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抗赤霉病的一些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病)和凡_6(感病)穗部受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侵染后,病穗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木质素,和酚类物质含最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受侵染后,PAL酶活均升高,但在受侵染的前中期,抗病品种苏麦3号病穗中的PAL酶活增加速度高于感病品种凡_6。木质素在病穗和健德颖壳内的含量均表现为抗病的苏麦高于感病凡6,其含量随接种后日数增加而增加。酚类物质含量在抗、感品种的颖壳内,均表现为病穗高于健穗,但抗、感病品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增长速度不同。因此,从侵染的前中期,抗病苏麦病穗中的PAL酶活和酚类含量增加速度稍快于感病的凡6这一特点,可以认为它们在侵染的早期对抗病起着一定作用。而木质素的含量则与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霉病性及产量因素的单体分析(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苏麦3号对赤霉病抗性与产量因素关系的遗传基础。采用单体分析方法,对中国春双体和单体系列与苏麦3号的杂种第二代进行研究。赤霉病用离体接种保温保湿法,其他性状进行单株考种,结果如下: 一、苏麦3号为抗赤霉病品种,中国春为感病品种,F_1病麦粒百分率表现为中间偏抗亲,F_2在两亲间呈连续变异,平均值接  相似文献   

3.
赤霉病是小麦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发病时会导致小麦穗轴发黑,籽粒干瘪,甚至整穗死亡,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其产生的毒素积聚在籽粒中还会严重影响人畜健康,故有小麦“癌症”之称。选用抗性品种苏麦3号、宁麦9号和易感品种周麦18和偃展4110作为对照品种,采用单花滴注法对试验品种进行侵染,通过表型观察、抗性指标统计以及抗性基因表达水平检测,鉴定周麦47和周麦48的抗性并初步分析其抗病机制。结果表明,周麦47对赤霉病的抗性处于高抗水平,周麦48处于中抗水平;同时,苏麦3号、周麦47、周麦48、宁麦9号、周麦18、偃展4110的赤霉病抗性与基因TaSnRK1α、TaAOS、TaUGT3、TaLTP9、TaNOX10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周麦47和周麦48的赤霉病抗性同苏麦3号及宁麦9号均存在遗传学上的数量性状特征,基因TaSnRK1α、TaAOS、TaUGT3、TaLTP9、TaNOX10可能在周麦47和周麦48响应赤霉病方面发挥关键的正调控作用。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育种过程中优质种质资源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0.1 m g.mL-1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处理对赤霉病抗性程度不同的5个小麦品种(苏麦3号、望水白、扬麦158、宁麦6号及安农8455)成熟种子愈伤组织,分别于6、12、24 h后用FPLC方法分析组织中的盐溶性蛋白(细胞壁蛋白)组分,探讨小麦愈伤组织中盐溶性蛋白对DON的反应。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的组织提取液中均含有洗脱体积为8.00(P 8)、18.20(P 18)、20.20(P 20)mL的蛋白吸收峰。DON处理后,抗病品种中这些吸收峰明显增高,而感病品种中这些吸收峰变化不明显或有下降趋势;抗病品种苏麦3号的愈伤组织细胞壁蛋白图谱变化与过氧化氢处理对照样品的趋势相同,说明小麦愈伤组织对DON反应中的蛋白变化可能与过氧化氢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转录组学分析手段解析乙烯通路参与小麦抗赤霉病的调控网络,筛选到一个乙烯合成通路上的关键基因——氨基环丙烷羧酸合成酶基因Ta ACS2,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在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望水白’和‘苏麦3号’中沉默Ta ACS2基因,初步研究其在小麦抗赤霉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a ACS2基因在抗病品种‘苏麦3号’中受赤霉菌诱导上调表达,但在感病品种‘Alondra’s’中不受诱导,甚至下调表达。沉默Ta ACS2基因的植株接种赤霉菌后,与对照相比,‘苏麦3号’平均病小穗率从7. 2%上升到13. 3%,病穗轴率从4. 6%上升到19. 0%;‘望水白’平均病小穗率从10. 8%上升到28. 4%,病穗轴率从0上升到53. 6%,两品种病小穗率和病穗轴率均显著提高,表明沉默Ta ACS2基因后,小麦赤霉病抗性显著下降,提示Ta ACS2基因正向参与调节小麦对赤霉病的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对赤霉病抗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苏麦3号、望水白(抗病)和凡6、绵阳11号(感病)穗部器官的胆碱类物质(胆碱、甜菜碱)总含量和抽提物以及胆碱对赤霉菌生长的刺激效应。结果表明,花药、颖壳和穗轴的抽提物及胆碱对赤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有明显刺激作用。花药中的胆碱类药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颖花和穗轴中的含量。花药的胆碱类物质含量在抗感品种间无显著差别;而颖壳和穗轴中的胆碱类含量,则是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因此可认为胆碱是影响小麦品种抗赤霉菌在穗部扩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抗梭条花叶病的宁麦9 号、苏麦3 号、宁麦7 号及高感梭条花叶病的扬麦5 号、扬麦158、宁9415 为亲本,配制成13 个组合,在田间病圃鉴定了亲本、F1 、F2 和回交后代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这一性状受1~2 对基因控制,宁麦9 号和苏麦3 号各含有2 对抗病基因,宁麦7 号含有1 对抗病基因。抗病性为显性,感病性为隐性。并提出通过常规育种手段选育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抗坏血酸氧化酶与小麦抗赤霉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小麦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凡6穗部受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arum)侵染后,病、健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苏麦3号健穗中的酶活比感病品种凡6高;在受赤霉菌侵染后,感病品种凡6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一直下降,并随侵染发展下降幅度增大,而抗病品种苏麦3号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在接种后一天有较大升高,以后几天仍然升高,只是上升幅度较小,直至显症后(接种后第6天)酶活才逐渐下降,但是酶活均较感病凡6高;抗病品种的病害症状出现比感病品种稍迟。据此,初步认为抗坏血酸氧化酶对抗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苏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高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阿夫与中感赤霉病品种台湾小麦杂交,通过精心选择,于70年代初育成抗赤霉病性超亲的高抗品种苏麦3号。20多年来,该品种表现抗病性强而稳定,综合性状较好,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被广泛用作抗赤霉病育种亲本和遗传研究材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 :豫麦 18- 6 4和苏麦 6号高抗小麦病毒病 ,而豫麦 18- 6 4高感小麦赤霉病 ,但丰产性能好 ,是参试品种中唯一比扬麦 15 8增产的品种。在病毒病发病较重的田块 ,加强栽培管理 ,以种植豫麦 18- 6 4和苏麦 6号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苏麦3号等6个小麦品种的6×6双列杂交F_1,进行了赤霉病病小穗率的配合力分析和Wr/Vr 分析,估算了遗传力等参数,并计算了病小穗率与株高、开花期、小穗密度、穗长、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之间的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抗性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非加性基因效应也有显著作用,且抗病对感病为部分显性.苏麦3号具有较多的显性抗病基因和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它与其它品种杂交能极显著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病小穗率.杂种F_1赤霉病病小穗率与株高、穗长、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开花期和小穗密度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呈极显著和不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七个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望水白等3个抗赤霉病品种和早红等4个感病品种的7×7双列杂交的F_1代,进行了赤霉病病小穗率的配合力分析,估算了遗传力等参数,计算了病小穗率与抽穗期、株高和穗长的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在抗赤霉病性的遗传控制中,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非加性基因效应也显著作用,抗病对感病为部分显性。抗病品种望水白、苏麦3号、黔欢2号具有较多的显性抗赤霉病基因而有较好的一般合力。F_1代的抗赤霉病性与株高和穗长具有表现型和基因型的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小麦赤霉病新抗源W01的抗性,溯源其抗性基因,综合评价其育种利用价值,以高产、中感赤霉病的扬麦15为母本,分别与W01和苏麦3 号组配杂交组合,以两个组合的F2遗传群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W01和苏麦3号的赤霉病抗性及其与株高、穗数、籽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W01和苏麦3号均含有抗赤霉病主效基因PFT-1和His-1,抗性均达到抗(R)水平,二者抗性相当.但W01株型紧凑,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且丰产性和品质均优于苏麦3号.在与扬麦15组配的F2群体中,W01组合的抗性表现突出,中抗(MR)以上单株比例达91%,且整个群体没有感病(S)和高感(HS)单株出现,其抗性的遗传力高于苏麦3号组合,两个遗传群体的赤霉病性状与株高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显著负相关.综合结果表明,W01是可以应用于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的优异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赤霉病严重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赤霉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方法。Fhb1是国内外公认的抗赤霉病主效基因,通过筛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抗赤霉病品种,探明Fhb1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来源。【方法】 选取历年来长江中下游广泛种植的75份小麦改良品种和18份地方品种,2016—2018年连续3年采用单花滴注结合弥雾保湿进行供试品种的赤霉病抗扩展鉴定,根据3年平均病小穗率和严重度分级,将供试品种分成抗病(R级)、中抗(MR级)、中感(MS级)和感病(S级),并利用Fhb1的KASP标记检测;2019年调查筛选出的平均赤霉病抗性水平达到中感及以上小麦品种的株高、穗粒数、小穗数、穗长和千粒重。【结果】3年赤霉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有2个品种平均赤霉病抗性达到R级,平均病小穗率范围为7.8%—9.7%,65个品种达到中抗至中感,平均病小穗率范围为13.2%—49.5%,26个品种达到S级,平均病小穗率范围为53.6%—78.5%。22个小麦品种在Fhb1位点呈抗病基因型(简称Fhb1+),71个品种在该位点呈感病基因型(简称Fhb1-),Fhb1+品种平均病小穗率显著低于Fhb1-品种(P<0.05)。赤霉病鉴定筛选得到67个抗性达到中感及以上水平的品种,考察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发现宁麦19、扬麦29、扬麦16、扬麦23、扬糯麦1号、扬麦20、宁麦12和扬辐麦4号的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亲本选用。【结论】除苏麦3号和望水白外,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其他高抗赤霉病的种质资源。筛选得到的赤霉病抗性与综合农艺性状结合较好的小麦品种以扬麦品种为主,其中只有扬辐麦4号携带Fhb1抗病基因。利用Fhb1抗病基因并不是解决小麦赤霉病危害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春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来,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青海省当前生产上已有的7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72个品种(系)没有免疫品种.只有苏麦3号和互助红2个品种表现高度抗病,海东539、青春7号和青春23号品种为中等抗病, 其余67个品种(系)均表现中度和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抗梭条花叶病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抗梭条花叶病的宁麦9号、苏麦3号、宁麦7号高感梭要花叶病的扬麦5号、扬麦158、宁9415为亲本,配制成13个组合,在田间病圃鉴定了亲本,F1、F2和回交后代对小麦梭条花叶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这一性状受1-2对基因控制,宁夏9号和苏麦3号各含有2对抗病基因,宁麦7号含有1对抗病基因。抗病性为显性,感病性为隐性。并提出通过常规育种手段选要花叶的小麦品种是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播期试验,研究播期对里下河地区小麦穗粒结构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结果]有效穗数,苏麦6号和宁麦9号接近,扬麦158较低。实粒数,苏麦6号和扬麦158接近,宁麦9号较多。千粒重,苏麦6号>扬麦158>宁麦9号。[结论]在10月25日~30日播种,播期对有效穗数和实粒数的影响较小;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小麦穗粒结构与播期的关系,尤其要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目标,当地小麦的播期安排在10月25日~11月4日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孢悬液花期接种的方法,在田间研究了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与小麦植物形态学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和酶活力。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赤性与品种的株高、穗长、穗形、小穗着生密度无关,与芒长有不明显的相关性,小麦抗性强弱与穗轴病变长度关系密切,病变长度越小抗力越强。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的酶谱有所不同,接种后抗病品种苏麦3号在原8条酶带的基础上新增加1条酶带,但感病品种垦大1号没有增加,仍保持6条酶带。接种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所增强,但抗性品种苏麦3号酶比活力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垦大1号和东农120。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及抗赤霉病特性,连续3年采用病麦粒表土接种法对不同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丰产性以及DON毒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发生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麦齐穗后第1个扬花到扬花结束历时天数以及期间的天气情况为赤霉病流行提供了环境条件。华麦7号、扬麦21、宁麦13、农丰88、宁麦资126等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高,扬麦15抗性较差。华麦7号、宁麦13、宁麦26等籽粒中DON毒素含量较低。宁麦13、扬麦21、华麦7号、华麦8号、扬麦22、扬麦28丰产性较高。综合而言,华麦7号、宁麦13、扬麦21等是赤霉病抗性较高、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随着赤霉病流行年份增多,筛选出适宜苏中地区种植的高产、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3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抗赤霉病QTLs的SSR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苏麦3号/Alondra F_7、望水白/Alondra F_8、894037/Alondra F_8进行SSR分析,用单个标记方差及回归分析方法,结合接种鉴定资料,寻找与抗赤霉病性有关的的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在这3个抗病亲本的3B染色体上都存在一个主效抗赤霉病QTL,分别能解释2.6%~6.7%(苏麦3号)、47.4%(894037)、8.9%~27.0%(望水白)的抗性表型变异。在其它一些染色体上也发现一些微效QTLs,如2D、4B、4D、7A、6B染色体上,其中存在于4B染色体上的一个QTL来源于感病品种Alondra。在望水白/Alondra F_8群体中检测到了1个存在于2D染色体的抗赤霉病QTL,来源于抗病品种望水白,而在894037/Alondra F_8群体上检测到的1个存在于2D染色体的抗赤霉病QTL,则来源于感病品种Alondra,对其真实性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