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微细悬浮颗粒物(<30μm)的去除,是其水环境调控的关键.采用库尔特粒度分析仪分析大西洋鲑(Salmo salar)循环水养殖系统微细悬浮颗粒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系统中粒径为1~3μm的颗粒占总颗粒数的98.36%,3~15μm的占1.63%,15~30μm的仅占0.01%,系统内微细悬浮颗粒数量...  相似文献   

2.
水流作用下筏式养殖设施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水流作用下筏式养殖设施动力响应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对浮标和吊笼结构的最大位移以及锚绳受力进行分析。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筏绳在水流作用下产生明显的变形,其形态变化与实际基本相符。当流向一定时,浮标和吊笼的最大位移值以及左右两侧的锚绳受力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浮标最大位移值7.6m,吊笼最大位移值9.6m。当流速一定时,浮标和吊笼的最大位移值与右侧锚绳受力随着来流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左侧锚绳力受来流方向变化影响不明显,其最大值为3 780N。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循环水养殖模式(RAS组)和池塘养殖模式(池塘组)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免疫性能及水质影响的变化规律,开展了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RAS组中鱼体增重率(WGR)(597.36±169.79)显著高于池塘组(470.98±142.99)(P < 0.05),但饲料转化率(FCE)(1.17±0.02)却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系统(1.47±0.03)(P < 0.05)。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也高于池塘养殖系统,但差异不显著(P > 0.05);(2)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胃和肠中消化酶活性显示,第4周时,RAS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值(1387.56±278.43)显著高于池塘组(1129.99±382.67)(P < 0.05);第8周时,肠脂肪酶活性(18.11±4.28)显著高于池塘组(12.89±8.00)(P < 0.05);(3)在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定了鱼体肝胰脏、头肾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 (LSZ)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示整体上RAS组免疫性能低于池塘组;(4)每周测定水体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示,RAS组氨态氮维持在0.0067 ~ 0.0212 mg / L区间内,亚硝态氮含量位于0.0027 ~ 0.0087 mg / L范围内,均低于池塘组。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养殖群体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两个养殖群体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室内循环水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叉长、体长、头长、尾柄高和全长;与池塘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全长、尾柄高、叉长、体长和体高。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高、头长、体宽和眼径对室内循环水养殖四指马鲅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1.418;全长、尾柄高、体高、躯干长、头长对池塘养殖群体的体质量直接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0.968。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环境鱼体的变异系数较大有利于良种选育,而室内循环水养殖规格较均匀利于生产。不同养殖模式下,四指马鲅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为其规模化养殖和选育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评估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宝石鲈(Scortum barcoo)的肌肉营养品质和健康水平,为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宝石鲈肌肉营养品质的调控以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以推进宝石鲈产业的发展.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对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宝石鲈的生长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普通池塘养殖的宝石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重(4.50±0.23)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养殖密度组,分别为0.2 kg/m3(SD1)、0.4 kg/m3(SD2)和0.6 kg/m3(SD3),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0 d,分别在实验的第30天、60天、90天和120天采集样本并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结束时的最终密度分别为5.64 kg/m3(SD1)、8.79 kg/m3(SD2)和11.21 kg/m3(SD3)。养殖前90 d,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各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0.05);30 d和60 d时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未受到养殖密度的影响(<0.05);各密度组间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30 d和60 d没有显著差异(<0.05),SD1组肝脏<0.05);切片结果显示,3个密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肠道结构正常,未受到严重损害,SD3组实验鱼肝脏细胞间空泡稍增多,肠道杯状细胞变小,数量减少。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养殖后期,养殖密度会对加州鲈生理状态产生影响,高密度应激会导致鱼体抗氧化以及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肝脏、肠道组织产生轻微损伤,0.2 kg/m3密度组大口黑鲈的生理状况最好。综合考虑,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幼鱼的放养密度以0.2~0.4 kg/m3为宜。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集约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其高密度、低污染、高效率等独特的优势,契合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水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流态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及福利,同样,鱼类存在及运动也会影响到系统流态的构建。本文综合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场条件对不同鱼类生长发育及福利的影响,鱼类及其运动行为对养殖池内水动力条件及性能的影响,以及鱼类对养殖池内流场流态、水体混合等的影响。将研究鱼类运动对流场特性的影响方法主要归纳为实测法和数值研究,通过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结合当前循环水养殖产业系统构建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法建议,旨在为系统中水动力条件的设计拓展思路,促进循环水养殖产业流态构建向“鱼”与“水”兼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设施大棚中构建了中试规模的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RAS)和生物絮团养殖模式(BS)2种模式,每种模式为3个平行,每个平行投放南美白对虾苗10万尾,初始放养殖密度为500尾/m3。每隔1 d测定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待100 d饲养结束后,测定南美白对虾生长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果显示:RAS和BS组养殖水体中的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温度、pH和溶氧(DO)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BS组有近20 d的NO-2-N积累,进而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BS组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最终养殖密度显著低于RAS组(P<0.05),饲料系数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养殖模式下对虾肠道菌群在门水平无显著差异,属水平显著差异(P<0.05),RAS养殖模式中的...  相似文献   

9.
曾娟  高启平  苏宝辉 《淡水渔业》2021,51(2):107-112
为探讨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下不同营养水平饲料对建鲤(Cyprinus carpiovar)生长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以常规池塘养殖营养水平饲料为对照,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形成3个营养水平的试验饲料,其中粗蛋白水平分别为32%、34%、38%,粗脂肪水平分别为8%、10%、11%,分别记为F1、F2、F3组,每组设3个重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2次/d、3次/d、4次/d)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成分、肠道消化和肝脏组织结构及脂蛋白酯酶(LPL)和肝脂酶(HL)基因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5.0±0.4)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在池塘工程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120 d...  相似文献   

11.
为给养殖池的池型选择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相同的池体尺寸、进水速度和池底出水比例条件下,针对Cornell和Waterline两种经典双通道圆形养殖池,对其速度流场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分析。仿真应用Ansys 15.0软件中的Fluent模块,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两种池型的内部速度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流场特性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池型的水流速度向池中心方向在很短距离内随着径向距离的减少而急速增大,当达到某一径向距离时,速度达到最大值,然后速度随着径向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在池子中心轴线或附近处速度降到最小;在纵向上,与池心相同水平距离处的水体流转速度则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池底出水分流比小于10%时,Cornell池池底自清洁能力、池子整体流场均匀性均比Waterline池差。仿真结果从理论上验证了两种池型底流比例的经验设计值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由表面流与水平潜流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联合使用塘内曝气增氧机与人工净化网调控生产性淡水对虾养殖塘水环境的效果与技术。养殖中后期(约60 d后), 湿地以1.65 m/d水力负荷, 3次循环处理虾塘废水, 有效调控虾塘水质, 确保养殖成功。结果表明湿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均可程度不等地去除, 蓝绿藻得以控制, 出口水 -N与BOD5分别为极显著(P<0.01)与显著(P<0.05)去除, 去除率与去除速率分别为72.6%, 0.467 g/(m2·d)与29.7%, 2.651 g/(m2·d), -P为41.7%, 0.022 g/(m2·d), TN为26.1%, 2.619 g / (m2?d), CODMn为15.9%, 3.738 g/(m2·d), -N去除率仅3.6%, 但去除速率较高[0.462 g/(m2·d)]。湿地静止4 d期间, 废水中 -N与 -N去除率达96.8%与93.3%, 均极显著去除(P<0.01)。养殖周期试验塘水化学指标均维持在虾安全生长范围内, 收获虾8.81 g, 9.36 cm; 对照塘因爆发蓝绿藻仅养殖60 d, 收获虾3.06 g, 6.54 cm。试验表明, 在不用药、不换水条件下, 联合塘内设施, 人工湿地以较高水力负荷与低频率运转可有效调控虾塘水质, 确保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