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克  李顺成  彭琴  吴祥剑 《农技服务》2013,(11):1223-1224
为探究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6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种植,以薏农自种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产量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为30 cm×80 cm进行种植,即4.168 5万穴/hm2为最好,比对照增产达37.41%。其次是以窝行距为60 cm×60 cm进行种植,作地膜复盖,比对照增产达31.65%。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以黔西南州普遍种植的白壳薏苡为材料,设置了追肥水平、窝行距、窝苗数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追肥水平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追肥增加到一定水平时,产量反而下降;(2)不同窝行距、不同窝苗数差异极显著;(3)A3B2C4处理的表现最好,即行窝距80 cm×80 cm、窝苗数6苗、追尿素20 kg/667 m2,需打1042窝/667 m2,基本苗数6252苗/667 m2。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的产量影响明显,因此,应合理密植,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薏农种植密度2.780万穴/hm2为对照,并采用4个不同密度,即2.085、2.780、3.126和4.169万穴/hm2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30 cm×80 cm,即4.169万穴/hm2为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37.36%;其次是窝行距60 cm×80 cm,即2.085万穴/hm2,产量比对照增产16.45%。[结论]试验考察了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翠薏1号、龙薏1号、台湾薏苡3个薏苡品种为材料,研究4种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主效达极显著差异,密度主效无明显差异,品种和密度的互作达极显暑差异;翠薏1号以栽培密度120 cm×25 cm产量最高,龙薏1号以栽培密度120 cm×30 cm产量最高,台湾薏苡以栽培密度120 cm×20 cm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种植方式及栽培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主栽品种兴垦3号(半紧凑型)和江单1号(紧凑型)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常用的5种栽培方式的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栽培方式间的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50cm小垄栽培方式、1465栽培方式、130...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1):44-45
为探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薏苡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米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推广提供理论,采用三种种植方式4个密度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2株、3株、4株),4个密度(2500窝/667m~2、3000窝/667m~2、3500窝/667m2、4000窝/667m~2);以窝栽3株,密度3500窝的栽培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籽用南瓜种植业发展迅猛,怎样种植南瓜才能优质、高产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2003年针对目前生产中应用的几种种植方式进行不同密度种植试验,以确定南瓜最佳种植方式及适宜密度,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试验对缩行距密植方式和缩株距密植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旱地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花生产量差异显著,密度相同时,缩行距密植比缩株距密植增产12.9%;株距相同时,缩行距密植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5.13%。花生产量达3421kg/hm^2时,密度以28.5万株/hm^2为宜,相对应的种植方式为行距35cm、株距10cm。  相似文献   

9.
10.
优化薏苡播种方式,是完善薏苡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提升薏苡种植水平及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探索适宜兴仁地区生产条件且种植效益较高的薏苡播种方式,以贵薏苡1号为试验材料,在兴仁市进行薏苡不同播种方式的种植试验,比较人工点播和人工撒播2种方式的薏苡经济性状、产量及种植效益。结果表明:人工点播的薏苡有效穗数极显著低于人工撒播,但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极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人工撒播;人工点播的薏苡产量较人工撒播显著提高11.15%,但成本较人工撒播高43.72%,使净收益和投产比均较人工撒播低。与人工点播相比,人工撒播可提高薏苡种植净效益和投产比,适宜在薏苡轻简化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有机高粱不同种植方式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裂区试验进行不同种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茅台酒专用有机高粱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种植方式中,单株(1株/穴)的增产效果优于2株/穴和3株/穴;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随密度的增加,高粱产量呈上升趋势,当密度大于9000株/677m2后,呈下降趋势。以单株移栽,每677m2密度9000株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夏播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夏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先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下降,即随密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模式变化。种植密度对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呈一次线性模式下降;对亩穗数、空秆率、穗位高和穗行数影响也较大,呈一次线性模式升高。种植密度对株高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优质迟熟中粳稻"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N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施N量(0~450)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递减,当1hm2施N量≤337.5kg时,基本苗为13.5×106的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增至450kg时,降低基本苗则利于增产。生产收益在施N量(225~337.5)kg/hm2最高,当施N量225kg/hm2时,以基本苗9×106/hm2收益最大,施N量337.5kg/hm2时,以基本苗4.5×106/hm2收益最大。投N效益随施N量增加而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产量及其穗部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夏播玉米的最佳密度为5483株·667 m-2。在本研究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穗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他们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318、PGX-5、PGX-6玉米杂交组合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的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玉米杂交组合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6.3万株/hm2,但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间的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玉米杂交组合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发挥优良玉米品种特性,设置了2个密度水平,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评价。结果表明,增加密度对玉米的生育进程、出苗率、出苗整齐度无影响,对有效穗数、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茎粗及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适度增加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均有一定的增加作用,但不同品种增加密度后增产表现差异较大,仲玉3号、绵单1256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左右,中单901、绵单315稳产丰产性较好,适宜密度的弹性较大,密植可使二者获得更高的产量,协玉901、绵1304、蠡玉16号则需要适度密植。由此说明,合理密植是充分发挥品种特性、促进玉米增产挖潜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毕节地区名优辣椒的种植水平,开展不同栽植密度对金椒1号和黔西泡通椒产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椒1号、黔西泡通椒栽植密度分别为8 596、8 748株/666.67 m2时,最高产量分别可达225.55、248.17 kg/667.67 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晋豆30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豆30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其中,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且与种植密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豆30号产量差异显著;15万~27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2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 680.8 kg/hm2;当密度增加到30万株/hm2,产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育苗方式及种植密度对辣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木(PKM1,印度传统种,非洲种)进行了育苗试验和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苗试验中,1%促根壮苗剂浸种4h出苗率最高为86%,比对照高20%;其次是1%的多菌灵,浸种4h出苗率为80%,比对照高14%。辣木作蔬菜栽培以株行距为1.5m×1.5m种植密度为宜,过稀过密都会影响辣木的产量和产值及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