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耀成 《养猪》1993,(4):18-19
从后备阶段起,10头母猪饲粮不含木茹粉和酒糟,喂给生青料,按标准饲养,繁殖成绩头两产均正常,无流产、死胎;对照一组2头母猪饲粮含10%木茹粉,对照二组2头母猪饲粮含10%酒糟,对照三组2头母猪饲粮不含本茹粉和酒糟,亦不给青料和多维,结果对照组6头母猪初产不正常,流产1头,产死胎9头,断奶仔数少、窝重低。  相似文献   

2.
后备母猪饲养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的胎龄结构为1~2胎母猪占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6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一个新建猪场从第三年开始每年母猪淘汰更新比例为25~33%,繁殖母猪群中应经常保持17%的青年母猪。一般来说猪群平均产次不超过4产才能使猪场保持高水平的繁殖成绩。  相似文献   

3.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其中胎次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500头二元繁殖母猪(长白作为父本,大白作为母本)的产活仔数、总产仔数等数据进行了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第1~4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第5~7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下降趋势,其中第4胎达到最高峰;第1~4胎次的弱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和死胎数呈下降趋势,第5~7胎次呈上升趋势,其中第4胎最低。因此,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第3~5胎的繁殖性能较好,第4胎繁殖性能最佳,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对第3~5胎二元母猪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生产,合理淘汰高胎次母猪。  相似文献   

4.
在生猪生产中,实现母猪多胎高产的途径有二条:一是提高母猪产胎数,一是提高母猪每胎产仔数。目前,许多养猪户由于配种技术不过关、哺乳期过长、保胎措施不够等,致使母猪在最佳利用年限内产胎数减少,每胎产仔数减少,直接影响了母猪产仔总数和饲养效益。因此,要实现母猪多胎高产,需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初产母猪繁殖状况对提高猪场生产力至关重要.生产实践中,初产母猪产一胎前后遭淘汰比例较大,且生产技术指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繁殖障碍.现统计我场几年来初产母猪繁殖技术指标,分析繁殖障碍原因,探讨提高其繁殖性能的有效途径.l初产母猪繁殖性能l.l产仔情况初产母猪窝平产仔8.87头,弱仔率11.3%,死仔率89%,流产、死胎、胎儿消化占18.6%.比经产母猪窝平减少2.43头,弱仔率高出7.l%,死仔率高出53%,流产死胎率高出13.9%,其产仔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初产母猪性成熟程度较低,排卵数目相对较少,免疫功能较弱,缺乏…  相似文献   

6.
<正>母猪繁殖障碍可引起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治疗费用增加,仔猪死亡率上升,直接影响了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常见传染病,方便兽医临床鉴别诊断,供参考。1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猪细小病毒病的主要特征是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产病弱仔猪,  相似文献   

7.
母猪淘汰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顿母猪群,建立合理母猪产龄结构,保持母猪高水平繁殖性能,是猪场实现正常生产的基础。本文对本场三年来母猪淘汰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问题,为指导生产提供参考。1母猪淘汰情况母猪淘汰率。累计淘汰母猪135头,淘汰率195%;其中一产母猪淘汰...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猪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猪的人工授精技术不断普及和推广,近年来母猪繁殖疾病日见增多。未经产母猪不发情、不易配,母猪产后久不发情、屡配不孕、受胎率低,配后返情、流产、死胎或木乃伊等。极大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近年常见的母猪繁殖疾病及其防治措施作一简介,仅供参考。一、后备未经产母猪不发情未经产母猪到达初情期不见发情,本地猪种极为少见,而多发生于外来良种。如苏白、长白、大约克及杂交母猪,尤以二元杂交母猪见甚。少数青年母猪体重仅为正常体重的2/3,初情期推迟2~4月不等。外表体征过肥的居多,过瘦的少。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探讨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繁殖性能与不同胎次之间的关系。试验对象为2021年12月~2022年9月四川某猪场能繁母猪中1109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母猪按1~9胎次分为9个组别,并统计繁殖性状数据共1219窝,数据包括母猪胎次、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等。结果显示,第5胎次母猪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显著高于其他胎次,而母猪窝产死胎数、窝产畸形数、窝产木乃伊与各胎次之间关系不显著。母猪繁殖性能趋势表现为随胎次增加后,逐渐下降,在第3~5胎比较理想的状态,6胎以后开始下降,到第8胎和第9胎次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生产数据比较差。建议猪场提高3~5胎次母猪占比,考虑淘汰第6胎次以后繁殖性能差的母猪。  相似文献   

10.
浅谈提高母猪的繁殖力赵祥琪(黑龙江省290农场畜牧水产科156202)在生产实践中,决定母猪繁殖力的因素有母猪年产仔胎次、母猪每胎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因此应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提高母猪繁殖力。1提高猪年产胎次母猪的年产胎次是决定母猪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显...  相似文献   

11.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母猪存栏量急剧下降,三元母猪留种成为许多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首选,为了解山西本地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其后代的生产性能,本研究对大同同铁生活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大南养殖基地所养殖的自繁自养二元母猪和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同时对三元母猪所产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统计,并对其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元母猪第一胎发情的日龄明显比二元母猪晚(P<0.05),平均大约推迟了12 d;三元母猪发情持续的时间极显著短于二元母猪(P<0.01),三元母猪所产仔猪28日龄断奶均重显著低于二元母猪所产28日龄断奶均重(P<0.05),三元母猪所产仔猪28日龄断奶窝重极显著低于二元母猪所产仔猪28日龄断奶窝重(P<0.01)。三元母猪的断奶发情间隔、PSY显著低于二元母猪(P<0.05),三元能繁母猪的淘汰率极显著高于二元母猪(P<0.01)。三元母猪后代生产性能无论是平均日增重还是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二元母猪的后代(P<0.01)。由此表明,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均不及二元母猪。因此,三元母猪仅可用于应急,在养殖场尽量避免使用三元母猪。  相似文献   

12.
早期断奶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母猪泌乳期(28天、35天和45天)设3组,选二花脸经产母猪20头,大约克经产母猪35头,断奶至发情、配种和下次繁殖的繁殖周期:二花脸母猪Ⅰ组分别为5.75天、8天和149.25天,Ⅱ组分别为5.1天、7.3天和156.5天,Ⅲ组分别为4.9天,7.0天和166天;大约克母猪Ⅰ组分别为5.2天、7.2天和149.2天,Ⅱ组分别为4.7天、6.7天和156.2天,Ⅲ组分别为4.2天、6.2和165.5天。各品种各组合的情期受胎率均为100%;同品种内各断奶日龄组间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吴丹  唐一波 《养猪》2022,(6):26-29
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调控母猪在不同阶段的饲料采食量、营养物质添加等,可改善母猪的膘情,提高饲粮营养消化率,减少饲料浪费,节约养殖成本。研究表明,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上产背膘厚、配种至上产背膘增量均与产仔性能密切相关。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在14~16 mm,上产背膘厚在16~20 mm,可获得较高的产仔性能;背膘厚<13 mm或者>23 mm时,母猪繁殖性能不能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4.
将长×大二元经产母猪30头60窝,随机分为母猪定位栏和传统母猪舍2组,同等条件饲养繁殖,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仔猪初生重0.04公斤,提高产活仔率4.1%,提高育成仔率6.7%,增加断奶窝重17.8公斤。  相似文献   

15.
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198头纯种大白母猪为对象,研究分析了大白母猪在配种前和分娩时背膘厚度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下一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白母猪配种前背膘厚度为15.5-20.0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初产大白母猪分娩时背膘厚度为15.5—20.5mm时的产活仔数最高;哺乳期间大白母猪背膘没有损失或者损失较少(〈0.5mm)时的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下一胎产活仔数最高,下一胎初生窝重也最重。  相似文献   

16.
母猪繁殖障碍又称繁殖障碍综合征。其特征为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有的甚至不育。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多而复杂,既有非传染性因素,也有传染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后备母猪不同月龄配种与繁殖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鹤山分公司宅梧种猪场和更楼种猪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大二元母猪分娩数据为基础,探讨后备母猪第1次配种的适宜月龄。从1胎繁殖成绩来看,7.5~8.5月龄初配,母猪窝产仔数、窝产健仔数和配种分娩率较好且稳定,过早和过晚配种都不利于提高1胎母猪的繁殖成绩;从2胎和3胎的繁殖成绩来看,7~7.5月龄初配的母猪窝产健仔数相对较低,9.5月龄以上初配的母猪配种分娩率相对较低;从4胎的繁殖成绩看,7~7.5月龄和10~10.5月龄初配的母猪窝产仔数、窝产健仔数、配种分娩率相对较低。说明后备母猪一般7.5~9月龄初配生产成绩较稳定,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8.
母猪产仔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提高母猪产仔数,是降低饲养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方法,供养猪场户参考.1 选好种猪种公猪的好坏,对猪群的影响很大,生产中应选择体格健壮、精液质量好、数量多、性欲旺盛的公猪进行配种.种母猪应从青年公母猪交配所产的2~4胎的春季仔猪中选留.在仔猪断奶时,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体健匀称、发育良好、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在后备母猪6~8月龄时选择生长速度快、各器官发育正常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19.
母猪繁殖障碍调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母猪的繁殖障碍是指母猪暂时或长期地停止繁殖,或发生障碍状态,它包括子宫炎、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胎、乳房炎等。随着现代集约化养猪的发展,母猪繁殖障碍发病率有走高趋势。一般来说,每一头母猪一年产2~2.25胎,产18~22.5头断奶仔猪的指标是令人满...  相似文献   

20.
宁夏农学院种猪场共饲养经产母猪135头,后备母猪68头,种公猪9头。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1997年12月份注射过猪细小病毒苗。1998年6月份统计全场共有36头成年母猪产354头仔猪,其中11头母猪足月产下103头仔猪,成活12头,其余全部死亡,其中干尸化胎儿48头,死胎43头。另有3头母猪产下的仔猪7日龄突然出现以抽搐发抖、转圈、犬坐等神经症状,相继全部死亡。9头后备青年母猪轻度发烧、头颈侧弯,盲目行走,叫声嘶哑、抽搐转圈,食欲大减,综合治疗无效,全部死亡。1 临床症状成年母猪均怀孕足月分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