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优33是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三系不育系荆楚D8A与恢复系R9-3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06002。  相似文献   

2.
优质晚稻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选育而成,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中国农业网种子站报道:该组合系两系杂交中晚稻组合,千粒重25~27g,食味较好,经检测:糙米率81.6%、整精米率56.2%、垩白率50%、垩白度10.8%、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21.6%。  相似文献   

3.
优质晚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选育而成,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摘自中国农业网种子站信息:该组合系两系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千粒重25~27g,食味较好,米质经检测糙米率81.6%、整精米率56.2%、垩白率50%、垩白度10.8%、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21.6%。  相似文献   

4.
两优76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用两系光温敏不育系HD9802S为母本、自育材料R76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早稻品种。父本R76由R287与金23B杂交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4年开始选育,2007开始配组,2011年、2012年连续2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试,于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3003。  相似文献   

5.
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鄂麦26经过2006-2007年品种比较试验,2007-2009年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08-2009年在荆州、襄樊进行小面积示范,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综合抗性较好。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麦2009003。  相似文献   

6.
2003—2011年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近年江西审定的优良早稻品种和指导江西早稻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江西省2003—2011年审定的130个早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选育单位,产量、米质及抗性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系杂交早稻品种81个,占62.3%;两系杂交早稻品种30个,占23.1%;常规稻品种19个,占14.6%;杂交早稻是江西早稻选育的主要方向,三系法仍然是当前江西省早稻育种的主要方法,两系法呈现良好前景。111个杂交早稻品种利用了34个不育系,其中,三系不育系23个,两系不育系11个,‘金23A’、‘株1S’、‘优IA’、‘中9A’、‘荣丰A’和‘五丰A’等6个不育系是目前江西杂交早稻选育中应用的主要不育系,利用了87个恢复系,恢复系应用面广、数量多,突出的少,遗传多样性较低。第一选育单位有52家,分为种业(种子)公司、研究所(院)和学院(大学)等5类,其中,种业(种子)公司和研究所(院)审定了115个品种,两者占88.46%,是江西早稻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和北京等8省市,其中,江西省单位最多,有37家,审定品种94个,育种总体实力强。筛选到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等主要性状的优良品种90个次,其中,高产品种24个,抗性品种42个,优质品种12个,具有综合2个性状的优良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早稻品种鄂早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早18(原品系名20257)系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与湖北省黄冈市农科所联合选育而成,2003年3月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鄂早18是目前我国南方稻区选育的既高产又优质的早稻品种之一,湖北省第二届(2001年)优质米评审会上唯一评选为国标二级优质早籼稻品种.鄂早18的选育成功是当前粮食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是国家早稻品质改良工程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龙粳1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华 《作物杂志》2003,19(6):37-37
龙粳12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96年从藤系137/龙花84-106组合的花培后代中选择的变异植株培育而成。2003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 特征特性龙粳12生育日数128天,所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和对照品种合江19相仿,为早熟品种。2000~2002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米质检测,糙米率83.1%,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5.9%,粒长5.6mm,粒宽3.1mm,长宽比1.8,垩白大小6.5%,垩白米率6.3%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早稻食用品质较差,为今后选育优质杂交早稻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生产上常用的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对各杂交早稻组合及其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的各米质性状存在极其明显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组合各米质性状除糙米率、精米率、胶稠度和蛋白质质含量外,其余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总的基因型方差中所占比重均大于50%;除糙米率和精米率外,其余米质性状受父本的影响大于母本;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和相关遗传率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水平的俩俩正相关;杂交早稻米质性状间的选择相对效率较高的有米粒长对长/宽,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粒率对垩白度,糙米率对精米率,其它米质性状之间的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两优287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大学采用两系不育系HD9802S与恢复系R287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2005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2006年通过江西省、湖南省引种审批。200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是湖北省自主选育的第1个超级稻。米质达国标一级,填补了中国杂交水稻无国标一级优质米的空白。该组合的成功选育是杂交早稻育种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种子世界》2012,(1):58-5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1品种名称:荣优9号选育单位: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d,比对照金优402长0.2d.株高89.5cm,穗长18.8cm,每穗总粒数113.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7g.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穗顶间有短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垩白度6.3%,胶稠度42mm,直链淀粉含量21.9%.产量表现: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836kg/hm2,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2%.  相似文献   

12.
楚杂180是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该品种于2004—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审定,河南省认定。在2004—2011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4.7万hm2,是2005年湖北省荆州市棉花生产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3.
楚油杂910为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油2010005.  相似文献   

14.
临稻9号(原代号优系-2)由山东省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1999-2000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晚熟粳稻品种,生育期155d,株高95cm左右,直穗,分蘖力强,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剑叶宽短、上举。田间抗病性、抗倒伏好。一般每667m2有效穗28.0万,穗长15.2cm,平均每穗实粒数105.1粒,千粒重25.5g,结实率87.96%。米质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84.2%,精米率77.5%,整精米率76.9%,长宽比为1.7,垩白粒率1%,垩白度0.2%,碱消值…  相似文献   

15.
金山优86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自己选育的无垩白、香型优质水稻不育系金山A-1与恢复系明恢86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8003).近几年在福建的莆田、漳州和龙岩等地作早稻示范种植,一般亩产500 kg,高产田亩产达613.3 kg.表现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两优76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用两系光温敏不育系HD9802s为母本、自育材料R76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早稻品种,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13003)。审定当年,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级制种基地公安县金红村开始实施水稻新品种两优76春制直播优质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课题,当年实际播种285亩(下同),每667m2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上接第4期第70页)7稻7.1特优0097.1.1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1。7.1.2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7.1.3品种来源:龙特甫A×南恢009。7.1.4特征特性: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5d,比对照汕优63迟熟0.6d。株高117.6cm,亩有效穗数17.3万穗,结实率82.2%,千粒重29.6g。抗性:稻瘟病平均6.8级,最高7级;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3.7%,长宽比2.6,垩白粒率96%,垩白度29.7%,胶稠度44mm,直链淀粉含量21.3%。7.1.5产量表现:2002年、2003年参加华南早籼高产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2.7kg,比对照汕优63…  相似文献   

18.
水稻 1鄂早13 1.1品种来源: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育成的早稻品种.原代号:5213.200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ES001-2001.  相似文献   

19.
1 组合来源川香优 2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四川华丰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和自育恢复系组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 ,2 0 0 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1年、2 0 0 2年参加全国区试 ,将于 2 0 0 3年通过国家审定。2 主要性状特征1)米质优、具泰米香味 :川香优 2号籽粒属中长型 ,米粒半透明 ,有光泽 ;米粒具泰米香味 ,适口性好。经 2 0 0 1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统一送样鉴定 ,其糙米率 81.2 %、精米率 75 .4 %、整精米率 6 7.4 %、粒长 6 .5 mm、长 /宽 2 .9、垩白粒率 2 4 %、垩白度2 .9%、透明度 1级、碱消值 6 .5级…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索我国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育种手段,为其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流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早籼稻不育系和5个早籼稻恢复系及NCⅡ设计配制了30个杂交早稻组合,对各组合的12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垩白和整精米率是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主要限制因子。12个主要品质性状组合间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各品质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早稻的品质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为长/宽>粒长>垩白度>粒宽>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出糙率>胶稠度>精米率。出糙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糊化温度, 粒长与长/宽, 粒宽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 垩白粒率与精米宽、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对杂交早稻品质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遗传以及品质改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