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麦冻害 小麦冻害是商丘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发生频繁,面积大、危害大,严重影响和制约小麦的生产.近年来,小麦冻害几乎年年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一)小麦冻害类型 小麦冻害的类型有两种:冬季冻害和春季冻害.  相似文献   

2.
小麦冻害是指麦田经历连续低温或极端低温天气而导致的植株及麦穗生长停滞的现象;是小麦植株器官对外界低温环境的一种不适应性反应。冻害已成为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症状、类型,指出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麦冻害类型及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冻害是植株器官对外界低温环境的一种不适应性反应,已成为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从小麦冻害的症状、类型、产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冻害是我国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也是制约滑县小麦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发生频繁、面积大、危害重,严重影响和制约小麦生产。虽然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但是也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因此,防御冻害总的来说就是使麦苗与生态条件相适应,根据近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以下一些原因和措施:一、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浅析扬州市小麦生产中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1990-2016年期间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高温等主要气象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阐述了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表现和发生特点,并结合扬州市小麦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山市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黄山市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减灾防灾业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对黄山市1971-2007年农业气象灾害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着重分析了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影响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秋季连阴雨、高温干旱、暴雨浩涝、低温冻害等5种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和规律。[结果]1981—1990年,黄山市共发生危害较大的春季低温连阴雨8次,全部发生在3—4月份,严重影响了早稻播种育秧。1971~2007年,黄山市共发生24次干旱,49次暴雨洪涝,严重影响了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共发生低温冻害24次,对越冬作物如小麦、油菜、蔬菜、茶树等产生较大危害。[结论]黄山市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和大风。其主要防治措施为改造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防灾、避灾、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晚霜冻害发生越来越频繁,是商丘市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该文通过对当地小麦晚霜冻害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补救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防御小麦晚霜冻的水平,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冻害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近年来,小麦冻害问题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些损失。为了减少冻害损失,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本文对小麦冻害形成原因及御防、补救措施做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
晚霜冻灾害是一种威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冬小麦冻害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对山东桓台2001-2019年3次因晚霜冻灾害造成小麦减产年份的相应气温进行统计分析,结合2020年拔节至抽穗期小麦实地观测试验,研究确定冬小麦晚霜冻灾害气温服务指标。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期小麦在遇到气温0~4℃时天气过程时会发生冻害;2020年同一时间节点,桓台观测站点百叶箱内气温与小麦田间气温最小差约为4℃。由此确定冬小麦晚霜冻灾害最低等级气象服务气温指标为4℃。  相似文献   

10.
冻害和干热风对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河北省小麦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实现小麦安全生产目标,分析了冻害和干热风对河北省不同类型区小麦生产的危害,并针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今后发展小麦生产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措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晚霜冻害是豫东地区小麦生产上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从生产实践上看,晚霜冻害发生频率高,小麦减产严重。睢县小麦晚霜冻害重发年份受冻地块为60%~70%,一般减产率在30%~40%,严重地块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睢县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遇到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或栽培技术措施不当,导致发生干旱、冻害、低温冷害、渍害、干热风、穗发芽、早衰等农业气象灾害或生理性障碍,给小麦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文分析了小麦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并介绍了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有效降低灾害的危害程度、减少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49~2005年河北省干旱、洪涝、风雹灾和低温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和作物生产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结果表明: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77年,灾情指数达7.20,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67~1969年;4类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小为旱灾>涝灾>风雹灾害>低温冻害;农业气象灾害对河北省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逐渐加大,旱灾逐渐取代涝灾成为影响河北省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灾害因子。  相似文献   

14.
春季冻害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常见气象灾害,一般危害严重,减产程度大。做好春季冻害的预测预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加以防御或补救,是春季麦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申晓晴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40-41,5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春季极端温度波动加大,小麦晚霜冻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给周口市冬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灾害因子。通过对2010—2019年周口市小麦生育期资料及低温过程、小麦发生晚霜冻害的年份及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小麦晚霜冻害发生特点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当地冬小麦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泸州是我国最重要的北缘龙眼种植区,泸州龙眼以晚熟闻名于世,但其产量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波动大。对泸州1976~2013年多年气象资料和受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对气象因子与龙眼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发生频率最高,高温灾害发生频率最低,低温冻害和风雹灾发生频率较低,但成灾率最高,龙眼产量损失最大。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低温冻害风雹灾害连阴雨害高温日灼洪涝灾害倒春寒害高温冲梢干旱灾害。因此,在龙眼生产上要重点预防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17.
泸州是我国最重要的北缘龙眼种植区,泸州龙眼以晚熟闻名于世,但其产量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波动大。对泸州1976~2013年多年气象资料和受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对气象因子与龙眼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发生频率最高,高温灾害发生频率最低,低温冻害和风雹灾发生频率较低,但成灾率最高,龙眼产量损失最大。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低温冻害>风雹灾害>连阴雨害>高温日灼>洪涝灾害>倒春寒害>高温冲梢>干旱灾害。因此,在龙眼生产上要重点预防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18.
姚云峰 《农业与技术》2014,(1):127-127,135
详细介绍了海盐县近年来小麦生产中倒伏、渍害、冻害、收获期降雨和除草剂药害等几种隐性灾害的发生情况、危害和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补救措施,为降低小麦隐性灾害的损失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抗逆性是指小麦耐受恶劣环境的能力,比如耐寒、耐干旱等,冻害是影响小麦小花分化及籽粒坐脐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春季冻害发生越晚,小麦对低温越敏感,造成冻害危害严重。小麦进入拔节孕穗阶段,温度低于4℃时就可能造成旗叶和幼穗寒害。小麦拔节后期至孕穗期,正处组织幼嫩时期,抵抗低温能力差。此时对低温特别敏感,一般低于5℃-6℃就会受害,低于4℃以下就可能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幼穗干死在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疆自然灾害频发,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对冬小麦生产影响较大。因此防御气象灾害,降低冬小麦损失,已成为现代小麦栽培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干旱、冻害、干热风、雪灾对冬小麦造成的危害,提出防御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粮食安全提高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