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水稻纹枯病及防治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1、发生规律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  相似文献   

2.
<正>一、水稻纹枯病及防治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1、发生规律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  相似文献   

3.
从稻田土壤、旱地土壤、稻田水和菌核上分离到501个细菌分离物,通过离体拮抗性能测定细菌悬浮液抑制纹枯菌菌核萌发试验、稻种细菌化防治纹枯病及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获得了D3、R2、E13个较好的拮抗细菌菌株,对纹枯病的拮抗带分别为5.5mm、8.5mm和2.0mm,经这三个菌株处理的菌核萌发率分别为24.00%、12.00%和16.00%,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小区防治效果分别为64.53%、58.80%和61.45%,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分别为13.41%、7.45%和10.98%。  相似文献   

4.
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发生纹枯病危害,可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倒伏枯死,导致严重减产。要高效防治纹枯病,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技术。一、彻底打捞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包括水稻纹枯病、水稻菌核秆腐病、稻飞虱、稻叶蝉、稻秆蝇等,以期促进水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四川遂宁市中区农业局蒋卫宁水稻纹枯病是发生面广危害重的常发病之一,其传播源是菌核。水稻收割后,菌核大量落在田里,成为第二年传病的主要来源。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消灭病源春耕灌水时,将飘浮在水面的残渣和菌核用撮箕打捞起来,...  相似文献   

7.
1992~1994年,在沈阳市辽中县乌伯牛乡设置试验点,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越冬菌核密度,病株初侵染病斑密度,扩展趋势,流行病情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核越冬密度与前茬水稻病情密切相尖。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始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盛发(病情走增)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沙稻孕穗期至圆秆期是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供试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有差异,但无免疫者。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源菌以菌核在稻田病残组织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次浸染源。菌核越冬后在温度、水份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菌丝与水稻初次产生寄生关系,由于菌丝不断繁殖,形成再次浸染,造成水稻纹枯病在田间迅速传播蔓延。水稻受害后在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抛秧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插秧种植。但是,相比于手工插秧田,抛秧田纹枯病的发病程度更为严重。本文就水稻抛秧田纹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发病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了抛秧田纹枯病的发病原因,最为主要的是高温高湿的环境给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机会。针对这个原因,笔者提出了水稻抛秧田纹枯病的防治方法,以期预防与治疗纹枯病,减少纹枯病对于水稻的侵害,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和稻曲病是水稻主要病害,这二个病害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防治中必须予以注意: 1、水稻纹枯病 1.1常发性.田块间病情差异大。这主要是土壤带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所以年年发病都重,又由于不同田块菌源多少大不一样,老病田残留菌核量大,每年都发病严重。轻病田残菌核量少,相对发病就轻,所以重病田老病田防治要早,下药要重些。  相似文献   

11.
青霉Z88菌株(Penicilliumsp.,是1988年作者从土壤中分离出的),经平板培养结果表明:Z88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抗生作用.在PSA培养基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5×10-2—50×10-2的Z88菌株培养滤液,体积分数为5×10-2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均为100%.在培养滤液中加入水稻纹枯病菌核和带菌琼脂块,45h后菌体细胞全部死亡.镜检水稻纹枯病菌出现细胞质凝聚、质壁分离和原生质带状断裂.Z88菌株还可在水稻纹枯病菌核上生长,使菌核失去生活力.以50—200倍Z88培养液浸泡水稻种子22h,可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6%—21%,并促进水稻根系分枝.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源菌以菌核在稻田病残组织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次浸染源。菌核越冬后在温度、水份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菌丝与水稻初次产生寄生关系,由于菌丝不断繁殖,形成再次浸染,造成水稻纹枯病在田间迅速传播蔓延。水稻受害后在稻叶、叶鞘和稻穗上形成许多不规则形病斑,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水份、养分输送,造成瘪谷、死孕穗、白穗等多种症状,严重时水稻可大面积倒伏,影响水稻产量,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氮肥、灌溉、插秧株数等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进行水稻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灌溉方式及插秧株数对水稻纹枯病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育后期氮肥用量和灌水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关系最为密切,插秧株数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不明显;在水稻生育后期减施尿素、合理灌溉,可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插秧密度增加,矮秆、宽叶、分蘖力强的高产良种的推广,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纹枯病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害严重。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稻和连作晚稻,轻者影响稻谷灌浆,重者造成植株枯萎倒伏,不抽穗,不结实。发病稻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病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本文对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和感染周期进行了综述。作者发现水稻纹枯病可发生在水稻生长的任何阶段,其症状主要包括大面积的菌斑聚集和菌核。这些疾病的原因也很复杂,如栽培和管理、生长气候和细菌来源的数量。通过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方面来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水稻栽培中常见的病  相似文献   

16.
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伴生性疾病,对于水稻作物的危害性比较大。水稻纹枯病的侵染症状比较明显,主要的侵染部位存在于叶鞘、叶片和叶穗等位置。主要通过菌核与菌丝传播疾病,由病株萌发菌丝并将其遗落在土中,寄生在新的水稻植株上造成感染,导致水稻叶片发生霉变和腐烂问题,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本文从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和侵染循环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实现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病原、侵染循环、症状及流行条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及时打捞,排放清除菌核;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是水稻增产增收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因此,抓好水稻主要病虫害: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和稻蓟马的防治工作。1、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稻穗和深入茎秆。表现为前期病情轻、发病慢,中后期发展快、病情重,其典型的症状是云纹状病斑和菌核。纹枯病的发生与流行受品种抗病性、菌源数量、天气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粳稻比籼稻容易感病,糯稻最易感病。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常发性和重发性病害之一,其发生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水稻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等,成为水稻第一大病害,给水稻高产稳产带来严重威胁。现将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与防治介绍如下。一、水稻纹枯病连续重发原因1.水稻直播面积的激增水稻栽培方式呈现多元化,主要有手栽秧、机插秧、直播稻等多种方式。其中直播稻由于省工、节本等特点,面积直线上升,部分地区直播稻种植面积比例高达80%以上,加重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20.
较系统地比较了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和菌核颜色、菌核数量和菌核在培养皿的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在Czapek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的菌核最多,在Richard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WA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极少或无;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而小麦纹病菌枯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5~3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3种纹枯病菌菌株对供试碳源中的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葡萄糖能很好地利用,但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对甘露醇的利用能力最差,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乳糖的利用能力最差;硝酸钾、亚硝酸钠、硫酸铵、脲和L-亮氨酸5种氮源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菌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pH 4~10时均可生长和形成菌核,pH 6时生长最快、形成菌核较多。试验结果还表明,光照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菌核数量和颜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