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滇西4种山茶果实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腾冲红花油茶、五柱滇山茶、云南连蕊茶和怒江红山茶的果实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五柱滇山茶、云南连蕊茶和怒江红山茶果实在种间及种内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4个物种果实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为53.94%,其次是果皮厚度为38.81%、果径为27.10%、果高为24.60%,最小的是果形指数为20.99%;物种变异丰富度分析可知:腾冲红花油茶的自然群落的变异最丰富;聚类分析表明腾冲红花油茶与五柱滇山茶果实性状较相似,怒江红山茶与云南连蕊茶果实性状较相似。单果重与果高、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成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对6~10年生岑溪软枝油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形态主要呈球形,占78.95%,果实颜色主要有青色和黄色2种,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45.75%和29.55%;果实各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均单果重>平均单籽重>平均单果籽粒数>平均果皮厚>平均鲜出籽率>平均果实横径>平均果实纵径>平均果形指数;果实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变异,属于数量性状遗传,而且呈正态分布规律,并具有集中性和分散性;果实性状多数指标间都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只有单籽重与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和鲜出籽率与果形指数、籽粒数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8个地理群体进行种实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相当丰富,小果油茶18个群体10个种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高达24.7%,平均相对极差也达到48.2%,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及内差异极显著。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小果油茶群体间多样性程度略大于群体内的多样性,其中性状Tf、Ls/Ws、Lf、Wss及Ls在群体间变异明显大于群体内的变异,Wf和Rs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变异大小相当,群体间略大于群体内,而Ns和Lf/Wf则是群体内变异明显大于群体间变异,主要以群体内变异为主。种实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呈现较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在欧氏平均距离4.22的阀值处可将划分为3个大类。相关性分析得知小果油茶表观性状没有随经纬度变化而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带性演变规律,但通过进一步的地理趋势面分析得知,Rs、Ls/Ws及Ws与经纬度的拟合度及拟合效果均达到较好的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测试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果实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果实性状变异比较丰富,尤其是单果重、鲜籽数和单粒籽重3个指标,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33.14%和35.15%,为选择果大、籽粒重的油茶优良品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同胞家系子代的单果鲜籽数和单粒籽重在各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和鲜出籽率在各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果重、单果鲜籽数、单粒籽重和鲜出籽率等4个主要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遗传强度,其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分析岑溪软枝油茶同胞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对下一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单株的评选以及高世代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修剪时间对油茶单果重、果实大小和果实籽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修剪时间,油茶果实性状各指标均以冬季修剪时最大,分别为单果重22.8g,果径33.8mm,果高35.8mm,单果籽粒数5.6粒,500g鲜粒数300粒,分别比对照高18.9%、13%、4.5%、25%和6.7%;修剪可以显著影响油茶单果重、果径及单果籽粒数,对果高、500g鲜粒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腾冲县6个种群的腾冲红花油茶果实性状变异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腾冲红花油茶果实在种群间、种群内及种群内单株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6个种群果实性状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果质量(变异系数为39.01%),其次是果高(变异系数为16.98%)和果径(变异系数为14.59%),变异幅度最小的是果形指数(变异系数为14.57%);单果质量与果高、果形指数、单果鲜籽质量和果径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建立的果径(X1)、果形指数(X4)和单果鲜籽质量(X3)对单果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134.72+3.103 X1+0.47 X3+40.851 X4,可用于单果质量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17个家系连续4年的观测值,系统地估算了油桐果重、果径、果高、果形指数、单果含籽数、单粒籽重、出籽率、出仁率、出油率和单株产籽量等10个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重复力。结果表明,单粒籽重、果形指数、单株产籽量和出油率的遗传力较大,h_f~2依次为0.719,0.555,0.583和0.564,单果含籽数的遗传力最低,只有0.032;果重与单粒籽重、出籽率、单株产籽量,果形指数与出籽率、出油率,每果含籽数与单粒籽重,单粒籽重与出仁率,出油率与单株产籽量的遗传相关紧密,r_A依次为0.90,-0.74,0.80,-0.70,0.86,-0.96,-0.84和-0.73;单粒籽重、果径、果高、果形指数和果重的重复力较大,t_I依次为0.682,0.665,0.563,0.527和0.515,单株产籽量重复力最低,只有0.190.  相似文献   

10.
小果油茶种实形态变异频率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分布区的18个地理群体为材料,观测种实表观性状各项指标,分析种实形态变异频率及其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各种实性状表观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18个地理群体及10个种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都较大,种实的不同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位于2.472 6...  相似文献   

11.
韩磊  赵罕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62-164
[目的]了解省沽油果实性状表型多样性变异规律。[方法]对河南桐柏县、湖北大悟县和安徽石台县省沽油各生长和结实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省沽油果柄长、果长、果宽、果厚和每果实种子数等指标的表型变异模式进行探讨。[结果]结实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的是每果序果实数和每果实种子数,其次是果厚,种子百粒重,果长和果宽相对较小。方差分析表明,省沽油果柄长、果长、果宽、果厚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方差分量分析表明,省沽油各性状种源间方差分量(0.14%~9.10%)均小于种源内个体间(4.92%~40.55%)。[结论]在对省沽油结实性状进行选择时种源内的单株选择具有较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材料选用27个籽用西瓜品种,来自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广东,试验对单瓜种子产量与其他主要产量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主要产量因子包括瓜纵径、瓜横径、单瓜重、单瓜种子数、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百粒重9个因子.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籽用西瓜单瓜种子产量与其他大部分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紧密.但通径分析发现,对单瓜种子产量存在直接作用关系的是单瓜种子数、单瓜重和百粒重,其它产量性状主要通过这3个产量性状对单瓜种子产量起间接作用;当在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时,增加单瓜种子数、百粒重和单瓜重会较大幅度提高籽用西瓜单瓜种子的产量;试验籽用西瓜的平均果形指数介于0.49~1.13,通过对果形指数与种子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单瓜种子产量会随着果形指数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少,当果形指数为1.04时,单瓜种子产量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7个群体的文冠果植株为研究对象,对13个种实性状进行观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明确影响文冠果种实性状的主导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差异均极显著(P<0.01),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结果数、单果质量等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等种实形态性状变异系数较小。种实性状受多个主要生态因子共同作用,且与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综上所述,文冠果种实性状呈现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生态因子对文冠果的表型性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性状指标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SPSS软件对17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10个果实性状指标(果重、果高、果径、果型指数、果皮厚、核重、核高、核径、核型指数以及出核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就能概括所有性状98.47%的信息.利用这3个主成分值对17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进行系统聚类,在欧式距离为10时,无性系12号、17号、6...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野苹果17个种下类型的果实和种子形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野苹果种下类型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的观察,对新疆野苹果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梗长与粗度,以及种子长度与宽度进行测量,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种皮细胞的微观形态,测量细胞的长度与宽度,所得数据用 LSD 法进行方差分析,以了解其种下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的果实外部性状和种子具有极丰富的表型变异,种内的分化高于种间分化;同时根据种子表皮细胞的形态将17个类型的新疆野苹果划分为7个差异明显的类别。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与美国山核桃正反交种实及苗期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式开展了山核桃与美国山核桃种间正反杂交.基于两年重复杂交授粉试验,对杂交产生的种实及幼苗生长性状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山核桃与美国山核桃之间不论正反交都是可孕的,杂种果实及种子在一定程度上受母本的影响;不同授粉类型对果实质量、种子质量、果皮厚度、果型指数、出籽率这些参数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不同年份对果皮厚度有显著影响,对种子质量及出籽率有极显著影响,对果实质量、果形指数没有影响;杂交类型和年份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果实质量、种子质量、果型指数、出籽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果皮厚度没有影响;正反交种子的出苗率高于母本自然授粉的种子;不同授粉类型对苗高及小叶数/复叶有极显著的影响,对地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不同种源银杏种子的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银杏雌株的分类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9个银杏品种为材料,每品种随机选100粒种子,测定种子的外形指标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9个品种种子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各品种银杏种子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核重〉核型系数〉核长〉核宽〉核厚;银杏的生理性状变异较大,形状变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性状在9个品种间都存在显著差异;旋转分析结果表明,3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93.253%,第1公因子反映了银杏种子的核宽、核厚、单核重,第2公因子反映了银杏种子的核长、核型系数;第3个公因子反映了银杏种子的生理指标。[结论]将银杏种子性状转化为独立指标可简化分析难度,增加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调查分析62份不同西瓜种质资源种子大小性状,包括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形指数、种子千粒重、单瓜种子数等。针对性状结果展开数据分析,以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不同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特征近似程度。种子大小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份西瓜种质资源中,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形指数、种子千粒重、单瓜种子数多样性指数均在4.20以上,呈较高多样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共检测到7个与西瓜种子长度相关的SNP位点和11个与西瓜种子宽度相关的SNP位点,其中4、7号染色体上2个与西瓜种子长度相关的SNP达显著水平,4个与西瓜种子宽度关联的SNP位点达显著水平,分别位于1、4、7、10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