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农业是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增效和环境保护功能,对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健康优质的安全食品具有重大意义。简述了我国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并发展生态农业应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江苏农业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就是潜在的农业生产力,忽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就会阻碍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要从控制工业“三废”污染和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制定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高投入、高产出、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农牧结合、环能结合、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生态农业模式等多种途径保护江苏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按照生态规律不断增加物质和能量到土壤中,保持生态平衡,农作物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才能不断提高。有利于“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霞  李晓岑 《农业考古》2000,(1):255-261,267
1、云南的早期栽培稻问题 宾川白羊村和元谋大墩子等云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了炭化稻谷、稻穗凝块或陶制器具上的谷壳及穗芒压痕。据鉴定均为粳稻。这些稻谷的时代不超过四千年。由于无水田作业器物的遗存,推测云南史前稻谷属陆稻而非水稻。 这些史前稻谷是云南新石器时代的最显著特征。云南和一些日本的学者认为云南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在日本,还掀起了达30年之久的“云南寻根热”。 然而,我们要指出,从公元7万年前至公元8000年前,云南发生了一场极其巨大的气候上的变化,即大理冰期(Dali glaciation)的活动,这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和谐的农村,就没有和谐的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农村的过程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显得异常重要,这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市场化程度、制度安排和农业生产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只有在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建立起促进农业效率提高、适合农业经济增长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已于2017 年6 月1 日正式实施,将原来由多部门负责的农药生产管理职责划归农业部门,农药登记、生产、经营、应用和监管归口农业部门统一管理。农业部发布了《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 个《条例》的配套规章。文章强调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药管理的重要性,以担当的精神扛起农药管理的责任,以务实的作风从思想认识、农药登记、农药生产、农药经营、农药使用和责任追究等6 方面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8.
从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到生态宜居农村生产生活模式,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特色建设时期,农业经济是中国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基于生态环境建设视角,对农业经济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十分重要。基于协同发展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容、特征、用机理,并深入实践剖析了两者协同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探讨了更加完善的发展路径,目的在于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50年来锦州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锦州地区1956~2006年气温、降水、≥10℃积温、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锦州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28℃/10年速度递增;≥10℃积温逐年增多;无霜期延长;初霜日提前;终霜日变化不大;降水以13.9 mm/10年速度递减;气候变化使锦州地区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连续20年丰收,实现了依靠大农业振兴经济,实现了依靠大农业脱贫致富奔小康。但从总体的宏观决策来看,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偏重农业资源总量,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侧重农业生产增长速度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方法,运用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其中阿克塞、肃北、肃南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区域,天祝、甘南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区域,而张家川和临夏处于失调状态。基于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分析结果,结合甘肃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提出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各国都提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不仅要倡导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更要重视生态农业的建设,要通过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以及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等措施,促进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相矛盾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始终存在.因此,亟待解决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问题.基于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相关理论,分析了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我国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系统发展观,在宏观...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它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证。我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又刚刚学习了环境经济学这门课程,所以对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为课本中学到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初步形成的,但由于其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一经提出,就很快为各有关学科的学者、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所接受。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理论似乎主要来自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与经济学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峻,尽管国家政府采取诸多治理支持性政策,但是后期实效始终不可观。因此,今后必须集中一切技术、经济、政策手段,覆盖落实一类同步维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实效的方案,即农业生态环境和政策一体化管理。在此背景下,笔者决定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实际状况,加以客观论述,方便日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自主性维护等指标的顺利贯彻。  相似文献   

17.
甘肃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从古至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应成为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课题,而且是人类生存、社会前进的永恒主题.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而甘肃农业正面临诸多不利于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分析研究持续农业面临的环境现状,探讨如何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雷智刚 《甘肃农业》2009,(5):56-56,78
通过对庆阳市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介绍,分析认为可持续农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选择,进而提出了庆阳市实施可持续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工业“三废”、农业生产使用的化工产品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加剧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当前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论述了生态环境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质量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通过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强化政策调控,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办度,发展生态农业,从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