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就发现了茶树,并作为药物,用来解毒和治病。到了唐代,我国的茶树栽培已遍及77个州(郡),304个县。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已初步把我国的茶叶生产划分为八大茶区:即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浙东茶区、剑南茶区、黔中茶区、江南茶区和岭南茶区。尽管陆羽以唐代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划分,这个划分还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历史悠久,茶区辽阔,资源丰富.本省无性系品种千姿百态,独冠全国.本所从一九五四年开始进行茶树品种资源的发掘、整理和应用研究.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的产茶国.唐代陆羽《茶经》有"茶者南方之嘉木"的记载.宋代朱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把福建茶树分为白叶茶、柑叶茶、早茶、晚茶、稽叶茶、蘖茶和丛茶等七大类.足见我国野生茶种之丰富.  相似文献   

3.
正陕西茶史悠久与茶文化传播根据历史记载,陕西茶文化历史悠久,陕南是古代重要的茶区;唐代长安的宫廷茶道辉煌夺目,陕西是古代茶马贸易的策源地和西销茶的集散地,因此不可避免的陕西茶成为藏茶的组成部分。陕西的茶文化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在唐以后的茶马贸易中,陕西的茶文化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西北五省只有陕西的陕南汉中和安康两地区为主产茶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茶园杂草主要种类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安徽省是全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区涵盖50多个县(市、区),地处北纬29.5°~32.0°,横跨江南和江北茶区,依据地貌特征和生态因素划分为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丘陵茶区和江淮丘陵茶区。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时空格局复杂。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灌丛,茶园远比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其杂草群落组成复杂、稳定性强。茶园土壤的母土  相似文献   

5.
郭存善 《中国茶叶》2000,22(4):38-38
茶树无性系良种具有性状一致、萌芽整齐、品质优良、不易退化等优点,是制作名优茶的首选品种。近年来,我国各产茶区都十分重视茶树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位于我国茶树栽培北限的临沂茶区来说,由于所处地理纬度较高,冬季气温偏低,无性系茶苗种植一直是项空白。为弥补空白,促进临沂茶叶生产的发展,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中心从1995年起,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临沂茶区无性系茶苗种植技术研究”攻关课题,经过4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无性系茶苗栽植技术,现介绍如下,以供我国其他北方茶区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南茶区的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目前茶园总面积达26660公顷,年产量近4000吨,是我国北方重要茶叶产区。近年来,在陕南紫阳县调查发现茶叶富含硒,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很快开发了“紫阳富硒茶”上市。为了促进陕南茶区富硒茶开发工作的深入进行,1984年至1986年,笔者对陕南的安康、汉中、商洛三个地区主要产茶县进行了茶叶和地区土壤的系统调查。采样标准,茶叶样品为春季的鲜叶样和毛茶样(均为一芽二三叶混合样)46个;土壤样品为耕作层(0~30厘米)混合样56个。为便于对比,茶样与  相似文献   

7.
饮茶相传始于中国的神农氏时期,茶叶栽培作为中国传统古老的农业生产行业之一,公元六世纪时传入日本,在十七世纪传入欧洲,至今茶树种植生产已经遍布全球。茶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发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其中,华南展非常悠久,即华南茶区、茶区茶叶生产在茶叶出口贸易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东、广西、海南、台湾是华南茶区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地方茶树品种非常丰富,选育出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因此,有必要对华南茶区茶树品种特性及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小丽 《茶叶》2007,33(1):50-52
茶叶在安康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安康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早在唐朝就曾作贡茶供宫廷享用,北魏时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和中亚、西亚。在清代紫阳毛尖已成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记载茶的产地时写道:“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陆羽将安康产茶区划归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区之一,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份,茶树资源丰富,主要生产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如六堡茶等。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不仅育利于提高华南茶区的茶叶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华南茶区茶叶生产效益,对推动华南地区整体经济效益具育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华南茶区主要茶叶种类及加工技术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华南茶区主要乌龙茶加工技术、红茶加工技术、绿茶加工技术、黑茶加工技术等,为后续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提供参考,以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南茶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新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南茶区茶树良种化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西南茶区茶树栽培环境差异明显,栽培的无性系品种数量多,但主栽品种单一,品种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针对西南茶区良种化存在的问题,从浙江引进了6个品种在重庆永川布置了引种试验,比较了引进品种的成活率、生长势、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102、中茶108、中茶302、龙井长叶适合在永川及相似栽培条件的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临沂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之一,冬季茶园容易遭受冻害,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冻害问题是该地区茶叶发展的一大障碍。经过30多年的实践,对茶树的安全越冬已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综合措施,现作一介绍,供我国其他北方茶区参考。 1.“区田”栽培。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参照古代“区田”法而提出的一种有利于茶树抗御冻害的栽培方法,即在深翻改土整地的基础上,修筑低于地面的条状平底“区田”,将茶树种植在低于地面15~20cm的区畦内,茶树高度控制在35~45cm之间。这种栽培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作物起源中心,是多种大田作物及茶、桑、果、菜等经济作物的起源中心。陕南茶区与四川盆地同属于一个大生态系统,茶、桑栽培历史比长江中下游茶区还早。2016年5月6日,陕西汉阳陵出土的茶叶正式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距今2100多年,现已在汉阳陵博物馆展出,这最古老的茶叶可能就产于古代巴国(今安康市内)[1]。安康市石泉县还出土了我国最早蚕业的物证珍宝鎏金蚕。  相似文献   

13.
正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系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一带。我国的茶树资源丰富,茶区地域辽阔,分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1])。如今,我国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即每年3-5月出现温度骤降、雨雪天气。因倒春寒而产生的冷害、寒害会影响茶树生长,轻则影响茶叶产量与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的茶树规模化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为发展茶叶生产,就近解决西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需求,195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农业部委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专程来到与陕南茶区和川北茶区毗邻的甘肃省陇南市考察.  相似文献   

15.
崂山茶区茶树病虫害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崂山茶区地处我国茶区的最北缘,主要栽培品种于20世纪50年代由南方引进。在引进茶树的同时,茶树病虫也随之发生。为了明确崂山地区茶树……  相似文献   

16.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与科学种茶、制茶经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应用理论等。辟有"综述论文、实验研究、茶叶经济、科技园地、生理生化、思考观点、茶史文化、名茶名种、茶区动态"等栏目,适合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  相似文献   

17.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与科学种茶、制茶经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应用理论等。辟有"综述论文、实验研究、茶叶经济、科技园地、生理生化、思考观点、茶史文化、名茶名种、茶区动态"等栏目,适合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  相似文献   

18.
正《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与科学种茶、制茶经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应用理论等。辟有"综述论文、实验研究、茶叶经济、科技园地、生理生化、思考观点、茶史文化、名茶名种、茶区动态"等栏目,适合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8,(7)
正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梵净山茶源于唐代早期,因产于梵净山而得名。据茶圣陆羽《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黔中茶区"为唐代八大茶区之一,包括思州、费州、夷州等。《中国茶经》载:唐代名茶夷州茶、费州茶、思州茶分别产于贵州石阡、思南、德江、印江等一带。  相似文献   

20.
前言一个茶树品种的种性,乃是它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遗传性状和环境条件统一的反映。茶树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新陈代谢类型。例如在碳代谢方面形成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在氮代谢方面形成较多的咖啡碱和茶氨酸等。但由于茶树由原产地中心向外扩散后,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品种。云南大叶种(简称云大种)和陕西紫阳种(简称紫阳种)是我国南北茶区两大群体品种。前者芽叶肥壮,以生产汤味浓强的“滇红”驰名中外,后者抗寒耐旱,以生产香味清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