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Shannon-Wiener’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对39个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菌株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研究毛头鬼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9个毛头鬼伞菌株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1.67,菌盖颜色和菌柄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小,菌盖宽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5个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5.44%~26.23%,所有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都大于10%,变异程度较高。菌丝长势、菌盖顶部凸起、菌盖鳞片数量、菌盖颜色、菌盖顶端颜色等14个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Q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55处将供试菌株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菌株特征为菌盖鳞片数量少;第Ⅱ类群菌株特征为菌柄膨大位置为近基部;第Ⅲ类群菌株特征为菌柄形状为近棒状;第Ⅳ类群菌株特征为子实体长度长,采收期晚;第Ⅴ类群菌株特征为菌盖颜色为浅黄色。R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81处将农艺性状划分为2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2个性状,菌柄形状与子实体的菌盖与菌柄的相对位置相关性明显,其他性状之间相对独立;第Ⅱ类群包含5个性状,...  相似文献   

2.
对96 份魔芋种质进行形态学标记,以评价魔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魔
芋种质的形态学性状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种质间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8.1%,其中芽形状的变异系
数最大,为130.6%;裂片颜色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5.6%。对魔芋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以Pearson 相
关系数15 作为聚类阈值,将96 份魔芋品种分为11 类。  相似文献   

3.
对筛选出的22份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菌盖厚度(1.96cm)和菌柄直径(1.94cm);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13.16%~35.57%,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菌盖颜色和菌柄硬度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8;基于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22份糙皮侧耳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原基形成时间长,产量较低;第Ⅱ类群种质资源菌柄软、颜色深,产量较高;第Ⅲ类群为高产型类群,该类群种质资源原基形成时间短、菌柄硬、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以98份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探索了黑龙江省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以期为野生软枣猕猴桃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8个果实质量性状变异类型多,其中果实形状、果喙形状、果肉颜色、果心颜色和果心横切面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646~1.689,其中果实形状、果肉颜色、果喙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7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范围为13.82%~36.34%,以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横径和果实侧径的变异系数较小;H'指数为1.353~1.46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单果质量与果实三径相关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322%,反映了果实大小及质量指标.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性状可作为野生选优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可将98份资源分为7类,第1、2类果实大小及质量均较大,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源;第3类和第4类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中等,可作为野生驯化的资源;第5类果大,可用于培育大果品种;第6类果实长椭圆形,可用于培育长果品种;第7类果实具有红皮、红心特征,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综上分析,黑龙江省野生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大且程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32份番茄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下胚轴颜色、株高、叶片类型、始花期、单花序花数、果形、成熟果色和裂果性等22项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观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种质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果形、茎叶茸毛、单花序花数、单花序果数和果实横切面形状的变异系数较高,均超过了40%,也有一些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如花序类型、叶片类型和叶片形状等,下胚轴颜色无变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2份番茄种质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包括24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或中果;类群Ⅱ包括2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成熟果色为橙黄;类群Ⅲ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小果,果形为长梨形;类群Ⅳ包括3份材料,其花序为双歧花序,商品果为小果;类群Ⅴ包括1份材料,其商品果为大果,果形及果实横切面形状均为不规则形状;类群Ⅵ包括1份材料,其植株较高,叶片类型为普通叶型,叶片形状为羽状复叶,商品果为小果。由此可见,32份番茄种质资源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为番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6.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存学  杨晓华  刘海荣 《园艺学报》2020,47(10):1917-1929
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 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 ~ 1.3993和0.2188 ~ 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0.6814)、叶片形状(H:1.1227,D: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年生枝粗等性状,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和枝条性状因子,果实性状对于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的贡献率最大,一年生枝条次之。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16个数量型性状可简化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宽、果核横径、果形指数、叶片长、1年生枝粗7个主要指标,提高了寒地李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鉴定工作的效率。性  相似文献   

7.
以来自不同地区的88份长日照型洋葱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通过变异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9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9个农艺性状在洋葱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品质性状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4.79%,鳞茎横径、鳞芽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53,质量性状肉质鳞片颜色变异系数最高,为140.69%,鳞茎膜质皮颜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8;9个表型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相关性结果显示,各性状间相关性较高,相互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鳞茎茎粗、假茎外皮色、花薹数、花薹高、花药颜色、叶面蜡粉、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是洋葱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综合得分(F值)获得综合排名前10的品种;系统聚类将洋葱种质分为2类,第Ⅰ类群为丰产性较差的类群,第Ⅱ类群为鳞茎纵径、鳞茎横径、盘状茎横径较大,肉质鳞片数较多,VC、黄酮、有机硫化物含量较高,产量较高的类群,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生姜优良育种材料,对33份生姜种质资源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分枝、叶长、叶宽、根茎长、根茎宽、姜球数、姜球直径、地上部鲜质量及单株产量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生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8.43%~26.12%,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叶宽;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0~2.1之间,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根茎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根茎长、地上部鲜质量、叶长、姜球数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5个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1.03%。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Ⅲ包含5份综合得分高的优良种质,即广西大姜、泰国白姜、贵州大黄姜、宜春大姜及渝姜1号,可作为生姜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内蒙古等地搜集的沙枣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比较变异系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性状进行分析,评价沙枣种质资源优劣,选育优势资源;分析沙枣种质的多样性,为今后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开发适合盐碱土栽培高经济附加值的果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以果面颜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枝有无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1.262 5~1.765 1,其中维生素C含量及单果质量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系数较大;民勤县泉山镇沙枣种质资源变异系数最大,民勤县重兴乡沙枣种质资源变异系数最小,遗传性状稳定;48份沙枣种质聚类后可分为四大类,第II类群具有较优质的外观,第III类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12、17号果实外观品质好,45、38号营养价值高,46、47、26号有较优的外观品质及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樱桃地方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胤  陈涛  张静  王珏  王浩  汤浩茹  王小蓉 《园艺学报》2016,43(11):2119-2132
以源自中国樱桃主产区7个群体,80份地方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巢式方差及聚类分析法对其叶片、果实及果核2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质量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61~1.64之间,其中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叶片及果核剖面形状等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数量性状无论是在群体间还是群体内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9.93%,其中果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高(24.80%),果核顶面观指数最低(6.61%)。在7个群体中,云南的种质材料变异系数最大,为12.92%;安徽的最小,为7.42%。(3)对14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0.9434%,能反应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4)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以及主坐标分析将80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分布于山东、河南和安徽群体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为华北类群,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群体的聚为另一类,为西南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群体的中国樱桃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而这种遗传差异可能是由于来自不同的驯化位点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6份茄子种质为材料,综合应用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大小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开展度;最大叶性状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单果质量;基于种质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56份茄子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在选育密植型品种时利用,第Ⅱ类群可在选育高产型品种时利用,第Ⅲ类群在选育特异材料时利用。综合分析了茄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茄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70份菊花种质为试材,采用Shannon-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法、隶属函数值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1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优异种质,以期为菊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及参考依据。结果表明:70份菊花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2.20,多样性指数大于2.00的农艺性状分别是第一分枝高度、单株分枝数、舌状花轮数、舌状花数量、管状花直径和管状花瓣数,可作为菊花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评价指标。1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23%~83.63%,其中单株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大,为83.63%;叶片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3.23%。花相关性状间大部分呈现出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7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4.67%、15.43%、12.63%、7.20%、6.19%、5.75%、5.4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7.31%。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0.0处可以将70份菊花种质聚为四大类,第1类群属于管状花直径大、舌状花短、花序直径中等的小黄花;第2类群属于小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短的小白花;第3类群属于大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长...  相似文献   

13.
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形态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6 份茄子种质进行形态学标记,以评价供试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
供试茄子种质的形态学性状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种质间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54.83%,其中叶刺的
变异系数最大,为493.3%,果实弯曲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0.9%;对茄子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以
Pearson 相关性系数23 作为聚类阈值,将76 份茄子材料划分成三大类群,以Pearson 相关性系数19.5 作
为聚类阈值,将76 份茄子材料划分成七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
以15份有代表性的甜瓜种质为试材,统计分析了其苗期13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变异和相关,以期为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以及苗期性状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苗期性状变异丰富,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35.32%和112.34%之间,其中真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下胚轴长变异系数最小;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27.18%~49.69%,子叶形状变异系数最小,子叶颜色变异系数最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0869("Tyeha")和0969("PI-I64852")聚为一类,其遗传背景与其它种质相差较大;在欧式距离为5.52处,可划分为厚皮类群和薄皮类群;相关分析表明,13种苗期性状中,子叶宽与单果鲜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19,可用于对甜瓜产量性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以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份西瓜种质为供试材料,对12个果实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2个果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4~2.06;变异系数介于16.37%~71.13%,果实剖面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1.13%,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6.3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果实性状归纳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71.99%。聚类分析将100份西瓜种质材料分为2大类群,类群Ⅰ包括3份野生西瓜,类群Ⅱ包括97份西瓜材料,其中绝大部分为栽培西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表现,这将为西瓜果实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收集的58份烟台地方黄瓜资源为试材,进行植物学特征特性鉴定和聚类分析,并将烟台地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分类,为利用其进行杂种优势的预测和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长、单瓜重、瓜皮颜色等17个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瓜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15,瓜刺颜色变异系数最大为77.22。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后,在阈值为4.67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瓜皮颜色为白色的华南型黄瓜,共16份种质资源;第二类是瓜皮颜色为黄绿色的华南型黄瓜,共18份种质资源;第三类为华北类型黄瓜,共24份种质资源。烟台地方黄瓜种质资源主要表现为华南型黄瓜和华北型黄瓜两大类群,与传统的根据地理分布相吻合,其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较高,说明烟台地方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7.
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寒地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研究表明幼叶颜色、叶面状态、果实形状、抗寒性、抗梨黑星病、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度大,可为梨育种提供良好变异的群体;尤其是保存了多份极抗寒资源,抗寒性中等资源较少,无抗寒性弱和极弱的资源;果实形状多样性较高,而且性状间分布也较为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变异系数较大;大果型、抗梨黑星病类型资源分布较少,尚需收集、增加果个大、高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江西省内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多样性。【方法】对江西省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收集,分析花器表型性状变异和SSR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68份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雄花花器在表型性状和DNA分子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的变异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9.19%,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为花粉量(53.41%),最小的为花冠直径(15.47%)。通过表型聚类分析,可将该68份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群,类群A可分为2个亚类,大部分样品聚为第1亚类,主要表现为花梗较短,花冠较大,花粉活力较高,花冠颜色为粉红;第2亚类总体表现为花梗较长,花冠较小,花粉活力中等。类群B仅有2份样品,其特征为花冠大、雄蕊数多和高花粉量,在DNA分子水平上,筛选到的15对SSR有效引物共扩增出87个等位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为1.04,多态信息含量为46.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质材料分为3类。2种聚类结果相似,Mantel分析中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相关(r=-0.79,p0.05),SSR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结论】6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量、单花雄蕊数、花粉活力、花瓣颜色、花丝颜色、花梗长度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SSR分子标记分析与毛花猕猴桃花器表型聚类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毛花猕猴桃雄花的多种表型性状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66份猕猴桃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枝条、叶片和果实的19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表型性状分布频率、变异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描述型性状平均变异类型为4.9个,最丰富为果形(9个);9个数量性状中果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04%,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14%。Q型聚类分析将66份猕猴桃资源分成4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1年生枝颜色、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等聚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橄榄种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方法】参考《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和《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标准进行观测和描述,应用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结果】11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2.00%,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44%。16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2.9个,果实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5个。Q型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7.81时分为3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实的形状、大小和品质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27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2.27处聚为3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或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7个表型性状简化为8个主成分,包含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结论】橄榄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