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聊城市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本文分析了聊城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配套技术及推广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
玉米保护性耕作综合配套技术是集作物高产栽培、化学除草、土壤培肥和建立土壤水库、旱作节水为一体,在传统耕法(现行耕法)基础上大跨步发展创新的一项新型实用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土壤失墒严重、降水利用率低等问题,改善土地用养失衡、耕层变浅等矛盾,减少田间作业环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土壤温度、土壤呼吸、土壤保水量等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前人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分布特点、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分析,为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保持和改善土壤结构,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地表径流损失,减少土壤表面的无效蒸发;对土壤具有"降温",和"增温"的双重效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歧最多,研究者在不同作物及不同研究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不同.目前生产中保护性耕作仍存在低温、杂草防治难、播种质量不易保证、耕层变浅、犁底层明显上升、播种机具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保护性耕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常规耕作和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秸秆分解率及产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39%、14.52%、8.33%,蔗糖酶活性比常规低32.82%,表层、全耕层、深层秸秆粗分解率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1.71%、4.96%和9.10%,最终产量比常规耕作提高21.34%.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概述了覆盖耕作、少耕、免耕和轮耕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认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合适的施肥除草制度,可以使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等保持较高水平,并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高产、高效、低耗、保护环境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石漠化土壤上开展少耕种植、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栽培试验,研究各种措施对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耕作相比,少耕加秸秆覆盖是改善石漠化土壤质量较好的措施,能极大的改善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增加13.9%,19.6%;土壤容重降低21.5%,孔隙度增加5.4%;土壤微结构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6.7% ~35.6%,冬春干旱季节提高幅度更大达25.9%~60.4%;还能增加作物产量4.7%~5.3%.生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结构、土壤水分等环境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提高,但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而单纯少耕种植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使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机械化的发展,更加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仍是局限于传统耕作的思维模式上,即彻底改变土地的自然状态.比如消除地面杂草和作物残茬,疏松土壤.创造一种理想的作物生长环境。可是.这种改变在为作物创造生长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近几年.我国机械化传统耕作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设4个处理: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还田深松免耕(NTS),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返青后,保护性耕作0~20 cm土壤容重低于传统处理,有机质含量、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高于传统处理,但20~40 cm土壤养分各项指标除NTS表现与0~20 cm相同趋势外,NT1和NT2有减小趋势。保护性耕作最终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但降低了公顷穗数,比传统耕作减少240万/hm2,产量表现:NTS>CT>NT2>NT1。表明,土壤深松技术与秸秆还田相结合,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土壤耕层和耕层以下土壤理化性状,发挥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回顾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保护性耕作工艺,指出了发展保护性耕作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强调要因地制宜地逐渐发展和完善保护性耕作制。  相似文献   

12.
兰科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保护遗传学研究在兰科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种群遗传结构、杂交和基因渐渗、系统发育和种的鉴定等方面,简要介绍兰科保护遗传学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兰科保护遗传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因敲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果  信吉阁  肖晶  刘海京  成文敏  查星琴  曾养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05-11608,11644
基因敲除技术是基因功能研究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多种基因组功能性研究的高效工具,包括ZFNs、TALENs和Cas9等,为高效率基因打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这些基N编辑的革命性技术,能大力推动生物学、医学研究的发展。但对这些新技术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文中对基因敲除发展历程、技术原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概述,为基因敲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是一种新型的高通量的蛋白质测序技术,其通过与高精度的质谱仪串联,可同时对多达8个样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测定蛋白范围广泛、检测限低、分析结果可靠、精度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植物体的结构、功能、表达等方面的研究。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首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谷类模式植物,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iTRAQ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优缺点,重点就iTRAQ技术在水稻组织器官、亚细胞水平、逆境胁迫、激素诱导、突变体等方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对iTRAQ技术在水稻蛋白质组学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可以保护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地表水分蒸发和地表沙尘漂移,且有效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重点对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并针对我国旱区农业降雨少、气温低、土壤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的现实,提出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倒秆覆盖技术、少耕留高茬覆盖技术和少耕碎秆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免耕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其存 《世界农业》2001,(10):19-20
一、免耕农业的涵义 免耕(Conservation tillage)一词的原意是保护性耕作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蚀.1977年以前,用最小耕作(minimum tillage)来表述目的在于减少对田地耕作踏压次数的耕作措施.1977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局将最小耕作更名为免耕,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其类型包括不耕、条耕、根茬覆盖及其他不翻动表土的耕作措施.1984年土壤保护局再次修改免耕的定义,主要特点是将作物残茬定量化,以百分比或千克表示,将所有耕作措施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呼吸生理、乙烯代谢、激素水平的变化、酶生理、果实内含物的变化以及贮藏技术等六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猕猴桃采后后理及贮藏技术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节水意识不断强化的今天,旱井集雨这种古老的节水方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而大量的高速公路和温室棚面为旱井提供了优质的集雨场,榆次区利用旱井集雨种植蔬菜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北方旱作区土壤轮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旱作农业土壤耕作技术力求纳秋水、抗春旱,但长期单一的耕作措施使中国北方旱作区土壤结构恶化、土壤水分和养分无效损失加重,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合理组合土壤耕作措施,建立适宜的翻、松、免等轮耕技术体系对于旱作农田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刻理解土壤轮耕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评析轮耕技术的土壤水肥效应及与作物的响应,阐述土壤轮耕的研究性状、轮耕技术与配套机具,同时就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轮耕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石斛属及其亲缘属(石豆兰属、石仙桃属、贝母兰属和金石斛属)的197个药用植物的化合物,主要包括9,10-二氢菲、联苄、衍生物、萜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等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在镇痛、抗氧化、抗癌和抑制NO生成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该文对国内外有关石斛属及其亲缘属植物的化学分成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