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区景观格局的影响,运用小波分析、遥感技术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0年元上都遗址区气候变化规律和1990年、2000年、2010年3个不同时期的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元上都遗址区近30 a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际变率为0.065 ℃a-1,在30 a低频区和10 a中频区呈明显冷暖交替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在25 a的低频区呈明显干旱期,而10 a的中频区呈干湿交替,受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仍将持续;元上都遗址区草地景观优势度在降低,景观结构变化较大。其中草地、水域、湿地与沼泽面积在减小,而耕地、林地、居民点和沙地面积在增加,沙地面积增幅显著,20 a间年均增加9.55 km2;近30 a来,气候变化不是主导元上都遗址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与沙地、草地面积相关性最大。而2000年后的区域开发和相关生态工程是导致遗址区景观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图4表3参19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元上都遗址种子植物的组成特征、区系地理成分、生活型、水分生态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元上都遗址植物种类相对贫乏,共有野生种子植物344种隶属于179属,53科。其中,单子叶植物89种、39属、9科;双子叶植物255种、140属、44科,无裸子植物;大科和大属优势明显;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特有现象不明显;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70.6%,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占27.4%、灌木占1.7%、乔木占0.3%;从水分生态类型看,中生植物是该区系的主要成分,旱生植物所占的比例也较高,由于河流的存在,也有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分布。  相似文献   

3.
以汉长安城遗址区为实例,基于遗址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资源供给,分析了其产业选择、发展需求,并尝试将二者对接;建立了汉长安城遗址区"都市农业+遗址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从原则问题、产业类型、效益思考、现状利用、周边协调、就业创业、融合协调与动态思想8个方面对大遗址区产业发展相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实例分析,探索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模式,以期给其他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的风险大小,建立了基于风险品数量,基于风险品数量和毒性,基于风险品数量、风险品毒性和风险源发生事故概率,3个精度递进、满足不同需求的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评估技术;并以三峡库区内化工企业类型风险源为研究对象,开展风险源评估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整个三峡库区内,化工企业类型风险源有141个;基于风险源中风险品数量评估,特大风险源19个,重大风险源34个,二者占风险源总数的37.59%;基于风险品数量和毒性评估,特大风险源6个,重大风险源20个,二者占风险源总数的18.44%;基于风险品数量、毒性和风险源发生事故概率评估,特大风险源6个,重大风险源16个,二者占风险源总数的15.60%;特大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主要分布在重庆市的长寿区和涪陵区,主要为药品制造、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染料制造、炼焦以及石油加工等行业.基于不同需求的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评估技术可操作性强,便于企业、环保部门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自然因素导致生态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反映风险源的危险性和受体的脆弱性。以上海市典型农业区崇明县为例,把崇明县高发自然风险源(风暴潮、暴雨、咸水入侵)以及对生态系统分布影响较大的人为风险源(围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风险源在区域的危险度指数分布和区域生态本身的脆弱度指数分布,最后综合评价崇明县的生态风险分布。所建指标体系将风险源特性和受体特性分开,便于采用分层次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使得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  相似文献   

6.
从大遗址阐释与展示过程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概述大遗址、解说教育、体验经济与体验旅游相关概念,并总结出大遗址解说教育的需求为解决遗址阐释的多样性与直观化、遗产价值完整性系统性阐释两大需求。在体验旅游视野下,基于解说教育的需求,从大遗址园区目标体验人群分类和根据游客类型设置多样性解说教育产品两方面来构建多目标体验旅游模式,接着将大遗址园区展示结构分为圈层结构、平行结构、串珠散点结构、复合结构4类,结合园区遗产价值完整性阐释游览系统建立来建构大遗址园区解说教育系统。最后强调在开发体验旅游过程中,应根据遗址保护情况适时调整旅游体验模式及体验产品类型,才能实现大遗址保护园区综合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杨丹  张月  罗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51-2853
通过对成都十陵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方法的探讨,探求解决城市边缘区大遗址保护与城市自身发展间矛盾的适宜思路,以期为今后的城市边缘区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出土文物看浙江省的原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浙江省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较早的农业发祥地区之一。近三十多年来,浙江省境内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多达百处以上,其中,如良渚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大队先后发现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把浙江省农业历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利用2018年和2020年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及遥感影像(Remote Sensing,RS)技术进行景观格局分析,以期为大遗址区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将遗址区内现有土地使用状况归纳成六大类,利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区内的景观格局进行规划和研究。从规划实践的角度配合因子分析选择指数,筛选出11个景观指数进行实证研究与方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该区道路与水体嵌块体的形状最复杂;草地嵌块体的分布最离散,并与其他类型嵌块体的相接程度最高;道路与林地嵌块体的连接度高,具有作为生态廊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使用1961—2020年茌平区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及茌平区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腐殖质厚度资料,对影响圆铃大枣生长发育的气候及土壤因子进行分析,运用Kriging插值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GIS技术给出茌平区圆铃大枣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论显示: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温陈街道中部、贾寨镇、杨官屯乡与...  相似文献   

11.
遗址公园地形地貌要素的设计与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洁  张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84-7886,7904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包括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将遗址区与风景区相结合建成旅游景区;将整个遗址区建设成森林公园;将遗址保护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建成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4种主要模式。笔者强调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要以遗址保护为前提和出发点,在这一前提下,以我国已建或在建的遗址公园,如甘泉宫遗址、武侯墓、黄帝陵为例,说明大尺度地形地貌要素是如何构成园林景观空间格局的;通过圆明园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实例说明中尺度地形地貌要素构成了园林景观的空间分割;例举微地形坡地地形利用、微地形叠石理水、原有地形地貌形态利用、微地形功能利用等方面的例子说明小尺度地形地貌要素构成了园林的景观节点,具体介绍了微地形利用可达到空间分割、实现控制、塑造美学价值、改良小气候的作用。最后笔者罗列出西方古典园林中地形利用与塑造的实例,并借鉴了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的作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找出对遗址公园设计有参考价值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旅游景区社会环境风险源的基本类型与特征,并提出了景区社会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草鞋山遗址作为苏州地区重要的史前农业遗址,其出土发掘对研究太湖流域古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遗址面临着巨大的破坏,昔日的"草鞋"已成普通的小土丘,遗址严重破败。本文通过对草鞋山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加强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以期对草鞋山遗址以及太湖流域同类型农业遗址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遗址区域有着十分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但一些遗址遗存处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农村腹地,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均有一定的障碍.笔者以陕西淳化汉甘泉宫遗址区为例,对其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现状和景观资源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充分利用大遗址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才能较好地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全面启动,考古遗址公园成为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较好模式。在考古遗址公园中,植物景观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豫陕两省中的15个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调研,从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的文化内涵和种植设计等方面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从遗址的类型、展示方式、历史背景、本体形态和文化属性等方面列举了遗址公园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从尊重的遗址的原真性、突出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属性、兼顾生态学与美学等方面提出了针对考古遗址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西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目前为止,仅是万年县仙人洞洞穴遗址一处。根据两次对仙人洞遗址发掘所得资料,我们曾判定它的上、下层文化是属于江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类型,而它与江西其它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间,由于目前工作上的缘故,现在看来,还是有一段缺环的,因而是不相衔接的;从仙人洞出土的各种文化遗物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它的经济形态,是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两次发掘,还没有发现表明其已产生了原始农业的明显迹象。但目前对仙人洞洞穴遗址的看法,除了有的仍然坚持认为它不可能太早而外,还有下列几种看法是值得提出来商讨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预设食品检验机构的风险源来源于宏观经营和微观检验视角,运用风险矩阵法,对12大风险源的风险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量化打分评估,得出食品检验机构的主要风险源为管理体系运行风险、检验资质方面风险、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过程风险、检测样品分包过程风险.基于评估结果,采用Bow-tie模型构建食品检验机构针对主要风险源...  相似文献   

18.
河北新石器时代遗址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到目前为止,在河北境内共发现、调查、发(试)掘,新石器时代遗址百处左右,按文化性质可分磁山文化、细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几种不同的文化类型。经过发掘的只有武安磁山文化(连试掘共三次,目前仍在发掘中)遗址、武安赵窑(先后发掘了两次)遗址、磁县下潘汪遗址、界段营遗址、容城午坊遗址、正定南杨庄遗址、武安西万年遗址、蔚县三关遗址、庄窠遗址、筛子绫罗遗址、琵琶咀遗址、唐山大城山遗址、永年台口遗址、三河孟各庄遗址、迁安安新庄遗址等近20处左右。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莫北油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莫116井区取心井资料、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观察,结合综合录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对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类型主要以剩余粒间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J_1s_(2/2)较J_1s_(1/2)物性好,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J_1s_(1/2)为小孔细喉道的较差储层,J1s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研究是城市休闲空间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城市居民对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地方认同程度高于地方依赖程度,城市居民的情感性认同大于功能性依赖,地方依恋处于中等水平;(2)影响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对遗址公园了解程度、游览次数、停留时间、访问频率、路程所需时间、交通方式等游憩行为特征因素,遗址区的历史文化性、园区环境和商业环境、配套设施、生活体验感等环境感知因素;(3)城市居民游憩的地方依恋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