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用茶树愈伤组织细胞液进行细胞培养,培养基的主要化学成份如下:矿质盐按Xeiiepy法加硫酸亚铁(带七份结晶水)加乙二胺四乙酸铁(3.5毫克/升)、葡萄糖(2500毫克/升)、维生索按Yaumy法加入、2.4—D(5.0毫克/升或2×10~(-5)M)、6-氨基嘌呤(5.0毫克/升)、胆浆蛋白液(20.0毫克/升)、酵母浸膏(1000毫克/升)等,在26℃的黑暗处对茶树的愈伤组织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试验。本试验着重探讨了不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与方法选取较幼嫩的叶片,剪下后洗净、消毒。剪成0.5—1平方厘米的小块,接种于事先准备好的固体培养基上。脱分化培养基采用MS+KT0.5毫克/升+2,4-D2毫克/升。分化培养基采用MS+BA1毫克/升+NAA0.3毫克/升。生根培养基采用1/2MS+IAA0.3  相似文献   

3.
<正>为合理保护和利用熊蜂,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采用连续饲喂法,测定了5种设施农业常用农药对小峰熊蜂和红光熊蜂的毒力。小峰熊蜂48小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的毒性最强,其LC50值为1.982毫克/升,其次为代森锰锌(3.167毫克/升)、百菌清(263.319毫克/升)、氟虫脲(297.480毫克/升)和甲基硫菌灵(745.357毫克/升)。红光熊蜂48小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毒力最强的是代森锰锌(1.039毫克/升),  相似文献   

4.
我所于1984年从国外引进胶榕(橡皮树)新品种美丽胶榕(Ficus elastica 'Decora'),并于1985年7月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成功。切取美丽胶榕当年生茎尖0.5—1厘米,按常规方法消毒后,接种于MS+6BA2毫克/升+IAA0.5毫克/升,pH5.7左右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出芽。培养条件:光强度2000—3000勒克斯,光照每日10小时,  相似文献   

5.
玉米籽粒发育性状的遗传及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秦泰质  增禄 《作物学报》1991,17(3):185-191
在含有 BA(6-苄基腺嘌呤)2.5毫克/升、NAA(萘乙酸)0.1毫克/升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苎麻(Boehmeria niveaL.)试管苗未离体叶面生芽。比较了不同激素的效果,在诱导芽形成中 BA 优于 ZT(玉米素)和 KT(激动素)。在叶脉处,特别是在中脉维管束的薄壁细胞容易分裂和脱分化,且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芽在叶面上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并对叶面  相似文献   

6.
[云南狗尾草×谷子(四倍体)]F_1组织培养中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谷子三系选育研究的需要,我们进行了〔Setaria yunnanensis×S.italica(4n)〕F_1(不育材料)的幼穗培养研究。在 N_6+2,4-D 0.5~2.0毫克/升+KT 2.0毫克/升的培养基上由小穗轴切口处诱导出淡黄色质地紧密的愈伤组织,此愈伤组织在 N_6+2,4-D 1.0+KT 1.0的培养基上长大,并在表面产生了一些颗粒状结构,后者在转移到 N_6+KT 1.  相似文献   

7.
1979年我们以冬小麦(有芒红7号×洛夫林10号)5190×京双2号F1代花药为材料。按常规的花培无菌操作程序进行接种和培养。培养基为N6+LH500毫克/毫升+2,4-D2毫克/毫升+KT1毫克/毫升+蔗糖8%+琼脂0.8%、N6+LH500毫克/毫升+2,4-D2毫克/毫升+蔗糖8%+琼脂0.8%和C1+VB10.4毫克/毫升+肌醇100毫克/毫升+生物素0.5毫克/毫升+2,4-D3毫克/毫升+KT0.3毫克/  相似文献   

8.
<  A style= 《作物学报》1985,11(3):191-198
用甘薯“新种花”的丛枝病植株进行茎尖培养,获得7%去除类菌质体的植株。经2年8个月的形态观察、嫁接鉴定、氨基酸分析,证明其均恢复到一般健康植株的外部形态与内部代谢应有的水平。由此可见,象去除病毒一样,茎尖培养同样可以应用于去除类菌质体。试验还表明,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 IAA0.5毫克/升,或 IAA0.5毫克/升+NAA0.2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科研人员近期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氰氟虫腙亚致死剂量(LC25)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和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旨在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小菜蛾3龄幼虫抗性种群的LC50和LC25分别为0.24毫克/升和0.09毫克/升;对敏感种群的LC50和LC25分别为0.20毫克/升和0.07毫克/升。  相似文献   

10.
长话短说。有的书上介绍矮化菊花用比久(B_9)2500 ppm溶液喷洒,也有的书上介绍用B_9 2500 mg/L、2500毫克/升,2500毫克/千克、2500毫克/kg喷洒,实际上它们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正>据长江大学农学院翟平平等人试验,选取己唑醇、戊唑醇、嘧菌酯、醚菌酯和多菌灵5种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小麦赤霉病杀菌剂的室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515毫克/升;其次是多菌灵和己唑醇,EC50分别为1.964毫克/升、2.209毫克/升;嘧菌酯和醚菌酯抑菌效果差,EC50分别为84.713毫克/升、16.813毫克/升。另有研究结果表明,用嘧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不仅防  相似文献   

12.
一、取材、消毒和接种选切花型菊花品种“美粉”、“紫落金星”、“绿牡丹”的健壮无病毒植株。在开花期,从主茎或侧枝上剪取尚未开放的小花蕾(直径0.3—0.5厘米)。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经过常规消毒,在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操作。用消过毒的滤纸吸干水分,将花蕾纵切开,剥下萼片、花瓣、花托,分别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二、培养方法1.一步成苗培养:将外植体接到 MS 附加 BA3毫克升、NAA1毫克升培养基上。温度26—27℃,每日光照8—9小时,光照强度为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浓度为30、50、70毫克/升的甲基丁二酸对甘薯品种三合薯、徐18试管苗生长和对三合薯、徐18、济南红叶及菲(1)试管苗保存成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的植株鲜重和植株高度随甲基丁二酸浓度的增加而阵低,均低于对照。试管苗保存期限受甲基丁二酸浓度的影响,适宜的浓度为50、70毫克/升,一般可保存17个月。品种之间也有差异,济南红叶、三合薯存活率可达50%左右,菲(1)最不耐保存,存活率仅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14.
种子休眠妨碍了向日葵种的研究及其在改良栽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的育种程序中的应用。测验了数种种子处理方法,测定其在打破许多野生向日葵种的强烈的种子休眠系统上的效率。第一个处理(称为完整处理)包括种子的机械多次划破、于100毫克/升赤霉酸液中浸泡1小时及去除种壳。其他处理是该程序的简化和三个应用赤霉酸和2-氯乙基-次磷酸的完整种子处理。结果表明:去除种壳和种皮的处理最为有效,使许多种(包括极难萌发的一年生沙漠种)的萌发率提高到90%以上,将多次划破的种子置于100毫克/升赤霉酸液中浸泡1小时能促进某些种的萌发。将完整种子置于100毫克/升赤霉酸液中浸泡1小时或于500毫克/升2-氯乙基-次磷酸液中浸泡1小时均不能促进萌发。完整种子置于100毫克/升或100毫克/升赤霉酸液中培养10天可促进萌发,但形成非正常苗,虽然完整处理复杂,但其萌发率高,且材料间变异最小,因而推荐完整处理作为最佳的方法。许多作物育种家都关注把野生向日葵种作为改良栽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的基因资源,但强烈的种子休眠系统妨碍了这些物种的利用。在所有的野生种中均存在不同强度的种子休眠系统,但在一年生沙漠种H.deserficola Heiser、H.anomalus Blake和H.hiveus亚种fephrods(A.GrAy)Heiser(Heiser等,1969)尤为强烈。这些旱生种作为耐旱基因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据恶,某些多年生种的休眠也非常强烈(Heiser,1916)。为确保野生向日葵种子萌发良好,已应用了数种方法。Heiser等(1969)报道一般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种子播种于盆内,每移出室外3周至1个月,使其置于不同温度(包括冻融)之下。这种方法可促进萌发,但极少超过50%,且对一年生旱生种无效。对旱生种也应用了其他方法,包括湿润和干燥交替、多次换水冲洗和浸泡种子,但萌发率极少达到10%。据研究(Kumar和Sastry,1974、1975,Zimmerman,1977,Fick,1978,Harada,1982),乙烯萌发混合物,2-氯乙基-次磷酸可促进刚收获的栽培向日葵种子的萌发,赤霉酸(GA_3)和苯甲基腺嘌呤也有同样的效果(Kumar和Sastry 1974,1975),去除种壳也可促进萌发(Kumar和Sastry 1974,1975,Harada,1982)。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野生向日葵种种子的几种萌发方法,从而确定一种简单又有效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取秋天收获的唐菖蒲小子球(鳞茎)。将其外面的鳞片剥去,水洗后在70%酒精中浸1分钟,再投入0.1%升汞溶液中振荡15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洗2—3次。消毒后,将子球芽眼向上十字相切成4块。接种于每升附加2,4 D5毫克的MS培养基上。在15—24℃,每天光照10—12小时,光强度2800勒  相似文献   

16.
影响小麦成熟胚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110多个小麦品种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成熟胚培养效果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引起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和一次成苗率等性状的明显差异.培养基的成份也起着重要作用,2,4-D是必需的生长素,使用浓度的范围较大,但浓度太高会降低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并明显抑制器官分化;0.5~1毫克/升的NAA和GA_3与0.5~1毫克/升2,4-D配合作用对培养有益,一次成苗率较高,同样浓度的ABA仅对根分化有促进作用;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在3~7%有助于愈伤组织生长.另一个影响因子是愈伤组织的继代时间长度,短时间继代培养(不超过一年)能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并加快其增殖,超过一年的长时间继代培养虽不影响愈伤组织的增长速率,但使绿苗分化率剧烈下降,白苗分化率上升.通过筛选适宜的基因型和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亦获得了较高的绿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中,榕树、滴水观音、蓝宝石、鹅掌柴、绿帝王等南方观叶花卉,长期生活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一些品种的祖先(如天南星科植物)与水生植物有极近的亲缘关系,在这些植物的某些部位还生有气根或不定根。这种特有的生活习性决定了它们适宜在水培条件下正常生长。笔者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试验,并取得了科学适宜的配方(见表1、表2)。表1营养液大量元素配方毫克/升(mg/L)61450640136-163280化学组成硝酸钙[Ca(NO3)2]硝酸钾[KNO3]硝酸铵[NH4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镁[MgSO4]毫摩/升(mmoL/L)2.65.00.51.0-1.21.2表2营…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明确贵州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药性,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近期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全省9个不同地区171个水稻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被测定的稻瘟病菌各菌株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最小EC50与最大EC50分别为1.36毫克/升和13.06毫克/升;各地区平均EC值为4.796.62毫克/  相似文献   

19.
水体是生态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溶性物质的接纳与滞留场所,也是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栖息繁衍地。水体需要保持一定的营养物质和足够的氧气,才能为水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例如:最适宜于水藻生长的水体中,磷含量在0.09-1.8毫克/升,硝态氮含量为0.9—3.5毫克/升。  相似文献   

20.
<正>赤霉素西葫芦坐住后,用30~5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涂抹瓜柄部,可促进幼瓜生长。萘乙酸在开花期用5毫克/升萘乙酸液喷洒全株,可防止落花落瓜,并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