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 ,禽病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禽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已从常规的病毒分离鉴定以及抗原、抗体的免疫学检测 ,进入到可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和结构直接进行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水平。核酸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一部分 ,它包括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探针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分析和核酸序列测定。核酸技术的核心是根据病原体的遗传物质RNA或DNA进行鉴别定性 ,其目的是检测病原体 ,同时鉴定血清型、亚型或基因型 ,核酸序列分析定性的水平是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核酸技术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等优点 ,目前该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和ALV P2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PCR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反应条件,建立2种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可同时扩增REV的467 bp和ALV的67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5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技术能检出10 pg的ALV和10 pg的REV模板。用双重PCR技术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及ALV ELISA对245份疫苗株检测,进行同步比较,结果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对这2种外源病毒的同时检测,显示出了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禽白血病给养鸡业带来极大损失,目前检测该病病原的方法主要有ELISA、PCR及RT-PCR、原位杂交(ISH)、间接免疫荧光(IFA)等。本研究应用2株抗禽白血病病毒(ALV)p27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5D3和4F12研制了ALV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证明该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小鹅瘟病毒、鸡贫血病病毒没有交叉反应;采用p27表达蛋白检测试纸条灵敏性,检测下限达到70ng/mL;应用该试纸条检测71份临床样品,与商业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二者符合率达到93%。该试纸条的研制,为基层快速检测ALV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基于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内容,对家禽疫病病原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尤其是近年来关注较多的病毒性病原,如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坦布苏病毒等的分子流行动态与致病机制,为禽病研究与防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PCR技术在禽病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是80年代中期由Mullis.发明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如生物化学、细菌学、病毒学和血清学方法等相比较,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而且应用广泛。在病原方面,它既可作病原体的检测,也可同时进行不同病原或同一病原不同株的检测。特别适合难以培养的病毒和细菌的检测。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开发出多种PCR技术,以适应不同试验需要,现综述PCR技术在禽病诊断中的应用。1PCR原理PCR是由三个基本反应组成的反复循…  相似文献   

6.
禽衣原体病(AC)由细菌门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引起,禽衣原体株可引起人严重发病甚至死亡。细胞培养是分离鹦鹉热衣原体最方便的方法,鸡胚仍在用于衣原体的初级分离,PCR技术对动物组织中衣原体的检测已经取代病原分离。PCR敏感性和特异性通常超过病原分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巢氏PCR和实时PCR可以与病原分离方法一样敏感。检测衣原体抗体的标准血清学方法是补体结合(CF)试验,改良过的直接CF试验可以与多种血清配合应用。其他血清学试验方法如ELISA、乳胶凝集试验、原生小体凝集试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及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等也可作为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核酸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探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分析和测序)在禽病研究中一直主要局限于基础分析和回顾性研究。近来,这些方法已更多地用于鸡和火鸡的临床诊断以及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它们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对病原基因材料—RNA或者DNA的分析,对病原进行识别和鉴定。对病原快速检测的同时,结合血清型、亚型或基因型的鉴定一直是这些方法运用的目标。序列分析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为其它方法所无可比拟的鉴定指标。本文中,我们描述了核酸技术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火鸡鼻气管炎病毒(禽肺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禽衣原体病(avian chlamydiosis)主要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引起。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禽类等多种动物,在禽类中广泛流行,也可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禽衣原体病的早期诊断成为该病防控重要手段之一。病原学诊断是禽衣原体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在生物安全级别较高的实验室操作,且耗时较长和操作繁琐,已不再是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流方法。目前,禽衣原体病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补体结合试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ELISA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监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中以荧光PCR方法最为普及,成为了禽衣原体核酸检测的主流方法,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其速度、通量、特异性、敏感性各方面都有提升,相较于免疫学诊断,避免了获得性免疫带来的假阳性结果,是未来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禽衣原体病的诊断方法进行论述,介绍各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分析其优缺点,以期为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部分禽用生物制品外源病毒检测的鸡胚检查法、细胞检查法和鸡检查法。鸡胚检查法应用SPF鸡胚检验;细胞检查法主要通过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禽白血病病毒ELISA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IFA检验疫苗是否含有外源鸡红细胞吸附因子、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并提出疫苗检验的判定标准,为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新城疫疫苗的外源病毒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家禽免疫预防的现行方法,并探讨生物技术用于改进免疫接种方法的可行性,报道重组病毒疫苗研究的一些新进展。目前,禽类疫苗接种已用于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痘、禽脑脊髓炎、腱鞘  相似文献   

11.
<正>禽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除细菌学检查外,还可用多种特异性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如间接血凝试验、微量凝集试验等。此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质粒DNA指纹图谱分析、PCR技术等对该病病原的检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分离培养法用于分离大肠杆菌(E.coli)的病料必须采自新鲜病死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8~10日在广州召开,我国禽病学界的专家与青年学者围绕禽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疫苗研发与防控技术等领域进行全面阐述,基于此,文章从人兽共患病、鸡主要病毒性免疫抑制病、家禽先天性免疫、生产中常见的主要鸭病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3.
<正>禽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除细菌学检查外,还可用多种特异性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如间接血凝试验、微量凝集试验等。此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质粒DNA指纹图谱分析、PCR技术等对该病病原的检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分离培养法用于分离大肠杆菌(E.coli)的病料必须采自新鲜病死鸡。  相似文献   

1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对动物病毒病的诊断水平。禽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已从常规的病毒分离鉴定、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诊断检测,进入到对病毒基因序列和结构直接进行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禽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也越来越成熟,本文对有关禽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ELISA方法对广西6个规模场的874份血清样品进行禽网状内皮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发现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9.63%;用PCR方法对6个规模场的18个批次的鸡痘疫苗和8个批次的禽马立克氏病疫苗进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检测,结果18个批次的鸡痘疫苗检测出1个批次为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阳性,8个批次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均未检测出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比较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PCR-DHPLC)与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两种方法在检测禽白血病中的应用。根据禽白血病pol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探针,利用引物进行禽白血病模板的RT-PCR扩增,产物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上样处理;利用引物及探针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与PCR-DHPLC进行比对。两种方法同时用正常鸡胚尿囊液、鸭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鹅细小病毒、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做特异性检测;以稀释成不同梯度的AV228毒株核酸做敏感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PCR-DHPLC方法只对禽白血病病原有阳性扩增的吸收峰,Real-time PCR也只对禽白血病病原有阳性扩增,两法均对其他禽源病毒核酸无特异性扩增;PCR-DHPLC与Real-time PCR法相比,灵敏度虽低于Real-time PCR 1个数量级,但检测限仍可达到3 pg核酸模板。两种方法均能检测到感染鸡的泄殖腔拭子所采集的病毒量。采集120份蛋鸡棉拭子同时进行临床检测,两种方法检测ALV的符合率为100%(15/120)。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诊断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导致了自70年代来多种核酸生物技术的相继问世。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正显示出常规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核酸技术应用于禽病研究也因之方兴未艾,已成为禽病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技术、核酸探针制备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多聚酶链反应技术。较之常规的病毒学和血清学技术,核酸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性、更强的特异性和更广的用途。本文就这些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应用于禽病研究的动态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种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对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回顾了主要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酶免疫、凝集反应、荧光抗体、胶体金)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杂交、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16 S rRNA、基因芯片)的特点以及其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今后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PCR技术已经在病原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试验旨在利用PCR技术建立一种禽巴氏杆菌病原的快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