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晓霞 《种子科技》2023,(13):129-131
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发生赤霉病和白粉病,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和气候性的病害,发病后会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导致小麦籽粒腐烂变质、产量下降。白粉病发生范围广、为害性大,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分析了2种病害的为害症状和发病规律,提出科学的防治手段,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问:现在地里小麦有白粉病,用什么药防治好?答:如果田间白粉病发生较重,宜及早用药;如果白粉病发生不是太重,可以考虑在小麦抽穗期结合防治赤霉病,用药兼冶白粉病。可以将嘧菌酯与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等药混用,这些药均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高效适用药种,混用有利于取得稳定的防治效果。问:用43%戊唑醇50毫升加25%咪鲜胺50毫升预防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能喷施2亩地吗?答:小麦齐穗期,可以按短信中所说的  相似文献   

3.
<正>问:能否每亩用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40毫升加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毫升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答:咪鲜胺和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均有较好防效。每亩用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40毫升加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0毫升,折合每亩用咪鲜胺纯药18克、戊唑醇纯药4.3克,适期施用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均有较好防效。问:小麦已齐穗,近期有雨,能否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4.
正问:苯甲·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防治效果怎么样?答:苯甲·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赤霉病有一定防效,不建议专门单独用来防治赤霉病。嘧菌酯会刺激赤霉病菌产生DON毒素,使麦粒DON毒素含量提高。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的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含苯醚甲环唑125克/升、嘧菌酯200克/升,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白粉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5.
抗病小麦种质──涪农53川东南地处四川盆地的边缘,属冬小麦赤霉病重病气候区;同时也属白粉病常发区。我们利用中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早红10号配制的NPFP/75-T1121//早红10号组合,以田间自然发病为主,经过严格的定向选择,选育出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8年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黄淮南部、江汉平原、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发病程度重,麦蚜在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麦区大发生,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发生普遍。其中,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等在淮北地区有偏重流行的风险。条锈病、叶锈病和全蚀病等在苏皖部分麦区也有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三大主要病害,在江苏,赤霉病几乎成了小麦的头号杀手。目前,市场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较少,仍以多·酮或多菌灵及甲基硫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为主,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病原菌已对这些药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急需研制能有效治理赤霉病菌抗药性,降低DON毒素,高效、减量、环保防控小麦赤霉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因受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品种抗性等影响而日趋严重。山东省小麦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 1 小麦赤霉病 1.1 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麦区都有发生,在华北麦区更有明显发展趋势。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10.
尹慧洁  靳康康  崔晓东 《种子世界》2021,(10):0075-0077
通过对比 6 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的防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初花期使用麦甜 60mL/ 亩 + 扬彩70mL/ 亩、40%戊唑·多菌灵 75g/ 亩两种药剂配方均能够显著降低赤霉病病穗率、病情指数及白粉病病情指数,且与对照相比该两种药剂处理的小麦后期熟相较好。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发病条件,就安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病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卢星 《种子科技》2022,(24):102-104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广泛。但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尤其是在小麦播种期病虫害为害较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播种期预防小麦病虫害是关键时期,应该分析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病原因,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播种期小麦遇到的病虫害包括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和麦蚜虫等,文章分析了几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和规律,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等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危害特征,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病虫害防控,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明确主攻对象,兼顾次要病虫,统筹兼顾,综合防治。小麦返青拔节期应以防治纹枯病、条锈病为重点,挑治蚜虫、白粉病和麦蜘蛛。抽穗扬花期以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和吸浆虫为主,兼顾锈病、白粉病。灌浆期加强麦蚜防控,实施综合用药,达到一喷多效。1.小麦赤霉病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等病害常发区,要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对高感品种,如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近日发出预报,2013年上半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经分析预测,2013年上半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为:小麦病虫总体中等偏重发生,虫害主要有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预计发生面积1.74亿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由于菌源丰富且主要发病区主栽小麦品种多数不抗病,若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或田间小气候适宜,仍有偏重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种植面积53.33万hm2左右。因“N”肥用量增加,小麦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病虫害日趋严重,主要有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尤以白粉病、蚜虫发生面广、危害重,小麦病虫常年发生面积约40万hm2,一般减产1...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小麦病害的流行特点我国广大麦区经常是几种病害同时发生,东北麦区主要流行的为秆锈病和叶锈病,局部地区发生赤霉病和白粉病;我国西北、华北、黄淮、江淮麦区主要危害的为条锈病和白粉病。尤其近年白粉病上升很快,成为对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施肥水平逐年提高,改变了小麦生长的生态条件,白粉病逐年趋向严重。七十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是由禾布氏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文献收集,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特征、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及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小麦病虫害问题,文章分析了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等病害,以及小麦蚜虫、小麦麦叶蜂、小麦红蜘蛛等虫害防治手段,提出了小麦病虫害防治以及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问:能否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25%戊唑醇水乳剂20毫升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答: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防效,咪鲜胺和戊唑醇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防效。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25%戊唑醇水乳剂20毫升,折合每亩用咪鲜胺纯药12.5克、多菌灵纯药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