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1岁的武淑英,原是江西标准件厂一名普通工人。企业改制分流下岗后,她冲破世俗的偏见,选择了种田这个行当。她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从当初的小打小闹到目前承包420余亩水田的种田专业户。辛勤的劳动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仅去年她就获得纯利4万多元。种田女能人武淑武淑英之所以会选择种田这个行当,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那是在1997年的时候,当时她投资开了个小饭馆。有一位经常为饭馆送肉的卖肉师傅看到她每天都十分忙碌,就问她开饭馆一年能赚到多少钱,她伸出五个手指回答说,一年能赚上5000元纯利就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2.
于海梅——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而今成了阿城市玉泉镇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今年,她又被哈尔滨团市委授予“五四”青年奖章,她也成了哈市区县唯一获此殊荣者。于海梅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农家女。早在1987年,她就看准了蛋鸡养殖的市场前景。最初由于经验不足、鸡雏品种不好等原因,她引近的1000多只鸡雏还未产蛋就全部死掉了,损失惨重,这件事对于  相似文献   

3.
心碎的爱情     
张国举 《新农村》2008,(11):41-41
听一位朋友讲她父母的爱情故事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多少年过去了,这个故事还一直深深地感动着我。 他的脾气很坏,很倔,坏得动不动就发作一气,倔得就像一头拉不回的牛。年轻时,她试图改变他,但是她失败了。按说,她会为他感到绝望。因为,在一个人的压制下忍气吞声地过一辈子,这是很悲哀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她并没有因此而抱怨和感到不平,她仍像初识时那样爱着他。  相似文献   

4.
在’99昆明世博会上,浙江省园艺馆内一件件新颖别制、巧夺天工的插花艺术造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插花艺术作品的作者,是杭州静虑茶人袁勤迹女士。袁勤迹出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书法画家。自幼年起,小袁就喜欢写写画画,唱唱跳跳。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里形成了她对艺术的追求与向往。她担任过导游员,著名的雁荡山风景区留下了她辛勤的足迹。早在1989年就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导游员。在桂花山庄任副总经理时,就致力于改造山庄风貌,增加饮食文化的艺术性,并做出很好的成绩。每一项工作她都勤勤恳恳地去做。所以在她所创作…  相似文献   

5.
巧巧的故事     
当巧巧刚刚降临人间的时候,她就被遗弃了。巧巧能活下来,实在是缘于一件“巧”事。 13年前,高密市井沟镇金宝山村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奶奶从草垛堆里捡回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从此,这位老奶奶和她的哑儿子及瘫痪的  相似文献   

6.
走进柏庄镇李桃村,一提起张展这个名字,无人不知,用一位农民朋友的话说:“张县长,她可是一位好干部,她来到我们村搞农业项目,能吃苦,每天都到地里劳动。她对农业知识懂得可多了,她培育出来的红薯苗、甘蔗苗、黑玉米、黑小麦品种,帮我们挣了大钱,要说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听她的准没错。”张展在农民心目中,是一位好干部,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女能人。张展1955年6月毕业于河南农大农学专业,1982年到河南省安阳县任主管农业副县长,1990年退居二线,任县政府顾问,1993年退休。  相似文献   

7.
无脚鸟     
1992年,只有20岁的杨湘通过做外贸生意已经是深圳当地小有名气的女大款了。1993年,她改做实业,决定投资开发河源万绿湖。打造一个集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场所。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儒雅英俊的男人走进了她的视线。  相似文献   

8.
马树景出生在河北邢台的一个普通农家。1993年因发烧没能考上大学的她本想再考,但是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放弃了复读做了一名印刷厂工人,看到周围的人经商、打工慢慢富裕起来,她再也坐不住了。95年,她辞去工作借钱开了一家电器门市。稳扎稳打,逆市而行,别人牟取暴利时,她却薄利多销。马树景回忆说:“当时卖两件商品的利润还顶不上别人卖一件赚的多,心中难免有些不平衡。可要是做长远买卖的话,就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这样过了一年,她不仅还清了借款,还有了几万元存款,这是她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9.
时下,乡镇人员分流工作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地进行。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是减轻农民负担和财政压力的治本之策,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乡镇机构改革朝着“小政府、大服务”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这次改革浪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对乡镇分流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安之以路,使其各得其所,为乡镇分流人员“找好马、扶上马、送一程”。绝大多数乡镇分流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存在对乡镇人员分流工作简单从事、…  相似文献   

10.
她是在阳光灿烂的11点进人茶酒坊的米色方格大门的。载她来的黑色加长凯迪拉克悄悄地停在门外,从其它名车上下来不少高大壮实的洋人。这是在1998年7月2日,中国桂林七星公园大门右侧的龙泽茶酒坊。她微笑着步人大厅,沿着茶酒坊暗铜色的鹅卵石迎宾道,走到右侧最后一个茶座上。茶酒坊里右边的一群香港客人迅速没了声音,不知是茶酒坊里突然多了许多高大威武的人使然还是她的风采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她优雅地坐下,脱下蓝色外套,牙黄底蓝格的套裙显得十分休闲随意,她左右分别坐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和一位老妇。一看就知道她们仁是一脉…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就好比一件作品,需要一位工匠的细心打造,才能成为一件非常有用的重器。而这位工匠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和锻造出来的创新能力,才能将这个企业引领到不败之地,才能将这个企业注入的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将这个企业带到勇攀高峰、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潮流的高度。纵观黑山西洋特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超的所作所为,无疑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12.
在崇尚自然的今天,能拥有一座私家花园,是无数都市人的梦想。如今,青海女孩孟菲就能让你好梦成真。她巧妙利用楼房的阳台、天台等空间营造出袖珍“私家园林”。一下就把这个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就连许多地产商,都争着与她合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阿农 《今日农村》2005,(1):44-44
王艳是黑龙江省肇东市德昌乡的一位种菜能手。她种植的10亩(1亩=1/15公顷)菜地,1年下来能获纯收入两三万元。她的一套种菜致富经验归纳起来有“五招”,具体是:一看市场“脸色”。早在7年前,王艳的菜就种得比别人好,她一直变追市场为找市场。1996年,她开始搞大棚立体套种。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省余姚市,有一位叫金建芬的人,她下岗后两次创业两次成功.那么,究竞是什么样的灵感和创意,让她觉得赚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并因此创造了数千万财富的呢?  相似文献   

15.
“快要冻僵的时候,她擦亮了手里的火柴。亮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丰盛的圣诞大餐……”在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的凄楚遭遇令人心酸。今天,在上海最繁华的徐家汇,也有一位年轻女孩卖起了火柴,不同的是,她竞把火柴卖成了艺术品,并把这个不起眼的行当做得风生水起,不仅满足了都市人追求“复古时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2001年9月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来了一位年仅27岁的女博士生。单从外表上看,你除了觉得她太过于年轻外,看不出她和别的博士生有什么两样。可是,了解她的人却知道:这名女博士不简单,她曾经在东莞的流水线上打过工,是全国第一位从打工妹的行列中走出来的女博士。她的身后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故事?她又是怎样从一名打工妹变为博士的呢……受辱东莞,打工妹心中燃起考研之火1974年5月14日,吴定玉出生于湖南省澧县金罗镇一户普遍的农家。吴定玉从上小学开始学习成绩就一直不错。升初中时,她一路过关斩将考上了县里最好…  相似文献   

17.
“人心态好,做起工作也顺心。” 张卫勤爱笑。现年44岁的她,从1992年起就以临时工的身份在郑州做环卫工了。她用十几年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工作,让流淌在扫帚尖上的青春和岁月熠熠闪光。同时,她也感知着一名环卫工人的酸甜苦辣。 一个偶发事件,她毅然投身环卫工作张卫勤决定做环卫工,并不是一时冲动。1992年,一位年轻的环卫工人的举动感动了她。当时,从驻马店市新蔡县关津乡刘菜园村来到郑州的她,做过营业员、服务员、推销员。一天傍晚,下了晚班的她不慎将自己的提包丢在了大街上。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头一点一点地找,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正当她心灰意冷之时,发现前面一位年轻的环卫工在马路边东张西望,手里还拿着她丢失的提包。当对方检验并确认她是失主之后,原物奉还。之后,她和这位年轻的环卫工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仙姑进城     
佚名 《农家参谋》2011,(11):49-49
何仙姑是一位在乡下靠偷偷摸摸跳大神谋取钱财的巫婆,她从事这个职业早,成了十里八村一些人眼里的“大师”。面对当今环境,她觉得该把业务做到城里,正当她在寻找进城“契机”的时候,王奶奶打来电话,请她进城给孙女看病,而且越快越好。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递来个枕头,仙姑觉得这可是进城发展的好机遇,于是她赶紧收拾好“行头”,坐上车匆忙进城。  相似文献   

19.
<正>“我这个人就是很有冒险精神,从创办企业到去海外上市,都是冒险精神在起作用,那就不可能不触及风险。”西安,这座拥有成震天下的秦俑军阵和千年皇朝轩辕历史的古都西面83km处,有一个陕西农业科技城叫杨凌农业示范区,王琼的企业就诞生在这个区内。9年前,她曾是杨凌的一位下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一位新疆的读者在Q!里咨询鸡感冒的中草药验方。作为编辑还是建议养殖者.在养殖中碰到牲畜生病时.还是请当地兽医或者畜牧兽医站人员到实地了解详情.因为有时候光凭口头描述不足以了解整个病情。只有经过“望、闻、问、切”这个必经的步骤.专业人员才能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当然,最后这个读者在QQ里告诉我.她的鸡感冒好了,对我表示感谢。作为编辑我很欣慰.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她。总之.很感谢她对我们杂志的信任。本期特就鸡感冒的中药疗法推出这个小专题。希望对养鸡的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