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应用斯氏线虫3个种的5个品系,对越冬沟眶象幼虫进行侵染力比较,结果表明,施线虫后8天,芜菁夜蛾线虫A24品系和Beijing品系,可使在土壤内的幼虫死亡率分别达100%和90%,14天后Beijing品系的致死率亦达100%,其它3个品系均达90%左右;在土壤含水量为10~20%范围内,幼虫死亡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递增,施线虫后5天,含水量20%的处理,幼虫死亡率达70%,而10~15%含水量中,死亡率为45~50%;线虫对沟眶象成虫的致死率很低仅15%。对为害臭椿树的沟眶象幼虫,用A24和Beijing品系进行防治,效果分别为77.3%和70.0%。  相似文献   

2.
芜菁夜蛾线虫对小木蠹蛾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3.
芜菁夜蛾线虫对小木蠹蛾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室内试验结果证明:芜菁夜蛾线虫的5个品系Agriotos、All、Mexican、NC 116、Florida对蛀干害虫小木蠹蛾幼虫有很高的侵染力;但不侵染蛹。用Agriotos品系作试验,剂量和温度影响小木蠹蛾的死亡率和致死速度。当剂量大于25条线虫/木蠹蛾幼虫时,死亡率可达92%以上,同一剂量对一年、二年生幼虫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在15-30℃的范围内,线虫均能侵染和杀死寄主,但30℃不能在寄主尸体内繁殖。25℃为线虫浸染的最适宜温度,寄主死亡率最高,死亡速度也最快。一头5龄和7龄木蠹蛾幼虫能繁殖侵染期线虫16万和48万头。在10℃低温中,线虫不能侵染寄主,但并不死亡,当移入适宜的温度后,能迅速恢复活动。在35℃高温中,线虫则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4.
检疫性枝干害虫臭椿沟眶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臭椿沟眶象是专门为害臭椿的一种枝干害虫,在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青海省将该虫定为省内补充检疫对象;随着外省(区)苗木的大量调入,其已传入民和县,对臭椿的生长影响很大.为了便于检疫和开展防治,本文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检疫、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6.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0在北京和河北阜城进行了室内和田间应用线虫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用4个种10个品系线虫测定的结果,以芜菁夜蛾线虫Agriotos对玉米螟的致病力最强。Agriotos线虫对玉米螟的致死率随玉米螟龄期的增加而提高,对2龄和5龄初玉米螟的LD50分别为47±2条/头和9±3条/头。线虫施入玉米心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数量逐渐减少,但14天后仍能回收到一定量的线虫。施线虫10天后引入玉米螟,死亡率仍到56.7%,说明线虫侵染力没有丧失。1989年用2000条/株的线虫剂量田间防治夏玉米上玉米螟,6天后死亡率达90.5%,1990年用同一剂量防治夏玉米上玉米螟死亡率为80.4%。  相似文献   

7.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小木蠹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石家庄和天津两城市,施用芜菁夜蛾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agriotos Filitjev防治小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经防治的树计1.4万棵,用塑料洗涤瓶将线虫悬液(1000条/ml)从最上端虫孔注入,每树约注200ml。线虫注入虫道后,有大量木蠹蛾幼虫感病爬出树干外死亡。死亡率达96.8%,活幼虫孔减退率为94.2%。大面积用线虫防治小木蠹蛾的显著效果说明,芜菁夜蛾线虫防治小木蠹蛾可应用于生产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意杨桑天牛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芜菁夜蛾线虫在防治桃小食心虫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agrotes防治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的研究表明,线虫寄生桃小的温湿度范围:温度20℃-35℃,土壤含水量7%-15%,以温度25-30℃,含水量10%左右致死速度最快。此特性与桃小越冬幼虫出土所需求的条件相一致,肯定了应用线虫防治桃小在出土期为宜,线虫的施用量为每m^260-80万头,持续  相似文献   

10.
谢汝创  蓝华生 《昆虫天敌》1996,18(2):71-73,63
本文报道了小卷蛾线虫S. carpocapsae A24侵染期带鞘和已脱鞘线虫侵染力的比较测定结果。实验表明:带鞘线虫无论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或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幼虫,其侵染力均显著优于已脱鞘线虫。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芜菁夜蛾线虫对梨象鼻虫幼虫具有很高的侵染力,采用沙埋法滴入线虫,3天后幼虫全部死亡,并在其尸体内大量繁殖,平均每虫尸可繁殖侵染期线虫1.6万条,试验证明这些线虫能继续侵染梨象鼻虫幼虫。花盆试验,每平方米喷洒60和120万条线虫,4周后害虫致死率达87~92%;田间试验,每平方米喷洒60和80万条线虫,杀虫效果可达80.3~82.9%。  相似文献   

12.
斯氏线虫CB—2y品系对李实蜂侵染力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奇志 《植物保护》1993,19(2):26-27
  相似文献   

13.
14.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芜菁夜蛾线虫北京品系与亚洲玉米螟幼虫接触时间,对玉米螟死亡率和死亡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与玉米螟接触时间在0.5、1、2小时内,玉米螟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为35.3、50.7和61%。4小时以上各处理玉米螟死亡率均达92%以上,差异不明显。线虫与玉米螟接触0.5、8和12小时,其寄主体内进入的线虫数分别为1.2、7.9和23.8~28.3条/虫。玉米螟幼虫的死亡速度也随进人体内线虫数增多而加快,进入一条线虫的寄主在48~96小时内死亡,2~5条线虫的72小时内死亡,6~30条的48小时死亡,31条以上的24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15.
异小杆线虫D1对迟眼蕈蚊侵染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6.
异小杆线虫D_1对迟眼蕈蚊侵染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6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危害韭菜的迟眼(?)蚊的侵染力,以Heoerorhabditissp.D_1的侵染力为最高。室内试验表明,当沙土中D_1线虫与裸露的迟眼(?)蚊幼虫的比为15:1时,幼虫死亡率可达81.8%.盆栽试验中益害比为38:1时,由于该幼虫大部分在韭菜茎内为害,寄生率仅35.1%,但对茎外的蛹寄生率可达82.7%.  相似文献   

17.
从哈尔滨当地土壤中分离出2个斯氏线虫品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这2种斯氏线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明确这2种哈尔滨斯氏线虫分别是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和拟双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其扩增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913和1000 bp。关于海滨斯氏线虫的共生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进而对其共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扩增核糖体16S rDNA片段,确定海滨斯氏线虫携带的共生菌为伯氏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其扩增片段大小为1388 bp;拟双角斯氏线虫携带的共生菌为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其扩增片段大小为1517 bp。为了验证海滨斯氏线虫及拟双角斯氏线虫在高寒地区的活力,在低温条件下对大蜡螟的侵染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条件下侵染144 h,4种线虫处理的大蜡螟幼虫均未死亡;10℃条件下,海滨斯氏线虫表现出明显较高的侵染力,在处理96 h大蜡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5.83%,其他3个处理校正死亡率都为0;15℃条件下,拟双角斯氏线虫表现出明显较高的侵染力,在处理72 h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为89.17%,海滨斯氏线虫在处理72 h大蜡螟未出现死亡,处理96 h开始出现死亡,且校正死亡率为87.5%,而拟双角斯氏线虫在处理96 h后校正死亡率为96.67%,拟双角斯氏线虫表现出较高的侵染力显著高于其他2种处理,但与海滨斯氏线虫相比,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接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接种密度对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番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8~30 ℃是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番茄的最适温度。随着温度的下降,其侵染能力明显降低。当象耳豆根结线虫2龄幼虫接种密度大于10条/100 cm3土壤时,番茄的生长会受到显著的抑制,随着线虫接种密度的增加,根结指数显著增加、线虫对番茄的危害也逐渐加重。研究结果将为广东省蔬菜产区制定象耳豆根结线虫防治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24孔培养板研究不同营养水平、pH值、温度和卵密度对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inger溶液中,无论卵密度高低,卵或初孵幼虫均很快死亡;在10%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条件下线虫的发育停滞在二龄阶段;20%~100%的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下,侵染期幼虫的形成比率同营养水平呈负相关,与线虫卵密度呈正相关;适宜线虫向发育期三龄幼虫发育的pH值为7~8,温度为20~25℃,高于或低于此pH值或温度范围均可促使侵染期幼虫的形成;夜蛾斯氏线虫在pH值小于5或温度高于30℃条件下会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土壤质地对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发生危害的影响,分别测试了6种土壤质地中禾谷孢囊线虫的侵染、发育及其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在整个小麦生长季,不同土质中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J2)的种群变化趋势一致。冬前土壤中少量线虫孵化,11月下旬各种土质中J2种群密度达到10.8~14.2条/100 mL土壤;4月初为J2发生高峰期,其种群密度为54.6~77.1条/100 mL土壤,且土壤中含壤土比例越高J2数量越大;J2在壤土与砂土比为6:1和1:0土壤中侵入根系的数量最多,单株根系J2数量为672.7~685.0条,且土壤中砂土比例越大J2侵入数量越少,相应地根系内3龄幼虫和形成的孢囊数量也越少;不同土质中不同时期孢囊内虫口减退率不同,但在生长季末不同土质中孢囊内虫口总减退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土质对孢囊内虫口减退率无影响,土质沙性越大越不利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