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贵州省林业厅1981年的统计,全油桐衰老林(26年生以上)42万亩,占全省油桐总面积10%左右,产量亦占10%左右。如何作好老林更新,乃是我省油桐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之一。据有关资料报导,目前油桐更新有预植更新(在黔东北、黔北桐农长期间作区多采用)、截枝更新(在湖南湘西采用)等方式,至于伐桩更新虽有报导,  相似文献   

2.
1964—1970年间,四川泸县玉蝉林业试验站建立油桐品种园,曾发生严重嫩梢枯死的情况。至1981年,油桐枯枝率达46.0%,产量下降57.3%,1982年下降为66.5%。采集油桐枯枝病菌,经人工培养、接种试验,证明为致病菌,称油桐枯枝病。现鉴定为丛赤壳(Nectria Fr.)一新种。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以1975—1982年全国历年橡胶产量为时间数据序列,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全国橡胶产量进行预测。预测模型为:(?)_(t+1)~(1)=75.66275886e~(0.100486482t)-68.80275886该模型预测精度在94.25%以上,平均误差为3.51%。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油桐籽含油率的快速检测,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油桐籽含油率的测定进行了研究。107个样本用Kennard-Stone法划分为校正集(80个)和验证集(27个)。光谱经预处理方法优化,确定一阶导数结合均值中心化预处理最优。分别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筛选变量及小波变换压缩变量,比较了偏最小二乘法与径向基神经网络法所建模型的预测性能,确定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筛选出的8个变量用于偏最小二乘法建模,所建模型预测性能最好:验证集相关系数0.927,均方根误差2.08,相对标准偏差为3.99%。结果表明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筛选变量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模,所建模型简单,精度较好,可用于油桐籽含油率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广西是我国桐油主产区之一。30-40年代,桐林面积16.6-26.67万ha,产油1万t上下,最盛时(1939年)栽培面积达33.33万ha,产油1.95万t。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广西油桐生产受到严重摧残,直到1949年后才又得到一定恢复:1957年,全区桐林面积恢复至16.67万ha,桐油产量恢复到历史常年年产量(即1万t)。1958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极“左”的农村政策,导致广西油桐产量再一次严重滑坡,1958-1984年(良种桐林投产前一年)27年间平均年产桐油仅5073t,比1957年的产量(亦即历史常年产量)下降50%。  相似文献   

6.
橙斑白条天牛(Batoccra davidis Deyrolle)是为害油桐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各油桐产区均有分布。幼虫钻蛀树干,轻者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重者全株枯死。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嫩枝、幼果,造成枯梢、断梢和落果。我县1981年为害面积达六万亩,占全县油桐总面积的2/3。1982年地、县有关部门在卵洞公社调查,该社约有111589株油桐受天牛为害,占全社油桐总株数的10%,死亡株占1—2.60%,仅这一年因天牛致死约三万株,损失桐油近二万斤。全县因土壤、气候、地形、海拔及栽培品种的不同,该虫发生的情况也不尽一致,笔者于1981—1982年对它的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调查,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油桐是我国的特产。我省陕南山区有25个市、县种植油桐,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较大,是全国主要产区之一,1988年栽培面积达9.6ha,年产桐油569万kg,油桐产区桐油收入约占林业总收入的20%,白河等主产县桐油年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50%以上,长期以来陕南山区的桐油还是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栽培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栽培技术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低,平均亩产桐油仅3.9kg,只是全国亩产桐油7kg的55%。为了改变陕南山区油桐低产的面貌,我们自1986年~1990年五年间研究出一套油桐丰产栽培综合技术,应用于生产,使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油桐(Alertes fordii Hems)是我区主要经济林木,建国卅年来,平均每年生产桐油2150万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但全区油桐生产水平仍然很低,其重要的技术原因是良莠混染,单产低,产量不稳。据1979年在万县龙驹区四个生产队的6596株,8—20年生桐树实测,平均单株产籽2.43斤;其中单株结果在100个以下的占62%,100~200果的占24%,200果以上的仅占14%,还有2%的植株不结果。单株结果量的年间变化也极显著,有3.1%的植  相似文献   

9.
我县是全省油桐主要产区之一,油桐生产历史悠久。近三年来平均年产桐籽1070万斤,每年上调桐油300万斤。但从总体上看,全县现有桐林大都品种良莠混杂,经营粗放,单产较低。据样地调查资料,单株产籽仅1.7~2.5斤之间。然而不少优良单株年产籽却在20~50斤以上,并且年年结实,产量稳定,大小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一春华秋实。遍山遍野核桃大小的油桐籽青了红、红了黑,累累地在金风玉露中招摇。收获季节,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傈僳语的山歌唱起来了,穿山渡水地来去。蒙蒙烟雨中,满山满野是人。留着“锅盖头”的孩子,调皮得猴也似的,翻身上树,摇落桐籽一地。忙不迭的是女人的手,闲不住的是男人的脚。 1990年这一年,位于怒江东岸的福贡县人均油桐收入由1986年的16.15元增加到31.12元,有4986户农民初步摆脱了贫困,占全县总农户的29.4%。随着油桐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全县开办了一批油桐加工企业,头年便创经济效益160多万元。栽下油桐树,照样也  相似文献   

11.
油桐丛赤壳(Nectria aleuritidia Chen et Zhang sp nov.)为丛赤壳属(N. Fr.)一新种。子囊壳聚生成丛,生于桐梢开裂皮孔内。子囊壳球形或椭圆形,赤红色,直径223.1×197.0微米。壳壁分为不明显的两层。子囊棍棒形,大小58.1×12.7微米,内有8枚上部斜双列,下部斜单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透明、一隔膜、大小15.7×7.1微米。经人工接种证明,此菌为致病菌,引起油桐枯枝率达46.0%,1981年降低产量57.3%,1982年降低66.5%。  相似文献   

12.
<正> 葡葡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cv.Luxipupu tong.)是一个盛果期早、结实丛生性特强,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油桐优良品种。现已在全国16个省市引种栽培。1972年我所青天坪试验林场直播造林0.48公顷,自1976年进入盛果期以来,年年获得丰收,如1981—1985年每公顷年均产鲜果8,947公斤、产风干籽1,799公斤,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义乌——37号乌桕优株是在1980年决选出来。通过1981年嫁接繁殖和1982年栽植,于1987年随机调查单株平均产量为2.12 kg,平均每平方米树冠面积产籽达0.67 kg,超过优株标准0.5 kg的33.1%。含蜡率达42.3%,全籽总含油率达46.2%。  相似文献   

14.
r用法举例:油茶开花习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黎章矩(1. 1. 31)、l f t t t t lL 题名 著者 卷号期号 页码J基 础研究油茶开花习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黎章矩(1.盐肤木林类型结构与五倍子产籽关系的初步研究………………………………………………李勇民(1.漆树品种生漆流量测试方法……………………………………………………………曾瑞龙 勾开忠(1.木本油脂的化学组成与人体健康…………………………………………………………………王性炎(1.油桐1年生苗期光合产物的分配与苗木生产的…  相似文献   

15.
我县油桐均属光桐(三年桐),它在各种桐树中比较耐寒,在我县主要分布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总分布面积约一百七十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经过长期栽培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类型。我县主要有大米桐、小米桐、柿柄桐、柴桐四个品种。由于品种杂乱,经营管理差,大面积产量不高,一般单株产籽平均仅1~3斤,但有的优良单株产籽却达50~60斤,高于一般产籽量10~12倍。有的优树具结果多、成熟早、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良传统农业生产预测方法,实现油茶产量的快速高效预测,为油茶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油茶栽种较为集中的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的油茶籽年度总产量、实有油茶林面积、气象等数据,选择17个气象指标作为油茶产量的影响因素,使用MATLAB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主成分,再将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集,在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构建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4个地区油茶籽单位面积年产量进行预测。BP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和测试集选用1990—2018年的数据,采用2019年的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最后应用模型对2025年油茶籽单位面积产量进行预测。【结果】对主成分有重要贡献的气象因子有日照时长、6—11月气温、3—5月降水量、平均最低气温、露点温度、平均风速、最大持续风速以及海平面气压。改进后模型迭代耗时更少,拟合度较高,对4个地区油茶产量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3%。应用模型预测得到2025年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的单位面积油茶干籽产量分别为0.831、0.583、0.449、0.512 t/hm2。【结论】与传统预测模型相比,改进后的主...  相似文献   

17.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原产我国。桐油是我国的传统出口物资,常年出口量约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0%左右。目前在内需外销上,桐油都是国家的紧缺物资。我省油桐面积较大,也是全国重要产区之一。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新形势,加快我省油桐生产的步伐,笔者根据多年野外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就我省油桐资源及其发展途径略陈己见,谨供参考。一、我省油桐生产现状1.历年生产情况:我省种植油桐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前所产之桐油多经汉江、丹江水运武汉出售。据贾伟良先生的“中国桐油之研究”记载,1946年我省桐油产量为3.84万斤,产地有陕南24个县。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重视桐油生产,产量显著提高,由1950年的675万斤,增长到1981年的1577万  相似文献   

18.
油茶农家种群——观音桃优良性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音桃”是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ra Abel)中的一个小种群,它具有产量高、出籽率高、含油率高、产量稳和早实的特点。据1974—1978年优良单株选择资料分析和1980—1982年标准地调查测定,单株每m~2冠幅平均产果量1kg以上;群体产量比霜降籽高24.03-31.47%,比寒露籽高41.46—58.04%。鲜出籽率最低为42.00%,最高达52.62%,平均为45.30%,比霜降籽高8.32%,比露籽高6.50%。种仁含油率最低为42.97%,最高达58.29%,平均为47.98%,比霜降杼高9.11%,比寒露籽高26.89%。大小年产量变幅一般在38%以下,实生苗2年开花,3年结实。  相似文献   

19.
从1995年开始在湖南省油桐主产区初选了37个油桐优良单株并造林.6年来的评比试验对其产量结构的因素及果实品质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了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了综合评判,优选出了5个经济性状优良的丰产家系,其产量均比对照高67.0%,比参试家系平均产量高出59.0%,为油桐主产区;特别是石灰岩地区的油桐生产提供了新的良种。  相似文献   

20.
试验地点玉蟾林试站位于东径105°23′,北纬29°19′,海拔450米左右的丘陵山地,属亚热带气候类型。该站油桐枝枯日趋严重。1964年曾有零星发生,到1981年几乎全林感病,枯枝率达46%,致使部分植株衰枯,产量下降57.%。1981—1982年,对该病害的症状、病原菌、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初步试验。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