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奶牛醋酮血症与奶牛日粮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醋酮血症引起患牛产奶量下降,体质瘦弱,严重还可引起死亡,给奶牛业带来严重损失。通过对49头奶牛实际饲养测定和对个体户的32头奶牛日粮营养组成的调查,笔者分析了酷酮血症与日粮营养组成的关系。互分析方法1.l用骆氏法对每头奶牛尿液进行酮体检查。1.2根据荷斯坦奶牛饲养标准计算个体奶牛净能和可消化粗蛋白的标准需要量。1.3计算个体奶牛口粮的净能、可消化粗蛋白、于物质量。并与净能的标准需要量进行比较。1.4计算口粮净能与可消化粗蛋白的比,以及l】粮中豆饼蛋白占干物质的百分比。1.5统计不同产次、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与…  相似文献   

2.
奶牛醋酮血症主要是因营养失调、代谢障碍而引起的奶牛代谢疾病。发病牛产奶量下降,体质消瘦,个别严重患牛发病死亡,给养牛业带来严重损失。为了探讨奶牛醋酮血病与奶牛营养的关系,改善奶牛营养,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及  相似文献   

3.
酮血症是牛较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及饲养管理水平低劣的牛群,该病严重危害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某村养牛户饲养的1头4岁多的黑白花奶牛发病.该牛体重约450kg,于2009年4月8日顺利产下1只小牛犊,1周后发现该乳牛行为轻度异常,精神沉郁,患病牛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只是食欲轻度下降,渐进性消瘦,当靠近牛体时可闻到轻微的醋酮气味,乳汁减少,厌食.  相似文献   

4.
新疆124团共有泌乳奶牛800头,其中大部分是改良黑白花牛,少数是上海引进的黑白花牛。从1987年11月开始,奶牛的代谢性疾病——牛醋酮血症不断发生,至1988年5月底,该团共发病12例,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酮血症(酮病)是奶牛生产中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尤其是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乳品质,给养牛场带来严重的损失,尤其是随着隐性酮血症的发生,临床症状不明显,更给诊断和防控带来了困难。本文根据当地的发病情况,对酮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作了细致的分析,以期提高饲养技术,防止该病的发生。1奶牛酮血症的危害奶牛发生酮血症以后,死亡率不高,但是治疗成本很高,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酮病也称奶牛醋酮血症、乳牛酮血症、母牛热,最早于1894年提出并描述。奶牛酮病属于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机体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该病多发于产后泌乳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奶牛常于产犊后10~60 d内发病,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高血酮,尿、乳中出现酮体,病牛采食量减少,消化功能、产奶量、  相似文献   

7.
酮病是牛较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牛酮血病或醋酮血病。多发于高产牛,特别是泌乳旺盛期的奶牛;本病主要由于饲料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障碍,体内产生大量酮体(主要是P-羟丁酸),引起营养代谢障碍。常在产后几天或几周出现。1发病机理(1)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奶牛酮血症是奶牛较常见的营养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及饲养管理水平低劣的奶牛,该病通常发生于产后20天,最多不超过42天。奶牛酮血症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季节、泌乳量、饲料、遗传品种及母牛个体差异有关,常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2种。此病的特征为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应加强对奶牛的饲养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酮病的发生是由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或缺乏,从而导致奶牛自身脂肪大量动员,产生酮体过多而引起的一种营养性代谢病,与奶牛的饲养管理、日粮水平、机体体况有很大关系,虽然患病牛死亡率低,但治疗成本高。该病主要表现为血液、尿液、牛乳中均有酮体存在的三酮症状,另外还有低血糖、高游离脂肪酸的特征。酮病常发病于高产奶牛群体,对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危害,经济损失惨重,因此通过制定合理、科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酮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也称为乳牛酮血症,最早由Landel于1894年提出。曾用名有乳牛醋酮血病、酮尿病、母牛热、慢热、产后消化不良、低血糖性酮病、牛产后狂燥病等。该病是由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和生糖物质不足造成脂肪代谢紊乱,使组织中酮体的浓度增高所致一种代谢病。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的检测、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Ketosis),又称醋酮血病(Acetonemia),最早由Landel1894年提出。是高产泌乳牛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表现为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多发生于产犊后3~6星期。本病多发生于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且3~6胎奶牛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12.
酮病是由于脂肪等代谢紊乱,大量酮体(乙酸乙酸、-羟丁酸、丙酮)在体内蓄积,临床上以血液及尿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有些牛久治不愈或反复发病一直到淘汰。常见于经产而营养好的高产乳牛,称醋酮血症,一般于产后1~2周内,个别于产后2~3d内发生。据调查,奶牛年产量在4t左右无发病病例,  相似文献   

13.
奶牛醋酮血症又称酮血症、酮尿病、酮病,是牛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疾病。此病多发生在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通常发生在母牛产犊后20 d以内,最迟的一般不会超过6周。此病的主要特征就是酮体酸毒症,表现为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症等,有的还有神经症状。此病给奶牛养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给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简单阐述了此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是奶牛酮血症、酮尿症及酮乳症的总称,随着高产奶牛群体的出现和奶牛产业的发展,奶牛酮病已经成为泌乳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16.
牛酮血症又称为酮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三大营养代谢疾病之一。牛酮血症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最近几年,随着农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牛饲养规模不断增加,但是由于饲养不科学,营养比例配制不科学,导致牛群中酮血症的发病率呈现高发趋势,切实做好该种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十分重要。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酮血症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奶牛酮血症是奶牛泌乳早期常见代谢病。高产奶牛产后因糖类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引起全身性功能失调。动物低血糖时会大量动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其结果是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升高,并通过血液进入肝脏。随着大量非酯化脂肪酸进入肝脏,非酯化脂肪酸在肝脏中不完全氧化则产生酮体而发病。预防奶牛酮血症的有效措施是对妊娠牛和泌乳牛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奶牛充足的能量摄入,并保证饲料的营养平衡和辅以适当的添加剂,防止饥饿、应激,提供良好的环境、控制好其他引起采食量下降的代谢疾病的发生。治疗原则是补糖抗酮,促进糖原异生,提高血糖含量,减少体脂动员,提高饲料中丙酸及其他生糖先质的利用。治疗方法有替代疗法、激素疗法、中药疗法和辅助疗法等。  相似文献   

18.
牛醋酮血症,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又称奶牛酮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产犊后10~60d多发。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Ketosis in Dairy Cows)是因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导致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糖血症。近几年,随着牛奶产量的提高和集约化饲养程度的加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发病牛产奶量明显下降,发情延迟,受精率降低,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因而该病给奶牛业发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 引言 自从Lander于1849年首先发现奶牛酮病的一些神经症状之后,引起世界许多奶牛业发达国家对酮病问题的密切关注,并曾根据各自所见的症状给予不同的病名,直至目前,才基本上一致地称为酮病(Ketosis)或醋酮血症(acetonaemia)。近年来,由于对奶牛加强选育及集约化饲养,奶产量上升很快,美国部分奶牛场的年均奶产量已超过9000公斤。奶产量的上升给饲养和营养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对酮病的控制问题也显得更为重要。在西方国家,临床酮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