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韩银宝  应龙 《种子》2000,(2):19-20,23
本文以扬麦158和预麦18为材料,研究了已唑醇种衣卢衣麦种,对麦苗根、茎、出苗率等苗情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已唑醇种衣剂对麦苗株高、根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处理是0.08g/kg有效成份。在低剂量0.02~0.04g/kg处理下,预麦18的苗情素质优于扬麦158。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67-73
为了研究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节效应,通过盆栽条件下3种生长调节剂5个剂量拌种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适宜的施用剂量。结果表明: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进行小麦拌种均能提高种子胚乳消耗初始速率,加快种子胚乳消耗转化,促进种子萌发,有降低发芽势、提高发芽率效应,达到早出苗的效果。多效唑拌种对麦苗有加快生育进程、缩短叶片长度、降低苗高、增加叶片宽度、促进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达到壮苗效果,拌种浓度以1~1.5 g/kg为宜。种衣剂、拌种剂拌种对麦苗有加快叶龄进程、增加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促进麦苗生长,形成壮苗,拌种浓度分别以8~10 g/kg、1.5~2 g/kg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全面了解豫麦158的生产特性,利用2011-2014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数据资料,对豫麦15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麦158产量水平在500~600kg/667m2,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大面积种植关键技术在于提高亩穗数和穗粒数,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豫农416是以豫麦49为母本、以豫麦21/豫麦35的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kg/hm~2和7 987.5kg/hm~2,分别比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62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其特点是超高产、优质、广适,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200倍稀释液喷雾土壤及浸种未抑制小麦生长及推迟小麦出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冬小麦出苗、农艺性状、主要病虫害防效、产量等的影响,以周麦27为试验品种进行田间试验,以每100kg种子30%噻虫嗪FS 240m L+30g/L苯醚甲环唑FS 200m L为对照药剂,设置3种不同药种质量比(400、600、800g/100kg)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用药量。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小麦均不产生药害、出苗安全,可显著提高出苗率,增强小麦植株素质,成熟安全。各药剂处理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病情指数(被害株率、百株蚜量)均与对照药剂处理差异不显著,但防效有所差异;除400g/100kg包衣对金针虫、纹枯病的防效低于对照药剂处理且差异显著外,其余药剂处理的防效均与对照药剂处理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CK)相比,400、600、800g/100kg包衣处理小麦增产率分别为6.71%、8.16%、9.07%,对照药剂处理的增产率为8.29%,均与CK差异显著。生产中推荐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应用于小麦生产的最佳用量为600g/100kg包衣。  相似文献   

7.
豫麦 70系河南省内乡县农科所以绵阳 84 - 2 /内乡 82 C6/ /豫麦 17复合杂交于 1995年选育而成。2 0 0 0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高产 白粒。长芒。株高 75cm。分蘖成穗率高。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 1996~ 1997年内乡繁育 175亩 ,平均产量 517kg,展示田615kg,较豫麦 18增产 16.5%。 1997~ 1998年河南省区试南阳组较对照增产。 1998~ 1999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春水肥 ,亩产 538kg,比豫麦 18增产5.73% ;1999~ 2 0 0 0年亩产 567kg,比豫麦 18增产0 .93% ,居第 3位。同时 ,河南省白条河农场和新乡市顿房…  相似文献   

8.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利用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超级小麦新品种。在2007~2008年河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846.5 kg/hm2和7 987.5 kg/hm2,分别较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2009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河南及临近省份相近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1 品种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浚县农业试验站、浚县原种场和浚县种子公司等单位合作 ,1988年组配两个单交 ,1989年继续将百农 32 17/豫麦 3号 / /冀5418/豫麦 10号复交 F0 种子 ,经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用 Co60 2 .5万拉特辐射选育而成。 2 0 0 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 产量结果  1995~ 1996年河南省超高产春水组区试 7个试点平均亩产 530 .3kg,比对照种豫麦 18增产 2 .16% ,居第 1位。 1996~ 1998年 9个试点平均亩产分别为 52 5.9kg和 4 4 9.1kg与豫麦 18基本持平。 1998~ 1999年度河南省晚播早熟组生产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烯效唑浸种处理对盐碱胁迫下藜麦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以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0、15、30、45和60 mg/L)浸种处理对不同程度盐碱胁迫(CK 0 g/kg、轻度盐碱3 g/kg、中度盐碱5 g/kg、重度盐碱7 g/kg)下藜麦苗期(播种后28 d)农艺性状及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幼苗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在轻度盐碱胁迫(3 g/kg)下均有所提高,以应对盐碱环境,缓解氧化损伤;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在中度盐碱(5 g/kg)处理下达到最大;藜麦幼苗农艺参数、光合参数、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在重度盐碱胁迫下明显下降,丙二醛含量在重度盐碱胁迫(7 g/kg)下达到最大,说明盐碱程度的加深显著影响藜麦幼苗的生长。在同一盐碱水平上,低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后,藜麦幼苗的根冠比、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有所下降,且浸种浓度在15 mg/L时缓解盐胁迫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平皿法和盆栽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不同剂量(0.5、1、2、3、4 g/kg)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量(株高、根长、根冠比等)以及生理生化指标(保护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0.5~3 g/kg剂量下拌种处理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幼苗期生长量;诱导幼苗叶片中CAT、POD、SOD、PAL、PPO活性升高;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氯虫苯甲酰胺在4 mg/kg剂量时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各项指标仍高于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合适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可以显著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周丽艳  秦子禹 《种子》2012,31(1):56-59
以合春6号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Ca2+对海水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海水不影响小麦种子萌发,海水浓度高于55%显著抑制小麦种子萌发.海水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的根数、根长、胚芽鞘长、苗高.海水浓度为25%时根系活力最强.用4.0 g/L的Ca( NO3)2浸种能缓解海水对小麦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3.
噻虫啉拌种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明确噻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玉米幼苗叶片保护酶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法,以噻虫啉浓度为2 g/kg、4 g/kg、5 g/kg、6 g/kg、8 g/kg(种子)拌种,测定玉米幼苗三叶一心期的生物学性状、根系活力和叶片保护酶。[结果]结果表明:噻虫啉拌种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随着噻虫啉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浓度为4-5 g/kg(种子)拌种处理大于吡虫啉处理, 8g/kg(种子)处理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但叶片保护酶和根系活力仍高于对照。[结论]研究表明:适宜剂量的噻虫啉拌种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几种药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4种杀菌剂和4种杀虫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霜灵、多菌灵、戊唑醇、萎锈灵、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丙溴灵种子有效成分拌种量分别小于2、4、0.06、1.4、0.5、0.6,0.28、0.7 g/kg时均不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但戊唑醇种子有效成分拌种量在0.06 g/kg时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具有抑制作用,萎锈灵种子拌种量在1.4 g/kg时,种子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毒死蜱种子拌种量在0.28 g/kg时对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烟农19和克旱16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下对小麦不同品种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小麦两个品种的发芽率、苗高、根长、苗重、根重、根数等均随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NaCl胁迫对苗重与根重的影响较大,依品种不同在浓度25mmol/L和50mmol/L时显著低于对照。小麦两个品种对NaCl的耐受性不同,烟农19较克旱16耐NaCl胁迫。  相似文献   

16.
研究Cu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胁迫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芽长、苗高、根长,有丝分裂指数等均呈下降的趋势。低浓度的Cu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大,而高浓度的Cu对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盐培比水培处理对小麦毒害严重。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别降低至对照的33.43%、36.74%、39.25%和39.31%,各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4个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方法收集的辣椒根系分泌物化感自毒作用,为解决辣椒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培和砂培两种方法收集辣椒根系分泌物,并采用生物检测研究其化感自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水培法收集的辣椒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浓度为30 g?L-1的抑制作用最强,且热辣2号根系分泌物对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大于中椒105,但中椒105根系分泌物对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大于热辣2号;砂培法收集的辣椒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30 g?L-1的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最强,热辣2号根系分泌物的化感综合效应高于中椒105。辣椒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化感自毒作用,因此,可以间接判定辣椒连作根系分泌物的逐年累积能产生自毒作用,可能是导致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3种不同结构芸苔素内酯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定三种不同结构的芸苔素内酯(24-表、28-高和28-表高)在棉花上的最佳调节效果和使用剂量,本研究分别在室内和田间进行了试验。室内试验采用浸种的方法,田间药效试验选择在棉花苗期、蕾铃期和吐絮期分别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来进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当浸种剂量为0.01 mg/kg时,三种不同结构的芸苔素内酯对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和根系活力都有显着的增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对照相比,当施药剂量为0.02 mg/kg时,芸苔素内酯可以明显提高棉铃重、棉纤维长度和棉花整齐度,并且也能一定程度的增加棉花产量。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中,28-高在三种不同结构的芸苔素内酯中都表现出最佳的调节效果。因此,为了调节植株生长以及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推荐使用具有28-高结构的芸苔素内酯,其中浸种浓度为0.01-0.02 mg/kg,田间喷雾剂量为0.02-0.04 mg/kg。试验期间,棉花长势良好没有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豫东平原旋耕麦田应用松土促根剂改土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豫东平原潮土区麦田因多年旋耕导致耕层过浅、土壤物理性状变差、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利用商丘沃力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发明专利产品,通过田间试验与土壤分析方法,在平衡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应用松土促根剂,耕层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质疏松,土壤孔隙度增加,通透状况改善,土壤含水量也有所提高,小麦根系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各生育期根系干重增加,有效协调了小麦产量构成3因素,平均穗数增加63.5万穗/hm2、穗粒数增加1.8粒、千粒重提高1.7 g。小麦产量(y)与松土促根剂用量(x)之间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其效应方程为:y=8670.4257+128.6471x-3.0432x2,F处理间=152.43**>F0.01=5.64;F重复间=3.73<F0.05=4.10。就改土、增产的综合效应而言,松土促根剂的适宜用量为15~22.5 kg/hm2,可在豫东平原潮土区旋耕麦田现行生产、生态、技术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