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为使银杏叶提取物能在食品领域得到充分有价值的应用,探索采用微胶囊技术来解决银杏类黄酮难溶于水及强烈苦味的问题。本研究选用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作为银杏黄酮微胶囊壁材,通过喷雾干燥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选用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1∶1)作为银杏黄酮的微胶囊壁材,能达到较好的微胶囊化效果,且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0.1 g/g。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固形物浓度为25%,进风温度为180℃,进料速度为35 mL/min。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魔芋生物碱的微胶囊化工艺及生防效果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研究生物碱微胶囊及其生物防治效果,对魔芋生物碱进行提取分离,并以其为芯材,以海藻酸钠和魔芋胶为壁材,用锐孔-凝固法研究魔芋生物碱微胶囊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壁材组成、氯化钙浓度、固化时间及下滴速度和高度对微胶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粉与乙醇配比以1∶3,常温下机械桨叶高速搅拌48 h为佳。干柱层析时以甲醇为展开剂,且展开剂与被展开溶液之间配比以3 mL∶3 mL效果最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魔芋胶的最佳配比为10∶1,氯化钙浓度为0.25 mol/L,固化最佳时间为10 min,下滴速度和高度分别以120~180滴/min和10~15 cm为宜;将所制得的生物碱微胶囊经过虫效的生防试验,探讨其引诱和忌避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柞蚕粉微胶囊化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得开发利用柞蚕资源,该文通过对微胶囊壁材的初选试验和包埋工艺的研究,确定了以spo-mo350变性淀粉、阿拉伯胶做为壁材,以柞蚕粉做为芯材,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柞蚕粉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胶囊包埋最佳工艺参数为:spo-mo350变性淀粉/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4∶1,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115℃,芯材/壁材的质量比为1∶1,壁材占乳化液比例30%,包埋率达86.4%。该微胶囊包埋工艺能够较好的解决柞蚕粉存在的腥味重、易氧化等问题,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利用干酵母细胞微胶囊化丁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以干酵母细胞作为囊壁材料制备微胶囊的可行性。以丁香油为囊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选择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9 h和丁香油与干酵母质量配比为1∶1的条件比较适宜,微胶囊中丁香油包埋率可以达到41.2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丁香油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颗粒直径在2.0~4.0 μm之间,细胞质内能观察到闪亮的油滴存在。在100℃条件下加热20 h,丁香油经微胶囊化后挥发速率下降43.25%;丁香油微胶囊抑菌效果优于同量的丁香油,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提高未熟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s,APP)和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COS)多功能协调效应,该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研制未成熟的苹果多酚-壳寡糖微胶囊(apple polyphenols-chitooligosaccharides microcapsule,APCM),并测定了APCM的微胶囊粒度和分布,以及结构表征,并评价了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对总多酚(total phenolic content,TPC)释放和健康益处功能的影响。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表明,APCM的平均粒径为32.98μm。跨度值最小为1.19,这意味着APCM比COS和APP更均匀、颗粒度更小。APP在1 237和1 194cm-1处观察到了清晰的峰形,在APCM中同一位置处未观察到。但是,APCM与APP具有相似的吸收带,这意味着APP与COS也可能通过范德华力和分子间氢键的方式形成APCM。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结果表明,APCM中多酚的释放发生在60 min以内。在模拟胃液消化系统(simulated gastric fluid,SGF)处理中,APCM释放的TPC从25.6%到76.5%不等,而在模拟肠液消化系统(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SIF)持续处理中,TPC释放量达到31.3%到97.6%。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活性结果表明,相比与APP和COS,APCM对抗氧化能力指数、清除DPPH自由基、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OH清除活性、O2?-清除活性和H2O2清除活性表现出更出色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此外,与APP或COS相比,APCM不仅表现出更高的糖还原酶抑制活性(P<0.05),而且具有更好的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P<0.05)。结果表明,APCM今后可在功能性食品或药物领域更大的研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结果表明,当将韧皮部输导型除单剂草甘膦施于被菟丝子寄生的豆科作物叶片上时,它可以通过维管束从寄主向寄生植物传导并大量积累于后者的茎尖生长点。菟丝子这种掠夺并积累寄主韧皮部运输性物质的特性可以作为其化学防治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防止核桃油的氧化,扩大核桃油的用途,用分子络合、乳化包埋、复凝聚等方法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核桃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以确定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法,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和阿拉伯胶、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均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核桃油微胶囊产品;喷雾干燥法制备核桃油微胶囊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料浓度20%~30%,进料温度50~60℃,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70~80℃。 相似文献
11.
稻田固氮解磷解钾菌筛选及其复合菌剂对土壤培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氮、解磷、解钾培养基,分别从稻田土壤中分离获得9个固氮菌株(A1-A9)、7个解磷菌株(B1-B7)和6个解钾菌株(C1-C6)。对各菌株固氮、解磷、解钾能力及水稻促生效果分析表明,最突出菌株分别为A5、B2、C5;各菌株等比例混合组成复合菌剂接入灭菌稻田土壤,30 d后可使土壤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1.32%、32.17%、45.57%;初步鉴定各菌株分别为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复合菌剂处理稻田土壤,水稻苗高、鲜重、干重及植株全氮、全磷、全钾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筛选菌株可在稻田土壤氮、磷、钾转换及培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银杏黄酮的提取与大孔树脂吸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确定了银杏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h,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10min。环己烷和石油醚去除提取液中脂溶性杂质的效果较好。比较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银杏黄酮的吸附及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LSA-5B和NAK-12是银杏黄酮的良好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APEX园艺专用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控释肥料释放速度均受温度的影响,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释放速度加快,释放周期相应缩短,但3者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常绿植物肥尤其是P、K易受温度的影响,木本植物肥释放速度受影响最小,其养分释放也很平稳,控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理化性质与硅素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粉煤灰理化性质与Si素释放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以物理性砂粒为主,占44.43%~98.67%,容重较小,pH一般>7.5,可用作土壤改良剂;粉煤灰水溶性硅和有效硅含量与土壤差异不明显,但粉煤灰中Si在100h内释放量比土壤的高3.0~25.0倍,可为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提供相当数量的Si营养。Elovich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可较好地描述粉煤灰和土壤中Si释放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Elovich方程的b值和Freundlich方程的k值反映了Si释放能力,且b、k值越大,Si释放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大蒜播种机械自动化程度低、蒜种鳞芽朝上率低的现状,基于种盒式大蒜播种方式,设计了一种全自动蒜种盒提取投放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机架、地轮、地轮轴、测速编码器、光电传感器、控制箱、输送装置和提取投放装置,能够实现蒜种盒自动给进、准确抓取、平稳输送、精确投放等功能。设计了机械臂和机械手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各关键部件参数数学模型,确定了机械臂和机械手工作参数,探明了机组行进速度对各舵机工作参数的影响规律,明确了影响蒜种盒投放间隙的因素。为了测试蒜种盒投放效果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行进速度为0.90 km/h,中心舵机、辅助舵机、控距舵机转速分别为26.04、26.04、13.89 r/min时蒜种盒投放后衔接间隙平均值为5.6 mm,投放效果较优,满足大蒜播种要求。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大蒜播种自动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网袋法,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下木薯茎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木薯茎秆在30~60 d腐解速度较快,在240 d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木薯茎秆的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69.9%、80.8%和73.8%,表现为覆土覆膜覆膜覆土。腐解过程中木薯茎秆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240 d,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9.9%~80.8%、78.1%~94.2%、87.3%~93.5%、97.4%~98.5%。考虑木薯茎秆还田养分的释放及碳氮比变化情况,木薯茎秆还田时可以适量减少基肥中钾肥的用量,并在还田后期结合木薯的生长情况适当配施氮肥;木薯茎秆还田最好采用覆土覆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传统茉莉花茶加工过程劳动强度大,配花量大,能耗大等问题,该文创新花茶加工方式,研发了能精确调控茉莉花释香环境参数及椰壳活性炭吸附花香的茉莉花释香吸香装置,进行不同温湿度对茉莉花释香性状指标及活性炭吸附的香气品质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T2(温度30℃,相对湿度85%)、T3(30℃,95%)、T5(35℃,85%)的茉莉花失水率、开放度、感官品质及活性炭吸附率等指标优于其他处理;处理T5(35℃,85%)、T4(35℃,75%)、T6(35℃,95%)的茉莉花香气品质得分较高;在茉莉花最佳释香温湿度T5条件下,活性炭吸附率为13.96%。该释香吸香装置延长茉莉花生机,比传统方法提高利润28%,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茶-精油"创新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