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选方用药。方法 通过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主题词,“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主题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2010-2015年的相关医学文献,共搜索文献216篇,其中符合条件的139篇,将纳入文献中所包括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结果 139篇文献中,共涉及中药复方147首,药物134味,用药频次共达1 501次,其中,用药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土茯苓、泽泻、萆薢、防己、甘草、威灵仙;药物所属类别最多的分别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结论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泄浊解毒、兼顾补虚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刘丽芳教授诊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用药经验并归纳探讨其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刘丽芳教授临床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症处方,进行勘误后建立乳腺增生症遣方用药数据库,于数据库基础上运用软件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对所选处方进行用药频次统计、用药模式及配伍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门诊病历处方197份,总用药频次为3349次,共使用61味药,17味核心药物,其中药物出现频次以理气药及活血药为主,处方中所出现药物归经分布多为肝、脾、心、肾等经,按出现频数四气分布依次为温、凉、寒、平,五味分布依次为苦、辛、甘;确定药物之间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后获得用药规律(模式)24条(其中对药模式19条、3味药模式5条),并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 刘丽芳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症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所采用药物以理气活血药、化痰散结药、养血健脾药为主,兼顾患者体质,注重整体审察,并辅之行气活血、化痰散结、养血健脾等治法,将病证结合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收集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到处方70张,涉及176味中药,使用频次共计890次;使用频次≥9的药物共32味;使用频次前三位的单味中药是黄芪、甘草、麦冬;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药类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对32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个有效聚类群和13组药对,以补气药和滋阴药配伍为主,辅以补血活血、化痰止咳药。结论 治疗肺癌放疗患者的中药处方以补益药、清热药和止咳药为主,治法以益气养阴、清肺止咳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Gout)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旷惠桃教授2015年9月-2016年5月治疗痛风部分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旷教授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 对纳入的69名患者,共198首处方、119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0次的高频使用药物有牛膝、土茯苓、车前子、萆薢、地龙、灵芝、威灵仙、黄柏、泽泻、黄芪;药物类别主要包括清热药、利湿药、活血通络药;常用药对包括:土茯苓-牛膝,土茯苓-萆薢,牛膝-萆薢,车前子-牛膝,车前子-土茯苓,车前子-萆薢等;挖掘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的基本方及5首新处方。结论 旷惠桃教授临床善于运用清热、解毒、利湿之方药治疗痛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用药方剂配伍规律。方法 基于SPSS Modeler数据挖掘软件,利用Apriori算法,对417例胸痹心痛临床跟诊病例,治疗用药的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得出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 在分析结果中得出胸痹心痛临床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常用的药物关联组合为当归和丹参,川芎和丹参,瓜蒌和郁金,黄芪和人参;当归、郁金和丹参,黄芪、人参和当归,川芎、郁金和丹参等。结论 段富津教授在胸痹心痛的治疗用药过程之中的方剂配伍常以补气、活血、宽胸理气的中药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整理总结治疗化疗副作用手足综合征中药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对手足综合征中药辨证进行分析。方法 筛选基于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共筛选55个外用中药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处方,涉及中药105味,总共出现频次497次。频数最高的药物为红花和桂枝(34次);药物功效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类为活血调经药、发散风寒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血药;关联分析显示:二连规则前3名为:桂枝→白芍,桂枝→鸡血藤,红花→桃仁;三连规则常用的药物组合为当归、黄芪、桂枝,四连规则支持度最高为当归→黄芪+桂枝+红花。结论 本病病机为气血虚弱、营卫失和,日久可发展为淤血痹阻、热毒内蕴,外治法中药多用活血通络、温阳解表、清热凉血兼补益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医案,将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256首,涉及中药113味,使用药物以温性药、寒性药为主,多用甘、苦、辛味药,以肝、脾、肺、心、肾、胃经为主,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物是黄芪、当归、茯苓、车前子、丹参;使用频率最高的用药模式和关联规则是黄芪-当归和黄芪-茯苓。结论 庞鹤教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温补脾肾为先,兼顾补益肺气、调肝养血,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药物为主,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郭振球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郭振球教授2007年9月-2009年3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部分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分析及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 对纳入的4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1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郭振球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处方中药物有钩藤、天麻、菊花等150种,药物间核心组合模式多见天麻、菊花等药物与钩藤关联,挖掘演化得到14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新处方。结论 数据挖掘法对于发现名老中医隐性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较好地体现了郭振球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即多以平肝息风μ阴益肾、健脾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分析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政德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黄政德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胃炎显效病例,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患者中药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并对高频中药功效进行拆分合并,采用SPSS 21.0分析软件,对高频中药基于功效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收集了127例慢性胃炎患者,总计190次门诊病历,共运用中药95味,其中高频中药46味,使用频次排名前十的中药为甘草、白芍、木香、茯苓、法半夏、陈皮、柴胡、川芎、延胡索、白术。获得4个聚类方,C1方能理气活血、健脾祛湿、消痞止痛,由柴胡疏肝散与六君子汤加减化裁而来;C2方能通调三焦、健脾祛湿消痞、疏肝解郁,由三仁汤化裁而来;C3方能养阴清胃、健脾活血止痛、疏肝解郁,由一贯煎化裁而来;C4方能清肝泻火、降逆止呕、寒热平调,由左金丸化裁而来。结论 黄政德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强调辨病辨证、重调气血、兼顾情志,治疗慢性胃炎善于理气活血、健脾祛湿、疏肝和胃、寒热平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挖掘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 运用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基于关联规则,通过Apriori算法,分析156首班秀文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剂中药物和药类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应用关系。结果 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白芍95次(60.90%)、当归86次(55.13%)、益母草66次(42.31%);药类使用频次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补气药147次(94.23%)、补血药129次(82.69%)、活血调经药116次(74.36%)、活血止痛药67次(42.95)、利水消肿药60次(38.46%)。在关联规则集中,符合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的由2味药、3味药组成的关联规则分别有9条和20条,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丹参、鸡血藤、益母草是以上规则集的常见组合药物。结论 班秀文主要采取甘温益气健脾、活血养血相兼、滋补肾阴肾阳的原则治疗月经不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处方中含毒性中药的使用情况、功效应用及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68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处方中含毒性中药的处方及其使用频数、功效分布和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含有"大毒"有毒"及"小毒"的中药共计34种,占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83种毒性中药的40.96%。含毒性中药的中成药处方有86个,占比为32.09%,其中内科与外科用药含毒性中药处方数排序居前2位,分别占比18.28%、3.36%,功能多为祛瘀、止咳平喘、补益、清热,配伍应用较多的是半夏与苦杏仁,半夏与陈皮、茯苓、甘草配伍应用,苦杏仁与桔梗、麻黄、白芍等组方。结论 毒性中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应用频数较高,临床上使用时尤需谨慎,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重复给药。毒性中药的应用分析对于临床上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刘新祥主任医师治疗水肿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刘新祥教授2013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120例水肿病人首次处方用药情况,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方法挖掘刘新祥教授治疗水肿病用药组方规律。结果 对符合要求的120例水肿病患者首次处方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用药情况及药物间的关系。刘新祥教授治疗水肿病最常用的药物分别是:黄芪、甘草、山药、芡实、当归、丹参、党参、土茯苓、益母草、怀牛膝等;通过规则分析可知其用药时党参一般均与黄芪、甘草、山药、当归、丹参、芡实连用;并得到治疗水肿病新方:肉苁蓉、山茱萸、瓜蒌子、怀牛膝,芡实、白芍、山药、茯苓,地榆炭、阿胶、侧柏炭、蒲黄炭,丹参、生姜皮、冬瓜皮、益母草等11首。结论 刘新祥教授善于从脾肾双补角度用药,尤擅于健运脾土以治疗水肿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研究古籍文献及名老中医经验的郁病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古籍文献及名老中医郁病诊治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及IBM SPSS Modeler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辨治用药方面:古籍文献用药更为丰富,重视肝、脾,心、肾脏腑辨证等;因子分析发现,古籍文献更多采用越鞠丸类方、二陈汤类方、归脾丸类方等,而名老中医则更多采用自拟方、经验方。(2)郁病常见兼证配伍药味方面,古籍文献多配伍清热活血,化痰行气之品;名老中医经验则常配伍清热凉血,舒肝养心之品。(3)核心用药及常用药物配伍方面:古籍文献以川芎、香附、茯苓、半夏、陈皮为核心用药,药物配伍有:白芷配桔梗、远志配酸枣仁、沉香配石菖蒲、大黄、郁金、槟榔等;名老中医经验则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香附最多,常用药物配伍如:槟榔配佛手、大枣配百合、穿山甲配路路通、皂角刺等。结论 对于郁病的诊治,古今用药虽有差别,但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价值,不过来源于古籍的用药理论基础可能更为丰富,值得临床进一步挖掘学习。  相似文献   

14.
姜辉  王艳艳  孙佳明  王英平 《特产研究》2011,33(2):22-24,46
建立龙胆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龙胆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4.6mm×250mm,5μm),甲醇-水二元梯度洗脱模式,流速为1.0m/min,检测波长为270nm,建立了10批不同批次的龙胆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各批次龙胆提取物进行了质量评价。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龙胆提取物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14种中药及其复方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黄连、黄芩、丹参、连翘等14味中药,分别采用平板打孔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临床常见致病菌进行体外抗菌试验,并以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为主药组成复方,进行中药复方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芩、丹参和连翘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16.0、62.5、125.0和62.5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分别为32.0、125.0、125.0和125.0g/L,黄连、黄芩、丹参、连翘、地锦草和红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MIC分别为16.0、32.0、125.0、16.0、62.5和125.0g/L,MBC分别为16.0、32.0、250.0、16.0、125.0和250.0g/L,黄连、黄芩、丹参和连翘对链球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MIC分别为32.0、32.0、16.0和125.0g/L,MBC分别为32.0、64.0、32.0和125.0g/L。复方2和复方3对3种供试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MIC和MBC为8.0~64.0g/L。说明,黄连、黄芩、丹参、连翘等单味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均具有较强抗菌作用,以其为主药组成的复方呈现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方面的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临床临证处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统计《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胃病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的高频药物是苦杏仁、茯苓、延胡索、当归、旋覆花、半夏、枳实等;其中药物功效归类以理气药居多,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之类;药物药性多温、平;药物药味多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脾经居多,其次为胃经、肺经及肝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延胡索-苦杏仁配伍最多,其次是茯苓-苦杏仁、当归-苦杏仁、旋覆花-苦杏仁等;药组配伍规则以苦杏仁-延胡索-旋覆花最多,其次是苦杏仁-延胡索-当归、苦杏仁-旋覆花-延胡索、半夏-吴茱萸-茯苓等。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发现章次公治疗胃病多用降气化痰、活血止痛、健脾行气等治法,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国医大师刘祖贻自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肺癌患者的病案共计107例,将患者初诊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中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107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80的高频使用药物有薏苡仁、白术、山楂、八月札、黄芪;常用组合主要有白术、薏苡仁、八月札,薏苡仁、山楂、八月札,鸡内金、薏苡仁、麦芽等;并挖掘出5首新处方。结论 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喜用益气健脾、消食和胃、化痰消瘀药物,治法以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为主,通过药物分析印证出肺癌的病机特点为“虚、毒、痰、瘀”,以“正虚”为本,体现出刘教授“调理脾胃,以求扶正”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几种中草药对海水养殖中常见病原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煎煮法、微波乙醇提取法和微波水提取法对补骨脂、肉桂、黄连、五倍子、石榴皮、大黄、黄芩、苦参、乌梅、白头翁10种中草药进行提取,并用其提取液对海水养殖中7种常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sflavi、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r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osis tarda、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测定,同时进行联合药敏试验,研究了几种中草药对海水养殖中常见病原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和石榴皮的抑菌杀菌效果最好,五倍子的MIC分别为0.78~1.56 mg/mL(水煎煮法、微波水提取法)、0.39~1.56 mg/mL(微波乙醇提取法),石榴皮的MIC分别为1.56~3.13 mg/mL(水煎煮法)、0.78~1.56 mg/mL(微波乙醇提取法)、0.78~3.13mg/mL(微波水提取法);五倍子的MBC分别为3.13~6.25 mg/mL(水煎煮法)、1.56~3.13 mg/mL(微波乙醇提取法、微波水提取法),石榴皮的MBC分别为6.25~25 mg/mL(水煎煮法)、3.13~6.25 mg/mL(微波乙醇提取法、微波水提取法)。其次是黄连、黄芩和乌梅,而大黄、补骨脂、肉桂、苦参、白头翁的抑菌、杀菌效果一般或者较弱。用3种方法提取的中草药对7种病原菌的抗菌作用依次为:微波乙醇提取法提取液≥微波水提取法提取液≥水煎煮法提取液。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五倍子与乌梅、五倍子与甘草对灿烂弧菌,黄芩与甘草对迟钝爱德华氏菌,石榴皮与乌梅对海豚链球菌,五倍子与石榴皮、五倍子与黄芩对黄海希瓦氏菌的抑制分别有协同作用,该结果可为水产养殖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