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主要的饲料污染物,包括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等,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能引起动物体多种病理变化。其毒性作用能改变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热休克蛋白90(Hsp9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细胞因子的活性,调节多种胺酰tRNA合成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蛋白质合成,阻滞动物生长。论文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对生长激素影响的角度,综述了该类毒素对动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期为阐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抑制动物生长的毒性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麦、大麦和玉米是饲料工业使用的主要谷类作物。对这些谷物中的镰刀菌毒素进行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与其他单端孢霉烯有关的大量信息,而不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如乙酰基形式、瓜蒌镰菌醇和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类。  相似文献   

3.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粮食和饲料中污染严重,主要是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等,其毒性作用强,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脱毒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生物脱毒.很多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霉菌毒素,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可将毒素降解成低毒或无毒的产物.论文以生物脱毒为出发点,从细菌、真菌和...  相似文献   

4.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镰刀菌属毒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DON在机体内可与核糖体结合诱发核糖体毒性应激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等,还会引起细胞周期发生阻滞,导致细胞凋亡。文章对DON毒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对养猪业的危害做一综述,以期为生猪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调查我国安徽省、 北京市、 河南省、 吉林省、 山东省五省(市)158份小麦粉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等10种重要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样品经乙腈-水(84:16,V:V)提取、MultiSep 226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分别以含2 mmol/L甲酸铵的0.1%甲酸-甲醇和含0.1%氨水-乙腈作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检测小麦粉样品的10种重要镰刀菌毒素.结果显示:我国五省(市)小麦粉易受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ZEN的污染.其中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污染最为严重,超出限量标准1000μg/kg的样品百分比为68%(108/158),阳性样品中DON的平均含量为4084.8μg/kg;同时还检出3-乙酰基-DON(3-acetyl-DON,3-A-DON)、15-乙酰基-DON(15-acetyl-DON,15-A-DON)及其隐蔽型DON-3-葡萄糖苷(DON-3-glucoside,DON-3-G).ZEN的超出国家限量标准的百分比为24%(38/158),平均含量为85.8μg/kg.本研究表明我国五省(市)小麦粉受DON和ZEN污染严重,需要加强对其的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6.
饲料呕吐毒素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呕吐毒素(Vomitoxin),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1-152℃,具有较强的热抗力,121℃高压加热25min仅少量破坏。呕吐毒素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Desjardins,2006)图1。  相似文献   

7.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少青  董斌 《广东饲料》2009,18(7):43-4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由于它可以引起猪的呕吐,故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VT)。DON纯品1970年首先从日本香川县感染赤霉病的大麦中分离到并命名。这种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发霉的饲料以及被污染的肉、奶等动物性食品中,人畜摄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和反应迟钝等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Plattneretal,2003;敖志刚和陈代文,2008)。  相似文献   

8.
在12 947篇关于霉菌毒素的科学论文中,有3 000多篇涉及呕吐毒素.科学家们仅仅是最近十年才开始研究呕吐毒素对动物肠道的作用,数据仍然很有限. 几种镰刀菌能够产生呕吐毒素(DON),呕吐毒素是一种B型单端孢霉烯毒素.所有单端孢霉烯毒素的共同活性基团是环氧基,它使呕吐毒素结合在核糖体上阻止蛋白质合成.脱环氧代谢物DOM-1由于没有环氧基不能结合在核糖体上,所以没有毒性. 需要注意的是,呕吐毒素可以被真菌、植物、动物和细菌进一步衍生为几种不同的代谢物.这些呕吐毒素衍生物也被称为隐蔽霉菌毒素(表1).  相似文献   

9.
<正>在12 947篇关于霉菌毒素的科学论文中,3 000多篇涉及呕吐毒素。科学家们仅仅是最近十年才开始研究呕吐毒素对动物肠道的作用,数据仍然很有限。几种镰刀菌能够产生呕吐毒素(DON),一种B型单端孢霉烯毒素。所有单端孢霉烯毒素的共同活性基团是环氧基,它负责让呕吐毒素结合在核糖体上阻止蛋白质合成。脱环氧代谢物DOM-1由于没有环氧基不能结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10):96-99
用豆腐渣、酱渣、米酒糟、橙皮、茶叶渣等非常规饲料配制奶牛全混合日粮(TMR),藉UHPLC/UHPLC-MS/MS法检测其中的38种霉菌毒素。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G2(28.66±8.87)μg/kg,呕吐毒素(264.68±128.82)μg/kg,HT-2(37.80±21.15)μg/kg,伏马菌素B2(16.71±5.14)μg/kg,神经毒素C(0.47±0.13)μg/kg,青霉酸(56.80±5.20)μg/kg;麦角新素(麦角酯醇)2.57±0.84μg/kg,均未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其他31种霉菌毒素未检出,它们分别是:黄曲霉毒素类的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赭曲霉毒素类的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单端孢霉烯毒素B类的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去氧瓜萎镰菌醇-3-葡萄糖苷、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X;单端孢霉烯毒素A类的T-2毒素、二醋酸麃草镰刀菌烯醇(蛇形菌素)、Diacetoxyscirpenol、新茄病镰刀菌烯醇;伏马菌素类(烟曲霉毒素)的伏马菌素B1、伏马菌素B3;玉米赤霉烯酮类的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烯醇;青贮(青霉菌属)毒素类的展青霉毒素、霉酚酸、杂色曲霉毒素、胶粘毒素、渥曼青霉素、交链孢霉酚、疣孢漆斑菌;麦角碱毒素类的2-溴基-a-麦角新碱、麦角胺、麦角醇、甲基麦角新碱。用本日粮饲喂泌乳牛,在上海及江苏境内17个牧场采集牛奶样品109件,检测其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M1(AFM1)含量,结果显示,其平均值为(81.75±87.28)ng/kg,变动范围为0367.27 ng/kg,都低于国家标准500 ng/kg的上限,说明本试验配制的TMR所生产的牛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T-2毒素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的一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本文就饲料中T-2毒素的污染现状及其毒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 呕吐毒素(Vomintoxin)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缩写 DON)属单端孢霉烯族类真菌毒素,它使动物中毒首先表现为呕吐。呕吐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水稻、豆饼等粮食及饲料中,但目前仍未为饲料行业所认识。在所发现的150多种真菌毒素中,对动物危害较大的毒索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赤霉烯酮、T—2毒素、HT—2毒素和 Fumonisin。黄曲霉毒索已为人们所认识,而后5种毒素的情况在我国报道不多。呕吐毒素对猪较敏感且直接影响生长。一、呕吐毒素的污染概况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霉菌毒素解决方案主要基于产品吸附霉菌毒素的能力。然而,使用脱霉剂来控制霉菌毒素污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吸附剂型化合物不能有效地吸附广范围的霉菌毒素。单端孢霉烯特别难与吸附剂结合,例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T-2毒素,这就需要在降解霉菌毒素上另辟蹊径。机体排出霉菌毒素的途径各异,一般通过粪便、胆汁、乳汁或尿排出体外。它在通过血液到达机体组织之前,肝脏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5):147-150
霉菌毒素被认为是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其中单端孢霉毒素被认为危害最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呕吐毒素(DON)和其他B型单端孢霉烯族可诱发肠道病理病变,对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造成破坏,进而改变肠道屏障功能,并且DON和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也可影响肠上皮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因子,抑制肠道上皮的免疫反应。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就呕吐毒素和其他B型单端孢霉烯毒素对肠道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单端孢霉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包括T 2毒素 ) ,是由多种霉菌如镰刀菌、木霉、头孢霉、单端孢霉等多种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本病多发于猪 ,家禽次之 ,牛、羊等反刍动物较少发生。家禽中毒后 ,发生以口腔粘膜、神经和羽毛损伤为特征的疾病。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及病原分离 ,确诊 70日龄鸡群暴发的以口腔粘膜损伤为特征的流行性疾病是单端孢霉毒素中毒病  相似文献   

16.
在镰刀菌繁殖期间产生的单菌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TCH)对小麦、大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污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很有可能是由于非耕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被TCH污染的食物和饲料已经成为人类与动物食品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最易检测到的TCH,又名呕吐毒素,通常可达mg/kg水平。供试动物对DON均敏感,猪〉小鼠〉大鼠〉家禽≈反刍动物。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吸收、分布以及消除的不同可能是敏感性不同的原因。3-乙酰基DON(3-ADON)和15-乙酰基DON(15-ADON)有时会同时出现在少量谷物中,依据小鼠的LD50,其毒性小于或等于DON。  相似文献   

17.
镰刀菌毒素对动物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刀菌是污染粮食和饲料的主要真菌菌属之一,可产生多种高毒性、低分子量的代谢产物,如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等,这些毒素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摄入镰刀菌毒素可对动物造成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生殖毒性、免疫毒性、肠道毒性、肝肾毒性、细胞毒性及致癌性等。不同类型镰刀菌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不尽一致,且不同毒素间存在互作效应。为此,本文对单一或混合镰刀菌毒素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镰刀菌毒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4,(12):112-116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能引起人和动物拒食、呕吐、生长迟滞和免疫抑制等。近年来,DON毒理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真菌毒素领域的一个热点,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纯度DON,来满足毒理研究的需要。因此,对DON纯品制备工艺的研究是很必要的。本文主要对近年来DON的生产、提取和纯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建立更加高效、简便和廉价的DON纯品制备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和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DON)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和饲料中。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ZEA和DON均可影响雌性动物的繁殖性能,引起生殖器官、胎儿形态,生殖细胞成熟率,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本文综述了ZEA和DON对雌性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通常称作"呕吐毒素",是最常被检测到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通常以mg/kg(饲料,体重等)计。所有动物都对DON很敏感,由于DON在不同动物品种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出的方式不同,可导致对毒性敏感性的差异,其毒性大小顺序为:猪>小鼠>大鼠>家禽≈反刍动物。谷物籽实常有少量谷粒被3-乙酰基DON和15-乙酰基DON污染,毒素水平较低(等于或低于小鼠半数致死剂量)时不会对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急性口服高剂量DON(≥27mg/kg体重)摄入引起试验动物死亡或者明显的组织损害。然而,对DON最敏感的猪,相对较低的剂量(≥50g/kg体重)就可以引起呕吐,其表现与人类食物中毒类似,原发性症状为恶心、腹泻和呕吐等。试验动物长时间饲喂DON污染的饲料,表现增重迟缓、食欲减退、养分利用率降低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并且这种影响随种属差异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