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夏秋茶在全年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要获得夏秋茶的高产优质,就必须掌握好采制技术。 1.采摘。俗话说:“茶过立夏一夜粗”,所以夏秋茶必须增加采摘批次,缩短采摘间隔时间,一般每隔3天要采一批。同时,要注意及时采下对夹叶,因嫩度好的对夹叶,仍然可以做成好茶。 2.鲜叶管理。夏秋季节气温高,鲜叶呼吸作用增强,热量较难  相似文献   

2.
在闽西,有一种似茶而非茶的饮料——山(仙)茶。这是采摘一种常绿乔木的幼芽嫩叶加工而成的饮料,成品极似绿茶。口嚼鲜叶,先感微苦,随后转清甘,能生津止渴,也称苦茶。闽西山区群众采摘、饮用山(仙)茶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群众一般留作自己饮用、招待客人和治疗感冒、湿热性痢疾或食用油腻食物而引起的腹泻等疾病。 经笔者鉴定,山(仙)茶属茶科石笔木属常绿乔木石笔木(Tutcheria spectabilia Dunn)。幼枝有毛,芽披绒毛;叶互生,卵状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茶窗蛾的生活史及其习性,为防控此虫提供依据。方法:于茶园剪回有茶窗蛾幼虫的筒形叶苞枝梢,插在细口瓶中水培,置于有机玻璃器中饲养观察。结果:茶窗蛾在江西婺源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表土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第一代散产在茶芽或初展嫩叶尖端,2~6代产在叶正面(含叶边缘)。1~6代幼虫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发生。幼虫卷筒形叶苞潜藏为害,每虫一生一般害嫩叶4~6片。各虫态历期为:卯5.0~1 3.7d、幼虫9.1~27.9d、预蛹1.6~3.7d、蛹8.3~1 3.9d、越冬蛹135.0~1 55.0d。成虫寿命3-3~10.3d。结论:茶窗蛾以幼虫卷叶苞为害,一年发生6代。  相似文献   

4.
茶树是多年生的叶用作物,人们种茶是为了采收茶树的芽叶,并且希望多采茶,采好茶,但茶叶采摘不像大田作物的谷粒或果树上的果实那样是一次采收的;而是每年在茶树上进行多次采收;茶树的芽叶是采摘对象,是制茶原料;也是茶的生长发育的主要器官,这样采收茶叶与留养树势之间就有一定矛盾,如果  相似文献   

5.
苦丁茶是用非茶届冬青科大叶冬青树的叶制成的,其制作与饮用方法与普通茶叶相似,罗定市近年发展普丁茶有一定规模,经多年的实践,笔者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苦丁荣采摘、制作与品评的经验。一、采摘苦丁茶萌芽分枝较普通茶叶少,新植茶树生势弱,末封园时,少摘或不摘嫩叶和芽头,以促技养蓬,多产枝条作扦插育苗更能发挥效益。两年以上的密植速生茶园可采摘茶芽和嫩叶,摘一芽二叶初展、开展,或一芽一叶初展、开展,采嫩芽叶通常一年可摘4~6轮。摘成熟的叶适合任何树龄的茶树。摘老叶不致于创伤茶芽,对树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少,对树势发展有…  相似文献   

6.
随着茶叶市场开放,不少茶区的茶农由过去加工制作单一种茶逐步改为制作多种茶类,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增加经济收入。笔者为了探索同质鲜叶加工制作不同类型绿茶的经济效益,特地进行了同质鲜叶制作烘青和炒青茶比较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一、试验设计与实施试验设计:取同一块茶园中的高档、中档、低档鲜叶分别加工制作烘青和炒青茶。高档鲜叶即为刚开园采摘的嫩叶,基本以一芽二、三叶为主。中档鲜叶是正值开采高峰期所采的鲜叶,一般以一芽三、四叶和嫩对夹叶为主。低档鲜叶是在立夏以后所采的鲜叶,大  相似文献   

7.
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 (Walsingham)]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主要以卷叶的形式为害茶树芽梢嫩叶,虫苞中的粪便还容易污染茶叶,当加工的成品茶中混入虫苞时,便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本文介绍了茶细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发生特点、主要天敌和防治方法,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头茶、二茶和三茶的采摘期分别在4~5月、6~7月和8~9月。相对而言,头茶的新梢生长主要依靠上年储存的碳水化合物供应营养物质,随着头茶的生长与采摘,贮存的碳水化合物不断被消耗而减少。因此,二、三茶的生长主要依靠光合作用供应营养物质。据此认为,在头茶采摘时留养一批新叶,对保持二、三茶高强度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二、三茶的产量与品质将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四川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名山131、福选9号、乌牛早和川农黄芽早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为原料,采用传统黄茶加工工艺制成黄茶,通过对其内含成分测定和感官审评,分析得出夏季加工制作成黄茶的最佳品种、最佳采摘标准。结果表明:福选9号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最适宜制作黄茶的原料,其次为川农黄芽早嫩叶(一芽一叶)。  相似文献   

10.
一、龙井茶的采摘 龙井茶采摘精细,级别不同,采摘标准也不同。从春茶开始,由茶芽萌发到新梢形成的不同时期,对鲜叶有不同的称呼。一般来说,高档茶(特一、特二、特三)应于清明前采摘,只采龙牙(单芽)和雀舌(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长度1.5-2.0cm);中档茶(1级、2级、3级茶)于谷雨前采摘,采下的鲜叶称旗枪(一芽一叶半开展)和糙旗枪(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长度2.3-2.7cm);低档茶(4级茶以下)于谷雨后采摘,采下的鲜叶称象大(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长度2.8一3.5cm)。现…  相似文献   

11.
沙棘叶茶作为风味独特的低咖啡碱代用茶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对速溶沙棘叶茶粉浸提工艺进行研究,探明速溶沙棘叶茶粉工艺生产茶水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最佳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为40min、茶水比为1:10,添加20%β-环状糊精,制得滋味醇和,香气明显,茶汤透亮,感官品质评价上佳的速溶茶粉,其中总黄酮含量达1.61%,水溶多糖含量为4.02%,咖啡碱含量为O.33%。  相似文献   

12.
太湖白云茶     
太湖白云茶于1986年在江苏溧阳市上黄茶林场开发成功,1998年5月通过江苏省常州市科委组织的技术和产品鉴定,2002年由溧阳市恒峰茶业有限公司注册“太湖白云”商标。产地江苏溧阳天目湖边,生态环境极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该茶细紧匀直,绿翠显毫,花香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品质优异,于1990年荣获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无公害食品证书。其采制工艺如下。1.采摘选用品种为福鼎大白茶良种。开采时间在3月下旬。采摘标准为单芽,长度在2cm以内。要求细嫩匀净,不采雨水芽、露水芽、瘦小芽、病虫芽,不带鱼叶和杂物。用洁净竹篮盛装,轻采轻…  相似文献   

13.
谈春茶留大叶夏秋茶留鱼叶采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采摘是建设高产稳产茶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为了保证茶园的稳产高产,采摘必须留一定数量的新叶,但是一定数量的新叶怎么留,什么时候留为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在生产上存在多种采摘制度.按留叶方法和时间的不同,我区基本可分为五种类型的采摘法.(1)夏茶留大叶,春秋茶留鱼  相似文献   

14.
采摘标准是鲜叶采摘技术的核心,其受茶类、茶价、品种、季节、树型、立地、气候等因子的制约。一般红、绿茶类究竟要掌握什么样的采摘标准和留叶标准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稳产、高产、优质尚可进一步讨论。以前在研究或提到采摘标准时总是以一芽几叶或对夹几叶的性状或长度为依据(笔者认为,此种含义的采摘标准较粗放,因同是一芽几叶的芽叶,由于生育状态不同,其自然品质——嫩度差异可能是很大的,采摘标准的实质是芽叶的嫩度)而没有去研究芽叶在一芽几叶或对夹几叶性状标准前提下的重量规定量。因芽叶的自然品质——嫩度在很大  相似文献   

15.
介绍春、夏、秋季三个不同季节辣木叶茶的制作加工技术,主要制作工艺采用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和入库等环节,制作出来的辣木叶茶在茶叶叶色上保持了青绿色,但无青味,茶汤金黄色、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6.
黟山雀舌     
黟山雀舌是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1只新创名茶。其品质优异,具有形似雀舌、色泽黄绿、白毫显露、冲泡成朵、滋味鲜醇、回味甜爽、花香扑鼻、香气持久、耐冲泡的品质特点。茶名由安徽农业大学著名茶学教授陈椽命名。该茶1988年被评为省级名茶,1992年复评,确定为安徽省名茶,同年参加首届农业博览会,获优质产品奖。 黟山雀舌的采摘极为讲究,在清明前后,选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芽叶长度标准为2.0~2.5cm,并要求肥瘦长短一致。采摘时做到六不采,即雨水叶、露水叶、对夹叶、短芽叶、紫色叶、病虫叶不采。其加工工艺如…  相似文献   

17.
当前,有些红茶产区的茶农不愿采制低档红茶,其原因是红茶采摘标准高,低档鲜叶制成的红毛茶售价低,经济效益差,如果扣除采摘和加工费用,往往不合算。所以,宁可将叶子留在茶树上,也不愿意采下。这不仅是浪费,影响茶叶产量,而且也减少了茶农的实际收入。为了探讨提高红茶产区低档鲜叶原料经济效益的途径,特地进行了低档鲜叶原料改制炒青茶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8.
文范纯 《中国马铃薯》2007,21(4):212-213
2006年对不同采收期对春马铃薯产量、病薯、虫伤薯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春马铃薯在不同时期采收,产量差异明显,4月下旬至5月下旬,推迟采收时间,产量增加,且以5月下旬采收,产量最高。同时,病薯从5月5日采收时开始发生,虫伤薯从5月15日采收时开始发生,且随着采收时间推迟,病薯和虫伤薯的个数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9.
茶主要是指从茶树植物的叶子内提取所得的一种常见饮料.但是,由于茶叶的发酵过程不同,茶叶被分为绿茶、白茶、黄茶、红茶以及黑茶六个不同的种类.茶叶不同品种的差异与植物的栽培条件存在密切的联系,获取茶叶的各项工序以及叶子的实际加工工艺存在显著的差异.绿茶中所包含的白化绿茶又被称之为白茶,其具有十分鲜嫩的叶子以及茶芽,常覆盖较...  相似文献   

20.
蓬莱仙茗     
秦爱国 《茶叶》1993,19(2):41-41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腹部,平均海拔400m 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兰花四溢,适宜种茶。去年,我县将扁形茶的传统手工制法与名优茶机制工艺相结合,创制出"蓬莱仙茗"茶,于1992年5月荣获全国首届机优杯机制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其品质特征:外形扁平、挺直,白毫显露,色泽黄绿光润,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雅带有兰花香,叶底芽叶肥壮、嫩绿匀亮。冲泡后,芽叶成朵,垂直上下,朵朵带有晶莹水泡,逗人喜爱。该茶采制工艺分采摘、摊放、杀青、做形、毛火、整形、足火等6道工序。一、采摘。在4月份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要求芽长于叶,一般3公分左右。采摘时手不捏紧,用通风竹篓装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