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廉江次生季雨林群落类型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西廉江市谢鞋山的次生季雨林47种树种按其综合优势比值大小分类共计有16个植物各落类型,其中大多数是以荔枝为第一建群种的群丛组,受人为活动的频繁干扰,4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值均较低,对这些群落加强就地保护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热带次生林分布、类型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林的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占世界热带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热带次生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通常较差,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也往往被进一步破坏。将次生林经营纳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是实现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中国热带森林研究、经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实施过程的实地调研取得的结果,文章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分布、面积和类型作了阐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包括124个县市的全部和50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据可认可的资料统计,中国热带林地面积(不含台湾省)约112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74.49万hm^2,次生林面积544万hm^2。次生林占热带地区林地面积的48.3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63%。中国热带林地和次生林的实际数字估计要比这一数值大6%以上,因为中国这几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得很快,林地和次生林一直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包括湿润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包括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南海珊瑚岛植被;海岸红树林等。从森林经理的角度,中国热带次生林的类型可分为:(1)次生阔叶林,包括次生常绿阔叶雨林、次生季雨林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2)次生灌木林;(3)次生针叶林;(4)次生红树林及次生珊瑚岛林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3.
杉阔混交林中杉木及伴生树种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杉阔混交林杉木与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木级杉木与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型分布,随着立木级增大,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明显.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作用引起的,在高立木级阶段是由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林分空间结构一般包括树种混交、林木竞争和林分中林木分布格局等三个方面,对它们一般分别采用竞争指数中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及角尺度来进行描述。在纳板河流域不同群落类型林分中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竞争中的混交度方面看,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山地雨林林木主要集中在极强度混交之中,只有少许树种会出现强度混交和中度混交,几乎不出现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稳定性较高;而落叶阔叶林的稳定性由于样地位置不一而表现较大差距,有较稳定的,也有稳定性较差的。从大小比数看,保护区主要林分内树种大小分化较大,优势程度从优势至劣势都有不均等的分布。各林分的角尺度为0.22~0.34,说明样地林木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5.
华北落叶松鞘蛾蛹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扩散系数(C)等6种指数法测定了华北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sinensisyang)蛹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鞘蛾蛹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扩散蔓延规律为聚集型扩散。聚集原因分析表明,该出蛹的聚集是由某些环境因素作用所致,如食物等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彰武地区属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环境恶劣,野生山里红是该地区的主要树种之一,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野生山里红进行合理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十分必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彰武地区野生山里红种群分布格局以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彰武地区野生山里红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高;(2)辽宁彰武地区野生山里红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偏低,该地区物种类型较为单一,且分布不均匀,多样性小;(3)辽宁彰武地区野生山里红群落中,杨树重要值最大,为绝对优势树种,野生山里红和榆树为该群落的次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山海关林场的油松-槲树林划分为5种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年龄结构、胸径结构、树高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槲树幼树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油松幼树只存在于郁闭度不超过0.7的油松林分中,其分布格局偏离聚集分布。油松和槲树混交时,次要树种林木常呈聚集分布,优势树种林木呈随机分布。以年龄结构表示的林木发生过程显示,油松先发生,槲树后发生,但有时两树种的年龄结构是隔离的,有时是略有重叠的。油松的树高和胸径结构呈山形分布,槲树往往呈倒J形,这表示了两树种在演替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灵空山4 hm~2暖温带天然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采用连续样方法进行每木监测,研究了样地中油松和辽东栎2个建群种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油松和辽东栎幼苗各自呈现出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致,且2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似,均表现为在5 m尺度内呈现聚集分布,在其它尺度内则呈现随机分布。表明,油松和辽东栎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在较小尺度内(5 m)呈现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9.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1):6-9
红豆树是中国特有物种,多混生于阔叶林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物种,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采用样地法对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杨林桥镇杨林桥小学旁红豆树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研究结果均表明红豆树种群呈稳定型特征;空间分布指数法、负二项参数(k)法检验结果表明红豆树种群分布呈集群分布。对红豆树野生种群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群落结构特征可以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群落稳定性和发展更新趋势。通过调查分析南太行山区典型样地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特征及种群分布格局,发现调查区内乔木层的黄连木重要值最高为59.20,成为该区的优势种。黄连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与整个调查区的群落径级结构均呈现典型的倒“J”型,属于种群增长型,即群落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且黄连木更新能力更强。调查区中的黄连木、栓皮栎等主要优势种呈现聚集分布,其他树种随机分布,而黄连木的方差均值比率(v/m)、聚集指数(Ci)分别高达262.37和261.37,在该调查区的所有乔木树种中聚集程度最大。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树种,黄连木自我更新能力较高、适应性更强,并在南太行山区形成以黄连木为主要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在汕头市中小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林中,选择黎蒴栲林、鸭脚木林、山杜英林3个乡土阔叶树种群落,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自然更新情况、群落稳定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落的乔木树种多样性表现为山杜英林>鸭脚木林>黎蒴栲林,而黎蒴栲林和山杜英林的相对稳定性较高,其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没有出现明显的正相关.3个群落的多样性、稳定性受制于各自建群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特定的生境条件,并与人为的干扰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分析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00~500m的低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样方内分布有乔木59种,分属于30个科;优势种类包括胡氏青冈、甜槠、桂花、猴欢喜、红背栲、山杜英、鹿角栲、槛木、白锥、皂荚等;以物种多度为定量指标计算各群落相似性为0~0.61,相邻号样方的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大;各群落物种丰富度为11~23种,辛普森指数4.97~21.85,香农一威纳指数2.78~4.38;以P指数0.15~0.66,JSW指数0.77~0.94。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杜英混交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状况、林分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杜英、闽粤栲混交后,树高、胸径生长量增加明显,蓄积量增大;马尾松混交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都增多,生物多样性比马尾松纯林丰富;马尾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尖峰岭灰蝶的区系与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尖峰岭林区共采集到灰蝶103处,其中在热带山地雨林中采到81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78.64%;分布在东洋区84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81.55%。亚洲热带区域特有种40种,中国分布新记录17种,优势种群19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林层林木之间的竞争情况,以期揭示林木间相互竞争的类型、林木受到的竞争压力与林木垂直分布之间的关系,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5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样地,采用Hegyi的竞争指数,按分层和不分层两种情形研究林木间的竞争强度。[结果]在1—5号样地,当取样半径超过4 m后,林木间的竞争强度随取样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变缓,4 m是分析林木竞争的适宜半径;以4 m为半径分析林木间的竞争,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组成树种只发生种间竞争,剩余同时发生种间和种内竞争的树种,其竞争木构成中数量占优势的普遍是与其相异的树种,且种间竞争强度普遍强于种内竞争;各样地的乔木层都可以划分出由高到低的3个林层,在平均水平,越高层的林木距离竞争木越远、在竞争木的组成中较矮小的第3林层林木数量也越多;越高层的林木,平均每株对象木与其全部竞争木之间的竞争压力越小。[结论]在调查的典型群落中,普遍发生的是种间竞争,而林木受到的竞争压力及其竞争木的组成都与它们的垂直分布关系密切,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中应对垂直分布予以更多的关注;乔木层中的优势树种未发生激烈种间或种内竞争;可以发生激烈种间竞争的乔木树种有米槠、庆元冬青、少叶黄杞和杜英,不存在特定的竞争木与它们竞争,它们与竞争木相近、主要分布在第2或第3林层;种内竞争过于激烈的有山杜英、华杜英、山黄皮、野含笑和羊舌树,也主要分布在第2或第3林层。  相似文献   

16.
Secondary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are precious remnant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emplat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al forests in subtropical China. Floristic composition, size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 of dominant tree spec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a subtropical secondary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he Huitong Yingzuijie National Forest Reserve, Hunan, China. The location of all trees greater than 4 cm i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were mapped within a 0.96-ha plot in which species, DBH, and total tree height were recorded. Ripley’s K(t) func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spatial patterns and associations. The secondary forest consisted of 74 tree species and 1,596 stems per hectare. A reverse-J shaped DBH classes distribution was observed for all stems and trees of later seral species whereas trees of earlier successional species were distributed irregularly. Significant aggregated spatial patterns were observed for all trees within the forest and for conspecific trees of each dominant species. This result, and a repulsive spatial pattern for interspecific trees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es and Cyclobalanopsis glauca against other dominant tree species, support segregation hypothesis. Contributions of seed dispersal,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and competition to spatial patterns of conspecific trees vary depending on tree species. Attractive spatial pattern among interspecific trees of Liquidambar fortunei, Liquidambar formosana, and Pinus massoniana reflects stochastic colonization of pioneer tree species and a facilitation relationship. Although deciduous species are long-lived and persist over long successional processes, they will eventually be replaced by late seral evergreen species within the secondary forest if no disturbance events occur.  相似文献   

17.
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皮林资源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洪  李意德  罗文  蒋忠亮  陈焕强 《热带林业》2004,32(4):43-46,38
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分区的青皮林是目前海南岛保存最好的林分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原生性较强.组成种类繁多,林分结构合理,平均胸径为28.6cm,最大植株胸径达143.3cm,23个样方中有14个样方出现了胸径≥70cm的大乔木;林木蓄积量高达469.773m^3/hm^2,而青皮、细子龙、野生荔枝、盘壳栎等13个种的蓄积量占总蓄积量的45%,其余301个少见种或偶见种的蓄积量只占55%,反映了青皮是热带常绿季雨林生态系统关键种的现实。青皮与细子龙、野生荔枝等的最佳分布海拔在300m~650m之间,它们与向低海拔分布的白茶、翻白叶和向高海拔分布的大叶白颜、青兰、拟核果茶等一道组成了热带常绿季雨林的表征种类。  相似文献   

18.
中山市城市森林次生植被的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中山市城郊两种次生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和群落学特征。分析表明,人工促进恢复措施对于群落结构和林木个体生长速度有多方面的影响。马尾松、桉树、相思类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已从纯林的重要地位退居于地带性乡土树种枫香、红锥、山杜英之后的次要地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森林群落的稳定性也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马尾松与山杜英、枫香、拟赤杨和光皮桦混交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持水量以马尾松纯林最大,其次是混交林,最小为阔叶树纯林;活地被物枯落物部分持水量以阔叶树纯林最大,其次为混交林,最小为马尾松纯林;土壤渗透能力和贮水能力以混交林最大,其次为阔叶林,最小为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20.
黑光灯诱杀橄榄种植园金龟子成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年3月至6月份,在橄榄种植园使用黑光灯诱杀金龟子成虫。结果表明诱捕到的金龟子以华绿彩丽金龟Mimela chinensisKirby、红脚异丽金龟Anomala cupripesHope、脊绿异丽金龟Anomala aulax(Wiedemann)和背点异丽金龟Anomala lasiocaulaOhaus 4种为主;对试验地橄榄林受害程度进行调查,对照标准地的校正受害指数是有黑光灯标准地的2倍以上,黑光灯对控制金龟子成虫危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