根(Cynodon Richard)、高羊茅(F.arundinacea Schrcb.)、草地早熟禾(P.pratensis L.)、多年生黑麦草(L.perenne L.)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质量指标调查测定,并进行草坪质量综合评定。[结果]在中等养护管理水平下,沟叶结缕草和狗牙根在安康市适宜作运动草坪,高羊茅次之,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运动草坪较差。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在安康市越夏性能较差,要形成优良的运动草坪必须在夏季加强管理。[结论]为安康市选择了优质的运动草坪草,为安康市的体育运动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强  李卫军  徐晶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8):1544-1548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地下生物量及坪用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草坪养护过程中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草坪线性梯度灌溉,应用水量平衡原理,研究水分处理对草坪草地下生物量、根系分布的影响情况,探讨不同水分处理与草坪地下生物量的关系及对地下生物量动态变化、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三种草坪草地下生物量春季最大,秋季最小,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的土壤层内,占地下生物总量的84.08;~ 87.18;.三种草坪的坪用质量与根茎比值呈负相关.[结论]不同水分处理对三种草坪草的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根茎比能够得到较好的坪用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新疆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高羊茅草坪密度、色泽、质地、均一度的影响情况.[方法]通过线性梯度灌溉,控制草坪草的灌溉量,应用水量平衡原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高羊茅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高羊茅草坪在B3(60;~70;FC)水分处理下可以得到较好的色泽、均一性和密度,但其质地随水分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B4(70;~80;FC)水分处理下质地评分最低.[结论]对不同水分处理下的高羊茅草坪质量进行综合评分,经方差分析发现高羊茅草坪在B3(60;~70;FC)水分处理下可满足高羊茅草坪草生长需求,达到较好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两种冷地型草坪草种子出苗的影响,为保水剂的推广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育苗法,研究不同用量保水剂对土壤含水量及两种冷地型草坪草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时间的延长,土壤保水剂用量增加高,高羊矛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保水剂达到6g/kg用量时,两种草坪草种子平均发芽率分别达到53.83%和77.16%。与8g/kg、10g/kg处理无显著差异。前10d各草种不同保水剂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下降较快,随着时间的进行,保水剂用量少的处理土壤含水量下降速率迅速减慢,而保水剂用量多的处理土壤含水量下降速率变化不大。[结论]经保水剂处理后,草种发芽率明显提高。幼苗生长增快。干旱条件下适当浓度的保水剂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对草坪草种子出苗及生长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常用六种草坪草蒸散量及作物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根据水分平衡法采用小型蒸渗仪测定了两种水分条件下 6种草坪草的蒸散量 ,并采用Penman Monteith经验公式计算确定了各草种的作物系数 .两种水分条件为充足供水和限量供水 .参试的草种为草地早熟禾 (PoapratensisL .Nuglade)、高羊茅 (FestucaarundinaceaSchreb .Hundog 5 )、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L .Advent)、普通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 .)Pers.)、野牛草 (Buchloedactyloides(Nutt.)Engelm .)、日本结缕草 (ZoysiajaponicaSteud .) .草种间 ,水分处理间的草坪蒸散量均表现较大差异 .充足供水的草坪的蒸散量比限量供水的蒸散量大 30 5~ 1 5 3 5mm .全生长季冷季型草坪草的蒸散量大于暖季型草坪草 ,最多相差 2 0 0mm .两种水分条件下 ,6种草坪草的生长季总蒸散量排序相同 ,最大蒸散量排序为高羊茅 (90 3 5 5mm) >草地早熟禾 (85 7 93mm) >多年生黑麦草 (85 0 91mm) >狗牙根 (82 5 6 1mm) >野牛草 (75 8 6 6mm) >日本结缕草 (70 1 5 5mm) .不同的水分处理 ,草种和季节对草坪的作物系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冷季型草的生长季平均作物系数介于 0 98~ 1 0 9之间 ,暖季型草的介于 0 70~ 0 96之间 .充足供水条件下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的作物系数与限量供水条件下的作物系数差异不显著 ,多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动态对胡杨幼苗生长分配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壤水分对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及其分配策略是阐明自然生境中胡杨种子更新困难以及人工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年生胡杨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试验,监测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地径、冠幅、株高、叶片数)以及地下部分生长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单位平方米土壤总根长、总根体积),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及水分梯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胡杨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在连续给水处理时,25%含水量更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而断续给水处理时,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0%;胡杨幼苗地下部分生长在不同给水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别,而25%的含水量要显著区别于其他水分梯度,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后,断续给水比连续给水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且水分梯度在20%~25%之间最有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大于地上生物量,这种地上与地下生长权衡作用有利于幼苗纵向生长的养分、水分获取。在根系构型方面,在土壤水分条件好的情况下则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跟踪量化轻、中、重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含水率,定点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与火烧强度干扰差异,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旨在清楚地认识高寒区火干扰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初期土壤水分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力,并为其调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网格法确定固定点位并实施林火干扰试验,根据火烧强度等级划分轻、中、重度火烧区,烘干法跟踪监测火烧前、火烧后、翌年融雪季后、翌年生长季土壤含水率。  结果  林火干扰后:(1)轻、中、重度火烧区土壤含水率立即下降,春旱时段进一步大幅下降,生长季迅速回升;(2)生长季前重度火烧区土壤含水率显著低于轻、中度火烧区,生长季火烧强度干扰差异消失;(3)生长季前,土壤含水率及其相对变化率的空间格局与火烧强度空间格局极显著负相关。  结论  寒温带针叶林火干扰生态系统恢复初期,春旱时段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含水率可能限制植被更新和再生,应加强集水保水技术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荒漠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随土壤水盐梯度的变化规律,为荒漠地区植物恢复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植物的叶片形态、生理特征、植物生物量以及土壤的水分和盐分含量,并将水盐分为3个梯度,分析不同水盐梯度下植物生物量对功能性状的响应。【结果】(1) 植物冠幅面积 (S) 在3种土壤水盐梯度下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植物叶片磷含量 (LPC) 在低水盐群落中适应性高于中高水盐梯度。(2) 植物地下生物量 (AGB) 低水盐梯度显著低于高水盐梯度 (P < 0.05) ;地上生物量在土壤水盐梯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P > 0.05) 。 (3)对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物量的冗余分析 (RDA) 在3种梯度下,植物冠幅面积 (S) 、株高 (H) 与生物量相关性均较高,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型性状S、H、SLA会对生物量增长有促进作用。 (4) 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对生物量的指示能力是随着土壤水盐梯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结论】艾比湖干旱荒漠地区植物的生物量随土壤水盐的增高而减少。在低水低盐土壤区域,植物的适应性较强;在高水盐土壤区域,植物叶片表型性状比生理性状更明显;在中水盐土壤区域,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量差异及联系不明显。干旱荒漠区土壤盐含量的增高已经对植物生长产生了迫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功能性状及生物量减少会使荒漠土地退化,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选择坡改梯经济林、冲沟内生态林和沟头坡面生态林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设置标准观测小区,在雨季观测这3种模式与其对照的水土流失、土壤入渗率和0~100cm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结果表明,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未种植任何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分别在30%和60%以上,显示出极显著的控制水土流失的效应。植被恢复还极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入渗率(可增加100%~200%)。在雨季,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30%和100%以上,说明植被恢复在雨季不会导致土壤旱化,因为植被恢复减少了地表水和土壤细颗粒的流失,同时还增加了降水的入渗,这2个作用都使土壤整个剖面水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和花后控水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采用施纯氮10kg/667m2、15kg/667m2、20kg/667m2(分别用N1、N2、N3表示)和40%~50%、60%~70%、80%~90%(分别用W1、W2、W3表示)3种土壤含水量进行处理,研究了氮肥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过高(80%~90%)或过低(40%~50%)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最终使产量降低。水分生产效率,则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表现为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穗粒数,但过多(20kg/667m2)或过少(10kg/667m2)施氮均不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导致减产。而对于水分生产效率,表现为增加施氮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而施氮量过高(20kg/667m2)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导致水分生产效率下降。因此,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氮肥和控制花后土壤水分含量技术,调控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