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滆湖网围养殖后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1985年—1989年滆湖水质营养状态及此期间网围养殖规模和投饵情况调查结果的评价,分析了网围养殖对滆湖水体营养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是:目前滆湖水质处于中营养(前期)状态。网围养殖后,加快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但速度较同类浅水型湖泊缓慢。并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鲢鳙鱼是我国传统四大家鱼中的两种,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根据鲢鳙鱼的生理和生态习性一般在养殖生产中都把其作为混养而非主养种类。江苏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随着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滆湖近二十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监测结果表明,滆湖的总氮、总磷含量较上世纪80年代增长了近10倍,富营养化已导致滆湖从草型湖泊转变为现在的藻型湖泊,水生植被大量消失。为探索一种改善滆湖生态环境和控制藻类过度繁殖的生态渔业模式来替代传统网围养  相似文献   

3.
<正>滆湖是苏南太湖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湖上游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维系着沿湖百万大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十年来,沿湖各级政府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业部门大力开展资源养护、生态建设,环境生态得到逐步好转。从某种意义上说,滆湖渔业资源养护的好坏,决定着滆湖渔业生态修复的成败。1滆湖概况1.1地理水文滆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中型湖泊,地跨  相似文献   

4.
滆湖北部底泥疏浚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滆湖北部湖区生态系统对底泥生态疏浚的动态响应,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滆湖北部湖区采集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分析底泥疏浚对底泥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滆湖北部疏浚区的总氮、总磷和有机质营养盐含量低于未疏浚区,说明底泥疏浚是削减沉积物内源负荷的有效手段。与未疏浚区相比,疏浚区浮游植物的密度、生物量有所减少,且群落中蓝藻所占的比例下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上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滆湖北部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疏浚区底栖动物中的寡毛类的数量和生物量与未疏浚区基本相等,而摇蚊类和软体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则下降了80%以上。底泥疏浚区大型水生植物的种类、覆盖度和生物量与未疏浚区相当。  相似文献   

5.
<正>团头鲂是淡水鱼中优良的草食性鱼类,养殖团头鲂是苏南第二大淡水湖——滆湖的传统优势产业。滆湖面积约15 300 hm~2,湖区和周边水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水产养殖,迄今已发展近40年,滆湖地区的团头鲂养殖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团头鲂饲料生产和供应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的滆湖地跨武进、宜兴两县(市),总面积24.6万亩.1985年,全湖渔业总产量246.9万公斤.“七五”期间.由江苏省水产局主持,组织了省淡水厅等6个单位,共同承担“滆湖水产增养殖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1990年的渔业总产量提高到776.96万公斤,与项目实施前的1985年比较,亩产量由10公斤提高到31.58公斤;渔业产值由807.8万元上升到5451.62万元.五年累计提供商品鱼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08,29(2):F0002
江苏省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江苏省滆湖渔政监督支队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隶属于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辖两个渔政监督大队、渔政监督稽查大队(涌湖常年繁殖保护管理区)和国家级江苏滆湖团头鲂良种场。  相似文献   

8.
鲢、鳙鱼是我国传统四大家鱼中的两种,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我国鲢、鳙鱼的养殖从唐代鲤鱼养殖的衰败开始兴盛,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但根据鲢、鳙鱼的生理和生态习性一般在养殖生产中都把其作为混养而非主养种类.江苏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随着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滆湖近二十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监测结果表明,滆湖的总氮、总磷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增长了近十倍,富营养化已导致滆湖从草型湖泊转变为现在的藻型湖泊,水生植被大量消失.  相似文献   

9.
在滆湖湖滨带进行生态修复试验,为湖滨带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滆湖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也为太湖流域湖滨带生态功能恢复提供实用示范技术。在太滆运河滆湖河口28.67 hm~2试验区内设置围隔,放养鲢鳙、细鳞鲴、三角帆蚌,保护和栽培水生植物等,对比分析各种工程技术措施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对营养盐削减效果,监测和评价水质。2008-2009年试验期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综合污染指数1.76~1.79,为重污染水平;对照点(滆湖大湖区)为2.03~2.09,属严重污染水平,试验区污染程度较对照点降低了一个等级。以漂浮植物为主的湖滨带湖湾湿地生物群落发育良好,与对照点相比,试验区TN去除率达26.52%,TP为27.92%,而NH_3-N为46.15%~68.12%,但chl-a及COD_(Mn)则高于对照点。在试验区内的围隔试验中,以沉水植物为主的除磷效果最好,达37.06%。放养的鲢鳙有效控制了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江苏省水产局、湖北省水产局、安徽省农牧渔业局分别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滆湖水产增养殖技术研究”、“保安湖渔业开发技术”、“花园湖渔业开发技术”等专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滆湖渔管办在宜兴举行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建设水清景美新滆湖"为主题的冬季增殖放流活动。宜兴市农业农村局、沿湖群众代表百余人现场参与放流。在官林镇丰义村放流现场,共放流冬片鱼种约2万千克,20万尾,包括鲢鳙等洄游性食藻鱼和鲂等湖泊定居型鱼种。此次冬季增殖放流活动分别在滆湖鸡独港口、  相似文献   

12.
滆湖是江苏南部的一个中型湖泊,面积20.67万亩,位于武进、宜兴两县市之间。沿湖有15个乡镇,70个自然村、其中渔业村10个,有专业、兼业捕捞渔民5000多人。1985年以来滆湖水产资源的开发走上了养、增、种、捕综合开发,科学利用的新路子,湖外建设精养鱼塘,湖内发展网围养鱼,湖中开展水产资源增殖保护,湖边种植水草;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2009,(5):F0002-F0002
滆湖地跨常州武进和无锡宜兴两市(区),总面积24.675亩,是镶嵌在苏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江苏省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隶属于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其主要职责是:为滆湖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核发渔业许可证件,湖区渔业执法检查,协调处理渔事纠纷,制定实施湖区渔业开发利用规划,渔业资源增殖和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科学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州市太滆特种水产研究所自1983年以来,对成鳖养殖已初步摸索了一整套比较可行的养殖生产工艺。现将1990年商品鳖鱼混养试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2008-2009年,宜兴市水产指导站和宜兴市高塍滆湖渔场联合实施了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标准化技术示范",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宜兴县官林林滆湖围养场在24.6万亩的滆湖中,用竹箔和网片结合,围拦1496亩水面,实行人工投饵精养,共投放各品种鱼种7.8万公斤,投喂菜饼、麦、混合饲料等精料20.5万公斤,水草3650吨,年终产商品鱼19.24万公斤,平均亩产128.5公斤,亩利润85.47  相似文献   

17.
滆湖渔业资源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应用灰色理论,对滆湖渔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进行灰色动态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还介绍了应用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技术对滆湖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的发展变化态势进行网络模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灰色动态分析的结果表明:滆湖渔业经济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其渔业资源繁殖保护及劳力等投资不能低于渔业产值的1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湖渔业经济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苦草生物量、轮叶黑藻生物量和水生植物总生物量。人工智能模拟结果表明:要充分利用水草资源,提高滆潮草食性鱼类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就要增加团头鲂的放流量,优化放流鱼类的品种结构。最后讨论了应用神经网络模拟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技术进行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复杂系统的动态仿真与智能控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常州市太滆水产养殖场充分利用塘堤、空闲地种植产量高.效益好的经济植物南瓜。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1988年场部种植南瓜80多亩,收获南瓜5万多公斤。南瓜藤4万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养鱼》2021,(1):86-86
日前,滆湖渔管办在宜兴举行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建设水清景美新滆湖”为主题的冬季增殖放流活动。宜兴市农业农村局、沿湖群众代表百余人现场参与放流。在官林镇丰义村放流现场,共放流冬片鱼种约2万千克,20万尾,包括鲢鳙等洄游性食藻鱼和鲂等湖泊定居型鱼种。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我们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湖滨村境内的常州市水产良种引繁中心的滆湖养殖基地,进行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的试验,通过建立集约化养殖区、生态化养殖区、尾水汇集区、生物净化区、净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