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约化养殖可充分发挥水体优势,综合利用肥料和饵料,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hii Brandr)作为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新对象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现将史氏鲟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总结如下,旨在为史氏鲟的研究积累科学资料,并进一步为其种群资源保护、利用和增养殖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徐乐宗 《齐鲁渔业》2003,20(12):42-45
5 转口期饲养管理 在自然状态下,史氏鲟主要以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并不吃人工配合饲料,但从商业养殖的角度,要大规模地进行人工养殖,依靠天然饵料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必须进行史氏鲟的食性转变,使其经过驯化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4.
1基础设施1.1玻璃钢盆圆形,直径1m,深度50cm,笛式表层供水,中央底层排水,垂直弯管控制水位,并能保持常流水。1.2水泥池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是方形,方形是避免死角,面积以10m2-15m2为宜,深度为1m。要求进排水方便,有排污口,排水管能水位,并能保持微流水。1.3充气泵空气压缩机,每个玻璃钢盆2个气泡石,罗茨鼓风机,每个水泥池一个代气管。2苗种生活环境史氏鲟生活水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高要高于6mg/l,最适生长温度18℃-24℃,低于4℃或高于27℃时拒食人工配合饲料。温度变化不能过大,每天不得超过5℃。pH值7-8。3…  相似文献   

5.
三年间水产分院自行孵化史氏鲟及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鲟)发眼卵350万粒,三年共获仔鱼水花242万尾,销售水花6.65万尾,培育7—10cm幼鱼1803万尾,其中销售已转口幼鱼159.8万尾,转口率72—88。未转口幼鱼20.5万尾。经过三年大规模养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华鲟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0月在长江葛洲坝下捕获野生中华鲟亲本,人工催产孵化获得55700尾仔鱼。采用集约化培育方式,至2005年6月,苗种成活率达85%。分阶段培育、养殖密度适当、合理转食驯化是获得高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ki Brandt)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干流中下游。该鱼是黑龙江大型名贵经济鱼类,肉厚、骨软,全身都可食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我国部分地方就已开始了人工养殖。生产实践证明,史氏鲟具有生长迅速、饲养周期短、适应力强(南北方均可养殖)、食物可塑性大(可吃人工配合饲料)等优点。但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史氏鲟小水体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征  庄平  章龙珍  张涛 《淡水渔业》2003,33(6):42-43
史氏鲟原产于黑龙江流域 ,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珍稀鱼类。目前 ,该品种的养殖已扩展到我国大部分地区 ,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利用小水体进行史氏鲟苗种培育 ,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易于管理等优点。本文就小水体培育史氏鲟苗种进行了一些探讨。1 培育方法1 1 苗种培育池使用直径为 0 7m的塑料盆 ,内壁光滑无毛疵 ,中心设内站管和笛式管用于溢水及排污 ;进水采用PVC塑料管上钻孔 (孔径 2mm) ,使盆内造成一定微流水状态 ,并保持水位在 15~ 2 5cm (根据苗种大小调节水位高低 ,鱼大水深 )。所有器具均用 10 0mg…  相似文献   

9.
史氏鲟隶属于鲟形目鲟科,生存于黑龙江水系,是黑龙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在我国的8种鲟鱼中,目前只有生存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和达氏鳇还有一定的捕捞价值,年产量不足100t,其他6种鲟鱼在我国的自然水域已是凤毛麟角,不但形成不了产量而且有几种鲟鱼濒临灭绝。鲟鱼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康志勇 《内陆水产》2003,28(12):21-21
1鱼苗池修建1.1鱼苗池的形状和规格水泥池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池子采用表层供水,中央底部排水,池底部向中央略倾斜。排水孔上方应安排防逃栅栏。方形池子四角建成圆形,避免形成死角,鱼苗池的深度最好为60~70厘米,使水的深度能在20~50厘米任意调节。1.2鱼苗池的建造和选择池壁最好贴瓷砖,瓷砖的接合处要抹平,不贴瓷砖的水泥池壁一定要平整光滑。水泥池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建在室外,池上方搭遮阳棚。新建水泥池使用前要用水浸泡10天以上,旧池要刷洗干净,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1.3鱼苗池的供排水设…  相似文献   

11.
刘金保  李娟 《内陆水产》2006,31(9):13-14
澳洲宝石鲈(Scortum Barcoo),又称宝石鲈、宝石斑。因鱼体两侧有1个-2个甚至多个黑色晶莹的椭圆形斑块及零星分布的小斑块、形似镶嵌在鱼体上的美丽宝石而得名,是我国近年来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为获得本公司工厂化循环水生态养殖所需的较大规格苗种,探索高度集约化中间培育技术,笔者于2006年6月11日-6月26日进行了本试验,并初获成  相似文献   

12.
王文彬 《河南水产》2006,66(1):18-19
鳜鱼,又称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花鲫鱼等,其肉质丰厚坚实,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驰名中外的淡水名贵鱼类之一,是我国目前淡水养殖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优良品种,为广大养殖经营者所普遍看好。但是其苗种来源比较有限,关键在于苗种培育技术没有全面  相似文献   

13.
鲟鱼类是起源最早的现存脊椎动物类群,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称其为水中的“活化石”。史氏鲟为淡水鱼类之一,为珍贵品种,具有极高的养殖价值。其肉味鲜美,为上等佳肴,其“鱼籽酱”营养丰富,被誉为“黑色黄金”。史氏鲟养殖的最主要时期为苗种时期,此时鱼体质弱,易患病,  相似文献   

14.
史氏鲟的苗种培育  一、水源要求及鱼池条件  (一 )水源  史氏鲟苗种培育的水源可以是井水、泉水、水库水、河水或其它符合养殖用水标准的水源。要求 pH 7~ 8.5,水温在鱼苗阶段为 17~ 20℃左右,水源溶氧大于 6毫克 /升,水质清澈,无任何污染。  (二 )鱼池条件  1.鱼苗池  (1)鱼苗池的形状和规格  鱼苗池平面形状以圆形或近似圆形为好,直径以 2米左右较为合理,水流量易控制,投喂和清理均方便。鱼苗池的总深度 60~ 70厘米,水的深度应能在 20~ 50厘米之间任意调节。上供水、中央底排水在没有过滤消毒等水处理设施的…  相似文献   

15.
斑鳜是我国长江流域名贵肉食性淡水鱼类,由于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繁殖,产业发展因苗种供应规模及养殖技术等原因没能形成。为了解决苗种问题,我们于2004~2005年进行了斑鳜苗种规模养殖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苗种来源:斑鳜苗种来源于本公司当年人工繁殖孵出的鱼苗,苗种体质健壮,无病无伤。2.斑鳜苗种开口培育方式:斑鳜苗种开口培育采用两种方式进行。(1)在环道内开口培育:环道为全过滤式的圆形单环,体积为8米3,进出水过滤纱窗为80目,水源为外荡水,环道正常水交换量为30米3/小时。开口饵料鱼选用鳊鱼水花或脱膜24~36…  相似文献   

16.
万辑 《水利渔业》2002,22(3):9-9
史氏鲟属底层冷水性鱼类 ,栖息于沙质水域 ,喜清净水质 ,耐低温 ,适宜生存水温 1~ 33℃ ,生长最佳水温 2 0~2 4℃ ,pH值 7~ 8,适宜溶氧高于 6mg/L ,在水温达到 4℃时开始摄食 ,水温超过 30℃时食欲减退。史氏鲟为肉食性鱼类 ,在自然界鱼苗和鱼种阶段以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 ,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逐步转为小型鱼、虾为食 ,在人工饲养环境下 ,经驯化的鲟鱼苗及成鱼均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1 经济价值近几年史氏鲟养殖在我国发展迅猛 ,它具有个体生长速度快、遗传可塑性大、寿命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其肌肉部分含有人体必需的 10…  相似文献   

17.
鳜鱼,在黑龙江省也称鳌花,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鳜鱼属,是我国名贵的淡水鱼类之一。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同时,鳜鱼也是受欢迎的养殖品种,而苗种生产是鳜鱼养殖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史氏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场地根据史氏鲟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范围 ,同时也根据我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我们选择了夏庄蔬菜副食品研究所原建养殖虹鳟鱼的 3个水泥池 ,池子的规格长 4 0米 ,宽 5米 1个 ,长 2 0米 ,宽 5米 2个 ,池子两侧 8米处有大口井 1眼 ,井水常年在 14~ 18℃之间 ,用 2 84千瓦潜水泵提水 ,养殖鲟鱼排出的水可浇灌场内的果树及蔬菜 ,也可排到东侧 60米2 的小土池内养殖观赏鲤鱼等。由于水泥池多年没用 ,敌害生物和杂物较多 ,所以我们先用水浸泡 ,然后用刷子将池底和池壁多次洗刷 ,最后用高锰酸钾全池消毒 ,放苗前 2天将 2个池子打上 50厘米井水 ,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鲟鱼类苗种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曾龙 《淡水渔业》1998,28(5):26-28
我国鲟鱼类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至九十年代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措施,并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本文就我国近些年史氏鲟和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供参考。1史氏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11人工繁殖111亲鱼暂养易继舫于1988—1...  相似文献   

20.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7,24(1):12-13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该鱼适盐、适温范围广,海水、咸淡水和纯淡水均能生活生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生长适温1~30℃,最适温度为12~25℃。该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以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进行养殖,可主养,也可与淡水鱼类、蟹虾混养,能有效利用池塘的饵料,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提高产量10%左右,是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极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