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不同海拔高度对白肋烟茎叶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达州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700 m,1 000 m,1 300 m)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肋烟株高、有效叶数、叶面积、茎围等生长发育动态均符合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变化规律,海拔高度对各指标的变化模式有显著影响。在海拔700 m条件下,茎秆、叶片进入快速生长期早,生长速率高,茎叶生长主要集中在移栽后40~60 d,移栽后68 d即进入打顶期,之后茎粗继续增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烟叶生长发育变慢,表现为进入快速生长期变晚,生长速率降低,特别是在1 300 m高海拔地区,出叶晚,茎叶生长慢,烟株打顶期比海拔700 m处理晚15 d,砍收期晚30 d,不利于正常成熟和晾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探明红河烟区不同海拔小苗膜下烟适宜移栽期,明确不同移栽期对烟株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内不同海拔梯度典型试验点,开展不同移栽期田间小区试验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小苗膜下移栽方式,1800~2000 m高海拔条件下,4月10移栽较为适宜;1600~1800 m中海拔条件下,4月15日移栽适宜;1300~1600m低海拔高度下,5月10日移栽适宜。常规移栽方式,1800~2000 m高海拔条件下,4月20较为适宜;1600~1800 m中海拔条件下,4月25日移栽适宜;1300~1600 m低海拔高度下,5月10日移栽适宜。【结论】烤烟小苗膜下移栽方法整体表现优于常规移栽方法,中、低海拔段小苗膜下最佳移栽期较常规移栽提前10日并延长大田生长期;高海拔条件下,小苗膜下移栽与常规移栽节令相同。结合移栽期降雨、光照、积温、湿度及烟株产质量等历史数据,基于GIS模型的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最佳移栽区划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动态与分配特征,为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旱地轮作和水旱轮作模式,以云烟97为供试材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在两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移栽后天数的烤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旱轮作模式有利于烤烟干物质积累,水旱轮作下烤烟干物质积累是旱地轮作模式的1.11倍(移栽后91 d),根系和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分配比例变化较大,叶片差异不明显;水旱轮作下烤烟移栽后21~35 d、49~63 d内两个时期氮素积累速率均较高,移栽后91 d烤烟氮含量(21.84 g/kg)比旱地轮作下烤烟氮含量(19.33 g/kg)高12.98%,且烤烟叶片氮素积累分配比例比旱地轮作高3.79%;在根、茎、叶中磷素积累速效上,水旱轮作模式下明显比旱地轮作模式滞后,分别是在移栽后63~77 d和49~63 d内达到最大;且旱地轮作模式有利于烤烟钾含量提高,烤烟钾含量是水旱轮作的1.36倍(移栽后91 d),旱地轮作下烤烟生育前期至中后期(移栽后21~63 d)均表现为钾素吸收速率快速增加,吸收峰值时期(移栽后49~63 d)也明显比水旱轮作(移栽后35~49 d)迟。因此,水旱轮作模式下应采用轻施氮肥,重施钾肥,且宜于早施钾素追肥;旱地轮作模式下应调整氮、钾肥施用量、施用时期,钾肥分次施用,且宜于迟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钾肥施用方式下烟草钾素积累动态模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黄腐酸钾的不同施用方式对豫中烟区浓香型烟草钾素吸收特征的影响,以豫烟10号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基追肥比例1∶0、4∶6、4∶3∶3施用黄腐酸钾,并监测整个生育期烟株的生长发育动态,建立烟草不同部位钾素积累动态模型,进而分析烟草钾素积累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钾肥基追比为4∶3∶3时,烟草叶、茎、根的钾素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叶片最大积累速率出现于移栽后58 d,快速增长期发生于移栽后43~73 d,此期间叶片钾素积累量为2.437 3 g/m2,占整个生育期烟叶钾素积累量的59.07%。茎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于移栽后63 d,快速增长期发生于移栽后57~70 d,此期间茎部钾素积累量为1.967 4 g/m2,占整个生育期茎部钾素积累量的57.81%。根系最大积累速率出现于移栽后67 d,快速增长期发生于移栽后53~80 d,此期间根部钾素积累量为0.764 3 g/m2,占整个生育期根系钾素积累量的59.72%。采用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烟草钾素积累动态,以基追比4∶3∶3施用黄腐酸钾能有效提高烟草钾素的积累速率和烟叶钾素积累量。  相似文献   

5.
为榨菜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榨菜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采用对比法研究重庆中高海拔区(海拔700m)和低海拔区(海拔300 m)榨菜膨大后菜头干物质累积和形状变化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区菜头干物质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用Logistic方程y=k/[1+e~((a+bt))]可很好地拟合,膨大后45~48d进入线性增长期,线性增长持续时间33~35d,增长高峰期在膨大后64d左右;低海拔区菜头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达1.04g/(株·d),较中高海拔区提高40.54%;低海拔区菜头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中高海拔区。菜头增长期,中高海拔区菜头形状指数低于低海拔区,呈由快到慢地下降,而低海拔区则呈由慢到快地下降,其变化过程均符合二次回归方程y=a+b1t+b2t 2。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了云烟97在1 400、1 700、2 000 m不同海拔高度下多种农艺性状生长发育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云烟97的各生育期明显推迟,移栽后烟株的株高、叶数、茎围、叶面积的生长均表现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慢"的变化规律,30~75 d为多数农艺性状的迅速增长期。云烟97的株高、叶数、叶面积和茎围增长速率随海拔增高而减慢。除茎围外,不同海拔高度烟株的株高、叶数和叶面积在移栽后不同时期增长率差异明显,株高增长率在移栽后30~75 d差异最大,叶数和叶面积在移栽后15~60 d增长最快。该研究为制定更合理的区域生产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海拔高度白肋烟中熟早熟品种气候适应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川白肋烟中熟品种"达白1号"和早熟品种"KY14×L8"为材料对不同海拔高度(700,1000和1300 m)下烟叶生长和晾制期间的温湿度及有效积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在各海拔的生育天数短于中熟品种,中、早熟品种在700 m的晾制时间差异不显著,在其它两个海拔KY14×L8的晾制天数短于达白一号。中、早熟品种在海拔1300 m生育和晾制时间都长于700和1000 m。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中、早熟品种各生育期和相同晾制时间内的平均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增加。早熟品种收获期提早,在晾制期间温度高,晾制过程相对较快,在高海拔地区适应性较强。中熟品种达白一号在海拔700 m生长良好,产量和质量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海拔高度对白肋烟中熟早熟品种经济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白肋烟中熟品种"达白1号"和早熟品种"KY14×L8"为材料对不同海拔高度(700,1000和1300 m)下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中、早熟品种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烟碱、总氮含量在不同海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达白一号2部位的烟碱含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先增加后减小,而KY14×L8逐渐减小.2品种两个部位总氮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逐渐减小.1300 m2品种烟叶还原糖含量大于中低海拔,除了1300 m中熟品种达白一号还原糖含量大于1,其余都在适宜范围.各个海拔两个品种上部叶烟碱、总生物碱、总氮含量均大于中部叶,但钾含量上部叶小于中部叶.综合比较不同海拔高度下中早熟品种的品质和经济性状,海拔700 m适宜种植达白一号,1000 m烟叶两类品种差异不显著,都适宜种植,以KY14×L8为好,海拔1300 m适宜种植KY14×L8.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索竹溪县烤烟产区不同海拔烟叶移栽期地温变化,并提出本土化最佳烤烟移栽期.[方法]选取了竹溪县5个产烟乡镇9个海拔高度90个地温检测点1 281个地温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分析适宜的烟叶移栽时间.[结果]海拔700、800 m区域,在4月22日覆盖地膜的地温稳定通过16~18℃;海拔900、1 000、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m区域,在4月28日覆盖地膜的地温稳定通过16~18℃.[结论]海拔700、800m区域在4月22日可以开展烟叶移栽,实际生产中浪费了13 d光热资源;海拔900、1 000、1 100、1 200、1 300、1 400、1500m区域,在4月28日可以开展烟叶移栽,实际生产中浪费了17 d光热资源,不同海拔位置移栽期均可提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移栽期对贵烟5号叶片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设置4个移栽期处理对贵烟5号叶片出叶速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所有处理的出叶速度、干物质积累速率、氮素积累速率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移栽期的推后,生长过程中平均出叶速度表现为T2T3T4T1,70 d时叶片数T2为33.4片/株,较其它处理多0.2片/株~1.0片/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表现为T2T3T1T4,70 d时T2为176.4 g/株,较其它处理多4.9 g/株~18.3 g/株;氮素平均积累速率为T2T3T4T1,70 d时,T2为2 554.13 mg/株,较其它处理高65.89 mg/株~240.37 mg/株。综上所述,叶片主要生长特征T2表现较优,T3次之,T1、T4表现较差,因此,从有利于叶片生长的角度看,建议贵烟5号在贵阳的移栽期为4月15日~4月20日。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播期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特征和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 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无论是从单茎还是群体来看,拔节、孕穗、抽穗、蜡熟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愈加明显。(2)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单茎茎重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单茎穗重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差异很小,成熟期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单茎茎重和单茎穗重在各时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4)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生育中后期的叶、茎、鞘、穗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与其干物重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叶比例和鞘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蜡熟期和成熟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茎比例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成熟期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穗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到蜡熟期和成熟期则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叶、茎和鞘的输出量、输出率和输出物质转化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拔节期相当,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成熟期略微下降,播种期到拔节期、拔节期到抽穗期和全生育期的的光合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抽穗期到成熟期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7)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生长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拔节期至抽穗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净同化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较迟播而言,早播具有前期物质生产量适宜,中后期积累旺盛,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粒优质籼型水稻品种八桂香(大粒型)和桂华占(小粒型),通过早、晚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叶、茎鞘内干物质流转动态特性及籽粒实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优质稻花后茎、叶干质量逐渐减少,供籽粒灌浆的绿叶流转量早稻大于晚稻,茎鞘流转量晚稻大于早稻;地上总干质量呈上升趋势,增长关键期为3~12 d;早稻干物质积累和启动时期要早于晚稻,晚稻茎鞘物质储存多,转运率高,后期光合功能丧失较快,积累干物质少;不同穗粒型优质稻籽粒干物质灌浆积累和动态存在较大差异,小粒型灌浆启动时间早于大粒型,延迟时间晚于大粒型,大粒型最大灌浆速率大于小粒型.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播期对小麦新品种‘泰科麦31'干物质积累转运、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结构的影响,于2019—2021年小麦生长季进行‘泰科麦31'不同播期试验。设置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和10月30日4个播期,依次记作SD1、SD2、SD3和SD4,测定不同播期下‘泰科麦31'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结构。系统分析了‘泰科麦31'不同播量对其干物质积累转运、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2处理下‘泰科麦31'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中拔节到开花阶段和开花到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在SD2处理下最高;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为SD2>SD1>SD3>SD4;在越冬期和返青期,播期对‘泰科麦31'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的趋势为SD1>SD2>SD3>SD4,但在返青期之后,叶面积指数为SD2>SD3>SD1>SD4;15~25 d是‘泰科麦31'籽粒灌浆的快增期,在25 d时籽粒灌浆速率达到最高,25~30 d是‘泰科麦31'籽粒灌浆的缓增期,SD4的籽粒灌浆的增长要明显高于其他播期;SD2处理下‘泰科麦31'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可知,SD2产量最高的原因得益于SD2处理下的穗数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花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夏玉米花后干物质运转的影响机制,为夏玉米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干旱敏感型品种伟科702(WK702)和耐旱型品种郑单958(ZD958)为供试材料,于玉米花期设4个干旱胁迫处理,分别为CK(对照,全生育期正常灌水)、T1(花前干旱胁迫)、T2(花后干旱胁迫)和T3(花期连续干旱胁迫),探究花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形态、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花前干旱胁迫能抑制株高、穗位高、茎粗和叶面积的生长,而花后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但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幅度较大。花期干旱胁迫不仅显著降低夏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P<0.05,下同),还抑制茎叶等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转,降低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使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花前干旱胁迫对夏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的影响大于花后干旱胁迫。花期干旱胁迫导致夏玉米籽粒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花期连续干旱胁迫籽粒产量降幅最大,花前干旱胁迫籽粒产量降幅大于花后干旱胁迫;ZD958在T1、T2和T3处理下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下降20.1%、15.6%和35.9%,WK702分别比对照降低32.3%、19.3%和51.3%。【结论】花期干旱胁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夏玉米的植株形态、有效光合面积、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等,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降低,对干旱敏感型品种WK702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抑制高于耐旱型品种ZD958。  相似文献   

15.
缺水和土壤肥力低下是限制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覆膜和施用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生长的高峰期分别为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马铃薯总干物质量和块茎干物质量的累积过程,块...  相似文献   

16.
同一海拔随播期的推迟,叶面积增长速度加快,最大叶面积指数升高,而最大叶面积出现的生育期推迟,保持较大叶面积的时间缩短,灌浆期叶面积衰亡速度加快,同时,晚播使干物质生产的速度在插秧后至减数分裂期较快,而使灌浆期物质累积速度减慢;分蘖期及孕穗期的作物生长率随播期的推迟变化较平稳略呈上升的趋势,而结实或变化稍大,有下降趋势。结合产量分析认为,低海拔地区宜于4月上旬播种,中海拔地区适宜4月上中旬播种,高海拔区4月中旬播种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HW)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和高产潜力,研究SHW衍生品种的物质积累与分配、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为区域小麦遗传改良和产量提升奠定基础。【方法】2011-2013年在四川广汉市选择3个SHW衍生品种和5个非SHW衍生品种(普通小麦品种),测定主要生育阶段的物质积累与分配、开花灌浆阶段的冠层结构与光合参数。【结果】联合方差分析表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年际、品种及其互作效应,且年际效应大于品种与互作效应。SHW衍生品种3年平均产量9 163 kg•hm-2、19 133粒/m2、千粒重47.5 g,分别比普通小麦品种高12.31%、5.31%和7.95%;其干物质积累速率,尤其是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品种,如播种-分蘖、分蘖-拔节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比普通小麦品种高18.66%和20.46%,相应地主要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移量和转移贡献率也高于普通小麦品种。成熟期SHW衍生品种的叶片、穗轴(颖壳)、茎鞘干物质占成穗茎总干重的比例分别比普通小麦品种低15.46%、7.14%和2.65%。SHW衍生品种植株中等偏高,但上部叶片短而宽,株型相对紧凑;开花期参试品种之间冠层分析仪参数没有显著差异,但SHW衍生品种在灌浆中期的太阳直接辐射透过系数较低,而消光系数较高。SHW衍生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较高,而旗叶光合速率优势不明显。籽粒产量与粒数/m2、花后叶片SAPD、灌浆中期群体光合速率、消光系数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参试的SHW衍生品种株型相对紧凑、前期物质积累较快,成熟后非籽粒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较低,花后冠层叶片持绿期较长、群体光合效率较高,粒数与粒重协调、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