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1996~1999年,对四川省的洪雅、安县、绵竹等市、县的稻秆潜蝇进行调查及防治研究,结果表明:稻秆潜蝇在四川的越冬寄主主要是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虫穗率平均为0.25%;其次为小麦,虫穗率为0.07%。稻秆潜蝇冬季主要在免耕油菜田、小麦田的看麦娘上危害为主,虫穗率平均为0.40%;而马苕田、田边、沟边等处看麦娘杂草上次之,虫穗率为0.06%。用“蜀农”种衣剂与种子的比例1:75、1:50和1:25包衣,平均防效分别为6680%、79.63%和84.67%,其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锐劲特900mL/hm2喷雾和吡虫啉600g/hm^2喷施、1200g/hm^2撒毒土的效果;按种衣剂与种子1:50~1:25的比例处理,防治稻秆潜蝇的效果与剧毒农药呋喃丹相当。经在锦竹、洪雅、眉山、金堂、郫县、天全、江油、安县等25个市、县进行大面积应用示范,均获得了防治稻秆潜蝇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稻秆潜蝇又称稻秆蝇,主要分布于南方稻区,但黑龙江省也有发生,过去危害率较低,由于水稻面积加大,种植年限加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逐年加重之势。稻秆潜蝇除危害水稻外,尚可为害小麦和看麦娘、稗、早熟禾等多种杂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稻秆潜蝇在我区高山、平原稻区均有发生,以高山区单晚田发生危害较重,每平方米秧田虫株率56.8%,本田虫株率24.7%,为害较大,已成为我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为害症状成虫体长2.2—3毫米,鲜黄色,头部背面有一黑斑,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老熟幼虫乳白色或黄白色,略呈纺  相似文献   

4.
稻秆潜蝇是我国南方山区、半山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桃江县稻秆潜蝇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稻秆潜蝇的发生与危害,介绍了稻秆潜蝇的主要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分析了2017年桃江县稻秆潜蝇大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邵东县16 a来稻秆潜蝇发生情况、田间调查和气象记载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稻秆潜蝇的发生规律,即年度偶偏重发生、山冲田发生量大、青嫩稻田发生量大、6月下旬~7月上旬卵孵盛期雨日多的年份发生重、偏施或迟施氮肥的田发生量大和中稻田发生量大等;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即对稻秆潜蝇越冬场所除草施药,减少冬后虫源;增施磷、钾肥,控制幼虫为害;选用对口农药等,可以有效控制稻秆潜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6.
稻秆潜蝇属双翅目秆蝇科,别名稻秆蝇、稻钻心虫、双尾虫.该虫近几年来在山区、丘陵等气候较凉的地区暴发成灾,严重的田块超过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农民称该虫危害状况是:"远看是稻谷,近看只半头(稻穗受害后只有半头穗),虫义看不见,产量减几成."该虫只危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  相似文献   

7.
潜叶蝇又名稻小潜叶蝇,在全国多数稻区均有发生,但以北方各省水稻产区发生较多,除危害水稻外,尚可危害水稗、风稗、冰草(碱草)及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8.
潜叶蝇又名稻小潜叶蝇,在全国多数稻区均有发生,但以北方各省水稻产区发生较多,除危害水稻外,尚可危害水稗、风稗、冰草(碱草)及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潜叶蝇以幼虫潜食叶肉,每叶片少则有虫2-3头。多则7-8头,发生早而多时,造成稻叶枯死、腐烂,影响水稻正常生育而造成减产。以致造成稻苗大批枯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稻秆潜蝇在湘北地区发生与危害有上升的趋势。文章介绍湘北地区稻秆潜蝇的发生特点,提出稻秆潜蝇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四川稻秆潜蝇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199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稻秆潜蝇在四川水稻上一年发生一代,生活史长达140d,麦田及沟边的看麦娘是其的主要越冬寄主,稻秆潜蝇翻颚茧蜂是越冬蛹的主要寄生性天敌,越冬蛹在次年水稻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开始羽化并产卵,此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们经常在田间看到水稻叶片上有长条形小孔洞,纵裂、破碎成"栅栏"状,稻穗短小白色、残缺不全,严重影响稻谷产量。很多人都认为是水稻品种有问题或农药药害所致,实际上是稻秆潜蝇危害所致,近几年该虫在湖南省内发生呈上升的趋势,尤其在丘陵稻区危害严重。稻秆潜蝇属双翅目、秆蝇科,别名为稻秆蝇、稻钻心虫、双尾虫,国内分布于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过去为次要害虫,  相似文献   

12.
<正>麦黑潜叶蝇是河北省近几年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的一种虫害,经隆尧县植物保护检疫站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多点系统调查,虫株率达25%~70%,对小麦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掌握虫害发生为害规律,抓准关键期科学防治,是最大限度控制虫害为害,提高小麦单产的有效途径。1形态特征麦黑潜叶蝇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成虫为蝇类,体长2.5~3.0 mm,体色黑色,头部半球形,间额褐  相似文献   

13.
稻秆潜蝇为中国南方山区和半山区水稻的主要害虫。通过2000—2005年的调查试验研究,初步探明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规律、影响因子与为害损失,研究提出了以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秧田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危害率1%以上,大田平均每丛水稻有卵1粒,株危害率3%~5%的防治指标;明确稻秆潜蝇卵为均匀分布,幼虫为聚集型分布,建立了序贯抽样、简易“查定”和GI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了包括数据库管理、逐步回归预测、种群动态模拟的计算机系统;改进稻秆潜蝇测报办法,提出“狠治一代压基数,巧治二代保丰收”的防治新策略及其适用的农业、物理、化学防治技术,初步形成适于中国南方特点的水稻稻秆潜蝇综合防治与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生产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罗挺  况敬梅 《农技服务》2007,24(6):72-72,74
介绍了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在水稻制种上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技术。在水稻制种田稻秆潜蝇主要为害早播的亲本,在秧苗3~8叶期主要表现为啃食心叶。防治稻秆潜蝇的药剂应选择强内吸性、药效期较长的农药。  相似文献   

15.
稻秆潜蝇发生规律的研究与综防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秆潜蝇是中稻区的主要害虫,水稻受害后一般年份产量损失10%左右,重发生年产量损失达20%以上,为了研究稻秆潜蝇在高海拔山区的发生规律,掌握该虫的世代发生史,从而制定出最佳的综防措施。屏南县良种场于1998年,对该虫的发生规律与综防技术进行专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对危害水稻稻秆潜蝇生活史和习性的观察,初步掌握了其危害规律及水稻的被害症状与损失情况。并经多年摸索,总结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水稻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是东北稻区的主要害虫。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稻苗生长,重则造成稻苗死亡。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大麦、小麦。野生寄主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如看麦娘、稗草、莎草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本市荷兰豆种面积推大,潜叶蝇在荷兰豆上危害也加剧发生,而且传播蔓延又快,防治困难极大,给荷兰豆的产品和质量带来较大影响。2016年我们选择了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等5种药剂在荷兰豆进行潜叶蝇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98%杀螟丹可湿性粉剂2种药剂第11 d防效较好,分别为87.23%、80.11%,持效期长,因此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是目前防治荷兰豆潜叶蝇的理想药剂。生产中应采取每7~11 d用药1次,喷药时,以豌豆中、上部叶片背面为重点,全株喷雾。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是海城市的主栽作物,面积1.74万公顷,水稻潜叶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稻苗生长,延迟秧苗缓苗、分蘖,重则造成稻苗死亡、毁苗现象。潜叶蝇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大麦、小麦等。其野生寄主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如看麦娘、稗草、莎草等10余种。由于耕作制度变化,近年水稻潜叶蝇发生在海城市呈逐渐加重趋势,据调查一般可减产5%-10%,严重的地块可减产20%-30%。  相似文献   

20.
<正>稻秆潜蝇又叫钻心蝇,属双翅目,黄潜蝇科。近年广东、云南、湖南等省南方山区水稻上为害严重,浙江南部山区单季杂交稻种植区,稻秆潜蝇已成为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重。一、主要为害症状稻秆潜蝇幼虫营钻蛀生活,取食水稻的心叶和幼穗。水稻苗期受害,抽出的叶子纵裂破碎,严重时呈枯心苗;孕穗期受害,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