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活到老,这个组长就一定要做到老”,这是奉新县仰山乡段上村包家村民小组组长、老党员包在民常说的一句话。包在民今年69岁,1952年入党,解放初期担任过乡长、高级社长、信用社主任,60年代末担任段上村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民兵指导员等职,1972年至今一直担任村民小组长。在这个平凡岗位上,他始终如一地忠实履行党员义务,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实践“三个代表”,一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被群众誉为山旮旯里的“一盏灯”。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岗头村是出了名的穷村,如今的岗头村面貌焕然一新,经济收入成倍增长,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全村形成了党风正、民心顺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3.
一个憨厚朴实的普通农民,在多次创业失败之后,靠自己潜心研究食用菌的新法种植技术,带动1000多人种菌致富。他就是获得五星级创业人物奖,荣登创业英雄榜,被誉为蘑菇大王、农民种菌专家的广西农民——钟飞翔。他不需要华丽的西装来衬托自己有多么帅气,他只想将自己的菌菇种植技术推广到全国,教给那些想通过菌菇种植来致富的农民。他每天穿着自认为最舒服的汗衫和拖鞋忙碌在自己的菌场,他只想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菌菇事业。编者希望与读者从本期星人的创业历程中一起感受他的勤劳和朴实。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正阳县大林镇十门村的大部分农民,把种地看作是鸡肋,种吧,挣不了几个钱,如果风调雨顺,除了化肥、种子、农业税、提留款等,还能给庄稼人剩口饭吃;若是天公不作美的年景,农民连本钱都给搭了进去。可是让地撂荒了吧,又觉得可惜,最初有人把地租出去,一季庄稼下来,还能收个三五十块钱的租金。 相似文献
5.
邵志鹏系湖北省浠水县人,生前是浙江林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2003年4月作为浙江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到泰顺县黄桥乡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同年12月31日,他在前往景宁考察竹笋加工技术时,返回途中发生车祸不幸遇难,时年33岁。中共浙江省委追授他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委组织部,省农办、省科技厅等单位联合追授他为“浙江省模范科技特派员”。
在泰顺期间,邵志鹏始终以科技服务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刚到黄桥乡开展工作,他就跑遍了全乡17个自然村,了解农民的需求。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农民博士”。县领导和乡干部都说,邵博士到乡下不是来镀金的,他把扶贫目标定得长远,把科技扶贫扶到产业上来。
黄桥乡17个自然村有很多闲置土地,在进行土质分析后,邵志鹏决定带领乡亲们种甜玉米,当玉米还在长苗的时候,他就开始一边四处联系销路,一边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开展甜玉米保鲜技术研究。
黄桥乡有1.8万亩竹林,办一家竹笋加工厂是当地老百姓多年的夙愿。为此,邵志鹏四处奔波:买设备、找资金、问专家、搞实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合作人、厂房、资金都已到位。就在他牺牲的那天一大早,他来到已经选好的厂址,仔仔细细用皮尺再次丈量了一遍。
在黄桥乡的8个月里,他从来没有报销过一分钱的车途费和一张发票,就连联系工作的电话,也是用自己的手机打的:他到县城办事,住几十元一夜的旅馆,吃路边的小店;黄桥乡的农民说。邵博士比我们还简朴。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来这里的使命就是帮助农民早日脱贫.”
他对农民的真情,对事业的挚爱永远地留在了泰顺县黄桥乡……
在黄桥、邵志鹏的努力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中止,乡里以他的思路为基点,继续着毛竹、竹笋、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乡干部们说。“他的终点,就是我们的新起点。”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邵志鹏对农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理解农民,关心农民、尊重农民,真心实意为农民服务,作为一个科技特派员,邵志鹏恪尽职守,认真履行作为科技特派员的职责,他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民致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邵志鹏中践行宗旨、忘我工作,他心系农民,为工作献身,忠实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邵志鹏是科技特派员在建设新农民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邵志鹏这样有专业特长,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的科技特派员。正是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扎根农村广阔天地,同农民一起深刻地改变了农村生产方式,推动了现代农村的发展,
本期,我们隆重推出纪念科技特派员邵志鹏博士的通讯——《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表达我们对这位优秀的科技特派员的缅怀和敬意,激励广大科技特派员学习邵志鹏博士在平凡的岗位上崇高的奉献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10,(4X):33-33
近年来,山西省安泽县北孔滩村党支部以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为支撑,投资97.25万元,引资32万元,加大“四化四改”和“六个一”工程的建设力度,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民素质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先后被县委授予红旗党支部、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相似文献
7.
进入201O年,对山东省东平县世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可谓“四喜临门”。1月该合作社被命名为东平县“六有”合作社:2月被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合作组织”称号;3月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合作社:5月被评为泰安市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月。 相似文献
8.
“在吴桥县,老百姓不认识县长,但都认识赵凤娟。”,这是吴桥县主管农业的李强县长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李县长由衷赞叹的这个人,就是被吴桥县老百姓誉为“编外农民”的县农技中心主任赵凤娟,在全县600km2的广阔田野上.到处留下她的足迹。她把所学的科技知识,无私奉献给全县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9.
10.
科技部和各省区市都在大力提倡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创业能手,把农村创业推向了一个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年一度报刊征订大战正酣,其中,《农家科技》在彭水县非常受欢迎,有广泛的读者基础。该杂志刊载大量实用技术信息,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日,记者如约来到吉林省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农艺师张兴文的办公室,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马克思的那句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日,记者如约来到吉林省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农艺师张兴文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马克思的那句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粮食过长江(亩产400 kg)是京郊的农民追求的梦想。然而,吝啬的上天并没有因为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多赐予一些光和热,京郊农民的这一梦想,迟迟没能实现。这一梦想,牵挂着一位充满活力的土肥专家——赵永志。1998年,赵永志竞聘为市土肥工作站肥料室主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河北秦皇岛抚宁县梁家湾村的张玉力。今年50岁,先天腿残,干农活不太方便,为了生计,种了100多棵苹果树,年收入3万多元,一家3口就指望苹果的收成,从3年前开始接触"根来福"产品,到现在成为"根来福"生态肥的义务宣传员,我对"根来福"产品的质量和效果深有感触。2009年12月的一天,北京根来福公司副总经理李刚到我村组织农化讲座,20多位苹果 相似文献
16.
17.
农业信息化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必然途径,是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农民信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现有的农技服务体系和通信运营商的网络设备,以低成本构建的农民网上交互的信息化平台,近年来,农民信箱的推广应用,大大促进了农民应用农业信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人民广播电台《致富金钥匙》节目是由石家庄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石家庄市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合办的一档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解惑答疑的专业性对农节目。节目自2008年8月开播至今已经平稳运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共计播出节目一百多期,累计播出时间3000多分钟, 相似文献
19.
<正>柏广友是江苏金湖县吕良镇军舍村村委会副主任,退伍回乡后,开发水面养鱼种藕,带领乡邻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他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农副产品营销标兵、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优秀 相似文献
20.
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民收入之间的作用逻辑进行研究,建立以人均经营土地规模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增收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业技术进步均正向影响农民收入,对工资性收入的提升效果强于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效果。农业技术进步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为4.5%,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在粮食主销区中最大,远远高于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实现的技术进步更容易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整体上,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随着人均经营土地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总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提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规律,而服务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不受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尤其在粮食主产区,当人均经营土地规模跨过一定门槛后,更有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增收效应的发挥。因此,目前应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与产销平衡区,进一步重视并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服务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劳动替代性技术的引入,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全程托管等形式的规模经营来缓解人多地少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充分发挥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