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两种C4作物不同叶位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同为C4植物的玉米和高粱抽雄期叶片光合生理的差异,对两种植物不同叶位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参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生育期,玉米上部叶位叶片SPAD值显著(P<0.05)高于高粱,下、中部叶位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不同叶位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等光合参数显著高于高粱,不同叶位上玉米表现较强的光响应能力,玉米不同叶位羧化速率(CE)和CO2饱和点(Cisat)分别比高粱高13.29%和29.33%;对比不同叶位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P),玉米显著高于高粱,但初始光能转化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玉米的光合适应性能强于高粱,其光合系统对环境有效光合辐射利用能力高于高粱。  相似文献   

2.
测定水稻、小麦、棉花等C_3植物和玉米、高粱等C_4植物的光合与光呼吸强度,研究不同处理对光合与光呼吸的影响。植物的光呼吸是与光合作用伴随发生的。强光、高氮等有利光合作用的因素能促进光呼吸;DCMU、叶片失水等抑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也降低光呼吸。在光合滞后期中,光合强度与光呼吸强度平行上升。在同类植物中,光呼吸强度与光合强度之间有较稳定的比值,C_3、C_4植物的光呼吸占光合分别为30—35%和4%。  相似文献   

3.
丝克高粱与检疫性杂草假高粱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假高粱和丝克高粱营养器官根、叶进行比较解剖及两者子实的颖片和叶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存在诸多共性 :(1)根都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 (2 )叶片都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且为等面叶。(3)叶鞘均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4)两种植物的子实及其颖片在大小和形态上极其相似。然而 ,二者也存在显著差异 ,尤其是丝克高粱颖片上存在表皮毛或表皮毛脱落后留下似张开的两片贝壳状的痕迹 ,而假高粱都无这个特征。上述结果为正确鉴别假高粱和丝克高粱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择测定了不同种类C_3、C_4植物在不同生育期的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分析了每种植物在发育过程中Pn的变化趋势,比较了C_3、C_4植物4个发育期的个体Pn值、群体Pn均值、SPAD均值差异及C_3、C_4植物Pn均值分布特征,比较了C_3、C_4植物在不同生态条件下Pn值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C_3、C_4植物光合生理、栽培技术及其在不同地域的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三头装置永久性胃和盲肠痿管的成年猪上实验确定,饲喂精料—稻草粉日粮(精粗比为4∶1)盲肠食糜的氧化还原电位(Eh)值为—270~—280mV;添喂人工瘤胃液后,可降至—320mv以下,接近瘤胃食糜水平。而胃食糜始终为正值。 两头笼养猪的胃食糜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平均4.31mM%(喂后4小时),各酸组成(%):C_2—49.35,C_3—38.29,C_4—10.94,C_5—1.44;盲肠食糜的VFA含量平均12.85(喂后4小时),各酸组成(%):C_2—60.68,C_3—24.02,C_4—14.30,C_5—1.02。添喂人工瘤胃液后,胃和盲肠食糜的VFA含量均有降低,胃食糜的乙酸%升高,而盲肠内乙酸%差别不大,丙酸有所降低。胃内C_2/C_3为1.29,盲肠内2.53,前者属丙酸发酵类型,后者则为乙酸型。 胃内pH值与Eh及VFA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8和r=-0.742(p<0.05);盲肠内pH与Eh也呈负相关,r=-0.325(p<0.05)。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大豆‖玉米间作对大豆植株形态、光合荧光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大豆品种洛豆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2个种植模式:大豆‖玉米间作和大豆单作,分析间作模式下4叶期(V4期)、初花期(R1期)、初荚期(R3期)、初粒期(R5期)和满粒期(R6期)大豆植株形态、光合荧光特性,成熟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株高在V4—R6期,间作>单作,除了V4期差异不显著,其他时期差异均极显著;倒3节茎粗在V4—R6期,间作<单作,除了V4和R1期差异不显著,其他时期差异极显著。叶片SPAD值在V4和R1期,间作<单作,差异不显著,R3、R5和R6期,间作>单作,R6期差异极显著,R3和R5期差异不显著。固定荧光(Fo)在V4—R6期,间作下的Fo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6期极显著小于单作,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荧光产量(Fm)在V4—R6期,间作下的Fm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6期极显著小于单作,在R1和R3期极显著高于单作,其他时期差...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作物产量的高低,标志着它生长的好坏。不同品种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产量有高有低,正是它们生产能力有高有低的表现,因而产量成为鉴定品种优劣的主要依据。作物的经济产量,虽然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光合作用同化的碳素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碳素量所得差值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述差值在不同种的作物是很不相同的。一般说来,C_4植物的光合效率比C_3植物大,光呼吸比C_3植物低,这个差值便较C_3植物大,有机物的积累显然也比较多。水稻、棉花、  相似文献   

8.
光合作用是植物产量形成的基本过程,提高光合速率是农业增产的有效途径。在强光下,C_4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C_3植物的两倍左右。一般CO_2补偿点低的,往往表现了低光呼吸和高光合速率。根据C_3、C_4植物CO_2补偿点的差异,1969年国外有人创造了一种把C_3植物和C_4植物培养在同一个透光密闭系统内的筛选方法,利用C_4植物光  相似文献   

9.
在株型育种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亩产可达千斤以后,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将是增加植物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这个特性在过去长期育种过程中不是被淘汰就是被忽视了(Evans,1975).现代的高产育种需要在改进株型的基础上,加强这个生理功能.七十年代初,当C_4—CO_2代谢途径和光呼吸被发现之后,就更加促进了这方面工作的发展.C_4—CO_2代谢途径与C_3—CO_2代谢途径在CO_2交换上主要不同之点,一般表现在净光合速率(P_n)、光呼吸(R_p)、CO_2补偿点(r)上.C_4植物的R_p、r值较低,而P_n较高,C_3植物则与C_4植物相反,R_p、r值较  相似文献   

10.
以阳生植物月季、玫瑰和阴生植物酢浆草、半夏为试验材料,利用IMAGING-PAM MINI版WALZ新型调制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QE65000光谱仪对4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光化学活性与荧光光谱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叶片测定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光合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原初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较高,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光化学效率、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性能指数、最大荧光值和初始荧光值均较低;4种植物在650~800nm波长处的荧光光谱图形相同,最高峰均出现在680 nm附近,在735 nm处伴有一弱峰出现,并且阳生植物的Fp680/Fp735比阴生植物低.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