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木枝下高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树干形状,建立林木枝下高动态模型可以了解林木或林分的生长规律.分析了枝下高与林分密度和树高的关系,利用节子剖析数据,结合落叶松高生长数据,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的枝下高动态预测模型.并讨论了其动态预测模型在整枝高度、树冠基部高度和合理间伐时间的确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的生长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标准地定位观测数据,其于间伐林分断面积与相同年龄、相同立地、相同保留木株数的未间伐林分面积,随时间趋于一致的假设,根据未间伐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的一般预测模型导出了间伐林分的断面积生长预测模型,同时,结合抚育间伐技术批示的确定,进行和林分的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不同林分密度的标准样地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对标准样地每木调查,测量出树高、胸径、枝下高、第一活枝高、冠幅等,再对这两种不同密度的标准地兴安落叶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密度4500株/hm2比5400株/hm2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平均枝下高增加,平均第一活枝高降低,表明密度4500株/hm2林分树木生长和自然整枝较好,是比较适合研究地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4.
以冀北山地30年生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密度对林分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生长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与胸径、冠幅、树高、枝下高存在负相关性,与海拔和坡度存在正相关性。密度对各林分生长因子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胸径>冠幅>树高>枝下高。3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600株/hm2时林木生长得最好。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模型及三维图形可视化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方法,分别于2002和2003年在老山施业区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15块(2002年设置7块,2003年设置8块),共获取解析样木53株,实测2298个一级枝活枝条变量因子(包括总着枝深度、方位角、着枝角度、基径、枝长、弦长、弓高)数据资料.基于理论或经验生长方程,建立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静态模型及树冠动态生长模型.采用VC++6.0语言为开发平台,结合OpenGL开放式图形库,将生长模型与形态结构模型结合,建立樟子松人工林树冠动态三维图形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基于实测数据和生长模型的静态、动态单木和林分的可视化模拟.  相似文献   

6.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中的固定样地以及临时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模型间的相容性出发,建立了包含立地指数SI、林分密度SDI、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树高曲线动态模型和林分收获模型的全林分模型系统,着重探讨了用Korf方程构造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时有关参数与SI和SDI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节子分析技术构建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基部高动态预测模型,分析落叶松树冠衰退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7年设立的8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获取的40株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节子分析技术,得到树冠基部高随年龄的动态变化数据,应用传统线性模型、理查德和逻辑斯蒂非线性模型构建落叶松树冠基部高动态模型。【结果】传统线性模型、理查德和逻辑斯蒂非线性模型可较好拟合树冠基部高动态变化过程,模型参数均具有统计意义(P0.01),以理查德方程为基础模型构建的树冠基部高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加入权重因子可消除异方差,降低估计参数标准误,提高预测精度,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04,绝对误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02和1.251,最优落叶松树冠基部高模型形式为HCB=(3.146+0.036CCF+0.225Bas+0.788HT-0.481CL)(1-e~(-0.086 t))~(4.278)。【结论】树冠基部高动态变化过程与林分发育规律一致,符合"S"形生长曲线,可通过树冠竞争因子(CCF)、林分断面积(Bas)、调查当年的树高(HT)和冠长(CL)解释,解释率达90.4%。树高、树冠竞争因子和林分断面积增大会导致树冠基部高上升,加速落叶松树冠衰退。竞争对树冠的影响较敏感,落叶松人工林10~41年间,树冠竞争因子大(187.33)的林分冠长率从75%下降到36%,而树冠竞争因子小(105.82)的林分冠长率从75%下降到40%;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基部高平均每年上升0.66 m。本研究构建的树冠基部高动态模型可较好模拟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基部高动态变化过程,利用单木和林分变量能够解释落叶松人工林树冠衰退趋势。通过检验验证,基于节子分析技术获取的树冠基部高数据构建的动态模型精度较高,可作为一种获取长期树冠动态变化数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关帝山国有林场3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因子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枝下高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树高有微弱增大的趋势,而冠幅、胸径均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20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冠幅显著相关,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725株/hm2时,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各生长因子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为1 400株/hm2时,胸径与树高极显著相关,胸径与冠幅,胸径与枝下高,树高与冠幅、枝下高,枝下高与冠幅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信州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及其系统收获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小贤 《林业科学》1997,33(1):42-50
系统收获表能预测现实林分在各种经营体系下的生长过程和收获量。本文根据信州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地观测数据,从林分和单木两个水平分析和建立了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信州落叶松人工林系统收获表,提出系统收获表的一般编制方法。本研究的特点是以现实林分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林分生长模型和林分径阶生长模型,将前者的总生长量通过后者分配给各直径阶和树高阶,以保证林分水平的预测结果和单木水平的生长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区30个标准地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各主要调查因子间相关关系,研究落叶松直径分布结构并建立落叶松直径结构模型、树干材积生长模型及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直径分布运用β分布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华北落叶松整体处于中龄林且直径分布较为稳定集中;树干材积生长模型运用理查德模型(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V=7485.5×(1-e~(-0.001T))~(2.99);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得出: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度、林分平均年龄3个因子与林分蓄积生长相关性最为显著,拟合得蓄积量生长模型为:V=18.752×LnD+5.647×T+15.836×H-28.349。研究结果可为青海高寒地区华北落叶松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地37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研究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落叶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为了解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并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树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树木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所处环境条件的制约。以大扬气林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其37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生长数据,利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多项式模型、指数模型研究不同测树因子(胸径、树高等)之间的关系,分析模拟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多项式模型模拟所得到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利用此模型来预估此区域落叶松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为选择适宜大径材培育的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以40年生全同胞子代测定林3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性状、干形性状、遗传力及遗传增益进行了测定.结果 表明:生长性状单株遗传力整体高于干形性状,树高单株遗传力平均值超过0.5,胸径平均值超过0.4,中央直径平均值超过0.3,材积的平均值超过0.5.胸径和材积的相关系数为0....  相似文献   

14.
兴安落叶松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兴安落叶松17个种源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主要受3个因子的影响。经度和海拔为主,纬度为辅,呈现出水平和垂直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对生长性状和各种源的地理位置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3个种源区: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对各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选出乌伊岭和友好种源为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15.
石塘—兴安落叶松林在几乎没有土壤的条件下,能够生长繁衍,一旦群落遭到破坏,是难以恢复的。通过分析石塘—兴安落叶松林的生长过程,发现其生长规律,为保护石塘—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群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落叶松人工林全林分模型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森林资源一类调查中侧柏的数据为基础,以Rechards方程为模版,通过spss统计建模工具进行拟合,建立了包括落叶松的树高模型、立地指数、林分密度、断面积指数、全林收获模型、林分生长模型在内的全林分模型。林分生长模型保持了与收获模型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林分生长模型,可根据某一时期的林分收获量预知未来某一时期的林分蓄积。通过检验证明,此北京落叶松人工林全林分的林分生长模型有很强的适用性,为有关林业部门确定最优密度指数、立地指数等因子来改善落叶松的经营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孟家岗林场2011—2012年17块固定样地中85株解析木资料,根据经验方程选择单木树高曲线的基本模型,应用选定的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树高曲线拟合,再用参数化的方法确定参数与各个林分调查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单木树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理论模型可作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树高曲线基本模型,其参数与林分的地位级指数(SCI)呈线性关系,而与年龄和密度的关系不明显;最终建立的树高曲线方程为H=(12.380 25+0.740 79 SCI)(1-e~(-0.05D))0.665 29+1.3,其优点是,当0≤H≤1.3时,D的取值可以为零,符合林木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试验点,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及生长模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它的适宜生长环境、生长高峰期及生长规律,使林木在最有价值期获得管护。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适合阴坡湿润的环境,5~10年为生长高峰,材积平均生长量采用V=a+b1A+b2A2模型。  相似文献   

19.
用分解袋法研究了胡桃楸、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下叶凋落物的分解及养分归还速率,结果表明3种林分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为胡桃楸纯林>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如排除微生物侵入等的影响,胡桃楸纯林叶凋落物归还N的速率最快,落叶松纯林叶凋落物归还P、K的速率最快;二者组成混交林后,混交林叶凋落物归还N的速率较落叶松纯林明显提高,而归还P、K的速率较胡桃楸纯林明显提高。胡桃楸与落叶松混交后叶凋落物养分归还速率较其各自纯林的要高,这可能是混交林增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人工林整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龄的10块样地50棵树的节子数据和19块样地95棵树的圆盘数据,建立树高曲线模型、有效冠高的预估模型、林龄与死枝高度的曲线模型,各模型的判定系数均大于0.8,检验精度均大于95%。根据节子高度中的最低节子高度的平均值确定落叶松人工林的整枝起始高度(h1),用林龄与死枝高度的曲线模型计算该高度上的枝条死亡的时间(t1)为起始整枝时间,t1=14 a。整枝的间隔时间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增大,当林龄达在40 a时开始减小。整枝强度也是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大,当林龄达到40 a时开始下降,说明林龄在35~40 a是该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可以考虑该落叶松人工林的主伐问题。当林龄达到47 a后,整枝强度降到1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