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是我国棉花栽培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棉花实现高产量、高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为进一步探究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提供了动力,推动该理论不断为棉花的优质高产量等产生了积极影响。文章通过概述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并分析其新发展趋势,探究了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经过6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国不仅建立了适合国情、特色鲜明并基于精耕细作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棉花栽培理论体系,为奠定世界第一产棉大国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优化成铃理论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论文对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作了综合评述。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是通过棉株结铃形成的,受结铃时间、棉铃所处空间部位以及棉株生理年龄的显著影响,优化成铃就是根据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在最佳结铃期、最佳结铃部位和棉株生理状态稳健时多结铃。棉花集中成铃期是一生中的高光合效能期,使群体棉叶系统的高光合效能期、成铃高峰期和光热资源高能期相同步,可以更有效地优化成铃。为优化成铃,要按照高产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协调品种、环境和栽培措施三者的关系,在增加生物学产量的基础上,稳定或提高经济系数;在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的基础上,稳步提高铃重。光合产物是棉花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生育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直接影响成铃,为优化成铃,结铃吐絮期要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为优化成铃,要主动而有预见性地控制棉花个体发育,培植理想株型,优化群体结构,使棉花群体多结铃、结优质铃。棉株吐絮成熟期的表现即为熟相,有正常成熟、早衰和贪青晚熟之分,库-源关系、根-冠关系失调常会引起根系合成并向上运输的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脱落酸含量上升,并可能导致衰老相关基因提前或推迟表达,产生异常熟相(早衰或贪青晚熟),为优化成铃,要协调好库-源关系、根-冠关系,促进棉花正常成熟。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中国棉花栽培学的发展,也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可预期的未来优化成铃理论仍然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但随着棉花轻简化、机械化、可持续和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的发展,优化成铃理论也要随之变化和发展,以便更好地支撑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棉花烂铃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烂铃成为棉花生产上一大障碍,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引起棉花铃期烂铃原因有病害因素、虫害因素、气候因素、栽培因素,介绍了防治棉花烂铃的措施,以期为棉花烂铃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阳地区是我省主要产棉区之一,现根据我区情况,谈谈高产棉花的长相和栽培上的主攻方向。一、棉花高产优质的生育指标1.产量结构及长相长势:棉花的产量结构是由株高,果枝、成铃、铃重和衣分构成,而最终是每亩成铃数。从目前栽培品种的铃重、衣分来看,二百斤皮棉产量一般每亩成铃7万枚左右,成铃率按30—35%计算,每亩总果节数需要20—25万个。从我区亩产200斤以上棉田的长势长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适宜的棉花超宽膜降密度播种模式.[方法]试验设置3个棉花播种模式,探讨超宽膜降密度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创新小海子垦区棉花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66+ 10 +66 cm)、理论密度130 725株/hm2播种模式过低的密度导致最终的收获株数偏低,虽能获得较高的单株成铃,但必然导致公顷总铃数有所下降,最终影响籽棉的增产空间;(10 +66+10+66+10 cm)、理论密度196 088株/hm2播种模式既能发挥棉花的单株优势,又能获得较为合理的收获株数和单株成铃,综合优势较(10 +66+ 10 cm)、理论密度238 107株/hm2常规播种模式明显,具有推广价值.[结论](10 +66 +10 +66 +10 cm)、理论密度196 088株/hm2播种模式对于小海子垦区棉花栽培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夏直播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次性见花施肥、固定氮磷钾施肥比例条件下,研究了5个种植密度对夏(麦/油后)直播棉花(Gossypium spp)主要农艺性状、结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直播棉花在种植密度6.75万~7.50万株/hm~2时,对单株成铃数、铃重等产量相关性状有明显影响,烂铃数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因此,该种植密度可作为夏直播棉花高产栽培的参考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定量研究棉花新品种SGK791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以明确其高产栽培的最佳途径和主攻目标。在2003~2004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2005年生产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SGK791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4个产量因素与产量呈线性关系,建立了产量与产量因素间回归方程和最优回归模型。4个产量因素影响皮棉产量的综合作用为:每株铃数>衣分>单铃重>密度。皮棉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制约与促进的数量关系。4个产量因素中,每株铃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密度和衣分,铃重最小。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SGK791高产栽培应以力争株铃数、兼顾铃重、稳定衣分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8.
减免整枝,合理利用叶枝是棉花高产省工、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为探索黄河流域棉区简化整枝的可行性,筛选适宜简化栽培的棉花品种。选取当前主栽棉花品种冀863、冀151和国欣棉9号为试材,以精细整枝为对照(CK),研究了简化整枝对棉花生长结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整枝对棉花生长结铃的影响因品种而异,除造成冀151株高以及冀863果枝台数和果枝果节数显著降低外,对其他品种与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简化整枝对棉花果枝成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增加棉株总成铃数表现为促进作用,与精细整枝(CK)相比可多结铃2.5~3.3个/株;简化整枝有利于棉花总生物量的积累但效果并不显著,对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也无显著影响。简化整枝能显著提高国欣棉9号的地上部营养器官生物量,增加其单株成铃数、成铃率、单位面积干物重和籽棉产量。与冀151和冀863相比,国欣棉9号更适宜简化栽培。  相似文献   

9.
棉花穴盘育苗移栽高产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设计,研究了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与地膜直播栽培方式(CK)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的棉花生育期较CK长12 d,虽然全生育期整齐度和苗期生长势较CK差,但花期和絮期的生长势好于CK,单株成铃数明显增多,增产显著。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无膜滴灌栽培9个棉花品种(系),通过调查和统计其生育期、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产量和纤维品质等指标,筛选出适宜巴州地区无膜种植的棉花品种(系).结果表明,新棉1号适宜在巴州无膜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株式图记载棉株各部位蕾铃发生、生长和脱落情况,以探明棉花在夏播短季栽培条件下的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现蕾高峰期为播种后第56天至第80天,开花高峰期为播种后第77天至第96天,成铃高峰期为播种后第85天至第101天,各品系生殖器官(蕾、花、铃)数量积累均有显著差异;在空间分布上,P56–3、07单12、07单6和07单7表现为中部成铃最多,其余品系则表现为下部成铃最多;P56–3、07单6和07单7成铃率分布表现“下部果枝内空形”;各品系产量结构有显著差异,品系2003–29单株铃数较其他品系高19.53%~119.55%,籽棉和皮棉产量较其余品系分别高21.82%~106.32%、22.46%~134.05%,在所有参试品系中表现突出,成铃分布均匀,脱落较少,单株成铃数和产量最高,适宜在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种植。棉花夏播短季栽培成铃主要集中在8月,不能用传统的“三桃”比例来衡量高产优质栽培的成铃结构。  相似文献   

12.
选用2002年和2003年中棉所49及其亲本中棉所35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结果,对2个品种的产量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棉所49的丰产性好于中棉所35,主要归因于其具有较高的铃重;并对棉花产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以探寻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结果显示,铃数和铃重对产量作用较大,且铃数对产量的效应铃重效应,同时,生育期、株高、果枝始节和子指通过影响产量构成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形成也有间接贡献,其中出苗~开花所需天数最为重要。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棉区棉花生态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营养枝保留数量对棉花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化棉花栽培管理技术、降低植棉成本,以抗虫棉花新品种冀3927和冀棉3536为试验材料,设保留1条营养枝、2条营养枝和全部营养枝计3个处理,以去掉全部营养枝的常规整枝管理为对照(CK),研究了保留不同数量营养枝对棉花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营养枝的棉花,铃数和果枝数增多,衣分、铃重和子指降低,子棉产量显著提高,黄萎病发病率降低。以保留1条营养枝效果最好,可以作为棉花省力化栽培的整枝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金权  王景怀  王瑞卿  刘强  张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53-13754,13812
[目的]发现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的化控关键时期。[方法]试验设置不同时期的化控处理组合,研究化控时期与棉花成铃结构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棉花花铃中期时的化控对促进棉花中部果枝成铃至关重要,花铃后期的化控对顶部果枝成铃有利;从盛花期开始进入棉田化控的关键时期,盛花期及其以后时期的化控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结论]盛花期以后是棉花化控关键时期,这可为棉田化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棉花花铃期生育特点与肥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总结棉花花铃期的生育特点,能够充分认识到花铃期棉花栽培重点,以此作为依据去指导花铃期的肥水管理。而棉花花铃期的田间肥水管理实效,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棉花最终的产量与质量,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工作实践,对棉花花铃期的田间肥水管理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棉花花铃期指的是从开花到棉铃吐絮的这一时期,该时期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阶段,棉花植株也逐渐由前期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变为以生殖生长为主,其茎、枝、  相似文献   

16.
鄂棉18高产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简化栽培棉单位面积总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等与精作棉(对照)差异不显著,皮棉产量简化栽培棉为1655kg/hm^2。比精作棉增产5.1%,差异不显著;“开心棉”为1099kg/hm^2,极显著低于精作棉和简化栽培棉。在单株叶枝数1-6个范围内,“开心棉”单株叶枝数与单株成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简化栽培棉则以有1-2个叶枝的单株成铃数最多。三种棉  相似文献   

17.
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设置留叶枝 (简化栽培 )处理 ,以去叶枝 (常规栽培 )为对照 ,研究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结果表明 :棉花留叶枝有利于早发、早结铃 ,8月 5日前成铃率比去叶枝处理高 8 38个百分点 ;留叶枝棉果枝成铃与去叶枝棉果枝成铃相比 ,单铃籽棉重、单铃铃壳重、铃壳比、单铃种子数和衣分均无明显差异 ;留叶枝棉花的叶枝成铃期后延 ,成铃大多集中在光照富照期内 (7月 2 1日~ 8月 2 0日 ) ;留叶枝处理中叶枝铃重明显低于果枝铃 ,叶枝铃全生育期平均铃重为 3 5 7g ,比果枝铃 4 5 6g低 2 7 73%。  相似文献   

18.
河南商丘棉花花铃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棉花栽培过程中,花铃期至关重要,花铃期的栽培管理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该文对棉花花铃期的科学施肥、灌溉管理、化学调控、中耕培土、打顶整枝与病虫害防治等栽培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 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多个品种,通过适当稀植、合理化控等措施,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棉花简化整枝与常规整枝(常规密度)相比单位面积铃数略增,铃重略减,产量基本持平,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是节省用工,提高棉花单产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简单易行的栽培措施,但需要掌握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