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方惠兰  童普元 《昆虫天敌》1992,14(3):126-129
通过连续8年的研究证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松毛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松林中人为释放该蜂以后,对松毛虫卵的寄生率最高可达89.8%,大大超过未放蜂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逐渐减弱而没有持续效能,该蜂在提高森林对害虫自控能力方面有一定利用价值,但只能起生物农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松毛虫赤眼蜂种群间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8个省(市)的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中采到的8个松毛虫赤眼蜂种群,经米蛾卵饲养后,亲代及子代均用于形态学观察,这8个种群的雄外生殖器构造相当一致,但根雄虫触角棒节上刚毛的相对长度可以分成3组。表现出有明显的种群地理分化,位于较高纬度的北就和内蒙古种群属长毛组,触角棒节上刚毛相对较长;位于较低纬度的湖南和云南种群属短毛组;来自吉林,山东,浙江和广西的4个种群属中  相似文献   

4.
小兴安岭落叶松毛虫卵寄生蜂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落叶松毛虫卵3292粒,通过室内饲养,发现3种寄生蜂。对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落叶松毛虫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每卵出蜂数、雌雄性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寄生率分别为56.23%、35.66%、0.49%、总寄生率达92.38%;一粒寄主卵通常只育出1头宽缘金小蜂,育出松毛虫黑卵蜂平均为8头,最多13头,最少4头;宽缘金小蜂和黑卵蜂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63:1和1.47:1。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大腿小蜂寄生马尾松毛虫蛹,该蜂为湖南(长沙)一年自然繁殖5个世代。当平均温度25.5℃时完成一世代需41天,31.2℃时需22天。单雄平均产卵99.7粒,最高可达242粒。成蜂寿命在喂食的情况下,雌蜂平均37.4天,雄蜂25天。未经交尾的雌蜂下代均为雄蜂。室内可用柞蚕、樗蚕、油茶枯叶蛾、樟蚕、栎黄枯叶蛾等虫蛹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放蜂密度对松毛虫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放蜂密度分别于7月30日和8月10日两次放蜂防治松毛虫,第二次放蜂后10d分别调查卵寄生率和虫口密度。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块剂50、60、70块/667m2三种放蜂密度防治松毛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卵寄生率分别为78.8%、75.3%、90.1%,虫口防效达89.1%、84.6%9、1.6%。从经济成本预算,每亩放蜂50块,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记述了松毛虫病毒的主要种类,对松毛虫病毒的应用、交叉感染及其分子特性(基因组序列结构、功能及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目前松毛虫CPV的应用较其它各类病毒广泛,并在控制松毛虫类害虫上发挥了很好的控制和生态作用,大量松毛虫病毒的交叉感染研究为寻找其替代寄主做出了很大贡献;该类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构、功能及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的深入研究为筛选和改良毒力强、稳定性好的毒株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还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松毛虫病原防治害虫取得的成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就我国利用松毛虫病毒防治该类害虫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性比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柞蚕卵作室内繁殖松毛虫赤眼蜂的代寄主进行有关影响该蜂性此因子测定。试验在雌蜂不同年龄、寄主卵量、和雌蜂密度等三方面进行。结果表明,一粒柞蚕卵被超过4头雌蜂寄生时,产卵量多,未能完成发育子代数亦增加,而羽化率低,子代雌蜂比例下降。说明过少的寄主卵,复寄生机会增多,成蜂性比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榆树县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9年,经157万亩大面积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冶玉米螟的结果表明,当玉米田间螟卵发生初期和盛前期,以每亩1.1~1.5万头,分两次放蜂,卵粒寄生率为58.1~79.4%。放蜂区比未放蜂的对照区可降低被害株率41~64.4%,平均百株螟虫可减退66.6~85.9%,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每亩可挽回损失34.7公斤,经济效益显著。现已列为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带防冶玉米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寄生天敌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5年,对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卵、幼虫和蛹期的天敌进行调查,经鉴定寄生性天敌36种。卵期以松毛虫卵跳小蜂寄生率最高,平均为1.54%;幼虫期以松毛虫狭颊寄蝇寄生率最高,1984年平均为4.36%,1985年为1.2%;蛹期寄蝇类寄生率平均为9.1%,以松毛虫狭颊寄蝇为主;寄生蜂寄生率平均为0.68%,以喜玛拉雅聚瘤姬蜂为主。  相似文献   

13.
韦林 《广西植保》1989,(3):33-35
马尾松毛虫是我区松树的大害虫。过去尽管积极防治,但措施不当,松毛虫为害仍然未能控制。综合防治是目前较理想的防治措施,但其做法尚未见系统报道。作者从回顾我区的防治实践和参考国内外文献,根据区情及林业生产现状,就松毛虫综合防治的理论与途径;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放蜂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年在辽宁省西丰县、岫岩县等老放蜂区和新民县新放蜂区,进行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的示范试验。结果证明,由放蜂量1~1.5万头,可以代替过去推广的亩放蜂量2~3万头。用低蜂量示范试验进一步证明,亩放蜂量1万头,在玉米螟中等偏重的发生年份,也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8个省(市)的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中采到的8个松毛虫赤眼蜂种群,经米蛾卵饲养后,亲代及子代均用于形态学观察。这8个种群的雄外生殖器构造相当一致,但根据雄虫触角棒节上刚毛的相对长度可以分成3组。表现出有明显的种群地理分化。位于较高纬度的北京和内蒙古种群属长毛组、触角棒节上刚毛相对较长;位于较低纬度的湖南和云南种群属短毛组;来自吉林、山东、浙江和广西的4个种群属中毛组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北纬22~43度,来自5种不同松毛虫的10个松毛虫赤眼蜂种群进行了杂交和回交试验,应用方差分析对杂交和回交的亲本生殖力、子代性比、子代蛹期死亡率进行分析。未发现有生殖上的隔离。鉴于供试种群有一定的代表性,初步认为中国境内寄生松毛虫的松毛虫赤眼蜂各地种群仍保持高度的生殖亲和性,尚未发生生殖上的隔离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余杭县捕食马尾松毛虫蜘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应用雌蜂对寄主卵的接受率作为指标,对采自我国北纬22~43度,5种松毛虫的6个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在米蛾卵上的避免过寄生能力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各种群的雌蜂对自身、同种群其他个体及其他种群已寄生过的卵都能很准确地予以辨别,各种群间避免过寄生的能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