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麦1号系安阳市农科所小麦研究室运用灰色育种理论,于1989年选用豫麦13作母本,周8826作父本进行杂交,连续10年选育而成.2001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累计种植面积已达2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给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和确切评价以及品种审定提供参考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2003~2004年度山东省高肥乙组区域试验11个小麦新品种(系)的13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依据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顺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良星99、954(5)-4、泰山008的加权关联度位列试验前三位,至2006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余品种(系)已先后淘汰.结果表明,与等权关联度相比,加权关联度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更接近.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新品种青春254面包用优质小麦青春254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小麦室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多父本聚合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1996年11月7日由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5年3月在全国首届饼干蛋糕暨第二届面包用小麦品种(系……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168(原名镇麦02168)系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以苏麦6号,97G59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及示范表明,该品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农艺性状好、综合抗性强等特征.属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江苏省首个适合淮南麦区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04-2007年分别参加江苏省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小麦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较好.于2007年8月和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1、国审麦2007004,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了改良的第二代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以其组配的云杂5号于2004年通过审定,云杂6号正进  相似文献   

6.
<正>宁春52号(原代号永1579)系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和北京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在云南元谋以永430(永403/永良15//永1147)为母本,以宁夏农科院作物所的230为父本杂交,经多年北育南繁、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于2012年通过了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适应地区种植推广,审定编号:宁审麦2012001。1品种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该品种春性,生育期100~102d,属中  相似文献   

7.
锦两优852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两系核不育系锦瑞8S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恢复系云恢503配组选育而成的高原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农艺性状稳定、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强,熟相转色好等特点。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云南1450~1950m海拔范围种植。对其选育经过、品种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相关配套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安麦7号系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运用作物灰色育种学原理与方法,于1989年在对亲本进行灰色分类的基础上,选用豫麦13作母本、周882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4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7.  相似文献   

9.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临早6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室以晋麦47号为母本,晋麦60号为父本,于1996年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2006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临旱6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21。2品种特征特性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苗期叶片细长,拔节迟,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0.
徽研77是安徽新世纪农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以新麦13为母本、烟农15为父本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抗倒、抗病小麦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6033,该品种适宜在沿淮、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强筋小麦品种豫麦70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麦70(内乡188)系河南省内乡县农科所以绵阳84-27与内乡82C6杂交的F1为母本,豫麦17(内乡182)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轮选987的选育及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我们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育种,已经探索出一套方便实用的轮回选择技术,并使矮败小麦群体得到了显著改良,选育出一批优良的品种(系),其中轮选987就是代表品种之一。轮选987高产、稳产,且品质优良,2001年和2002年参加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北方冬麦区区试、生产试验,其产量均为第一,于2003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洲元9369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洲元9369系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小麦育种中心以优质面包小麦PH82-2-2为母本,以自选具有超高产基础材料的866-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多代选育于2003年育成的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参加山东省区试;2007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刘富启 《中国种业》2022,(1):123-125
中麦8号的亲本组合为核花971-3/冀Z7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团队于2001年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育成功的小麦早熟高产品种。2010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津审麦2010002;201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16017。该品种广适性强,田间落黄好,籽粒外观品质好,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中优20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本所创造的高产、矮秆小麦新品系CA9614与优质小麦品种中优9507杂交,经5年系谱法选择培育出的优质专用面包小麦新品种.其系谱号为:CD98001-0-1-4.2007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汝麦0319及共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汝麦0319是汝州市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系为母本,以该所新品系及生产上推广的周麦9号等高产、稳产品种为父本进行自然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王福芹 《种子世界》2002,(10):23-24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烟辐188系烟台农科所育成。我站于1997年引进试验,1999推荐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试。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烟辐188在淮北地区种植表现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矮秆大穗、耐肥抗倒,综合性状佳,在大面积生产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加快成果转化,做到良种良法一齐推,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我站于1998~2000年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探索出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产节水小麦品种黑马2号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新品种黑马2号(原代号By535),系山东滨州黑马种业公司以滨州9001/H4589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种程序,通过水旱轮选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5号。1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19.
邢麦6号系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冀麦36号作母本,邯6172作父本进行杂交为基础材料,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由于高产稳产、籽粒色泽好、商品性好,于2008年通过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8011.  相似文献   

20.
强筋小麦郑州9023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建民 《种子科技》2001,19(6):366-367
郑州 90 2 3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早熟、多抗、广适性、高产小麦新品种 ,2 0 0 1年9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 ,审定号为豫审麦 2 0 0 10 0 3。1 特征特性1.1 优质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郑州 )、农业部农产品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分别于1998年、1999年和 2 0 0 0年对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小麦项目办公室、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和河南省品审会小麦组在河南境内 2 2个试点所取郑州 90 2 3的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 3年多点平均值为 :粗蛋白 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