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周期对荔蝽卵平腹小蜂日产卵量及后代性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用柞蚕剖腹卵为寄主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85%、光照强度500lx条件下研究不同光周期(0L:24D、6L:18D、12L:12D、18L:6D和24L:0D)对荔蝽卵平腹小蜂日产卵量及后代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光周期处理之间,平腹小蜂日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无光照条件下也可以正常产卵,除24L:0D外其它4个处理,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产卵数有显著差异,而且在5L:18D、12L:12D和18L:6D3个处理中均以上午6:00~12:00期间的产卵数最多,分别占全天总产卵量的53.3%、50.8%和38.0%。5个光周期处理的平腹小蜂后代雌性比有显著的差异,在6L:18D光照条件下后代雌性比最高,其次是0L:24D、12L:12D和18L:6D,而24L:0D即全光照条件下雌性比最低。各个处理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后代雌性比均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平腹小蜂滞育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腹小蜂是果树蝽类害虫的优势天敌,对重要果树蝽类害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商品化生产的平腹小蜂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果树蝽类害虫的生物防治。为精确控制平腹小蜂的羽化时间和提高防控效果,本文对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龄期平腹小蜂的滞育诱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平腹小蜂的滞育虫态为预蛹,从卵期开始至预蛹前期,对其进行低温和短光照刺激均可以诱导其进入滞育。短光照(6L:18D),17℃条件下,处于卵期、1~2龄期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发育至预蛹期,滞育率分别为76.37%、81.51%和60.28%,其中卵期开始诱导和1~2龄开始诱导的处理之间,滞育率无显著性差异,且卵期处理组和1~2龄处理组的滞育率显著高于2~3龄处理组的滞育率;短光照条件下,当温度降低到11℃和14℃,对1~2龄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诱导滞育,滞育率显著下降到20%以下。综合而言,短光照条件下,温度在诱导平腹小蜂进入滞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龄期平腹小蜂在17 ℃持续处理后,预蛹的滞育率不同。在本研究中,17℃结合短光照,对卵期和1~2龄期的平腹小蜂进行诱导,可获得较高的滞育率。  相似文献   

3.
卵寄生蜂对荔枝蝽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荔枝蝽卵块的标记调查,在综防园中采集到荔枝蝽的两种卵寄生蜂——平腹小蜂和跳小蜂。在荔枝蝽产卵的中、后期,两种寄生蜂对荔枝蝽卵总寄生率达41.9%~47.1%,其中平腹小蜂寄生16.7%~18.4%,跳小蜂寄生23.5%~30.4%。在化防园中仅采集到平腹小蜂,且其寄生率相当低,只有0.9%~2.8%。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滞育解除的环境影响因子,于室内对不同光周期(10 L∶14 D和16 L∶8 D)、不同温度(17、24和27℃)及10℃低温刺激下日本平腹小蜂滞育解除率和滞育解除历期进行对比,并在广州市田间对越冬代日本平腹小蜂自然羽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均可以解除日本平腹小蜂滞育,但是相对于低温短光照,高温长光照的滞育解除率更高,滞育解除历期更短,其中温度27℃、光周期16 L∶8 D条件下日本平腹小蜂的滞育解除率最高,滞育解除历期最短,分别为98.09%和22.95 d。低温刺激不是日本平腹小蜂滞育解除的必需条件,10℃下储存时间越长,滞育解除历期越短。日本平腹小蜂在田间以老熟幼虫越冬,当月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缓慢羽化,在广州市的越冬时间长达4.5~7.0个月。表明日本平腹小蜂滞育解除最适宜的条件为温度27℃和光周期16 L∶8 D。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温度(28±1)℃,相对湿度(7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光周期对西花蓟马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的繁殖力最适光照强度不同。西花蓟马在10 000 lx时孤雌生殖的产卵量最高,两性生殖的最高产卵量则出现在20 000 lx时。初步明确了光照条件对西花蓟马的繁殖方式有明显影响。孤雌生殖状态下,光周期对西花蓟马总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在所有光周期下24 h均无明显产卵高峰;光照时段单位时间产卵量在光周期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黑暗时段单位时间产卵量在光周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L//D=16h//8h时最多,L//D=12h//12h时最少;L//D=12h//12h时,光照时段单位时间产卵量显著高于黑暗时段。其他两个光周期下光照时段和黑暗时段单位时间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两性生殖状态下,光周期对西花蓟马产卵总量影响显著。L//D=12h//12h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光周期;光周期为L//D=12h//12h时,光照时段10∶00-12∶00时有一个明显的产卵高峰,其他两个光周期均无明显产卵峰值。光照时段单位时间产卵量在光周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L//D=12h//12h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光周期。但黑暗时段单位时间产卵量在光周期之间无显著差异。所有光周期下光照时段与黑暗时段单位时间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东方平腹小蜂Anastatus orientalis是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一种卵期寄生蜂,明确不同光温条件下成虫活动行为的日节律,可为改进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低温短日照、标准条件和高温长日照3种光温条件下,采用群集饲养的方法,分别对东方平腹小蜂成虫的取食、寄主搜索、静息、寄主检测和产卵5种活动行为的日节律进行了连续5d的定时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饲养条件下东方平腹小蜂成虫的5种活动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静息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寄主检测行为占比最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光期时间的延长,取食和寄主搜索活动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而静息、寄主检测和产卵行为则逐渐减少。光期下成虫的取食、寄主搜索、寄主检测和产卵行为的频率均高于暗期,而静息行为显著低于暗期。此外,成蜂各种行为发生频率也受日龄影响,即随着日龄的增加,寄主搜索的频率逐渐下降,静息行为逐渐上升;取食、寄主检测和产卵行为的频率均在2~3日龄较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饲养条件对东方平腹小蜂成虫活动行为的日节律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日龄成虫的日行为节律也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英华  叶保华 《植物检疫》1997,11(3):160-162
应用溴甲烷熏蒸剂对豆类中所携带的灰豆象Calosobruchusphaseoli(Chevrolate)进行检疫熏蒸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灰豆象对溴甲烷熏蒸剂耐药性较低。几种虫态相比之下,卵耐药性最低,蛹耐药性最强,而幼虫耐药性程度居于二者之间。在熏蒸处理平均温度为18℃以下较低温度条件下熏蒸,卵和幼虫10mg/L,10h;蛹15mg/L、10h、10mg/L,24h,其各虫态校正死亡率均可达100%。在熏蒸处理平均温度为26.5℃以上较高温度条件下熏蒸,卵5mg/L,10h、3mg/L,24h;幼虫5mg/L,24h及10mg/L,10h;蛹15mg/L,10h或10mg/L,24h,以上各虫态校正死亡率也均可达100%。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日本平腹小蜂对点蜂缘蝽的控害能力,采用系统观测法测定了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寿命。在设置寄主点蜂缘蝽卵密度为1、5、10、15粒和20粒的条件下,研究了日本平腹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日本平腹小蜂从卵到成蜂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0.78 d,雌蜂平均寿命为31.36 d,平均产卵15.65粒。在试验测定的5个寄主密度梯度下,日本平腹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Ⅲ模型,其方程为Na=11.30exp(-7.99/N)。其理论最高寄生量为11.30粒,最佳寻找密度为7.99粒。  相似文献   

9.
用体外培育法测定敌百虫对荔蝽平腹小蜂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玲  许雄 《昆虫天敌》1989,11(1):10-11
荔蝽平腹小蜂是荔枝蝽蟓卵的一种重要寄生蜂。许雄等(1988)用柞蚕卵作此寄生蜂的寄主,测定了敌百虫对其不同发育期的毒性。但由于荔蝽舂平腹小蜂的卵期至蛹期都是在寄主卵内渡过的,故实际穿透过柞蚕卵壳作用于平腹小蜂的敌百虫量就难以估算。本文作者以人工寄主卵培育(体外培育)平腹小蜂的方法,测定了荔蝽平腹小蜂对敌百虫的耐药力。  相似文献   

10.
荔蝽卵平腹小蜂对荔枝蝽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0年至2001年在广西北流进行了释放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的田间试验,第1年放蜂2次,荔蝽卵平腹小蜂寄生率为82.5%,第2年在放蜂量减少一半的情况下,荔蝽卵平腹小蜂寄生率为48.3%,自然天敌荔蝽卵跳小蜂寄生率2a分别为11.8%和22.5%,处理区的残存荔枝蝽若虫2a均为2头/株,而对照区的残存荔枝蝽若虫第1年为29头/株,第2年达90头/株。试验显示:处理区荔枝蝽若虫数量显著降低,荔蝽卵平腹小蜂能有效地控制荔枝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荔蝽卵跳小蜂对荔枝蝽卵寄生情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荔蝽卵跳小蜂是荔枝蝽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南宁市郊,5月至6月上旬荔枝,龙眼园中荔蝽卵被寄生可高达83.18%,室内测定,每头雌蜂平均能寄生蝽卵8.8 ̄22粒,该蜂可行孤雌生殖,但后代均为雄性,在温度20 ̄24.5℃条件下,此蜂可寄生1 ̄8d卵龄的蝽卵,对蝽卵胚胎杀伤力较强,对蝽卵胚胎杀伤力较强,甚至蝽卵胚胎发育完全期还能寄生。  相似文献   

12.
美丽青背姬小蜂寄生和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是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天敌,在美洲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寄生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青背姬小蜂主要将卵产于寄主幼虫的腹部,1头寄主幼虫体内可产1-5粒卵,但只有1粒卵能完成发育成为成蜂;不同温度下,雌蜂的繁殖能力不同,其中雌蜂在23℃时有最大的产卵量和最高的致死寄主个体数;提供10%的蜂蜜水可以显著提高雌蜂对寄主的寄生数、产卵量、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美丽青背姬小蜂也能进行产雄孤雌生殖;营孤雌生殖的雌蜂与有性生殖的雌蜂在寿命、寄生寄主数、产卵数、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顺珍  古德祥 《昆虫天敌》1993,15(4):151-154
印巴黄蚜小蜂Aphytis melinus DeBach在茶和工本圆蚧Abgrallaspis cyanophylli(Signoret)雌成蚧不同时期的产仔蜂蜂总数、寄生介壳虫数和平均每蚧寄生子蜂数以卵成熟期寄主居首位;产卵和出爬虫寄主居次;发育早期雌成蚧居三;产生的寄生蜂子代雌性比率排列顺序与此相反。在二龄蚧虫,被寄行数量少,子代均为雄蜂。羽化4、12、24和48小时后的印巴黄蚜小蜂分别在卵成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滞育的遗传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自北京和湖北省武穴市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在24℃,12:12(L:D)光周期下的滞育充分别为80.32%和53.00%对北京群的滞育性和武穴种群的滞育不敏感性分别进行5代和14代选育,北京种群(B)的滞育反应无明显变化,而武穴种群(W)则稳定在20%~30%之间,表明武穴种群存在较大的遗传异质性,对二者的杂交试验显示,显性系数DWB和DBW分别为-0.2  相似文献   

15.
油松无性系种子园花粉浓度及飞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万家沟油松无性系种子园已达盛果期,为了不断改良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1995、1996连续两年进行花粉浓度及飞散规律的观测。结果表明:园内雄球花通常于5月中旬开始散粉,花期持续5-12天。花粉浓度的时空变化及传播距离主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子的影响,一天内花粉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12-18时,0-8m范围内花粉浓度呈双峰曲线变化,并以6m处花粉浓度最大,占总接收量的48%;主风方向接收量占15-24%。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平腹小蜂是荔枝蝽卵的寄生蜂,我们发现蓖麻蚕卵是这种寄生蜂室内繁殖的优良寄主。平腹小蜂在繁殖利用上有下列优点:(1)世代历期不长,便于大量繁殖。在30℃温度条件下,胚胎及胚后发育的十五天;(2)成虫寿命长,常温下,雌蜂寿命约一个月;雄蜂约七、八天。雌蜂寿命丧,产卵期也长,在田间发生作用的时间也长;(3)雌蜂羽化交尾以后,不必重复交尾,即可继续产受精卵;(4)在广州地区平腹小蜂可以以幼虫过冬,翌春羽化,根据这个特性,可在晚秋大量繁殖,来春应用。蓖麻蚕卵冷藏于0—5℃温度下经60天,仍可供繁殖之用。平腹小蜂的老熟幼虫冷藏于0—5℃温度下,经112天,仍有95%可化为成虫。这些现象,都有利于大量繁殖及蜂量的累积。1961年春季放蜂治蝽试验的结果:每株5—8公尺高的荔技树,放雌蜂约一百头,十天后,荔蝽卵寄生率提高到89.5%;而对照区的寄生率只有32.9%。初步认为平腹小蜂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试了不同温度(22℃、25℃、28℃)和不同光周期(LD11:13,LD12:12,...,LD15:9)对甜菜夜蛾发育历期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甜菜夜蛾卵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呈下降趋势,温度对卵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有显著影响(P=0.000)。随着温度升高,每雌产卵量呈上升趋势,温度对每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P=0.004);随着温度升高,雌虫寿命呈下降趋势,温度对雌虫寿命有显著影响(P=0.001);雄虫寿命也呈下降趋势,但温度对雄虫寿命没有显著影响(P=0.289)。在22℃、25℃、28℃条件下,在所有的光周期下,甜菜夜蛾滞育率都为0,没有光周期反应。在22℃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蛹期存在显著差异(P=0.002,P=0.011),蛹重没有显著差异(P=0.171);在25℃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无显著差异(P=0.973,P=0.069,P=0.862);在28℃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没有显著差异(P=0.207),蛹期、蛹重存在显著差异(P=0.000,P=0.006)。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在35℃、40℃、45℃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用磷化氢和二氧化碳对玉米象和米象进行混合熏蒸。研究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碳浓度为5%,碳化氢浓度在0.07mg/L、0.14mg/L、0.21mg/L时,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缩短害虫死亡时间。在45℃时,磷化氢在0.14mg/L以上,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在12-24h之内能有效杀死受试玉米象和米象成虫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于防治荔枝蝽象的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在繁蜂过程中往往因寄主卵种类不同,贮存时间的长短而造成性比的极大差异。作者(1981)报导了寄主卵的大小及寄主卵胚胎发育期的不同与子代蜂性比成正相关。为探讨寄主卵的营养与性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用了三种对平腹小蜂性比影响较大的寄主卵测定其卵浆水分,灰分,脂肪,蛋  相似文献   

20.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控制稻飞虱种群暴发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高温是制约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35℃高温驯化获得的稻虱缨小蜂耐热品系(NR品系)的生防潜力,对不同温度下该品系的发育历期、有效积温、寄主卵选择、产卵量以及极端高温胁迫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与未经高温驯化的稻虱缨小蜂品系(HZ品系)相比,20℃时,NR品系雄蜂的发育速率显著高于HZ品系,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卵-幼虫中期和蛹期的发育时间明显缩短。NR品系在高温下能维持正常的产卵能力,35℃下NR品系产卵量仍能达到18.80粒/雌。NR品系有更强的耐极端温度的能力,50℃下NR品系雄蜂的热击倒时间为15.19 min,比HZ品系雄蜂长3.03 min。补充不同营养对NR品系的产卵量存在影响,35℃条件下补充10%蔗糖既能延长其寿命,也能提高产卵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驯化得到的稻虱缨小蜂品系在35℃高温环境中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寄生能力,具备适应稻田夏季高温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