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在辽西干旱地区1年生刺槐新造林中开展保水剂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对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保水剂稀释蘸根处理中以1%的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了81.3%,与不施保水剂对照的差异显著;穴施保水剂颗粒的处理中以穴施颗粒剂12~19 g/株的刺槐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与不施保水剂的对照差异极显;穴施保水剂胶体的处理中以穴施2~4 kg/株的效果较好,成活率达到了94%以上,差异极显著,穴施2 kg/株处理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7.6%;保水剂稀释液蘸根处理、穴施保水剂颗粒剂处理的年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相对而言穴施保水剂胶体的处理对刺槐年生长量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保水剂对连翘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保水剂对连翘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对提高连翘的成活率具有显著作用,施保水剂的连翘苗木平均成活率为81.67%;保水剂也能提高连翘枝生长量,施用第2年连翘枝生长量为76.4 cm;测定了施用保水剂后圃地PF值(土壤水分张力),认为保水剂对圃地土壤有一定的保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保水剂在西北干旱地区侧柏造林中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状保水剂类型保水效果好,成活率较未施保水剂的对照处理有大幅提高,穴施处理的增幅在52.27%~70.45%,蘸根处理的增幅在25%~47.73%,建议在造林当年使用保水剂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后期通过加强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4.
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采用不同造林树种和不同保水剂进行造林,观察不同树种与不同保水剂对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长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保水袋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地上生长量,使用其他保水剂对树种成活率及地上生长量的影响不是很大;造林成活率的大小与选择树种的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浅山区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影响造林成活、生长的树种选择、混交方式、生长调节剂处理等因子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浅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大,成活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GGR处理对成活率、生长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活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科翰95保水剂不同施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明显,其排序为水溶300倍液穴施150 g水溶蘸根粉施20 g;干旱区同一树种根系套袋造林其成活率影响比较明显,成活率提高11个百分点,年新梢生长量平均提高2.0 cm,干梢率下降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造林试验证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治沙造林时加入"春之霖"固体水,可以解决土壤水分消耗期水分供应不足的问题,在土壤水分最严重的胁迫时期林木能够保持林木存活的最低含水量,提高成活率,促进苗木正常生长.沙柳加入固体水处理后,造林成活率达到95.3%,比对照区提高14个百分点;杨柴加入固体水处理后,造林成活率达到91.1%,比对照区提高7.3个百分点;大白柠条的造林成活率比对照区提高12个百分点.固体水处理还可以提高造林苗木的高生长量和生物量.施用固体水处理后,沙柳当年的生物量达到243.16 g,为对照区的3.3倍.  相似文献   

7.
应用不同施量的保水剂进行膏桐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加施保水剂不仅对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能提高膏桐苗木的生长量及造林成活率.不同保水剂施量中以穴施20g最优.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与土壤含水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幼苗生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确定其耐旱和耐湿的临界值,对提高落叶松的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现将通过盆栽试验所得到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措施对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固体水、保水剂和覆膜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从而不同程度提高了沙区造林成活率。其中覆膜措施效果最佳,其次为保水剂,最后是固体水措施。  相似文献   

10.
2种保水剂对北京南口风沙区侧柏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南口风沙区人工种植的侧柏苗为研究对象,对造林时施用2种保水剂及其剂量的处理与不同浇水量的对照处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造林初期,施用保水剂可使成活率达90%以上,与浇水量高1倍的对照相差无几,施用2种保水剂后第2年春季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了84.7~119.4 g·kg-1,2种对照处理的保存率比保水剂处理的降低了7.78~25.56个百分点,从而降低了浇水和苗木补植所带来的成本;同时保水剂的施用也显著地提高了侧柏的初期生长量.研究中所选定的不同保水剂及其剂量对侧柏苗生长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北坡退化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对西北干旱区降水调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不同类型林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毁林耕种致使中山区的90%水源涵养林林缘都受到破坏,10%的森林中有面积超过30m×30m的较大林窗。采用坡地鱼鳞坑和坡脚水平沟营造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形成坡面流水收集,坡底沟缘"锁"边的水源涵养林恢复体系。鱼鳞坑增加表层土壤蓄水力,水平沟则增加了20~40cm土层含水量,而林窗的土壤受干扰则增加了40cm土层含水量。人工造林增加了植被盖度,提高了土壤蓄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根据立地类型,将封山育林、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结合是有效的退化涵养林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保水剂的研究开发历史、种类、特点和作用机理,综述了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情况。保水剂是一种吸水倍率高、保水性能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抑制土壤蒸发、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力。保水剂在林业上的应用方法主要有拌土、拌种、包衣、根部涂层和用作培养基质等。在林业生产中应用保水剂可使种子提前发芽、提高出苗率和移植成活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延缓凋萎时间等。在干旱地区造林中保水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北京九龙山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和筛选沙地柏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造林关键技术,在安塞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设计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生根粉溶液浸根+保水剂与根部土壤混合处理时,沙地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100.00%、98.45%;(2)抗旱造林技术的优组合为:50×10^-6生根粉溶液浸根、20 g保水剂与根部土壤混合和秸秆覆盖造林穴坑;(3)在沙棘林下,沙地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99.04%和95.74%,但生长量显著低于荒草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60%、45%、35%)1年生大红袍花椒生长及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大红袍花椒耗水量差异很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60%、45%、35%时,5~8月份花椒幼苗的耗水量分别为10.05、5.97、5.39、3.37 kg;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有利于花椒地上部分的生长,干旱胁迫则有利于花椒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北疆准噶尔盆地黏质土上施用不同剂量的NSI-415保水剂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在黏质土壤上施用不同用量的NSI-415保水剂后,对土壤的含水率和总盐含量有显著影响,当保水剂用量为60g时,黏土土壤含水率最大而总盐含量最小;(2)施用不同用量的NSI-415保水剂后,对黏土的pH值、有机质、容重均无显著影响;(3)施用不同用量的NSI-415保水剂后,对黏质土壤的结构组成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鱼鳞坑整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与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土壤储水量、树冠覆盖率等指标,对鱼鳞坑整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在侧柏造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鱼鳞坑整地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储水量;随着林地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林地生产力、郁闭成林的速度随之提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下,种群通过生物量投资与分配格局调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种群行为及个体形态特征,从而提高种群的稳定性或持久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配比浓度的污泥对土壤保水性及有效养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污泥能提高基质的保水能力,延长植物的萎蔫时间,当添加浓度为60.5%时,达到最大值238h。栽培基质中速效氮、磷、钾含量随着污泥添加浓度增大而增大。当污泥施用浓度为80%时,种植植物的系列中,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分别达到:296.76mg/kg、199.45mg/kg、246.24mg/kg。因此,添加污泥能使栽培基质的保水能力和有效养分含量提高,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公藤的生长及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起阳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12-15,63
选择2年生雷公藤盆栽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60%、40%和20%)雷公藤的生长及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4种水分条件下,雷公藤枝条和叶片的生长量及叶片质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为80%时生长量较好,叶绿素含量及比叶鲜重、干重均较高,土壤含水量为20%时生长相对较差,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雷公藤的光合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公藤光合与蒸腾的光响应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其光合与蒸腾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