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蛤稚贝生产性室内越冬暂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2001年4月,在盘山县水产局双良公司的1500m^3水体育苗室内,将30个底面积各为22.8m^2的水泥池作为文蛤稚贝越冬培育池,10个相同面积的水泥池作为水处理池,投放体长0.56-1.24mm的文蛤稚贝4.3808亿枚,在平均水温4℃、pH8.15、溶解氧7mg/L以上、盐度26、白天照度1000lx的试验条件下,进行生产性室内水泥池越冬培育试验。结果越冬培育的文蛤稚贝成活数量达3.6253亿枚,成活率为82.8%,文蛤稚贝在越冬培育过程中,其体长不增长,不摄食,亦不运动。  相似文献   

2.
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报道了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主要技术的研究情况,尤其是种贝采捕时机的掌握;提高浮游幼虫及稚贝培育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适宜饵料投喂等,为今后文蛤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参考依据,经室内45d的培育,稚贝出池时平均壳长为556.7μm最大个体为1029μm,平均成海率为71.2%,最高达96%。  相似文献   

3.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毛蚶稚贝池塘中间培育的最适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稚贝的中间培育过程中,采用60目、40目和20目3种网袋吊在池塘中进行暂养(共15个密度).结果表明:60目网袋中每袋放20 000粒稚贝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81.2%,壳长达(1.89 ±0.02)mm,壳长日生长为(26.8 ±0.8)μm;40目网袋中每袋放4 000粒暂养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75.5%,壳长达(4.38±0.07)mm,壳长日生长为(126.3 ±3.7)μm;20目网袋中每袋放2 000粒较适宜,毛蚶稚贝平均成活率为92.3%,壳长达(5.80±0.10)mm,壳长日生长为(60.0±3.0)μm.  相似文献   

6.
泥蚶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进行了泥蚶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和室外蚶苗的中间培育.室内育苗池11口,面积263m^2,共育出稚贝2.15亿粒,平均壳长0.76mm,出苗量81.6万粒/m^2.蚶苗中间暂养面积6667m^2,投放稚贝苗2.0万粒,培育42d后,培育出蚶苗总量为1.35亿粒,平均体长3.54mm,每平方米出苗量2.028万粒,,成活率达67.5%。  相似文献   

7.
为了缩短缢蛏中间培育周期,快速培育大规格商品苗种,试验稚贝放养的适宜规格和密度,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250 m~2的露天大型水泥池培育稚贝,并混养少量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泥土厚度(3cm、6 cm),养殖密度对大、小2种规格稚贝的壳长、壳高、体质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底泥厚度影响稚贝体形的生长,规格越大所需底泥厚度越厚,大规格稚贝在6.0 cm和3.0 cm的壳长分别为20.25±0.03 mm、18.58±0.06 mm(P0.05)。大、小规格稚贝的存活率分别为81.83%±0.69%、65.74%±0.83%;养殖密度影响稚贝的生长速度,稚贝规格和养殖密度的综合效果显示,大规格稚贝(10万粒/kg、壳长0.890±0.024 cm)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0~1.5万粒/m~2;小规格稚贝(20万粒/kg、壳长0.488±0.035 cm)适宜的放养密度为3.0~5.0万粒/m~2。培育30 d后,14.4 kg大规格稚贝收获196.4 kg,96.6%达到1.5~2.0 cm商品苗种;8.8 kg小规格稚贝收获苗种144.6 kg,68.4%达到1.5~2.0 cm商品苗种。探究了稚贝在水泥池进行中间培育的可行性,缩短了中间培育周期,能为缢蛏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供优质、健康的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和硫化物对文蛤的幼贝和成贝存活与耐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物显著影响文蛤幼贝和成贝的成活率,氨氮浓度越高,其毒性越强,文蛤的成活率越低;幼贝和成贝96h的半致死浓度(TLm)分别为36.05mg/L和150.65mg/L,安全浓度为3.61mg/L和15.07mg/L;硫化物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20mg/L和138.44mg/L,安全浓度为1.62mg/L和13.84mg/L。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黄砂、海泥和不投附着基三种状态下,观察了青蛤幼虫在变态时期的附着量和成活率的变化,以及附着后稚贝的生长与成活情况。结果表明:海泥是青蛤工厂化育苗最适宜的附着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厚度海泥对不同大小稚贝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海泥对稚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生产中应选用1mm厚度的海泥做为青蛤育苗的附着基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黄砂、海泥和不投附着基三种状态下,观察了青蛤幼虫在变态时期的附着量和成活率的变化,以及附着后稚贝的生长与成活情况。结果表明:海泥是青蛤工厂化育苗最适宜的附着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厚度海泥对不同大小稚贝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海泥对稚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生产中应选用1mm厚度的海泥做为青蛤育苗的附着基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低盐度对不同三疣梭子蟹群体幼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亲蟹繁育的Ⅱ期幼蟹进行低盐度胁迫,发现其120 h的半致死盐度为11.7,并比较了“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和低盐适应群体三疣梭子蟹在低盐度(11.7)水中和正常海水(盐度为35.0)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选1号”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比在正常海水中低,低盐适应群体在盐度为11.7时的存活率与在正常海水中差异不明显;在盐度为11.7的水中,两个群体幼蟹的变态率与生长指标均低于在正常海水中.试验结束时,“黄选1号”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0.00%、10.00%、(17.47±1.11) 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52.22%、53.33%、(20.43±1.21)mm;低盐适应群体在低盐度(11.7)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32.22%、13.33%、(17.69±0.93) mm,在正常海水中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分别为27.98%、16.67%、(18.79±1.61) mm.研究表明,低盐适应群体抵抗低盐胁迫的能力较强,在正常海水中“黄选1号”幼蟹的存活率、变态率、全甲宽和体质量均高于低盐适应群体.  相似文献   

12.
宁夏干旱风沙区降雨量、土壤含水量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量对土壤含水量的贡献可用对数曲线模拟,小于5.1mm的降雨量属无效降雨,不会增加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低于1.7%时所有造林树种均无法成活,土壤含水量大于12.0%时才能保证所有树种成活率都达到85%以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雨量与植苗造林成活率的相关性,在多年春季平均土壤含水量6.0%的基础上,降雨量高于30.4mm才能保证主要树种的造林成活率都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铝毒对水稻边缘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水稻为材料,研究了水稻边缘细胞数目和存活率的变化及不同铝处理对水稻边缘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个水稻根边缘细胞几乎与初生根根尖同步出现,当根长为25~30 mm时,边缘细胞数目达到最大值(约600个);当根长超过5 mm时,边缘细胞的存活率维持一定的水平;随着铝浓度的递增,水稻根边缘细胞的存活率依次递减,铝毒明显降低了水稻边缘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采自越南海域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野生群体(Y)及取自湛江海域的九孔鲍(H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养殖群体(z)进行群体间的杂交和群体内自繁,并对子一代F,的育苗及工厂化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交配组合F,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幼体附着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稚鲍培育期及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正交与反交组合F。代的壳长和成活率均显著大于自交组合组(P〈0.05);受精360d后,正、反交组合野生鲍自繁(YY)及养殖鲍自繁(zz)F,代的壳长分别为(51.6±6.8)mm,(49.9±6.7)mm,(44.3±5.4)mm,(41.7±4.6)mm,成活率分别为(87.8±5.0)%,(89.2±4.4)%,(54.5±2.8)%,(73.1±2.4)%;野生鲍自繁(YY)F,代的壳长显著大于养殖鲍自繁(ZZ)组(P〈0.05),但成活率显著低于养殖鲍自繁(ZZ)组。杂交组合所显示出的良好的杂种优势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明,群体间的杂交将可能是养殖杂色鲍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桑葚粤椹大10扦插生根的作用,选用ABT1号生根粉、IBA、NAA ,分别配制成100mg/L、150mg/L、200mg/L 3种溶液,以清水为对照,浸泡木质化枝条4小时,重复区组设计,以河沙、河沙蛭石、黄心土为基质分别进行了3次扦插试验。结果表明,IBA 以200mg/L处理效果最好,平均生根数量6.68,根系平均长度8.65mm,根系平均直径0.62 mm, 平均成活率81.33 %;NAA 以100mg/L处理效果最好,平均生根数量 5.49 ,根系平均长度为7.11mm,根系平均直径0.59 mm,平均成活率65.38 %;ABT 1号以200mg/L处理效果最好,平均生根数量为2.1 ,根系平均长度 4.52mm,根系平均直径0.45 mm,平均成活率 44.96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比较,IBA处理效果优于NAA,NAA处理效果优于ABT1号生根粉。多因素影响下的扦插最优条件组合,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无病毒的优质种苗,以感染CMV、LSV和LRV的卷丹百合珠芽为试材,采用热处理、茎尖培养结合添加病毒唑的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探讨最适宜的脱毒方法。结果表明:对于CMV,仅通过茎尖培养,剥取0.1~0.3 mm大小茎尖培养脱毒率可达100%,但成活率仅为45%;对于LSV,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1~0.3 mm茎尖培养,脱毒效果最佳,可达90%以上;对于LRV,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4~0.6 mm茎尖培养,添加10 mg/L病毒唑可使脱毒率达90%以上。综合3种病毒的脱毒率和成活率,以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4~0.6 mm茎尖培养,添加10 mg/L病毒唑,成活率较高,脱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时间和温度下干露对日本海神蛤Panopea japonica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以两种规格(S组壳长为1.70 mm±0.31 mm,L组壳长为5.04 mm±0.63 mm)的日本海神蛤稚贝为材料,在0、10、20℃条件下,分别干露4、8、12 h,测量并统计干露后恢复3、6、9 d时稚贝的存活率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干露条件下,L组稚贝的抗干露能力显著高于S组(P0.05);在相同干露时间内,稚贝在不同温度下干露的存活率依次为10℃20℃0℃;0℃下S组稚贝干露后恢复6、9 d时的存活率急剧下降,分别为30.22%±6.48%、19.78%±7.70%,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经干露处理后,S组日本海神蛤稚贝瞬时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存在补偿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18.
影响“达赛莱克特”草莓茎尖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达赛莱克特”草莓匍匐茎作为外植体,研究MS培养基浓度对初代培养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MS培养基浓度减半(1/2MS)可有效降低外植体褐化,成活率比MS培养基高,达71.8%,且试管苗生长良好.切取试管苗茎尖研究影响其成活的因素,结果发现茎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1mg/L+蔗糖30g/L;为获得脱毒苗,进行茎尖培养时茎尖以0.3mm为宜;“达赛莱克特”草莓试管苗在38℃下处理38d后切取茎尖0.5mm,既可脱毒又可提高茎尖成活率,是生产脱毒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集新鲜猪卵巢表面直径2~5 mm的卵泡中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采用透明质酸酶消化法和机械法去除成熟卵母细胞外围的颗粒细胞后进行冷冻,解冻后观察其形态正常率和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存活率,探讨去除颗粒细胞的方法对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其形态正常率和存活率均显著降低;酶消化法和机械法去除部分颗粒细胞后的卵母细胞,经冷冻-解冻后形态正常率分别为90.6%和90.2%,两者差异不显著;而存活率分别为49.3%和43.9%,两者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组培快繁是目前铁皮石斛种苗生产的主要途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势是决定组培快繁生产种苗是否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环节。移栽基质是影响组培苗移栽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铁皮石斛这种对栽培基质的水分、通气、营养等状况要求比较严格的附生兰而言,其作用尤为突出。评价了不同基质配比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势的影响,旨在筛选、优化移栽基质,以提高铁皮石斛种苗的成苗率与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铁皮石斛种苗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移栽365d后铁皮石斛在基质配比泥炭∶树皮∶刨花=2∶4∶4上的成活率为95.6%,平均萌芽数达到8.2个、株高52.16mm、茎粗3.47mm;显著优于其在纯细锯末、泥炭∶树皮∶刨花=3∶3∶4和泥炭∶树皮∶刨花=2∶3∶5上的表现,因此,筛选出泥炭∶树皮∶刨花=2∶4∶4的基质配比作为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