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同一单株分别按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的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收获时间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油菜籽的水分含量、千粒重和含油量等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商品油菜籽成熟度、水分含量、含油量和千粒重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提早收获,油菜籽成熟度低,水分含量高,含油量低,千粒重低;两段式收获较一段式收获含油量高,千粒重高;黔油早2号采用一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为90%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两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达85%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并在晾晒后熟后及时脱粒。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不同种类磷钾肥对优质杂交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指导优质杂交油菜生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种类磷、钾肥料与黔油29号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统一施用氮肥的条件下,增施磷、钾肥均可改善黔油29号植株性状、增加一次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在试验范围内,油菜产量随着施用磷钾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施用不同种类磷钾肥对黔油29号的芥酸、硫苷、含油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不同磷、钾肥种类对优质杂交油菜黔黄油21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系统比较了不同磷、钾肥料种类与黔黄油21号产量及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统一施用相同氮肥和硼肥的条件下,施用不同的磷、钾肥种类的肥料,对黔黄油21号的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各施用磷、钾处理均较CK增产。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黔黄油21号的芥酸、饼粕中的硫甙含量、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以及含油量等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不明显,各处理间变异程度不大,不因营养元素种类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表现比较稳定。增施磷、钾肥可改善黔黄油21号植株性状,增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海拔高度间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双11号、中油821和油研10号3个不同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海拔条件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株高、分枝高度、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主序无效果数、籽粒蛋白质含量减小;主序无效果率、千粒重、籽粒含油量逐渐增加;有效角果数、果粒数、产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品质指标的变异分析表明,芥酸和硫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肥料运筹对不同熟期品种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熟期的油菜品种采用2种肥料运筹模式进行种植,研究其对不同熟期油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产量、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中熟品种华油杂62和华油杂9号的产量较高;早熟品种青杂7号的产量较低,其单株角果数明显比中熟品种少,但千粒重高。在品质方面,对同一品种,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有所增加,含油量有所降低;同一氮素水平下,不同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别,青杂7号的含油量较华油杂9号和华油杂62高,华油杂9号与华油杂62的含油量无明显差别。不同氮素水平对同一品种的芥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同一氮素水平下,华油杂62的芥酸含量最高,华油杂9号次之,青杂7号最低;硫甙的变化趋势和芥酸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低油与高油玉米的一系列正反杂交试验,发现父本花粉对授粉当代子粒的含油量、胚含油量、胚重、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性状都有明显的直接遗传效应——花粉直感。母本遗传组成对这些性状也有深刻影响,而且对如子粒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胚重等性状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本。子粒油分、胚油分、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在授粉当代子粒上,不表现杂种优势,但胚重和种子重等数量性状则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存在。无论花粉直感或母本影响引起玉米子粒成分的改变都对单穗产量和单穗产热量影响不大。种子含油量的提高有利於提高赖氯酸含量、改良蛋白质品质、但会引起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黔黄油21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氮肥施用量与油菜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高油分黄籽杂交油菜品种黔黄油21号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优质杂交油菜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对黔黄油21号的含油量、芥酸、硫甙、种子蛋白质等主要品质性状均产生极显著影响。在一定氮肥用量内(施尿素量在32 kg/667m2以下)适当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黔黄油21号的产量和产油量,不同施氮量处理间产量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本试验的土壤肥力条件和施氮范围内,获得最高产量和产油量的尿素施用量为24 kg/667m2,且在获得高产时能够保证油和饼粕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发病时期的绵油12的千粒重、含油量以及脂肪酸组成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花期感染菌核病造成千粒重损失率为51.77%,盛花期的损失率为45.63%,末花期的损失率为17.66%;在初花期染病的含油量仅为对照的61.25%,盛花期和末花期染病的含油量分别为对照的83.26%和83.85%;由于发病时期不同,在脂肪酸组成、含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菌核病在初花期发病对油菜的产量和油菜籽品质的影响最大,在生产上需要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处理对高含油量双低油菜苏油5号产量、产量结构、产油量及品质的差异,并确定其适宜的移栽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油菜籽含油量随着移栽密度增加而上升,移栽密度的增加能有效提高苏油5号的群体角果数,从而获得高产和高产油量。硫甙、蛋白质含量与移栽密度无显著相关性,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芥酸和二十碳烯酸呈增加趋势,其余脂肪酸组分则相对比较稳定,不同处理的品质指标均符合双低油菜标准。苏油5号在施氮量(纯氮)为270 kg/hm2、12万株/hm2的密度水平时的产量和产油量最高,分别达到3513.45、1627.43 kg/hm2。在一定施肥水平下,适当密植,在有利于发挥苏油5号产量和产油量潜力的同时保证油菜籽的双低品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处理对高含油量双低油菜苏油5号产量、产量结构、产油量及品质的差异,并确定其适宜的移栽密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油菜籽含油量随着移栽密度增加而上升,移栽密度的增加能有效提高苏油5号的群体角果数,从而获得高产和高产油量。硫甙、蛋白质含量与移栽密度无显著相关性,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芥酸和二十碳烯酸呈增加趋势,其余脂肪酸组分则相对比较稳定,不同处理的品质指标均符合双低油菜标准。苏油5号在施氮量(纯氮)为270 kg/hm2、12万株/hm2的密度水平时的产量和产油量最高,分别达到3513.45、1627.43 kg/hm2。在一定施肥水平下,适当密植,在有利于发挥苏油5号产量和产油量潜力的同时保证油菜籽的双低品质。  相似文献   

11.
收获时期对西南地区套作大豆机收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获时期难以确定是西南地区套作大豆生产面临主要问题之一。为研究收获时期对套作大豆机收效果和产量影响,以南豆25为材料,测定75%豆荚变黄至豆荚明显炸裂时期机械收获效果、植株不同部位水分含量、机械收获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收获时期延后,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先减后增,破碎率、含杂率逐渐减少。收获质量指标损失率、破碎率受收获时期影响较大,而含杂率受其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变幅为2.06%~5.59%,破碎率变幅较大为0.97%~42.92%,含杂率变幅较小为0.43%~3.46%。损失率分为脱粒清选损失率和割台损失率。脱粒清选损失率随收获时期推迟逐渐减少,为过早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8.26%~96.47%;而割台损失率随收获时期延后逐渐增加,为过晚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5.71%~95.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表明,损失率与荚皮含水率、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建立损失率、破碎率与植株水分含量之间模型,大豆机械化收获条件应为荚皮含水率12.70%~19.57%,籽粒含水率小于25.55%,百粒重、机械收获产量较高,机收效果符合大豆机械化收获作业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选取5个油菜品种,连续2年在合肥巢湖市进行了不同收获时间及不同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分段收获)的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适收期前后4~5天内所有试验品种菜籽的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均大于95%;方差分析可知收获方式对多数品种的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中双11对收获方式和收获时间则较为敏感;同时也出现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的菜籽含油量低,含蛋白质量高的普遍现象。因此大部分油菜品种在适收期内不管采用联合收获还是分段收获,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成熟度及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增强上部烟叶工业可用性的技术措施,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与采收方式下对上部烟叶产量、等级质量及产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延时一次性采烤(上二棚叶成熟后推迟7 d与顶叶一次性采烤,以倒2叶成熟为准)烟叶产量最高,为938.64 kg/hm2,较常规分2次采烤(上二棚叶和顶叶成熟后分别采烤)与延时分2次采烤(上二棚叶、顶叶成熟后均推迟7 d采烤)分别提高了3.68%、8.70%。常规分2次采烤烤后烟叶等级质量显著高于延时分2次采烤和延时一次性采烤,且其上等烟率较延迟分2次采烤和延时一次性采烤提高15.90个百分点和27.88个百分点。烤后烟叶均价亦以常规分2次采烤最高(18.39元/kg),较延时分2次采烤分别与延时一次性采烤增加了20.43%与47.95%。常规分2次采烤烟叶的产值分别是延时分2次采烤与延时一次性采烤处理的1.26倍、1.43倍。上二棚叶与顶叶成熟分别采烤的方式能提高烟叶等级质量及种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香蕉采收技术现状及机械化生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国内外当前香蕉生产机械化程度与无损采收技术,对比国内几种采收技术模式的应用情况,讨论适合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的采收模式,并就香蕉采收与采后商品化处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叶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菜因叶表面积大、含水量高、组织脆嫩等特点而难于贮藏,在运输过程中常因保鲜问题造成较大损失。就目前叶菜的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采前药剂浸种、叶面喷洒保鲜剂以及采后简易贮藏保鲜、低温保鲜、保鲜剂保鲜、磁场贮藏保鲜、气调保鲜、减压贮藏保鲜等,以期为叶菜贮运人员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并对叶菜保鲜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收获质量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西北和东北等春播玉米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正在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本研究通过分析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方法】2013—2015年累计选用了23个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典型代表区河南新乡开展试验研究。2013年和2015年在收获期分别进行2次机械收获,2014年1次机械收获。收获当天测定各个品种的收获前籽粒含水率,并调查测产。机械收获后从机仓随机取一定量籽粒样品,立即测定收获后籽粒含水率,然后手工分拣样品,测定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收获后,在田间选取3个代表性样区,调查落穗损失和落粒损失。【结果】2013—2015年,籽粒破碎率共调查131个样点,结果显示,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在20.80%—41.08%,籽粒破碎率变幅为4.98%—41.36%,籽粒破碎率随着籽粒含水率的提高明显升高;破碎率低于8%的有38个样点,占比29.01%,籽粒含水率低于26.92%时,收获的玉米籽粒能够满足破碎率8%以下的要求。机收杂质率共调查134个样点,杂质率0.37%—5.28%,杂质率低于3%的样点有107个,占比79.85%,杂质率也随着籽粒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加;2013—2014年,籽粒含水率低于28.27%时,杂质率能够低于3%的国家标准;2015年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虽然较高,但杂质率均在3%以下。田间损失率共调查108个样点,变幅为0.18%—2.85%(落穗率和落粒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损失率不是影响机械收获质量的限制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籽粒含水率低于26.92%时,破碎率和杂质率分别低于8%和3%,田间损失率也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满足机械粒收质量要求。研究还发现,籽粒含水率相近的不同品种之间,机械收获的破碎率和杂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品种固有的理化特性对机械收获质量也有影响。【结论】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相同籽粒含水率条件下,品种之间收获质量表现出显著差异。由于年际间热量等条件的不同,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动,但通过选择适宜品种、科学安排播种和收获时间,以河南新乡为代表的黄淮海夏玉米区完全能够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相似文献   

17.
麦—棉邻作天敌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麦收期小麦不同高度的天敌分布调查以及麦—棉邻作棉田和棉—棉邻作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后的变化调查 ,结果表明 :蜘蛛类、食虫蝽类、隐翅甲类天敌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下麦杆及地表杂草上 ,而草蛉类、瓢虫类则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上的麦杆上 ,而且麦田天敌在麦杆 10cm以下栖息数量远大于距地面 10cm以上的数量 ;麦收后 ,麦田的天敌迅速转移至与之相邻的棉田 ,其中 ,瓢虫类和草蛉类等飞行能力较强的天敌首先扩散 ,比蜘蛛等爬行类类天敌先进入棉田 ;麦—棉邻作棉田麦收后的天敌数量是麦收前的 2 5 .7倍 ,而且明显高于棉—棉邻作的棉田天敌数量 ;距离麦田 2 5 ,50 ,75m的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并无明显的差异 ;麦收后则明显呈现出棉田天敌数量距麦田 2 5m >距麦田 50m >距麦田 75m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适宜新疆棉花机采模式的滴灌带最佳布置方式,以‘新陆早61号’为试验品种,研究2种机采滴管方式(一膜两管六行和一膜三管六行)对棉花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膜两管六行的边行棉花生育前期生长缓慢,在出苗率,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均显著低于内行棉花.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边行内行生长差异小,棉田长势均匀.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的产量和效益分别比一膜两管六行处理的棉花高出255 kg/hm2和1500元/hm2.生产上更应该推广一膜三管六行的机采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发展历程,分析现有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分类及技术要求,对我国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冬性和春性四倍体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AABB)、普通小麦(T.aestivum,AABBDD),春性和冬性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及春性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等三种倍性六套材料,分别在每套材料中选取亲本并配成双列杂交以研究倍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冬性倍性材料间一致地表现出单株经济产量具有最高的杂种优势,单株经济产量优势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物产量的优势较高,收获指数一般优势较小。②不同倍性间亲本产量水平与杂种优势幅度表现出不同关系。冬性硬粒小麦产量水平与杂种优势幅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这种相关不显著。③倍性间杂种优势的比较表明普通小麦产量杂种优势略高于硬粒小麦,超亲优势无差异,表明在 AABB 内增加 D 染色体组似乎不会影响杂种优势的幅度。但小黑麦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明显低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似乎在 AABB 或 AABBDD 中增加 R 染色体组降低了杂种优势的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