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众所周知许多植物病毒能通过感病植物种子传播,已知的种传植物病毒总数逐年增加。Fullton 列举大约有36种病毒通过63种植物传播;Eennett 和 Shepherd 扩大到列举有50种种传病毒;Phatak 列举85种病毒通过一种或多种寄主种子传播。种子传毒可能是病毒在一种作物上由一个生长季传到下一个生长季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病毒接种介体最初的毒源。某种作物种子将病毒带到一个地区,在该地区如有有效的介体,则会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所提到各种种传病原物是指做为种子表面传染物的和内部系统侵染的种子所携带的各种植物病原物。1981年的植物检疫法规中列有140种禁止传入马来西亚的植物病原物,其中已知有35种是种传的。即有真菌19种、病毒11种、细菌3种和线虫2种。其它具有检疫意义的种传病原物因有关种子进口的用途而予以输入的限制程度而有所不同。对为研究目的而进口的种子,除常规检疫措施之外,对其种传病原物的阻隔,还包括有:生长季节检验、室内检测、处理、中途检疫和入境后筛选等。然而,马来西亚的执行机  相似文献   

3.
季良 《植物检疫》1993,7(4):288-302
1 种传病毒在检疫上的重要性种传病毒有两个含义,一是狭义的种传病毒——即只指通过植物种子传带的病毒。另一是广义的种传病毒——即凡是通过繁殖材料(包括种子及无性繁殖的块茎、鳞茎、球茎、块根、接穗、砧木、苗木、试管苗)传播的都包括在内。本文所谈的主要指狭义的种子传播的病毒。  相似文献   

4.
蚕豆染色病毒(Broad bean stain virus,BB-SV)属豇豆花叶病毒组,粒体为等轴多面体,直径25—28nm;自然发生于蚕豆(Vicia faba)、小扁豆(Lens esculenta)、豌豆(Pisum satium)和车轴草属(Trifolium spp.);人工接种侵染4科21属50种植物,其中豆科有17属36种,传毒介体为豆长喙象甲(Apion vorax)和豌豆根瘤象(Sitona tineatus)等4种象甲,以前者为最主要;病株花粉可通过授粉将病毒传至健株种子;远距离则通过种子传毒,种传寄主有  相似文献   

5.
进口甜瓜种子中的南瓜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将美国进口甜瓜种子及用该种子在内蒙制种田繁殖的甜瓜种子播种后出现典型症状的病苗,进行生物接种和蚜传实验。该病毒只侵染葫芦科寄主,不蚜传。经电镜和免疫电镜观察,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测定,表明病毒粒体形态和外壳蛋白亚基诺带与南瓜叶病毒基本一致,血清学反应结果为阳性,实验证明两种甜瓜种子均带有种传的南瓜花叶病毒,种子带病毒率为1%~3.2%。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于1981年10月4日—31日在北京举办“种子病理和植物检疫讲习班”。讲习班由丹麦专家保尔·尼尔高博士等五人讲授了种子病理学,种传真菌,种传细菌,种传病毒以及种子检验技术,共28个专题。重点介绍了种子病理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在防虫网室内,对1245份入库花生品种资源材料带病毒情况进行检测,其中707份材料(占56.8%)种子传带花生条纹病毒(PStV),平均种传率5%以上。带毒材料主要来源于北方PStV病毒流行省(市);63份材料(占3.4%)种子传带黄瓜花叶病毒(CMV),分别来源于辽宁大连、河北唐山和山西汾阳。辽宁大连带CMV病毒材料比例最高占(47.6%),平均种传率达3.6%。  相似文献   

8.
许多植物病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就是种传。种子可在其表面或内部或混于其中的其它植物部分上带有一些致病真菌、细菌、病毒或其它生物,它们能在无病地区或国家造成病害。据观察,受菲律宾霜霉系统侵染的玉米植株偶尔能形成具有生活力的种子。这取决于侵染发生时玉米植株的株令。这些种子可把霜霉病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鉴于这种危险,  相似文献   

9.
种子可以随时把病原体带进新农区,存活于生长季节并作为新菌系留传于植物群体。评价种子健康状况需要了解种传病原体的经济重要性及其发展条件。种子健康检测是发现和鉴别种传病原体的唯一方法,在实施健康种子生产体系过程中,它对建立管理程序和制止病原体传播十分重要。通过特定检疫使种子交换符合于防除严重危害的种传病原体的要求,提供种子证书是保证种子高质量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苹果锈果类病毒在八棱海棠果实和种子中的分布特征、种传率以及药剂脱除效果,以带毒母株上的八棱海棠果实和种子为试材,运用RT-PCR技术分析了八棱海棠果实不同部位锈果类病毒的带毒率、实生后代的带毒情况以及氢氧化钠脱除病毒的效果。结果表明,八棱海棠果皮、果肉、种子以及种胚均不同程度携带苹果锈果类病毒,其带毒率分别为96.0%、96.0%、52.0%和4.0%;该病毒可经种子传递给后代,种传率为12.1%;经2%氢氧化钠溶液浸种10、15、20 min,种子的病毒检出率均为0,但后代实生苗的带毒率分别为2.5%、1.3%和0。表明苹果锈果类病毒可侵染种子不同部位并经种子传递给后代,氢氧化钠浸种是脱除该病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加强植物病毒检测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病毒检测重要性及迫切性植物病毒检疫是种苗检疫的重点。至今报道的 90 0多种植物病毒中 ,至少三分之一可以由 1种或多种植物繁殖材料传带而作远距离传播 ;反之 ,多数植物种苗可以传带一种或多种病毒。由于植物病毒可以随着引进植物种苗进行远距离的传播。一旦传入新的地区 ,很难根除。并且可以随植物繁殖扩大传给后代而长期存活、持续地对植物产生危害 ,其重要性已经被形容为生物的“定时炸弹”。至今对于植物病毒还没有有效的检疫处理措施。目前的植物种苗引进 90 %以上是属于商业性的。如果在口岸检疫过程中发现危险性的植物病毒 …  相似文献   

12.
真菌传植物病毒的种类和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义理 《植物保护》1996,22(6):35-37
真菌传植物病毒的种类和主要特征阮义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实验室杭州310021)真菌传植物病毒的研究是当今植物病毒领域内的一个热门,国外有数家著名的实验室正在进行深入的探讨[1、2]。近年来真菌传植物病毒的危害显著加重,新的病毒种类不断被发现,已成...  相似文献   

13.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是一种检疫性植物病毒, 种传和农事操作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因此种子和种苗的早期检测尤为重要?鉴于种子检测的特殊性及幼苗病毒含量低的特点, 本试验通过制备CGMMV单克隆抗体, 结合特异性引物, 建立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IC-RT-PCR早期检测方法, 比较了IC-RT-PCR与DAS-ELISA和RT-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 并对实际检测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操作程序上, IC-RT-PCR法与DAS-ELISA法一样简便, 但灵敏度远大于DAS-ELISA?IC-RT-PCR与RT-PCR均可检出20~25 ng种子上的病毒, 且特异性相当, 而DAS-ELISA法只可检出10 μg种子上的病毒?综上所述, IC-RT-PCR法可简便有效地应用于种子和种苗上CGMMV的检测, 为病毒防治的早期干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极易从国外传入的种传病毒——藜草花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草花叶病毒(Sowbane mosaic virus)属南方菜豆花叶病毒组(Sobemovirusgroup),是种传率极高、抗逆性强和极易传播蔓延的病毒。至今,在我国未有自然发生的报道,为此应严防随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以及病毒资源的引入而传入我国。1.首报 1985年 Silva 等报道了藜属植物发生一种花叶病,对病原未作鉴定,Bennett 等(1961)在美国加州从墙生藜Chenopodium murale 表现花叶的病株分离  相似文献   

15.
《种子病理学》是丹麦专家保尔,尼尔高博士(Paul Neergaard)著。由狄原勃教授等译,农业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书共分5大部分,32章。作者以种子为中心,全面收集了大量有关种传真菌、细菌、病毒等丰富资料,系统地阐述了种子病理学原理,分析了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尤其是病害流行特点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系统地建立了植物病理学一个新的分支——种子病理学。书中还介绍了种子检验与防治的各种具体方  相似文献   

16.
传播植物病毒的介体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礼 《植物保护》1984,10(4):15-16
植物病毒主要靠接触、种子、和介体三种途径传播,其中介体传播最为重要。传毒介体除昆虫、螨类外,还有所谓“土传”中的线虫和低等真菌。菟丝子也可算是“植物介体”,但从它桥接过程看仍脱离不了接触传播范畴。这些介体中,昆虫是最主要的。 介体的传毒特性还常分为三种类型。1.非持久性传播。其特点是只需数秒钟的采食便可获得病毒,病毒只机械地沾附在口器表面,不进入介体体内,所以不存在在介体内潜育的问题,只需几秒钟便能完成传毒过程;若得不到传毒机会,病毒在数小时内就会自然死亡,脱皮也能失去病毒。饲毒前禁食  相似文献   

17.
阮义理 《植物保护》1985,11(6):20-22
自1939年我国开始报道蚜虫传播蚕豆病毒病以来,至今已知虫传植物病毒和类菌原体有68个,引起100多种病害,其中属禾本科作物的近30种;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和茄科等果菜类作物的病害60多种;果树及木本植物等病害20种。经接种证实的介体昆虫有52种,其中蚜虫22种,飞虱、叶蝉20种,其它10种。 近年来有关植物病毒介体昆虫的文献报道数量显著增加,从全国省级以上农业及生物科技刊物上发表的,与植物病毒和介体昆虫两者均有关的论文,在四十年代以前仅4篇,五十年代为17篇,六十年代74篇,七十年代42篇,1980—1984年增到130多篇。有  相似文献   

18.
裘维蕃 《植物保护》1964,2(5):204-205
植物病毒病在过去一世纪中,由于对它的认识不足而放松了对它的控制,从而使许多重要的植物病毒病流传而成为世界性的病害,例如马铃薯的卷叶、X和Y病毒、甘蔗的花叶病毒、大豆的花叶病毒、芸豆的普通花叶病毒、烟草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及甜瓜花叶病毒等等。凡是植物中经济价值大、引种比较容易,而其种子和苗木可以传带病毒的类型,几乎都在上一个世纪己或更早的时期广泛地传播开来了。如所周知,植物病毒传入一个新区,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无法  相似文献   

19.
检验大豆种子传带几种危险性病毒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淑琳  舒秀珍 《植物检疫》1992,3(3):171-173
大豆种子可以传带多种病毒。其中分布最广的为大豆花叶(以下简称 SMV,大豆种传率约1%~68%),其次为大豆矮化(SSV,50~95%),两者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种传病毒。除此,在一些国家已经发生,为害较为严重,而在我国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20.
 1982年5月,从南京郊区豇豆花叶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1,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12种豆科和藜科植物。它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卷曲、明脉和畸形等症状。它在苋色藜、昆诺藜和蚕豆上表现为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1~2天。病毒极易摩擦接种传病。桃蚜、棉蚜和豆蚜都能传染这种病毒。人工接种的豇豆病株,在花器的各个部分、幼嫩的豆荚组织和末成熟的种子内都带有病毒。病株上采收的种子传毒率可达8.1%。病毒存在于种子的胚和子叶内,种皮内没有测到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长700~750纤米。病株叶片表皮细胞内有纺锤状的内含体。免疫电镜和SDS~双扩散法测定,病毒分离物C-1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的抗血清呈阳性反应。根据以上这些性状,病毒分离物C-1可鉴定为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中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用微量沉淀法测定,病毒粗提纯液制备的抗血清的效价为1:512。SDS-双扩散法测定,南京地区严重发生的豇豆花叶病中,85~86%是由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引起的。从福建、山东、辽宁等省采集的样本中,也证实这种病毒在豇豆上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