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云白毫茶原产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凌云、乐业等县。凌云白毫茶曾名凌乐白毫茶,产品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浓、耐泡等特点受到消费者青睐。凌云白毫茶以青龙山脉玉洪、加尤一带最多,品质最佳;凌云白毫茶原多为野生,  相似文献   

2.
茶树品种‘凌云白毫茶’可用于加工红茶、绿茶、黑茶、黄茶、白茶、青茶等六大茶类产品,但其加工的茶产品内含物差异并未被报道。野生‘凌云白毫茶’茶树濒临灭绝,对其加工茶产品进行光谱分析,可为‘凌云白毫茶’品种的推广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凌云白毫茶’加工的红茶、绿茶、黑茶、黄茶、白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2200 cm-1 ~ 1680 cm-1及800 cm-1 ~ 500 cm-1波数范围内,不同茶类产品的吸收峰的强度、具体位置以及形状不同。对‘凌云白毫茶’鲜叶及其制成的五种茶类产品的1800 cm-1 ~ 900 cm-1波长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图一阶导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可有效根据关键成分将其区分鉴别。‘凌云白毫茶’加工的绿茶和白茶保留了更多的原来生茶(鲜叶)的品性,而黄茶则改变了更多的原来生茶的品性。鲜叶经加工处理后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红茶和黄茶含有更多的多糖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3.
凌云--广西最大的产茶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东南麓的凌云县,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凌云县山清水秀,林丰树茂,郁郁葱葱,四季云雾缭绕,日照时间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适宜凌云白毫茶生长。全县10个乡镇,18万人口,栽植凌云白毫茶10万亩,占广西总面积五分之一强,年产高质量凌云白毫茶2000吨,年产值8000多万元,是广西最大的产茶县。“八桂凌云”以色翠、亳多、香高、味浓、耐泡等特点受到消费者青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为持续发展凌云白毫茶,提高茶农生活水平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凌云白毫是广西的名茶,产于桂西高原凌云、乐业的云雾山中。凌云白毫芽叶肥壮、白毫遍体,冲泡后滋味浓厚,汤色清沏、香气清香。凌云白毫茶原属野生,一九六二年建立凌云白毫场起,野生的茶树开始变为人工栽培。十多年来,凌云白毫茶场的工人经过精心的选  相似文献   

5.
凌云白毫茶既是茶树品种名,又是茶叶产品名,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最负盛名的特产,因其芽叶全部密披白色茸毛而得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985年凌云白毫品种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1985年7月,由广西桂林茶科所使用凌云白毫品种鲜叶原料研制加工成的“凌云白毫茉莉花茶”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90年凌云白毫品种被载入《中国土特产品辞典》;1991年9月凌云白毫茶  相似文献   

6.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广西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样品在400~4 000 cm-1范围内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在3 373 cm-1、2 918 cm-1以及指纹区处吸收峰的峰位置或形状或吸收峰大小方面出现差异,故可以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实现野生和栽培的凌云白毫茶鲜叶的鉴别。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及聚类分析法对鲜叶样品进行分析,可将不同地域的鲜叶进行分类,从而快速准确地应用于古茶树鲜叶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采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鲜叶作为原料,以铁观音制作工艺为基础,根据白毫茶原料的特点,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研制出了白毫乌龙茶,其品质滋味鲜纯、“有清香”,经对审评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达到乌龙茶的标准.该工艺的成功研制,为凌云白毫茶树品种创新了产品,丰富了广西茶叶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凌云白毫茶嫩芽为外植体,建立凌云白毫茶无菌体系,探讨抗褐化措施,建立白毫茶组织培养体系,为白毫茶优良品种产业化种植提供种苗技术基础。结果表明:以白毫茶树带腋芽茎段和顶芽为外植体,浓度为0.1%HgCl2溶液对外植体进行灭菌10 min,污染率最低;在此基础上,预处理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 min,抗褐化效果和降低污染率都较明显,褐化率低至30%;选用腋芽茎段的褐化率和污染率均比顶芽低,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1.5 mg/L,能降低褐化率至16.7%。凌云白毫茶初代培养使用6-BA诱导腋芽效果好,浓度为2.0 mg/L的诱导率达到100%;对无菌芽增殖来说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7g/L琼脂+30 g/L蔗糖,增殖倍数为3.3,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9.
凌云白毫乌龙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鲜叶作为原料,以铁观音制作工艺为基础,根据白毫茶原料的特点,创新乌龙茶制作工艺,研制出了白毫乌龙茶,其品质滋味鲜纯、“有清香”,经对审评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达到乌龙茶的标准。该工艺的成功研制,为凌云白毫茶树品种创新了产品,丰富了广西茶叶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凌云白毫茶是目前百色市主栽的茶树品种,属野生原始种。凌云白毫茶,1984年首批认定为全国26个有性优良茶树品种之一,是目前百色市主栽的茶树品种,种植面积32万亩。据《广西特产物品志》(1937年)载:"白毛茶,树大者高约一丈,小者七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皆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广西茶叶科技工作者于1982~1986年对百色市的茶树资源进行过一次普查。2012~2013年再次对茶树野生资源开展普查、研究工作,初步了解这一区域野生茶树的种性及分布范围,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凌云地处广西西北部,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首个"全国异地长寿养老养生基地",与毗邻的巴马、凤山、东兰三个长寿之乡一起构成世界罕见的长寿生态旅游区,"茶山金字塔"、"浩坤湖"、"三门海"、"命河"等美不胜收!她五分土来四分石垒一方好风水,尤以白毫茶为外人知晓,凌云白毫茶早在1984年就被认  相似文献   

12.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10,32(1):45-46
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 2006年10月-2007年5月对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理茶种主要存在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分布点有44个。  相似文献   

13.
采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鲜叶作为原料,针对鲜叶叶片薄软的特点,优化制作六堡茶工艺,结果分析表明,该品种制作的六堡茶各项指标均达到高档优质的六堡茶(黑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包括‘苍梧群体种’‘凌云白毫种’‘西山种’‘灵山桂青种’‘南山白毛种’‘开山白毛种’和‘龙脊大叶种’等,这些地方群体种历史上主要用来加工绿茶、红茶以及六堡茶等,品质优良,声名远扬。本试验研究以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茶树鲜叶原料采用六堡茶传统工艺加工成六堡茶,旨在探明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品质差异,进而为各地方群体种适制优质传统工艺六堡茶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传统工艺六堡茶中水浸出物含量为44.55%~54.14%,均值为48.78%;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16%~4.54%,均值为3.27%;茶多酚含量为17.65%~33.05%,均值为23.06%;咖啡碱含量为3.04%~5.29%,均值为4.10%。本试验研究中的广西不同地方群体种具有制作传统工艺六堡茶的良好理化物质基础,适制传统工艺六堡茶,其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中心隶属省农业委员会,占地972.55亩,是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种繁育、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普教育及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先后引进保存了以园艺作物为主的果、茶、薯、花、菜、药等300多个品类3000多份种质资源,建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根据2014年获得第三届"国饮杯"评比红茶类特等奖第一名的生产实践,针对以凌云白毫茶品种为原料研制的"缘韵"红茶加工工艺,包括鲜叶采摘、晾青、摇青、萎凋、揉捻、发酵、理条、干燥等加工工序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研究了"缘韵"红茶产品不同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鹧鸪茶是具有海南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和药用植物,已开发成为广受欢迎的特色旅游产品,但大规模的人为无序开发对野生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通过对海南野生鹧鸪茶进行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保护利用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南全省10个市县共13个调查地点中,仅2个地点的野生鹧鸪茶基本未受到人工影响,其余地点的野生植株长势较弱,人为破坏较严重,部分生境已受到人工开垦的影响;先后收集保存285份鹧鸪茶种质资源,并在异地建设种质资源圃安全保存;对收集保存的285份资源进行5个描述性状和6个数值性状的植物学鉴定评价,其中描述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69~1.74,数值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93~2.11,说明收集保存的鹧鸪茶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可为人工培育优良鹧鸪茶无性品系提供了资源基础和评价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作为鲜叶原料,制作六堡茶。产品获2009年第八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黑茶类特等奖。通过分析研究证明,该品种完全可以制作出高档优质的六堡茶(黑茶)。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9,(12)
正【红茶类】叶靖平叶靖平,男,1958年生,二级推广研究员、国务院授于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广西广茗公司首席技术官。他从事茶叶工作38年,主持广西"创业链"--茶叶和"广西凌云白毫茶繁育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制红茶。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制订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保护措施,并通过几年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