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生态对策从典型的-选择类型到典型的r-选择类型的6组13种鱼作参照物,以渐近体长,渐近体重,生长系数,初次性成成熟年龄,最大年龄,瞬时自然死亡率和种群繁殖力系数等7项生态学参数作指标,用Bayes判别法建立6组鱼类的判别函数估计式yk(x)(k=1,2,..6)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性周期内不同阶段和不同季节的雌性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脑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长吻鮠脑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个部分,腺垂体组织中有6种分泌细胞,即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生长激素(ST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神经垂体组织中存在A型(A1、T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A型分泌纤维轴突中具有不同类型的分泌颗粒,B型分泌纤维轴突中含有许多透明小囊泡。产卵前GTH细胞胞质中充满了电子密度较高的大、小两种分泌颗粒;TSH细胞胞质中分泌颗粒排空,电子密度降低,出现大空泡;STH细胞处于活跃的合成和分泌状态;MSH细胞粗面内质网相当发达,成层围核分布,分泌颗粒极少;PRL细胞电子密度高,具圆球形被膜的分泌颗粒;ACTH细胞分泌物颗粒数量少。产卵后GTH细胞中的分泌颗粒排空;TSH细胞出现空泡;STH细胞中的粗面内质网围核环状排列;MSH细胞分泌颗粒多但比较小,粗面内质网呈扁状或网状;PRL细胞分泌颗粒极少,分布不均匀;ACTH细胞内质网近核分布。秋季GTH细胞中发现GTH1和GTH2两种细胞,GTH1细胞具有大量围核分布的分泌颗粒,GTH2细胞胞质中分泌颗粒数量较少;STH细胞胞质中粗面内质网极发达,围核分布,线粒体数量增加;TSH细胞内质网膨大成泡状;MSH细胞有明显的双核结构,其中一核具核仁,胞质内分泌颗粒较产后增多;PRL细胞具有呈不均匀分布的圆球形分泌颗粒;ACTH细胞线粒体与内质网围核分布,分泌颗粒较少,不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冬季GTH细胞内有少量分泌颗粒散布在核周围;TSH细胞含有较多的小型分泌颗粒,胞核外周有大量长条形的粗面内质网;STH细胞中分泌颗粒数量较少,合成和分泌活动微弱;MSH细胞粗面内质网呈泡化状,绕核排列;PRL细胞、ACTH细胞和秋季时的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神经垂体中的分泌纤维各阶段也有一定的变化,产前阶段具有较多球形的无被膜分泌颗粒,产后阶段分泌颗粒呈现排空,秋季部分可见到分泌颗粒,但数量相对较少,冬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长吻鮠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网箱培育长吻鮠冬片鱼种,应用5 m×5 m×3.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3~4 cm/尾的长吻鮠夏花鱼种,放养密度56~79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6%的配合饲料,经7个月养殖,长吻鮠鱼种平均规格达165g/尾,成活率82.5%,单产9 kg/m2,饲料系数1.26,投入产出比1∶2.04;2006年网箱养殖长吻鮠商品鱼,应用5 m×5 m×4.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133 g/尾左右的长吻鮠冬片鱼种,放养密度32~5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3%的配合饲料,经6个半月时间的养殖期,养成个体规格在0.5kg/尾以上的长吻鮠商品鱼比例达86%以上,成活率82.6%~87.0%,饲料系数1.38,单产22.83~26.24 kg/m2,投入产出比1∶1.59。 相似文献
9.
10.
以洞庭湖和原种场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研究对象,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10个野生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03条带,每个引物产生的条带数在2~9之间,片段大小在0.2~3.0 kb之间,多态座位比例为41.75%,2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是, 洞庭湖个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S)0.879 5~0.983 3,遗传距离(D)0.016 7~0.120 5;原种场个体间S为0.879 4~0.989 2,D为0.031 9 ~0.110 8;比较2群体S为0.798 3~0.999 4,D为0.016 7~0.301 7;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e)0.326 9。结果表明,长吻鮠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鸡肝在网箱中饲喂野生长吻鮠。放养的6338尾长吻鮠鱼种的平均体长为14cm,平均尾重65g,经过196~204d的饲养,共收获长吻鮠6002尾,总产4513.5kg,平均体重0.752kg/尾,成活率94.7%,饲料系数5.1,投入产出比1∶1.65。 相似文献
12.
采用池塘肥水培育法培育长吻鮠夏花鱼种。试验结果:放养规格为0.7cm~0.9cm的长吻鮠仔鱼,放养密度5万尾/667m2~8万尾/667m2,经1.5个月左右的培育期,长吻鮠夏花鱼种平均规格达4.0cm~5.6cm,平均成活率61%。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RAPD技术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洞庭湖区野生长吻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共检测出105个位点,其中54个(51.43%)呈多态;利用POPGEN软件获得野生长吻鮠群体10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个体间遗传距离(D)在0.1685~0.6425,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S)在0.3575~0.8315。通过与其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洞庭湖区野生长吻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由于没有以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资料,因此不能评判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对长吻鮠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在池养面积为7公顷,获长吻商品鱼30000多公斤的高产试验中,根据定期测定的生长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了净产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年龄与生长速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放养规格的鱼种生长特点等。据此,作者确定了相关的饲养技术措施:鱼种放养规格不小于30克/尾,放养量以10500~14055尾/公顷为适度,饲养周期以2~3年最经济;1龄鱼种与2龄鱼种可同池套养;成鱼池中少养或不养鲤鱼、草鱼,但可混养鲢鳙及少量凶猛鱼类。 相似文献
16.
:1 999年 5~ 1 0月 ,对长江黄州江段的长吻鱼危进行了相对渔获量、种群结构和体内寄生蠕虫的调查。统计显示 :长吻鱼危只占鱼危科渔获量的 1 / 1 8,且 95 %是 2龄及 2龄以下的个体。其体内有 3种蠕虫寄生。首次在长吻鱼危体内检出鳔等睾吸虫和黄颡异钩棘头虫 相似文献
17.
在长吻鮠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过程中,对成鱼的活动、取食、御敌及繁殖行为和幼鱼的栖息、取食行为作了观察,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幼鱼培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6±2)℃、自然光照条件下,以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设定3种投喂方式。实验饵料为水蚯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第1种方式为连续投喂,整个实验期间不间断;第2种连续投喂4 d后饥饿1 d;第3种连续投喂2 d后饥饿1 d。3种方式分别以S0(对照组)、S1/4和S1/2表示。实验周期均为30 d。结果显示,长吻和异育银鲫在3种处理条件下的终体重无显著差异,草鱼在S0组(对照组)和S1/4组的终体重无显著差异,S1/2组的终体重显著降低。这表明,长吻和异育银鲫在S1/4和S1/2组时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而草鱼只在S1/4组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在S1/2组则发生部分补偿生长。结论认为,长吻和异育银鲫的补偿生长能力要强于草鱼。3种鱼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比都没有显著差异,补偿生长是通过提高实际摄食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长吻鮠碱性磷酸酶的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陈定福,唐云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关键词长吻.肝脏,碱性磷酸酶,分子量,氨基酸组成MOLECULARWEIGHTANDAMINOACIDCOMPOSITIONOFALKALINEPHOSPHAT...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顺昌县位于闽江支流富屯溪畔,作为富屯溪土著名贵鱼类之一的长吻鮠,资源目前已日渐枯竭。为了保护与开发长吻鮠这一名贵鱼类,促进渔业产业结构结构调整,2011-2013年顺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双溪街道溪南村养殖场80×667m^2水面进行长吻鮠生态高效养殖示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平均单产1052.39kg(长吻鮠912.25kg、鲢鱼95.9kg、鳙鱼44.24kg),年均产值30327元/667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