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水稻叶片是理想株型的主要组成部分。筛选和鉴定新的叶形突变材料,可为研究叶发育调控机制和塑造叶片理想形态打下基础。【方法】由粳稻品种武运粳31经EMS(ethyl methane sulphonate)诱变获得窄叶突变体nal12(narrow leaf 12);通过表型测量分析剑叶至倒4叶的叶片长度、宽度、大脉数和小脉数,并进行组织切片和显微观察;将突变体nal12与籼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TN1)杂交,在F2分离群体中选取了1709个具窄叶突变表型的单株,通过已有的SSR、STS和新开发的分子标记进行精细定位。【结果】nal12在幼苗期就表现出了窄叶性状,在成熟期植株较野生型矮小,分蘖增多,茎秆变细。经组织切片观察分析,nal12叶片变窄是由于大脉和小脉数量减少造成。遗传分析表明该窄叶表型受单一隐性核基因调控;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LC2-RF37与LC4R-RF39标记之间约64.7 kb的范围内。该区间内共有10个开放阅读框,其中并无已报道的窄叶相关基因。qRT-PCR结果表明,NAL12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生长素合成与运输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NAL12为一个新的叶形调控基因。这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叶片发育,丰富其分子调控网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对花生叶片形状的遗传属性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窄叶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F_2代窄叶与宽叶的分离符合一对基因遗传(3:1)的分离比例。在不含典型窄叶亲本的组合中,叶片宽度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但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大于特殊配合力效应,说明叶形指数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遗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3.
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部福州橄榄种质资源圃中80份橄榄种质资源叶片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群体橄榄种质资源的嫩叶颜色、成熟叶颜色、叶面光泽度、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叶基形状、小叶数、复叶主轴长度、小叶叶柄长度、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叶形指数等表型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不同来源地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形状、叶形指数、嫩叶颜色、成熟叶颜色、小叶数是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构成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抽穗期干旱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型常规稻黄华占(HHZ)、籼型三系杂交稻珞优8号(LY8)和冈优527(GY527)、粳稻WDR129等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性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势、气叶温差等)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干旱胁迫导致水稻产量严重下降,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下降;干旱胁迫使叶片的水势下降,叶片温度升高,气叶温差减小,气孔导度降低,叶片气孔关闭,蒸腾速率下降,最终导致光合能力下降;一定程度干旱胁迫下光合能力的下降不是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常规淹水灌溉和抽穗期干旱胁迫下,籼稻LY8、HHZ、GY27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粳稻WDR129。  相似文献   

5.
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农艺与生理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早衰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研究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农艺及生理性状,有助于了解水稻叶片衰老进程和机理。本文简述了叶片衰老特征和衰老机制,重点综述了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类型、农艺与生理性状研究进展及延缓水稻叶片衰老的栽培调控途径。可为水稻抗衰老品种选育及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氮肥不同施肥方法对超高产水稻品种"沈农265"主要生理性状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沈农265"最佳施肥方法为施肥法A;CGR、NAR均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SLW与叶片含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在5个主要生育期叶氮、叶碳、叶绿素含量的最适值均与产量存在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7.
叶片早衰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研究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农艺及生理性状,有助于了解水稻叶片衰老进程和机理。本文简述了叶片衰老特征和衰老机制,重点综述了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的类型、农艺与生理性状研究进展及延缓水稻叶片衰老的栽培调控途径。可为水稻抗衰老品种选育及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叶形大豆品种产量性状边际效应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产大豆品种不仅要求单株产量高,而且又适宜密植的品种.以两种叶形的10个品种(系)为材料,从边际效应指数角度,研究了不同叶形大豆品种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及其相互关系,期望筛选出耐密型大豆品种.结果表明:长叶品种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均比圆叶品种的小,适于密植;单株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叶部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相关不显著,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边际效应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的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长叶大豆品种绥农14的单株产量边际效应指数最小,属于耐密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大豆叶形垂直分布类型在产量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油89306组合分离世代的研究表明,该组合存在3种叶形垂直分布类型,即下阔叶—上阔叶、下阔叶—上窄叶和下窄叶—上窄叶。以下阔叶—上阔叶和下阔叶—上窄叶类型的百粒重最大,且两类型间无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下窄叶—上窄叶类型的百粒重;以下窄叶—上窄叶类型的每荚粒数最多,下阔叶—上阔叶类型的每荚粒数最少。在本研究所处旱涝频繁的黄淮南部地区,以下阔叶—上窄叶类型的育种效果最好,并从本类型的研究材料中成功地选育出高产夏大豆新品种中豆26。与下阔叶—上阔叶类型的中豆19(89306组合的母本)相比,下阔叶—上窄叶的材料中豆26和中豆20实现了在保持其它产量因素变化很小前提下每荚粒数的定向显著提高,因而实现产量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叶片的形态改良是水稻株型育种和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定位了上3叶叶片长、宽、叶面积共9个性状QTL,分析了叶片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定位了主穗重及产量构成因素(颖花数、千粒重、结实率)相关QTL。结果表明,CSSLs群体的叶片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片性状与主穗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形态多数性状与结实率、千粒重没有显著相关性。两年共定位到20个叶片性状QTL,分布于第1、3、4、5、6、9、11共7条染色体的10个区间,贡献率为3.82%~14.61%,其中贡献率大于10%有6个,多个QTL成簇分布在相同区间,3个QTL在两年间重复检测到,8个QTL为前人未报道的新位点。两年共检测到16个与控制主穗产量相关的QTL,分布于第1、2、3、5、7、8、10共7条染色体13个区间,其中有7个主穗产量相关QTL所在5个区间与叶片形态14个QTL所在区间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