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茄子褐纹病、斑枯病、叶霉病、灰霉病和细轮纹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并从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各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茄子黑枯病、褐轮纹病、早疫病、褐斑病、炭疽病、黑斑病和黑根霉果腐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并从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各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茄子白绢病、猝倒病、根腐病、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并从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各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发病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蕾,也可危害茎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多始于叶缘,有直径2—5毫米的褐色病斑,然后逐渐变成大病斑,严重时病叶卷曲,最后干枯脱落。花蕾发病时先在萼片上产生灰色斑.然后扩展到整个花器或花梗.引起花蕾干枯。嫩枝发病时病部变灰腐烂,病部以上枝叶凋萎。  相似文献   

5.
吴长友 《油气储运》2001,(16):25-25
茄子细菌性叶斑病是茄子保护地栽培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危害严重。现将该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茄子萎蔫枯死现象严重,产量损失大,尤其是青枯病和黄萎病同时发生,很多种菜户难以识别,不能区别情况对症下药。现将其两种病害的症状特征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茄子青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茄子青枯病的发病症状及病原,总结了其发生特点,并从改变耕作方式及改良土壤、培育无病壮苗、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进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茄子萎蔫枯死现象严重,产量损失大,尤其是青枯病和黄萎病同时发生,很多种菜户难以识别,不能对症下药。现将这两种病害的症状特征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识别1.黄萎病。又称凋萎病,菜农多称为"半边疯"、黑心病,属于维管束病害,我国大部分茄子产区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先从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变  相似文献   

10.
甘芳 《吉林农业》2003,(8):21-21
茄子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只危害茄子,发病后若防治不力可造成很大的损失,苗期发病造成缺株,结果期发病引起果腐。 一、发病症状 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均可受害。幼苗感病后,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茄子白粉病、红腐病、果实疫病、花腐病、绵疫病和交链孢果腐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特点,提出在正确识别病害的基础上,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是减轻损失、增大收益的最佳途径。为提高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茄子菌核病、棒孢叶斑病、拟黑斑病、赤星病、煤斑病和褐色圆星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指出防治这些病害应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西葫芦绵腐病、绵疫病、枯萎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花叶病和根霉腐烂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提出防治这些病害应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发生的茄子棒孢霉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4~30℃、pH值7~9和完全光照为该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最适条件,菌株在常用真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影响不显著。病原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15.
许晓斌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9):31-31,50
阐述了水稻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特征及发生特点,介绍了水稻根结线虫病的主要症状,提出了防治水稻根结线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参细菌性软腐病在吉林省各主要参场均有发生,平均发病率为2%-5%,严重可达10%以上,本文通过对省内几个主要参场的软腐病参根和经大气诱发产生软腐症状的参根进行分离所获得的菌株,根据1973年伯杰《细胞学分类鉴定手册》第8版的分类和美国植物病理学会1980年出版的植物病原细菌实验指导,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等试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葡萄旁枯病、褐斑病、栓皮病、扇叶病、蔓枯病和白纹羽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提出防治这些璃害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