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毕节特色优质烤烟生产上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氮素营养对3个毕节自育特色烤烟品种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可溶性蛋白和总氮积累量增大,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硝酸还原酶活性(NR)增强,氨气补偿点升高,烟叶氮代谢强度增强。品种间差异显著,毕纳1号的氮素营养物质降解速率较快,其GS活性和NR活性较低,GDH活性较高,氨气补偿点较高,耐肥性较强;黔西1号耐肥性较弱,韭菜坪2号居中。烟叶的氮素运筹是氮素吸收、同化和在再转移能力的表现,其中GS活性起主导作用。毕纳1号、韭菜坪2号和黔西1号的氮代谢相关指标均以6kg/667m2施氮量处理氮代谢较为协调,以毕纳1号耐肥性最强,适合6~7.5kg/667m2肥力条件,黔西1号耐肥性较弱,适合4.5~6kg/667m2的肥力条件,韭菜坪2号居中,适合6kg/667m2的肥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南阳烟区施氮量对烤烟品种GS同工酶及氮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南阳烟区浓香型烤烟品种的适宜施氮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NC71、云烟99、渠首一号)成熟期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同工酶蛋白表达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NC71成熟期GS1、GS2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较低,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较高,具有较低的氮素同化和再利用能力,同时质外体NH+4浓度和氨气挥发量均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成熟期氮效率,施氮量以纯氮52.5~60.0 kg/hm2为宜。云烟99成熟期具有较高的GS1活性,衰老降解的氮素被大量再利用,氨气挥发量也较低,因此叶片总氮含量较高,容易贪青晚熟,施氮量以25~30 kg/hm2最为理想。渠首一号氮效率居于两者之间,适合纯氮40~45 kg/hm2的中等肥力条件。相关性分析表明,GS同工酶活性与叶片氮代谢生理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研究烤烟品种氮代谢特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效率烤烟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氨气挥发量的差异,揭示烟叶品种间氮素转运规律,以期为耐氮肥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气收集装置测定烟叶的氨气挥发量,同时测定了叶片NH4+浓度,总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质外体相关指标。【结果】烟叶氨气挥发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叶龄60 d达到最大,中烟90、K326和NC89分别达到(16.39±1.08)、(9.92±1.04)和(4.56±0.63)μg•m-2•h-1,分别是叶龄40 d氨气挥发量的3.87、2.41和2.56倍,品种间差异显著。氨气挥发量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质外体NH4+浓度和pH、氨气补偿点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著负相关,与叶片NH4+浓度呈二次曲线关系,且相关性极显著,并受总氮降解的间接调控。【结论】不同氮效率品种的氮素再同化和再转移能力存在差异,与烟叶氮素代谢特性有关。烟叶衰老期氮素利用效率低的品种,氮素吸收和再同化能力弱,转移量和氨气挥发量大。烟叶通过质外体挥发氨气,增加了NH4+的转移,减少了氨害的积累,是植物氮素代谢调节的重要方式,可以作为一个评价品种氮效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氮肥对不同烤烟品种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测定了红花大金元(H)和K326(K) 两个烤烟品种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酶(SS)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品种,氮肥的使用在前期提高NR、GS活性,中期提高GDH活性;同时施氮提高前期SPS活性及后期SS活性。同一施氮处理情况下,K326的NR活性和SPS活性在前期高于红大,在碳代谢旺盛时期K326的GDH活性也要高于红大,在后期红大的GS酶活和SS活性高于K326。氮肥对不同品种烟株的氮代谢都起到促进作用;K326在前期利用氮素作用强于红大,后期氮素再利用作用却弱于后者,同时K326和红大在碳代谢过程中碳源向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分配的比例不同。因此在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根据不同品种氮素需求的特点,确保氮肥的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究花生在不同钙素水平下氮代谢特点。[方法]选用606为试验材料,钙素设4个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主要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及各叶片、茎秆和籽仁中蛋白质含量。[结果]施用钙肥不仅提高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NR、GS、GOGAT和GDH活性,而且促进花生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增加籽仁中蛋白质含量。[结论]施钙量为300 kg/hm2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毕节不同烤烟品种在烟叶力学特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依据其差异设置打叶复烤加工的技术参数,提升不同烤烟品种烟叶打叶复烤的加工质量,研究了云烟87、韭菜坪2号、毕纳1号3个毕节主栽品种烤烟烟叶在粘附力、拉力、剪切力、穿透力等力学特性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毕节主栽3个烤烟品种间在烟叶力学特性方面差异不明显;相同品种不同部位间烟叶样品在拉力、剪切力等指标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呈现的趋势为:上部烟叶中部烟叶下部烟叶;云烟87部位间烟叶的穿透力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韭菜坪2号和毕纳1号部位间烟叶的穿透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当归栽培中氮肥的高效化利用,研究了3种覆膜垄作模式下施氮水平对当归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增施氮肥均可以显著增加当归氮代谢酶NR、GS和GDH的活性,促进氮代谢,但过量增施氮肥会抑制氮代谢酶的活性。在全膜双垄沟栽模式下,施氮量192 kg/hm2最有利于提高当归氮代谢强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氮用量及氮磷钾配施比例对晒红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晒红烟品种大叶黄为材料,测定各处理下不同生育期转化酶(INV)、淀粉酶(AM)、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结果表明:在碳代谢的过程中,低氮处理的INV活性主要在烟叶生长中期起作用,增施氮肥可促使其作用时间提前,N∶P2O5在1∶(0.5~1.0)内增施磷肥能增强INV的活性。各处理的AM活性在烟叶生长中期起作用,增施氮肥能促使烟叶成熟期淀粉酶活性减弱。在氮代谢过程中,GS活性主要在生长前期起作用;在烟叶成熟期,中氮水平下GS活性较强。GDH活性主要在生长后期起作用,烟叶成熟期的GDH活性在高氮水平下最强,且在同一氮水平下以中钾水平处理活性较强;晒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在中氮中磷高钾处理下较协调。  相似文献   

9.
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较高,研究花生不同器官中氮代谢酶活性在施氮水平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籽仁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阐述花生氮素代谢的生理特性。【方法】选用生产中普栽品种花育22号和白沙 1016,设置4个氮素水平,测定两品种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主要含氮物质(可溶性蛋白质(Pro)、游离氨基酸(AA))含量及主要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结果】两品种各器官Pro、AA、NRase、GS、GDH活性的变化态势大致相同,但其含量的高低因品种和施氮量不同而变化,各器官中各指标含量均以白沙1016较高;适当提高氮素水平可增加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主要氮代谢酶活性;氮素水平过高虽能提高硝酸还原酶和籽仁蛋白质含量,但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下降;各营养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GS和GDH活性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但与其相应器官中的NRase活性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荚果中Pro与AA和NRase间、GS和GDH、NRase与游离氨基酸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施氮量和品种差异对花生各器官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酶活性有影响,白沙1016对高量氮肥较敏感,花育22号则较适应高氮;增施氮肥通过改变氮素代谢的生理特性改善花生品质。  相似文献   

10.
贵州6个烤烟新品种在四川泸州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烤烟生产合理布局及优良烤烟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主栽品种云烟87为对照,结合不同烤烟品种的农艺性状指标、抗病性、原烟外观质量、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指标,分析了南江3号、毕纳1号、韭菜坪2号、贵烟4号、黔西1号、遵烟6号6个烤烟品种在泸州生态条件下的区域适应性及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南江3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株型高大、有效叶数多、田间长势旺、抗病性强、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效益较高,综合表现较主栽品种云烟87好;其次为毕纳1号、韭菜坪2号和黔西1号综合表现与云烟87相当;遵烟6号表现一般,贵烟4号品种各项指标表现较差.南江3号、韭菜坪2号和毕纳1号可作为优质烤烟补充品种在泸州烟区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11.
席颖  贾国梅  王旭  何立 《湖北农业科学》2016,(16):4113-4116
不同植被类型影响着土壤养分的积累、分布与循环,而土壤氮素是植被生长的重要限制性元素。通过分析宜昌点军区3种植被类型(柏树地、橘树地、菜地)覆盖下土壤氮素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不同植被对土壤氮素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都是柏树地显著大于菜地和橘树地,而菜地和橘树地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土壤矿化氮和微生物氮/全氮的变化顺序是柏树地橘树地菜地。说明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氮有显著的影响,柏树地更有利于土壤氮的积累,氮的有效性也最高,由此认为柏树长期生长有益于土壤氮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施氮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中部雨养农业区春小麦氮肥3 a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氮3 a,第3季春小麦收获时,各处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平均含量较对照极显著增大(除处理N105,施氮105 mg/hm2处理),施氮对不同层次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主要作用在50~80 cm和80~110 cm土层;对0~200 cm和0~11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总累积量及0~200 cm剖面肥料氮在土壤剖面中总残留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连续施氮2 a后第3年不施氮与连续施氮3 a相比,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平均含量、各层次硝态氮含量0、~200 cm和0~11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及0~110 cm土壤剖面累积量占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总量的比例均降低.0~200 cm剖面累积率和残留率除处理N105增加外,其余均下降.硝态氮的残留、累积不仅与施氮量有关而且与氮磷的配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当地常规施氮肥(对照N1)、根外追施硝酸铵(N2)、根外追施硝酸钠(N3)3个处理的根、茎、叶氮积累以及分配规律,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烤烟各器官在生育前期氮积累量不同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收获期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N3处理根、茎、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内氮积累量分别高于N1处理28.98%、12.72%、4.46%、44.73%、7.27%;N2处理根茎分别高于N1处理11.14%、41.92%,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分别低于N1处理18.23%、9.73%、8.99%;N3 处理有利于氮在中上部叶内的分配,N2处理有利于氮在茎和上部叶内的分配。综合分析认为,在前作为玉米的田地上,黑钙土地区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可以满足烤烟对氮素营养的需求,硝酸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In China, the abuse of chemical nitrogen(N) fertilizer results in decreasing N use efficiency(NUE), wasting resources and caus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ereal-legume intercropping is widely used to enhance crop yield and improve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especially in Southwest China. To optimize N utilization and increase grain yield, we conducted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ith single-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s of a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IMS). Three N rates, NN(no nitrogen application), LN(lower N application: 270 kg N ha–1), and CN(conventional N application: 330 kg N ha–1), and three topdressing distances of LN(LND), e.g., 15 cm(LND1), 30 cm(LND2) and 45 cm(LND3) from maize rows were evaluated. At the beginning seed stage(R5), the leghemoglobin content and nitrogenase activity of LND3 were 1.86 mg plant–1 and 0.14 m L h–1 plant–1, and those of LND1 and LND2 were increased by 31.4 and 24.5%, 6.4 and 32.9% compared with LND3, respectively. The ureide content and N accumulation of soybean organs in LND1 and LND2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ND3. The N uptake, NUE and N agronomy efficiency(NAE) of IMS under CN were 308.3 kg ha–1, 28.5%, and 5.7 kg grain kg–1 N, respectively; however, those of L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2.4, 72.5, and 51.6% compared with CN, respectively. The total yield in LND1 and LND2 was increased by 12.3 and 8.3% compared with CN, respectively. Tho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N with distances of 15–30 cm from the topdressing strip to the maize row was optimal in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Lower N input with an optimized fertilization location for IMS increased N fixation and N use efficiency without decreasing grain yield.  相似文献   

15.
温室网纹甜瓜临界氮浓度和氮营养指数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精准的氮营养诊断和指导生产,研究通过4个不同氮素水平处理的温室网纹甜瓜基质栽培试验,构建了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推导得到了氮素吸收和氮营养指数模型。结果表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N_c=4.235DW~(-0.353)_(max))揭示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氮浓度值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0.814,同时得到最高和最低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分别为R~2=0.808、R~2=0.810;氮素吸收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对网纹甜瓜营养诊断结果基本一致,植株适宜的氮素施用量为始瓜期前4.1g/株,之后1.3~2.7g/株。本研究提出的临界氮浓度、氮素吸收和氮营养指数模型,相较于传统的经验方法更具有机理性,可为温室网纹甜瓜的氮肥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低氮处理研究盆栽种植大豆、棉花、玉米和高粱对土壤有效氮构成和氮肥转化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不同类型作物的氮肥合理利用及其利用率的提高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与施氮肥不种植作物(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53.48%、51.54%、33.10%、55.03%,并影响有效氮构成。其中,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85.41%、83.09%、70.89%、83.35%,水解有机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41、1.53、2.11、1.28倍;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无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降低68.61%、65.09%、56.47%、63.00%,水解有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增加4.18、4.21、3.66、4.08倍。与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铵态氮肥转化率分别显著提高93.66%、38.19%、32.58%、38.31%,以种大豆增幅最高;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铵态氮肥硝化率都变为负值,以种大豆降幅最大。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2.01%、28.31%、24.16%、28.40%,以种大豆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综上,作物生长通过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对土壤环境的改变,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并促进土壤水解有机氮的形成,从而影响土壤有效氮的构成和施入土壤氮的转化利用。豆类作物较非豆类作物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能力强,对土壤铵态氮的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对植株生长、抗逆性、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其作用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发现硝态氮(NO3--N)可促进植株根系伸长及植株对阳离子的吸收;铵态氮(NH4+-N)可缓解盐胁迫及活性氧对植株的伤害,还能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但单一施NH+4-N易造成NH+4毒害,如细胞酸度增加、活性氧伤害、细胞壁木质化等。此外,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业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施氮后蚯蚓对植物吸氮及微生物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尿素施用后蚯蚓对植物吸氮量及微生物固氮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为试验材料,对比有、无蚯蚓作用下15N标记的尿素施入后植物氮素含量的差异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培养结束后对植物进行取样测定,发现不同处理间植株氮含量并无显著差异,但接种蚯蚓的处理增加了植株生物量,进而导致蚯蚓作用下的植株总吸氮量提高了约30.8%。从分配比例上看,接种蚯蚓显著增加了植物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却显著降低了植物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两处理的全氮(TN)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土壤中来源于肥料的氮却随着培养的进行逐渐降低,且接种蚯蚓使其下降速度更快。微生物生物量氮(M BN)先下降后上升,且接种蚯蚓处理的MBN含量在试验初期(第5d)与试验末期(第30d)较高,但MBN中固定的肥料氮含量始终低于不接种蚯蚓的对照处理。试验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 ON)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与MBN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处理的铵态氮(N H4+-N)含量降低,硝态氮(N O-3-N)含量则差异不显著。综上,蚯蚓可通过调节微生物生物量形成氮素缓冲库,从而促进植株对土壤氮而非尿素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是剑湖广泛分布的沉水植物,对不同采样点不同生长季节金鱼藻体内的总氮、硝态氮和氨态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环境中的氮源直接影响金鱼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在污染严重的永丰河入湖口,金鱼藻体内的总氮和氨态氮含量较高.在污染相对较小的格美江入湖口,金鱼藻体内的硝态氮含量较高,环境中高浓度的氨态氮会抑制金鱼藻对硝态氮的吸收利用.金鱼藻体内氮素水平随季节变化明显,3~5月金鱼藻体内不同形态氮含量均高于7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小试试验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会出现氨氮累积现象,BACF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BAC柱强;臭氧化工艺对亚硝酸盐氮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当反应器中亚硝化杆菌和硝化杆菌生长成熟后,炭滤柱出水中均未检出亚硝酸盐氟;2种工艺对总氯的去除率均在10%以内,但O3-BACF工艺去除氮的效率稍高于O3-BAC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